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放你的人生-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要想具备卓越的行动力,就必须学会要事第一的处理方法。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处理生活问题,都必须先解决最关键、最要害、最重要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总应该优先解决:影响全局、又必须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再次是根源性或未来性的问题、典型和影响整体形象的问题、预期后果非常严重的问题等。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将“要事第一”列为7个习惯之一,他认为一个领袖并不是只做大事和要事,而不关注小事,关键在于学会“授权”给下面的人——“授权是提高效能或效率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

本 章 概 要
● 最高效的行动原则:要事第一。
● 行动力不等于执行力,因为执行力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它在战略上只有贯彻和坚持。而行动力则是战略和战术的完整结合。
● 保障行动力的四大基本要素:
――正确的方向;
――把握住机会;
――关键的细节;
――坚持到最后。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7章 不断创新(1)
——开放式人生的核心能力
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必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寻找不到,他们就必须创造机会。
——英国作家萧伯纳
不重视创造力的封闭式教育
美国畅销书《不同凡响的创造力》的中文翻译者洪兰曾这样讲叙自己孩子的经历:
“1991年我回台湾教书,我的孩子插班去读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时,满堂红,全部不及格……原因是我发现标准答案非常死板,完全不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例如自然科的考卷中有一道问题:蚯蚓喜欢生活在①沙滩②大树下③菜园里④水沟中。标准答案为③菜园里,但事实上任何阴湿的地方都可以找到蚯蚓。我儿子选了②大树下,因为我们在美国的家后院有棵水蜜桃树,大树下也真的有无数的蚯蚓在那里钻动。”
“孩子做题目,每次都想找捷径,尝试新的方法。对标准答案他也很不能接受,常去找老师争辩,最后的结果是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上学变成很痛苦的事。他开始逃学,发展成身心症,一上学就生病,不上学就好好的,闹了很多年,最后回到美国学校上课才解决。”
因此,洪兰对东方传统教育感到特别忧心:“在大学课堂上,我常对大学生的被动与听话感到惊讶,现在我知道其来有因;他们从小就被训练成这样,只有熟背标准答案的人才能通过层层考试的关卡,进入大学就读。每次看到埋头猛抄笔记,对老师的话全盘通收,对书本的看法更是深信不疑,我就感到很忧心……”
唯有创造,才能实现人生跨越
人类失去创造力,世界将会怎样?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
历史上,那些备受赞誉的成功人物,哪一个不是因为他们对人类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最杰出的政治家永远是能够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的人,而非只能够守成者,譬如开创和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邓小平;最著名的科学家也永远是那些改变整个世界发展的人,如瓦特和爱迪生;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总是那些能够创造一个全新艺术世界和艺术价值观的人,如鲁迅使杂文成为一种文体;最令人激动的企业家,也总是那些能够白手起家创业,进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人,如比尔·盖茨。
创造力正是人类最令人着迷、也最为伟大的能力。人之从猿进化到人,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如今,我们所面对的未来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竞争的多元化开放社会,你不再被强行“计划”成某行某业的一颗“螺丝钉”,但是要想获得人生的自由发展,就必须依赖自身创造出一个局面。
开放人生,正是要使你从时代的局限和客观环境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从自我的视野和知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能不断迎接挑战、开创人生新局面、进而自主命运的创造型人才。
美国和日本对创造力开发的重视
当前世界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在人才培养上都把创造力开发当成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来抓。美国20世纪70年代就在大学普遍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同时也把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纳入课程结构中,设置了思维技法、创造技法、创造活动三门课程,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引导学生勇于创造。
日本同样将人才创造力的开发,普及到了学校、政府机关、军队和企业。在1982年的国策审议中,日本作出了“开发日本人的创造力,是日本通向21世纪的支柱”的决议,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基本国策来执行。
竞争优势的秘密就在于创造。正如画家笔下的世界,一张纸、一支画笔,基本颜色永远只那几种,无非是线条和点的组合,每个元素都没有新的发明,但是因为画家的创造力,它就能具备无限的艺术价值。再如同样的布料在不同的裁缝和设计者手里,就能做出价值完全不同甚至非常悬殊的衣服,这也正是创意的作用。
譬如过去人们习惯用拖把和清水拖地,但为宝洁公司设计家居清洁产品的Design Continuum公司却研究发现,拖把上的水实际上更容易使脏污四处散落,而干抹布却能把尘土都吸附起来,这是静电吸引的原理。于是,他们将这一创造性发现告知了宝洁,之后就有了宝洁的著名产品——速易杰静电除尘拖把。随后,这种拖把为宝洁带来了数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第7章 不断创新(2)
曾担任过世界企业委员会常务主席的罗伯特·威沃尔在其《企业的根本战略》一书中写道:“企业的战略研究,必须把创造力研究放在首位,这个企业才会有生命力。”
人与动物的区别
国内地产界知名人物潘石屹,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蜜蜂永远不变地制作着它那六边形的蜂巢,工艺、尺寸、材料多少年来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喜鹊也永远不变地在树上筑着它的鸟巢,多少年来也没有任何变化;老鼠照样在地里打它的洞,也没有任何变化……其他动物也一样,只有简单的重复,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人类不同了,这是因为其背后有上天赋予我们的创造力,正是这种创造力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创造是人类进化中最瑰丽的篇章,那些充满创造力的人,总是充满着活力,显得那么机敏睿智……创造性的意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创意,则正是创造力最核心的灵魂。
如今创造力已无可厚非地成为商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创意产业也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新的推动力,是发达国家的核心产业,也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数百亿美元的价值,并且以5%的速度递增,美国的增长速度甚至达到14%。卡内基梅隆大学(Cam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博士生爱尔尼?迪纳里曾进行过相关研究,他估算创意阶层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30%,或以创意产品、或以特色营销、或以创新服务作为自己的发展特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创造和创新是一个近义词,都是人类最着迷的能力。但是,创造和创新还是有区别的,创意也不等同于创新意识。创新强调“新”的状态;而创造则强调结果的不同,这个过程不一定有什么新的事物产生,你可以将许多“旧东西”整合在一起,一样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局面。
出生于斯德哥尔摩而现在移居北京的费德里克?阿恩是著名的商业演讲家,曾为惠普、美国运通、瑞典广播电台、###做过培训。2003年被瑞典《企业领袖》杂志颁发过年度企业家奖项。他就认为创造和创意都可以是来自于已知创意的结合,并用一个公式来表示:IDEA(创意)P×(K+I),P是person(人),K是knowledge(知识),I是information(信息资料)。他还以Google为案例:Google被称为具有创意的公司之一,但它实际上并不是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搜索的创始人,他们没有创新,只是利用现有的知识把两个旧事物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具有创意的公司。
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就这样解释创新:“创新的动力总来自于对传统的怀疑和颠覆。就像盖新房,你先要把旧房子推翻。推翻之后怎么样?是不是就直接盖新房了呢?不,还要打地基,要对产业有深刻的洞察。怀疑、颠覆、洞察这三者结合起来,创新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你自己不会创一个专业出来?!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张秀兰,在伯克利大学留学时,有过两次接受创造性思想冲击的亲身体验。
第一次是和导师喝咖啡。导师一直希望她成为创造型人才,拥有开放式人生。伯克利大学非常注重通过开放式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师生交流也非常平等轻松。张秀兰把必修课完成后,经常跟导师进行喝咖啡闲聊。开始两年,张秀兰“多是听着,偶尔插几句;后面两年就是两个人的讨论和争论。一开始争论起来我输得多赢得少,再后来我就是赢得多输得少。”
有一次,导师就感叹说:“我能教给你的都教给你了,你应该考虑自己去闯,在美国做教授,你会知道你这一生都是什么样子;但是回到中国会有很多的未知因素,可正是这种未知才更有挑战性。”
就是这句话让张秀兰觉得自己又接受了一次思维的教育。第二次是北师大的副校长史培军来伯克利访问,他建议她去北师大工作。张秀兰说:“师大没有我学的这个专业。”
史培军反问:“没有,你自己不会创一个专业出来?!”
张秀兰就被这句话背后的创造价值观打动了。2000年,张秀兰来到北师大设立了独立的研究所,开始了她的北师大教师生涯。
第7章 不断创新(3)
根据对众多成功者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我总结归纳了八条解放创造力所需要注意的经验:
——有些习惯和行为有助于创造力发挥作用,有些则会严重破坏创造力的行动。寻找唯一的答案总会遇到阻力,而寻找多种可能性则会推动创造力的发挥。
——把解决问题看成很严重的事情,等于无端地给自己增加压力;而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寻找乐趣,把想到新办法当作乐趣的奖品,就会产生积极的动力。
——害怕犯错误会使创造力萎缩,在创造过程中有时难免犯错,自然地面对失误,可增强创造力。
——即使在万分疲倦和厌烦解决问题时,依旧强迫自己勉力为之,这会让你思维变得很沉闷。你应适度休息,本着做不好就不做的求实态度。
——不要只向专家求助,专家也有很多盲点,而要从各种渠道寻求各种不同线索和信息。
——先入为主认定很多念头是荒唐的,不加细想就否决它,创造力将蒙受损失。相反,以幽默感承认荒唐念头的存在,会给创造力多一点空间。
——不要将你的观点只告诉会支持和同意你的人。应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中寻求回应。敌人有时候最能看到你的不足。
——不懂时不要装懂,沉默也是装懂(即使你心里不这样认为),不要怕冒险问傻问题。
开放式学习:从观念和意识上解放创造力
中国和外国专家眼里的创造型学生
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在其著作《创造心理学》中,根据国内外研究,总结了创造型学生个性的主要特征:
①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②目标专一,有毅力,对人生有自己的策划;③独立性强,喜欢独立行事,有强烈的独立性要求,敢于冒风险而标新立异;④自信心强,深信自己的作为是有价值的;⑤对创造充满热情,有高度的责任感,感情易冲动且精力旺盛;⑥一丝不苟,他们总是严峻地审视周围,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世界。
国外关于创造型学生行为特征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的调查。他曾对87名教育家做了一次调查,要求每人列出5种创造型学生的行为特征,其中被提到的次数较多的行为特征是:
①好奇心,不断地提问;②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③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很个人主义;④想象力丰富,喜欢虚构和叙述,富于幻想;⑤不随大流,不过分依赖集体的意志;⑥主意多,喜欢搞试验;⑦顽强、坚韧。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创造力”的这些特点上,中国和西方的认识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如何培养个人的创造力,是各国专家们呕心沥血共同研究的问题,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中国和西方却区别很大。
中国的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