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星-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蕃、于阗、高昌、敌烈、高丽、西夏。
只有它强大,没有比它更强大,也是说大辽国呢。
当时,唯一能和大辽国平起平坐、以兄弟相称的只有大宋国。
这是为什么呢?会不会是大宋国人品比较好呢?当然不是,被人看得起,一定凭得是实力,大宋国就有足够的实力被大辽国人看得起。
大辽国和大宋国这俩个国家,当时占据了多项世界第一,下边就是四项最主要的。
和大辽国相比,大宋国当时占了俩项世界第一,就是人口和财富。
大宋国一是人多——徽宗天子赵佶这一朝已经有上亿人口,这在世界人类史上创造了一个里程碑。
这项纪录的诞生,虽然离不开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但最主要的功劳还是和大宋最高领袖——赵佶有关。
赵佶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历史记载的他就有六十五个孩子,仅次于周文王的百子。你想,一个国家领导人都这么能生孩子,普通老百姓不全得跟着领袖学呀?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可是无穷的。
大宋国二是财富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世界五百富豪,大宋国就占了四百五十名,他们手里拥有多少钱呢?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慢慢算算。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宋巨大财富中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这四百五十个富翁手里,他们人数还没有占到大宋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有钱的人总是比没钱的人要少的多。
从人口和财富来分析,没有一点问题,大宋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
和大宋国相比,大辽国也占了俩项世界第一,就是兵力和战马。
大辽国一是兵多。辽国有五京、十二宫一府、五十二部落、一百五十余座军州,共有兵力一百六十万余众。
这么多的军人,它是怎么养活的呢?



'(116.一国两制)'
和大宋国“募兵制”不同,辽国实行的是“征兵制”。
辽国的军人国家是不给发工资的,不但不给发工资,而且当兵的还要自己准备战马、武器、装备和口粮,这还不算完,当兵的不打仗的时候还要参加生产劳动,为国家创造财富。
辽国的政策是:任何时候也不能让当兵的闲着,因为当兵的一闲着就会出事。
再没有什么比辽国军人更赔钱的职业了,反过来看,也再没有比大辽国这种的养兵方式更省钱了。
和大辽国军人相比,做一个大宋的军人是无比幸福的,只凭工资就可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要知道,大宋当时的物价指数和消费水平都是国际一流的。不过,反过来,也造成了有宋一朝的“三冗问题”——“冗官、冗兵、冗费”。
大宋政府一直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可惜到亡国了,一个好办法也没找到,问题依然存在。
大辽国二是马多,辽国的马常常数以百万单位计算,基数实在太大,所以,辽国的每位骑兵都有三匹马,而且还是训练有素的战马,这个宋国简直没法和人家比,宋国从建国以来就被大辽、西夏、吐蕃几个国家联手,切断了汉唐时期建立起来的“丝绸之路”和“唐马古道”。这就直接造成了,马——这个畜牲,大宋奇缺。
当时有个笑话,大辽国曾经派了一只由毛驴组成的“驴骑兵”,打败了一只骑着战马的大宋骑兵。
从大辽国的武装力量来分析,也没有一点问题,大辽国是个世界军事强国。
一个经济强国和一个军事强国做邻居,真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他们谁也不服谁。所以,他们会不停的打仗,绝大多数战役都是以大辽国胜利告终,宋国打的最好的也只不过是在某场战役中和辽国勉强战成平手。
据说,还靠裁判帮了点忙。
打仗为什么宋国老是输呢?
主要怪孔夫子,谁让他老人家没事老搬家呢?
除了孔夫子搬家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它原因,有人的问题,也有马的问题,不过,最主要和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有关系,也就是和制度有关系。
宋国士兵是国家发工资的,他们参军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挣那几千大文,好养活一家好小,他们全知道,只有活着才能领到上个月的工资,所以,他们的生存意识就特别强,打起仗来,以保命为主,这就造成想按时领工资的大宋军人战斗力普遍都不强。
再看看大辽国的士兵。大辽国因为不给士兵发工资,士兵还得自己贴装备,没战斗就已经亏本了,可亏本的买卖是没有人去做的。所以,大辽国就制定了一项非常鼓舞士气的政策,就是:你们可以抢。
抢什么呢?一定会有人问。
什么都可以抢!大辽国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是这么回答的。
在战场上,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的,不发工资的辽国军人主观能动性全部转化成战斗积极性,战斗热情自然空前高涨,一打仗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特别兴奋。
大辽军人为了实现保住本钱、最终赢利的目的,不要命的开始抢——抢人,抢钱,抢粮,总之有什么,就抢什么。
抢的越多越快,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得到的利润也就越高,产生的效益也就最好。
只想保住一点微薄收入挣点死工资的大宋军人,能和一群有创业激情和更高追求的大辽军人比吗?
比不了!
这就是大宋国为什么打不过大辽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制度的原因。
话说回来,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要从正反俩个方面来研究,有正的一面,肯定会有负的一面。
就因为大辽国的士兵特别能抢,后来造成了大辽国的人口一多半都是汉人,所有被契丹人抢来的人,都会少不了在头上挨一刀,不是脖子上,是头顶上,更准确一点是头发。
只要汉人被契丹人把头一剃,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了“绿卡”,正式移民了。
你说那阵子移民咋就那么容易呢?
不过,汉人虽然被契丹人剃了头,他们仍然是汉人,大家知道,无论是更换国籍还是办理移民都不太难,难得是生活习惯不好改。
比方说,一位中原人,移民到东北,说一句“你这弄啥来?”
契丹人听了一定会答非所问,“俺们这疙瘩尽是大忽悠。”
这谁能听得懂呀?
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大辽国的繁荣昌盛,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大辽国就采取了“一国两制”这种创造性的国家政策——北官治辽,南官治汉。
有点跑题了,现在接着说大宋和大辽的国家之间的战争。
在战场上大辽国是胜利者,但最终宋辽俩国战争的结果只能算战成平手。这又是为什么呢?
辽国每次打仗都不带粮食,全靠抢,一旦抢不到粮食,他们就会带着抢到的所有东西,退回国内。
大宋国力超强,让你抢点东西不是多大点事情,它有足够多的本钱让辽国人来抢。
所以,宋国第二代领导人太宗皇帝赵光义就对宋辽之间的战争做出重要的理论总结,这句话当然非常有名,他是这么说的:“我们虽然输掉了几场战役,但我们没有输掉整个战争!”
听听,他总结的多正确。
后来,宋辽俩国领导人变得明智起来,他们终于发现了俩个强国之间打仗并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宋辽俩国领导人,经过反复蹉商,在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签订了一项著名的“和平条约”就是:“澶渊之盟”。
倡导并主持签订这项和平条约的是当时大宋国第三代领导人宋真宗赵恒和大辽国的太后萧绰,以及大辽国第六代领导人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为什么要加个以及呢?因为辽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他很孝顺,不但谦虚谨慎,而且戒骄戒躁,他一直跟着妈——萧太后学习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他智商不够高,一直到三十八岁才正式接过他妈的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