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放你的人生-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分是要了解外部世界,以及你在这个世界中所承担的义务、责任、权利,并定位好社会中的自己。
关于人与环境、社会互相影响的关系,古代已经有过很精妙的比喻:譬如“树挪死,人挪活”,又如“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在浅滩遭虾戏”。每个人的发展空间不可避免总要受到时代、社会、环境的局限,毕竟人类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首先,人能生存于这个世界上,就取决于别人——你的父母。因此,了解你自己身在哪里,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权利、责任,客观环境对你的制约和影响等等,这一过程其实也是认识和完成你自己的过程。
汪潮涌的回国路
汪潮涌曾是清华著名的学生,19岁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硕士,20岁被选拔到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他职业生涯的最大转折是33岁辞职,他辞掉了摩根斯坦利亚洲副总裁兼北京首席代表的职务,然后创办信中利投资公司,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转型为创业企业家。
我们在商会的一次沙龙活动中,曾聊过回国创业的这个话题。他说,他之所以回国,就是因为知道那个“环境”对自己事业发展的制约:
“一个华尔街大投资银行的海外公司总裁,会享受很高的年薪,还包括有诸如住五星级酒店、坐最豪华的汽车、一年两次的欧美度假、外加10多万元的驻外补贴等等。但是,华尔街终究是那些WASP(即白种盎格鲁-萨克逊清教徒移民的后裔)的天下,像摩根斯坦利,上世纪70年代以前甚至连犹太人都没有,就算现在这些大公司里的黑人、少数民族族裔都还是很少,而且地位不会太高。一个中国人在摩根斯坦利这样的跨国投资银行,充其量也就是做到大中国区的负责人,以后的发展就很有限了。”
了解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其实就是定位这个环境和群体中自我位置的过程。你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环境?这个社会和环境最急需的人才是什么?它最多能给予你什么?它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是不是这急需中的一员?能不能成为主人?如果处在不利的环境,你能改变这些客观现实吗?如果不能改变时代和环境?你又应该怎么做?
人生策划,必须要弄明白这些问题。
2.我要做什么?
托·卡来莱尔有句名言:“在生活中,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得到什么,而在于我们做什么。”
开放式人生策划的第二步,就是要将“我想做什么”和“我必须做什么”结合起来,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也就是确立自己真正的目标。
目标学是一门庞大复杂的学科。
每个人都有无数的理想、志向、欲望、渴望、愿望、期望,目标可能包含这些因素,却不等同于这些名词概念,因为它指向的是一个符合SMART五要素、具体可执行的事物。根据时间来分类,我们可以划分为远期、中期、近期目标;根据地位来分类,我们可以分为主要、重要、一般目标;如果根据主观意愿来分类,我们可以分为理想性目标、现实性目标、被迫性目标。我们的理想、爱好、兴趣,换句话说,我们喜欢做什么,一般都属于理想性目标,这是我们最主动最本真的目标。
第5章 有效策划(6)
确立一个真正的目标并不容易。在心理学上,目标起码具备四个特质:
——目标要能激励人们采取具体的行动来完成某件事情或取得某种成果;
——目标要令人们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事情或要取得什么成果;
——目标要令人们知道,要完成这些事情或取得这些成果,需要采取什么相应的行动;
——目标要令人们想象到完成这些后的心理反应,譬如获得成就感。
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长期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家庭背景等相差不大的年轻人。最初的调查是: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着清晰而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是3%目标清晰而且长期的人,尽管中间或许有过方向的调整,以及目标的实现未必尽善尽美,但他们基本上都成为了自己所奋斗的领域的顶尖人士:白手起家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等。
10%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走过一些弯路,但大多数短期目标最终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0%目标模糊者,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有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成绩。能成功者,只有少数特例。
27%没有目标的人群,如果25年来都没有改变自己,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活不如意,经常失业,习惯等待社会救济,并且习惯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确立目标的过程,其实就是从“我想做什么”到“我要做什么”的过程。
而从“我想做什么”到“我要做什么”,首先就要分清“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一般来说,“我要做什么”,最理性的衡量就是现实原则,根据商品化规律,做最有利可图的事,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最感性的衡量则是“主观意愿”原则,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做“我想做的事”、“我最愿意做的事。”“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区分,就在于注意一个道德前提以及现实原则和主观意愿原则。
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是人类竞争的游戏规则。
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美国开国三杰之一的富兰克林,在他的文章《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曾说:“切记,时间就是金钱”;“切记,信用就是金钱”;“切记,金钱具有孳生的繁衍性”。
这些无形无价的主观资产,卑鄙者会看作不名一文,高尚者则会看作“千金难买”。不过,你认为它值多少,它也许就值多少。
现实原则实际上则是强调进行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s)。
中国有句古话:“毒蛇噬臂,壮士断腕,非为不爱,实为命故。”
沃维纳格也有句名言:“最容易犯错误的,就是那些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人。”
“我要做什么”的最终确定,其实就是在“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下寻找平衡和综合的过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影响个人成功的因素也各有一本“难念的经”。当我们需要超越时,最关键的步骤也许是磨好那把尖刀——依赖优势。而当你需要守成时,也许就像一个木桶,关键在于补高短板,如一个胆怯保守的人,要增加勇气;一个专断的人,成功可能特别需要注意多听意见。
策划人生必须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国际律师协会亚太论坛主席、DLApiper律师事务所的著名律师陶景洲,曾被媒体称为“中国反倾销第一人”。他的经历正是策划人生的典型范例。
1977年,陶景洲参加高考,母亲因为不想让他离家太远,悄悄把志愿填成安徽师范学院,但陶景洲又自做主张改成了北大,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1982年,陶景洲从北###律系毕业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继续读研究生;二是出国去读预备研究生,但还要通过考试。渴望人生开放的陶景洲又不顾许多朋友“保险为重”的建议,选择了后者。
第5章 有效策划(7)
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的第二年,陶景洲意识到留学必须走进当地社会现实:“如果在国外仅局限于看完老师给你的参考书,局限于把语言学会;可能意义不大,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这种移民政策开放国家,学会怎么和当地人打交道,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融入当地社会,这才是真正地学习。”于是,陶景洲设法进入了一家法国律师事务所实习。
正是这一系列的策划和积累,陶景洲完成了惊人的蜕变和成长。在他出版第一本法学专著时,法国比较法学界泰斗丹克教授曾这样惊叹说:“5年前的一个普通中国助学金的使用者,说着糟糕的法语,现在已修完法律的高级文凭,并在一家大型国际律师事务所积极地工作着,还能在北京和巴黎两个社会中应付自如……”
加达国际商务公司总裁阎长明就认为,探讨创业的定位,在撇开那些绝对不可为的事之外,其实就是研究市场需要什么,以及自身的优势是什么。他以留学生为例表示:“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时候,要先分析一下我们有哪些条件。办公司,除了需要技术,还需要管理、营销、资本甚至是个人的魅力、魄力和毅力,最后得到市场认可,才能把产品卖出去。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不是在北美学到多少个博士能学到的。”
关于如何确立目标,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我的个人经验可以供年轻人参考:
第一步,经常拿出一张纸、一支笔、一点时间,在纸端写下自己想做的事,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职业、财务以及各精神层面上的期望。在这一阶段,你并不需要对写下的目标负责,只需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写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步,把这个清单排序:列出长期的理想,急需现在完成和必须要做的事,眼前可以不作考虑的目标,美好但不现实或者代价过高的愿望,违背社会公德的想法……等等。
第三步,对目标进行选择分类,分清“有所先为”、“有所长为”、“有所该为”、“有所必为”,然后写下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应该如何沿着这个方向去行动和实现。
第四步就是开始把目标具体细化,分配日程,定下承诺,研究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设下完成的时限。当然,你还需要注意掌控时间,把握重点,形成效能。
最后,及时行动!
3.我该如何做?
你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李平认为,一个人如何在社会中准确定位,是最为关键的一种素质。现在很多人都在谈海归,中国的发展也急需人才,但很多海归目前还不能直接转化为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问题就在于他们虽然具备国际背景,却不能契合中国社会的人才需求。因此,出国留学一定要人生定位准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李平就是个例子,他认为:“留学对我来说,只是一次成长,一个过渡,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国创业。所以,尽管我多年在国外学习、生活,但我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关注。回来以后,我就充分发挥我所吸收和学习的东西,创业对我来说,也只是用实践去检验我的想法的行为而已。”
当我们已经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那么接下来当然是如何去做,并且如何做得最好。
“我该如何做”,是开放式人生策划的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人生的策划,必须要达到优化人生的目的,因此也必须注意如何去实现人生。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优化人生?方法论有千千万万,重要的是要适合与适宜。而在这一点上,据我对200多位开放型成功人士的研究总结,绝大多数成功者的人生之所以高效,最根本的就在于注重这样一个原则:效能第一。
掌控命运,当然要用你的“掌”扼“控”命运的咽喉。
抓住要害、见血封喉、一击致命,这不仅仅存在于武侠小说中的高手比武,在我们的人生策划乃至其他行为当中也一样适用。因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关键是抓住问题的核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要打七寸,然后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人生也是这样,有时候要敢于舍弃,抓大放小,要事第一,才能使人生高效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5章 有效策划(8)
效能第一的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人要有全局以及长远的思维和视野,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做到事半功倍。
但是,“掌控”和“效能”并不意味着“让自己忙个不停”、“把握住每一秒时间”、“什么事情都要操心”——这或许能够说明的只有你善于利用时间。
一个企业家也一样,如果企业处在非正常状态,譬如危急关头或者创业开始,企业家不忙碌可能有点不正常。但如果一直这样,就只能说明这个企业一直处于“非正常状态”。或缺人才,或不善使用人才,或缺乏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我们生活当中也总有这样的人,每时每刻都在救火、每时每刻都在赶时间,可当你问他:忙出什么结果来了?他却只能摇头不止。这都是个人有效率、却没有效能的表现。
对事讲效率,对人讲效能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总结人生高效时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