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院,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可升入普通大学继续学习,而成绩一般的学生立即就业。现在,美国的3000多所大学中,社区学院占41%,而且社区学院容量大、学费便宜、教育成本低,同时给在职人员也提供了很好的充电的机会。
在今天这个“自食其力”的开放时代,职业策划无疑是任何一个渴望成就事业者最重要的策划。
目前,很多人都有一种误解,以为职业教育和职业策划应该在进入职场之后才成为一种需要。美国人的做法正好反击了这种流行观点,美国人为了使他们的青少年将来能够更具有社会竞争力,拥有成功的职业人生,从6岁就开始进行职业指导,并注意培养他们的职业策划意识。1989年,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公布《国家职业发展指导规范》,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小学、初中、高中、成人。其中,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要学习:“自我认识”、“探索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职业决策”。
事实上,职业策划贯穿我们整个一生,只是不同时期地位不同。人生如同植物的生长,根部越深入土壤,枝干才会越粗壮。成年之后,要通过策划独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不容怀疑的事情。而少年时代也一样需要策划,只是当以立志和求学为主,所谓“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所说的无不是少年时代应该主动树立志向,通过读书以成才。
图52:人生策划的阶段性
中国学生普遍缺乏职业意识
我曾和美中(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高燕定交流过,他以升学顾问的身份帮助过不少高中生、大学生留学美国。与大量中国学生的交流与接触当中,他最感到忧虑的是:
中国的教育似乎只是为了让学生一路考上好的中学、大学,然后选择个热门的专业,而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将来能够成就事业和贡献社会做准备。所以,从将满18岁的中学生到大学生、研究生,普遍没有基本的职业意识以及合理科学的职业策划,许多人出国留学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一旦毕业,学校和家长撒手不管,他们必须自己接管自己的人生,这时,许多人就会迷失在人生路上,连就业都成问题,大学等于白读——做人和做事必须从头学起。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说,正式的职业策划应从准备进入社会开始,也就是大学阶段开始。一方面,大多数人在进入大学时都已经年满18岁,从法律上说这时该需要准备接管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在此之前无论怎么策划,也都没有办法执行落实,中学时代主要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高考前也只有文、理、特长生三个分类,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专业学习期和职业准备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选择了什么专业,就基本划定了一个大致而又模糊的职业范围。
“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是全国性热门议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各种感叹:“毕业就失业”、“应届毕业生比民工还廉价”,还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应聘搓澡工”、“本科生应聘厨师”等新闻。根据###的统计:2007年中国近500万名高校毕业生中,约144万人未如期就业,另外17个省市还出现了学历越高越难就业(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的“倒挂”现象,今年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这种失业现象的出现,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所读的学校和专业不如意,也不是企业太过功利。怨天尤人?愤恨教育体制?逃避现实?这些毕竟都改变不了现实。正如比尔·盖茨在《给青年人的十条忠告》中第一句话所说:“生活是不公平的,我们必须去适应它”。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期间没有做好相应的职业策划。如果我们不通过主动策划进行后天弥补,去还“选错专业的债”,去还“学校不好的债”,就只会在一个毫无兴趣的专业上浪费四年时间,接着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继续浪费时间;或者干脆放弃专业,从零开始,可“临时抱佛脚”又让你找工作时总是那么被动。于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想做的工作找不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5章 有效策划(12)
大学的职业策划最关键则在于这三点:
(1)确立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大学阶段是人生最激昂的时代,也是最有冲劲的阶段。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同时也一只脚踏在校园,另一只脚迈进社会。不管将来选择深造、留学或者就业,终究避免不了要走进“江湖”。
因此,大学阶段的职业策划,最重要的是应该尽早确立自己长期的事业发展方向,不一定是具体在哪行哪业哪岗位的目标,但一定要有虽然模糊却有个大概轮廓的方向。然后,你再目标专一,通过学习“高筑墙,广积粮”。第一专业跟职业方向切合自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不是接着就应该有意识地策划第二专业的学习,接受相关的考试验证,以及找相应的工作机会实习,做好毕业后重新定位人生的强有力准备。
比尔?盖茨的幸运
比尔?盖茨如此说自己的青年时代:“我很幸运,当我还很年轻时就接触到了电脑。由于从事编写软件这项工作时,我们的目标非常专一,并处于这一行业刚开始发展的初期,因此我们后来才得以组建一家在一场伟大革命中扮演主角的公司。”
(2)根据职业方向选择专业发展方向
人生各个阶段是一种步步台阶的延续关系,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为下一阶段做积累。否则,我们将陷入重复浪费、没有效率的人生当中,而不是将资源、能量、成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中国的大学不能自由换专业,因此,许多人常常把选专业形容为“一选定终生”。俗话所谓“男怕入错行”,大学专业对人所起的影响是很巨大的。可是许多学生、家长、老师因为缺乏长期的职业策划和规划,因此,孩子四年甚至一辈子重要的事就在短短几天里下决定,结果当然很盲目。
2008年,北大“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对北京高校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时,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高职院校分别有%、%、%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与自己兴趣相吻合的课程较多”和“能提供获取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的选项中,也分别有40%、%的人持否定态度,同时有%的教师承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读哈佛读北大
在我主编的《创业中国》一书中,周氏王朝国际控股公司总裁周松波曾表示,他学生时代有过一次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选择,那就是1990年,周松波获得德国波恩大学国民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却选择去学习专业完全不同的北大攻读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博士学位。
他做出这样的学校和专业的改变,正是出于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事业方向的考虑。在此之前,周松波遇到一位曾任兰州大学副校长的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参赞,参赞向他谈起了中国的发展。当时,周松波就决定了毕业后要回国发展事业,因此,职业方向决定了他的专业选择:
“当时我列举了10条理由,其中2条支持我回国。第一条理由是,如果我想回国获得超常的成功,就必须掌握最独特的东西。我是学经济的,如果能够集中、德精髓于一身,我将具备独到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条理由,我是中国人,中国二字能唤醒潜藏在我心底的情感共鸣……我觉得自己身上肩负了某种神圣的使命。”
对于一个在校学生来说,学校不够名牌,完全可以用专业等更实在的“品牌”去证明自己;专业不好,则可以跨专业选课,努力拿双学位,课余自学感兴趣的专业,并找相关的工作实习机会来弥补。不要觉得那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一个人在大学四年真正放在专业上的学习时间不到一半,仅仅只以专业技能而言,你专心致志自学两年就足可以掌握。关键是要有行之有效、符合现实的职业策划,在确立职业方向之后,选择好相应的专业发展方向。
(3)“高筑墙,广积粮”,为实现职业策划做准备
确定好职业方向,选择完可以为你职业期望提供能量的专业之后,大学四年,大学生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专心致志,储备能量。
目前,中国的学生普遍地存在着“职业预备期”太短的问题,他们不一定是不想学习,不想提高全面的素质,但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不能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
第5章 有效策划(13)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总裁袁岳就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行“大学生职业准备”的演讲时忠告大学生,职业准备应该从大一开始,而不要等到临近毕业时再“临阵磨枪”:“大学生应该从大一就开始不停地尝试找工作,经历各种求职的挫折和被人拒绝的难堪之后,可以积累很多找工作的技巧,心理也成熟起来,再被人拒绝时就会脸不变色心不跳……如果能把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积累下来的话,那么到大四,工作就有可能在不远处等着你。”
雇用你,还不如买本百科全书!
《重庆晨报》曾经联合重庆大渝网对9295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调查,询问为什么就业市场上会出现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倒挂”现象。其中,大多数人都选择:研究生专业设置和实践培养有问题,眼高手低,只注重书本知识,与企业需要脱节。
曾有位文科生写信向我咨询:“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文科生就是这样啊!中学和高考都是这样过来的,许多教授写论文其实就是在比谁占有的资料多。”
我给他回信说:“你的想法缺乏职业观念。一本百科全书,集合无数智慧,想要知道哪方面知识就翻开一查,方便极了,还不用付工资,不用度假休息。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记忆天赋的人都无法相比,何况上网搜索也那么方便,也许还不用花一分钱。那么,为什么企业还要招聘员工呢?”
不久前拿到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的“一代武侠宗师”金庸曾感悟在国外的学习说:“一些外国的教授跟我说,你们中国的一些学生来留学,第一年很好,第二年就差一点,第三年更差,到毕业时最差。因为没有创新,只知道背书本,这个是没有用的,在电脑上一查就查到了,去图书馆一找就找到了,用不着你去背。
储备职业发展的能量,不是简简单单地将需要的知识保存,更重要的是能够整合、运用,进而创新,这才是从人力转化为人才的关键。从知识掌握角度来说,所谓人才的价值,就体现在信息整合、运用、创造能力上,而不是拥有知识的多寡。所以,学历不能等同于能力,因为文凭只能证明你学习了哪些课程,并不能证明你掌握了多少知识。
本 章 概 要
● 成功的策划离不开个人的开放,还必须具体、可行、务实、可量化、有时限。自主人生,首先就要策划自己的人生。
● 职业策划,是一个事业人最重要的策划。职业策划,并不是从进入职场才开始的,我们必须从高考选专业和选学校时就开始进行最重要的人生策划——职业策划。
● 人生策划最基本的三个问题:
――我是谁?
――我要做什么?
――我该如何做?
。 。。 想看书来
第6章 高效行动(1)
——开放式人生的胜利保障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看准了就要及时行动
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投资,是软银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生平最为得意的手笔之一,他在采访中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1999年10月,美国股市低潮,市场很不景气,中海油遭遇到了在香港和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失败。大概一个月后,中海油的承销商中银国际找到阎焱和AIF,希望他们能够进行投资。AIF投资委员会第一次讨论时,并没有通过这个项目。“那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有些风言风语,市场条件也不好,大家认为这个公司一定有什么问题。但是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
于是,阎焱直接找到时任AIF投资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基辛格博士说:“在美国,一个公司如果拥有整个美国海域的石油独家开采权和勘探权,该值多少钱?”
基辛格博士一听就明白了。第二次讨论,大家都投了支持票,AIF投资了2亿美元。三个月之后,当人们了解中海油上市失败并非企业内部有问题时,再投资价格就完全不同,譬如李嘉诚就在这时进行了投资,但结果——“我和李嘉诚也交流过,他投了1亿美元,价格比我们高20%左右。”
一年后,中海油在纽约成功上市,AIF成功身退,获利一倍多。阎焱果断的行动力,让香港首富“李超人”都感到佩服。5年后,当阎焱募集自己的基金时,李嘉诚就因此打破了从来不投资外人基金的惯例,入股了阎焱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