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产江湖-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地产江湖
  作者:肖宾
  内容简介:
  本书激情讲述中国地产往事,揭示出地产大腕成功背后的秘密,勾勒一个暴富行业的游戏规则,暴露波诡云谲的地产江湖。
  全书收录了16位地产大腕的江湖生涯,以编年史的方式层层递进,气势波澜壮阔,上百个真实案例穿插其中,全书的部分篇章已经在多家房地产企业中地下流传,黑道、白道,如何成就大道;真实、虚幻,如何踏破财富密码,看真正的商场搏杀。
  作者文笔轻松幽默,分析深入透彻,视野开阔,叙述纵横捭阖,全书透露一股商界难得的人文气息。
  作者简介:
  肖宾,《京华时报》资深房产记者,喜好读书,热爱经济与金钱,多年从事房产业新闻报导,见惯了地产大腕们人前人后、真真假假的方方面面,有感而发,遂成此书。
  正文
  1988年-1993年 此间的少年
  各位看官请好了啊,古往今来,多少小说、故事,来来回回,都纠缠着金钱两字。
  秦叔宝落难也卖过黄骠马,百里奚微贱不过五羊皮,李太白醉唱:千斤散尽还复来,复来它怎么就这样难?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多少才高八斗、豪气干云之士都折在“孔方兄”手下。
  却说近年江湖上,有一伙人马,号称房地产商,事业做得好生泼辣,成日里称金斗银,大斗进出,引得物议沸腾,万众关注,今日便给列位讲讲这一群房地产大鳄的江湖历史,多少奇谋、多少商战、多少惊心动魄、多少智慧、多少沉思尽在其中……
  一线灯光过,半阙胡琴响,锣鼓点渐渐加入,大红的帷幕徐徐拉开,闲话少说,咱进入正题——
  第一回 地产大腕的“初夜”众生相
  那时候,房地产刚刚起步不久,恰似就要经历“初夜”。如今在房地产行业挥斥方遒、纵横捭阖、耍尽阴谋手段、翻云覆雨的众多房地产大腕们,在那时候还是“此间的少年”,恰如在蒙古草原上牧马的郭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还有“义守襄阳”的辉煌篇章;恰如在华山侧勤恳练剑的岳不群,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竟隐藏着那样多阴险狡诈。
  1988年,那时候,王石正带领着刚刚起名的“万科”忙着进行股份化改造,忙着倒腾家电、忙着生产录像机配件、忙着折腾遥控电气开关。
  在1988年的11月,万科参加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拍卖场上,万科经过白热化争夺,终于胜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王石,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是瞎胡闹。”按照拍卖的价格计算,楼面价格已经高于周边地块的住宅平均价格。
  朋友们,请记住这一刻,目前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未来有可能成为世界最伟大企业之一的万科,就是这样懵懂、鲁莽的冲入房地产行业的。其黑马姿态,一点不比后来高价拿地的顺驰差。
  这一年王石37岁。
  1988年,这一年孙宏斌25岁,刚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进入联想,很快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其时,郭为是联想公关部主任,杨元庆是联想一名工程师。这个IT精英,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以后竟然会和房地产行业结缘,正少年得志的孙,肯定也没有想到,自己人生最大的劫难正在一年后,张开血盆大口等待着他。
  1988年,冯仑还在国家体改委任职。1984年,冯仑25岁,他从中央党校毕业,第一份工作是留校任教,后主动要求到武汉挂职下放锻炼,一年后返京,因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冯仑参与了中央政治体制改革。此时的冯仑专门研究意识形态。此项工作结束后,冯仑进了中宣部,后又进中央体改委下属的体改所。
  除了北京,全国当时还有三四个省设有体改所。海南刚刚建省,冯仑身先士卒,主动请缨带两三个人去海南筹建海南体改所。临行前,中央体改所没有开办费给冯仑,就给了冯仑1万台彩电的批文作为开办费。
  1988年,海口。冯仑将1万台彩电批文递给一外贸公司老总。外贸公司老总拍出了30万元,冯仑用这笔钱建起了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那段时间,冯仑整天开着海南省委借给他的破面包车,跑遍了海南每一个市县,一心想为海南发展出力。
  此时的冯仑还是满心的壮志凌云,对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还在进行艰苦和有成效的研究,从童年起就有的指点江山、誓要为全世界受苦人民有所担当的豪情还在强烈的燃烧着这个男人。但可以想象,理想与现实已经开始出现巨大的落差,而这落差正将冯仑那火热的心残酷的冰冻。这一年,冯仑29岁。
  1988年,潘石屹已经在深圳和海南折腾了一年多了。现在的“老潘”这时25岁,毕业于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本该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他,此时已经和冯仑有所联系。冯仑创办的海南体改所编制120人,40人是正式编制,其余80人被称为改革编制,所谓改革编制就是要自己养活自己。海南体改所因此自己办了一公司,在深圳不如意的潘石屹已经南下海口,做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但据说,在当时,冯仑的心思主要在改革上,他没心思管公司和经营,所以和潘石屹很少接触。
  1988年,黄怒波已经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混到了处长职位,同志们,这时候黄诗人才32岁,1988年时32岁的处长,又怀揣着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凭,其在仕途上的前程不可限量啊。在中宣部工作期间,黄怒波相继出版了二本个人诗集,一本是《不要在爱我》,一本叫《拒绝忧郁》,这两本诗集,是他年轻时代的代表作品,诗歌中充满了悠长的情感宣泄。
  这时的黄怒波怎么看也和房地产行业联系不到一起,但人生就是这样莫测。
  当今业界所认可的最富有、最低调、最神秘的朱孟依朱老板,与前面几位相比,在1988年,朱老板怕就已经是最有钱的了。据说,1980年代中期,在老家广东丰顺县城,20岁出头的朱孟依凭借着敏锐的见识、独到的眼光,挖到了第一桶金。那时丰顺县城商业刚刚兴起,不少人都去摆摊做生意,朱孟依想:要是能够将摆摊集中在一个地方,既热闹又方便。于是他去找镇政府,提出由他出资建设商业街,只要求将业主租金提成。他拿到了“订单”。
  1988年的朱老板29岁,已然身价百万。值得注意的是,朱老板的学历是已经提到几位大腕中最低的,可能是高中学历。
  1988年,福建商帮的重要代表人物许荣茂还在做着纺织生意。许荣茂本质上是个金融家,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香港做股票经纪人,积累了颇多经验,并通过股票交易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做纺织出口——他的家乡就以此著称。
  许荣茂对外界回忆自己的发家历程时表示,首先不否认在证券市场淘得第一桶金的说法,“70年代初,我赤手空拳到了香港,起先是靠证券交易获得最原始的积累,但这笔钱绝没有外界传说的5个亿那么多。事实上,我后来的资金主要还是靠实业积累起来的,这就是深圳和兰州的制衣厂。”
  下一年,他就将进入房地产行业了。这一年,许荣茂38岁。
  现在上海滩最大的本地房地产企业就是绿地集团,全年的销售量已经连续突破百亿,其中主要是房地产收入。在1988年,这家国企连影子都能还没有呢。绿地的当家人张玉良正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住宅建设办公室任职,正管单位盖房子、分房子。张玉良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房子盖起来,盖的时候当然是用最少的钱把房子盖最多,然后分给系统的干部。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说了半天,在1988年,张玉良似乎是唯一的和房子打交道最多的业内人士了,这一年张玉良32岁。
  楼忠福现在折腾的天都城,号称是中国最牛的卫星城,自诩项目蕴含意义非凡。在1988年,楼34岁。已经做了三、四年东阳三建的经理了,还处在包工头的行业地位上。在当时建筑业属于朝阳产业,全国一片大工地啊,那时候的建筑行业还不象现在混得这样惨,动不动被拖欠工资、工程款、干活还得先垫资。
  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那永远拧巴着的眉头、面部肌肉、筋骨分明、态度永远桀骜不驯的任志强在1988年37岁。正担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設开发总公司建设部经理。任志强时1984年到华远的,据说到华远不到12个月的时间,就被关起来了,在监狱里呆了14个月,但没查出什么问题,任志强也没有因此埋怨共产党。按老任的原话时,“出监狱第一句话,是跟我总经理说还是跟着共产党走,第二句话说娘打孩子是应该的。”从老任的话中,已经开始初步展示那众所周知的拧劲了。
  有人说没进过牢房的男人是不完整的,从这个角度看,地产大腕中,怕是任志强最早完整。
  1988年,张宝全转业后刚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正跟着大名鼎鼎的导演谢飞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金钱、商人这些字眼,31岁的张宝全还绝对不会将其和自己挂上钩。但估计也正是这时候积累的艺术底子,让张现在如此痴迷EVD事业。
  1988年,一个22岁的青年带着自己19岁的弟弟,已经在在北京珠市口大街的一家小店卖了一年多的电器了。此前,这兄弟两在内蒙古做贸易,但屡经上当受骗,遂转战北京。这便是黄俊钦、黄光裕兄弟两。黄氏兄弟初到北京时物色下的珠市口的那家两层小店,本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名叫“国美服装店”。兄弟俩很快发现服装不太好卖,于是卖起了电器。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在这家小店的门前挂了出来。
  黄光裕以后说,当时他们看中了家用电器作为“大件”在人们消费生活中的发展潜力。用于投资珠市口店的十几万元钱来自“在内蒙古做贸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产生的利润积累———但黄并不愿言及此前都做过哪些贸易。
  最近两兄弟轮着在中国首富的位置上轮庄,房地产行业是其财富积累的重要环节,但此时,这两兄弟家电生意做的正是红火,房地产还想都没想过呢。
  接下来讲得这位也是首富——-杨国强。同辈呼其为“强哥”;晚辈称其为“六叔”;乡里用二手汉语叫其“Boss杨”。1988年,杨国强33岁,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应该正担任顺德北滘公社房管所区建筑队队长。据说,杨国强24岁之前都是穷小子,由此反推,那33岁的杨国强已经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1993年,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拍档竟能出资3395万元,收购北滘建筑工程公司,从此可以想象1988年,Boss杨绝对已经腰缠万贯了。和朱孟依、楼忠福一样,Boss杨此时也是包工头。
  富力双子座“张力和李思廉”现在那也是行业内的顶级富豪了,在1988年,双子星还互相不认识呢。李生正经常来内地做生意,经常往返广州。张生1988年10月作出了他人生中的一项重大决定:辞去衣食无忧的公务员工作,下海。这一年,李生31岁,张生34岁。
  ……
  1988年,祖国神州大地正是万象更新,来自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的同志们正在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这十六位地产大腕都还正处在人生、事业的开场阶段,好戏都在后面呢。
  十六位地产好汉的前生暂且说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切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地产大腕们的身家背景
  接着上回书,咱继续开讲。
  前文中,我们已经回顾了十六位地产大腕在1988年,这个房地产行业初年的大体情形。
  这次主要讲讲这些地产大腕的身家背景。
  众所周知,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不是郭啸天的儿子,郭靖在蒙古草原上可能也就牧马放羊一辈子了;如果不是林家祖传的剑谱招来强敌觊觎,林平之好好做着福威镖局的少当家的,几年后怎么也是个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如果不是胸口刺着契丹族的狼头标志,萧峰更是在中原武林逍遥自在呢……
  话扯远了,回头来看看这些大腕的身家背景吧。让我们看看是显赫的家庭背景铺就了这些大腕的成功道路吗?还是有贵人在大腕们的前进路上“下凡显灵”?他们是自己奋斗取得的成功?还是通过官商勾结、家族腐败榨取的富贵?
  王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从军队转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其母是锡伯族。最近有人在我博上问,王石是不是王震将军的孩子?唉,联想太过于丰富了。老王的身家背景很普通的,王震将军的孩子以前在中信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