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深化理解,促进知识经验的整合
(3)通过解决某种问题来建构起相关的新知识
2。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次学习对另一次学习的影响。
影响迁移的条件:
学习任务情境的相似性(两种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越多,相似性越大,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原有知识经验的深度和概括水平(原有知识的深度,对知识经验理解、加工得越深入、越灵活,它在以后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主动联系的倾向和认知活动(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把当前的任务与以往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找到相关的知识经验,分析它们之间的共通性)。
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建立,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依据迁移要求精选教材内容;根据迁移的要求来合理地编排教材内容;依据迁移要求合理处理教学程序,促进学习在现实情境中的广泛迁移。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1。技能及其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合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流畅性;迅速性;经济性;同时性;适应性。
2。技能的类型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3。技能的作用
(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原型也叫“原样”,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心智活动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由于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因此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必须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即实践模式,不过,确定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因为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不仅是内潜的,而且是借助于内部言语以高度简练的形式自动进行的,不仅旁观者难以观察到,就连活动的主体也难以自我意识。这就给操作原型的确定造成了很大困难。
?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这就是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为了创拟确立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首先必须对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在对活动作系统分析时,先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然后再对系统作结构分析,并将功能分析与结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拟定假设性的操作原型后,还应通过实验来检验这种原型的有效性。在实验中如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则证明此假设原型是真实可靠的,反之,如果在实验中假设原型不能取得预期成效,则对此原型必须予以修正或重新拟定。
?所模拟的心智技能的原型不应是原始的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型,而应是对理想的科学思维过程的模拟。
?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因此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也称“物质化过程”)。
?这一心理模型必须能确实揭示并反映专家头脑内部的思维操作过程:同时,该原型不应该是某一个专家的心智活动原型,而应是对一批该领域专家心智活动模型的总结与经验的概括化与系统化。
模拟专家头脑经验的目的是想使得专家头脑的经验能够“内化”为学生(新手)头脑中的心智技能,变成他们自己经验世界的组成部分,——心智技能的培养过程。
2、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定向
(2)原型定向及其作用: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
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建立起进行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调节机制,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内部控制条件。
(3)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教师应该做到:①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程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⑤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析技能的形成)
――原型操作
(1)原型操作及其作用
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2)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②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③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④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执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原型内化
(1)原型内化的含义
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2)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而后逐步转向内部言语。②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③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④在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3。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1)心智技能培训的重点
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在某种心智技能中,必须针对那些新的动作成分进行分段练习,同时在培训工作中还必须注意做好新旧动作间的组合关系的指导。
(2)分阶段练习的要求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1。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1)按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
①细微型操作技能
②粗放型操作技能
(2)按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类
①连续型操作技能
②断续型操作技能
(3)按操作的控制机制的不同分类
①闭合型操作技能
②开放型操作技能
(4)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
①徒手型操作技能
②器械型操作技能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
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量 过度练习;练习方式)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1。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规则系统或技能构成,是学习技巧或学习技能的组合。
2。学习策略的结构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就是将有限的注意能量全都花在课本或讲演中的重要的信息中,此时,学习者只得放弃对其他刺激的积极注意,变换优先度,将其他刺激全部清除出去。
2。精细加工策略――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练习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4。编码与组织策略
编码与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元认知及其作用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个人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解这些过程的能力,或者说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1)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也就是元认知知识;(2)对认知行为的调解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也就是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只见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认识。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学习者本身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细分为三类: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2)有关任务的知识。(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的知识。
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与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这种过程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操作。元认知控制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视、调节。
在许多认知活动中元认知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活动包括口头信息交流、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写作、语言习得、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社会认知和各种形式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导等等。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因此,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们决定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么,他们还是不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概括起来,元认知策略可分为三种:(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2)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3)调解策略。与监视策略有关,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资源管理策略(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成功的使用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1。时间管理策略
2。努力管理策略
3。学业求助策略
学生在遇到学业困难的时候,是消极等待,还是干脆放弃;是盲目坚持,还是适时的寻求帮助;在寻求帮助时,是希望别人完全替他解决,还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学习策略优劣的重要表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而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策略,而非依赖性的表现,在课堂中,将他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加以利用以应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学习策略。
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盲目坚持,干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