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的天空-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煽诘奈兜馈⒄嬲媚康拿郎云渌锒允峭耆薹ń邮艿摹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
  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但是鱼看到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向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迅速逃跑。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悦目的美色是什么?
  我们形容一个人很美丽,说她有“沉鱼落雁”之姿,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但庄子本来的意思并不是说她美,而是说我们人类所认同的美女其他动物并不接受。毛嫱、丽姬很美,但是这些美女到河边去的时候,鱼吓跑了,鸟飞走了,麋鹿像见到鬼一样,跑得很快。为什么?因为你要问一条鱼,谁最美?答案当然是另一条鱼;问一只鸟,谁最美?答案是另一只鸟;麋鹿也一样。庄子看待万物,首先要还原万物自身的价值,不以人的想法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要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因为以人类的价值观来评判万物,对万物是不公平的。你一联系到人类的感受、人类的需要,这个美就被限制住了。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庄子·齐物论》)
  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罹患腰痛,甚至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住到树上,就会担心害怕,猿猴也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道真正舒服的住处是哪里?人吃肉类,麋鹿吃青草,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与乌鸦喜欢吃老鼠;这四者,谁知道真正可口的味道是什么?
  泥鳅、猴子认为舒服的地方,人受不了;人所吃的食物,有的动物不能消化;人所认为的美女,别的动物未必认同。所以,人类中心主义到底对不对?这是庄子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不过,把“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去掉,还剩下什么?这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人毕竟是人,人如果不从人的角度来想,替鸟设想,替鱼设想,替泥鳅想,替猿猴想,但你永远也不可能变成鸟、鱼、泥鳅、猿猴,那你为它们所作的设想对不对呢?就像很多人养宠物,冬天的时候给狗穿衣服,这狗后来就去看心理医生了。为什么?因为他上街一看,怎么别的狗都不穿衣服,我穿衣服,我这只狗有什么问题吗?西方有很多动物心理医生,许多猫和狗跟人相处久了之后,就变得不正常了,为什么?所以人有时候太过于主观了,替这个想,替那个想,但可能会造成各种不喜欢见到的后果。况且,人类自身的价值标准也是多元化的。非洲的长颈族部落,让女孩子从小在颈子上戴铜环,脖子拉得愈长愈美;我们这边的美女过去,他们会认为太难看了,因为脖子短。庄子说,有一次齐桓公碰到一个人,这个人长得奇形怪状,脖子粗得不得了。齐桓公看他看久了之后,反而觉得一般人脖子怎么那么细呢。换句说话,人类自身的许多价值观,都会因习俗、习惯的问题而有所差别;那么对待万物,又何必坚持把人类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呢?庄子举了这些例子之后,接下来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庄子·齐物论》)
  在我看来,仁义的头绪、是非的途径,都是纷杂错乱的,我怎么能知道其中的分辨呢?
  什么意思?庄子在批评儒家,儒家喜欢讲仁义,但这样讲久了之后,如果有人做不到怎么办?装啊。结果有人假仁假义或不仁不义,还要装出仁义的样子,那不就天下大乱了吗?所以,你怎么能够分辨,到底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人类是真正好的呢?庄子这样说,倒不是故意反对孔子,而觉得儒家过分强调“仁义”,会使很多缺乏根基的人为了要表现出仁义的外在行为,变成作秀和演戏;或者我认为这套“仁义”标准很好,就以此来衡量别人,反而忽略甚至抹杀了人的天生本性所自然带来的一种价值。
  庄子的观察非常深刻、准确。人活在世界上很容易犯的毛病是“主观”,以人类的价值观为标准衡量万物,或者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衡量别人。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以“道”的眼光来看,就会发现万物之中处处都有“道”的光彩,万物自身都各具美妙之处。西方有一句谚语:“自然界不跳跃。”意思是:自然界没有所谓的真空存在,所有的现象皆是连续发展的,由此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既然如此,又有什么东西是可有可无或一无是处呢?
  5。自以为美
  “自以为美”出自《庄子·山木》,故事很短: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
  阳子到宋国去,住在一家旅店。旅店主人有两位小妾,其中一人美丽,一人丑陋;丑陋的受主人宠爱,美丽的却受到冷落。阳子询问其中的缘故,旅店主人说:“美丽的自以为美丽,我却不觉得她美。丑陋的自以为丑陋,我却不觉得她丑。”阳子说:“弟子们记住,行善而不要自以为有善行,到哪里会不受喜爱呢?”
  这段话的意思并不复杂。一个人有两个妾,一个相貌美丽,一个相貌丑陋。结果这人对美女很冷落,对丑女却非常宠爱。一般人会奇怪,怎么会有这种人呢,好像弄反了嘛。答案很简单,他说美丽的以为自己美,我却不觉得她美;丑陋的以为自己丑,我却不觉得她丑。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美丽而自以为美丽,自然就有一种骄气,觉得你看我外表长得比别人好,很高傲;相反,一个人外表丑陋,她知道自己丑陋,性格上反倒会比较温柔,比较谦虚。而人跟人相处久了之后,外表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每天看很熟悉了,长得好看又能怎样?譬如很多人奇怪英国查尔斯王子怎么会喜欢卡蜜拉超过喜欢戴安娜呢?戴安娜长得美,全世界都知道,经常上杂志封面嘛;卡米拉上杂志,恐怕就要化一点妆吧;但是查尔斯王子选择了卡米拉,恰好是“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人与人相处最主要是看意气是不是相投,气息能不能相通。如果你谦虚、温柔,气息自然容易相通,谁不喜欢跟谦虚、温柔的人相处呢?反之,你觉得自己有各种优越的条件,因而产生一种骄傲的态度,别人也不会愿意接近你。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孔子最崇拜周公,但他说即使你有周公那样卓越的才华,如果你骄傲又吝啬,其他部分也就不值得欣赏了,为什么?因为骄傲代表自我中心,喜欢跟别人比较;吝啬代表不喜欢帮助别人,再有才华也只不过是四个字:自私自利。这样一来,别人又怎么能够欣赏你呢?
  庄子对这种情况很了解。他说一个人长得很美,如果没有人告诉她,她也不会觉得自己美;如果有人跟她说,哎呀,你长得真美;她就忽然开始喜欢照镜子了,喜欢跟别人比较,最后她的美就只剩下外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非常重视广告啊、媒体啊,各种宣传。有些俊男美女其实蛮委屈的,因为他们长得漂亮,大家看他们都看外表,他们也被迫重视自己的外表,以致于没有时间照顾内心。或者有些人的内涵挺不错的,但根本没有机会表现,就因为他的外表太过于亮丽了。但外表是不可依靠的,一个人到了一定年纪还要靠长得英俊或是美丽来博得名声,是不可能的。你到一定岁数就必须承认,岁月不饶人,人更重要更恒久的是内在修炼。你要能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这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你跟别人来往时,要尽量减少别人对你产生的影响。如果经常有人对你说,哎呀,你长得很美或你很怎么样,这反而对你是一种诱惑,让你失去了了解自己的机会,忘记要耕耘自己内在的部分。一个人不论外表美还是丑,最后还是要回到内心去立足。
  所以阳子最后跟学生说:“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住而不爱哉?”你可以做好事,但不要老是念念不忘自己做了好事,这样你到任何地方去,谁不欢迎你呢?就这像是老子所说的“自伐者无功”,自己夸耀自己,功劳就谈不上了;你不夸耀自己,别人反而会记得你有功劳。一个人越是谦虚、内敛,别人越喜欢说你有什么样的成就,这是一种人性的自然状况。因为你的谦虚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威胁,没有什么压力,他可能很乐于承认你的成就。相反,你自吹自擂、自夸自大,别人看到你就有压力,觉得有威胁,反而不愿意承认你有什么杰出之处了。西方有句格言:“善于隐藏着乃善于生活者。”一个人善于隐藏,他才善于生活。你如果不隐藏,稍微有点什么本事就表现出来,你马上就会被人家连根铲除。你看政治上的发展也好,越有才华、头角峥嵘的人,第一个被人家摆平。相反,那些平平凡凡、你不知道他会做什么的人,反而一个个过得很自在。
  处世态度
  1。孝的六种境界
  儒家谈孝顺,可谓名正言顺。《庄子·人世间》特别借孔子之口说:“天下有两大戒律:一是命,一是义。子女爱父母,这是自然之命,也是人心所不可解除的;臣子侍奉国君,这是人群之义,无论任何国家都不能没有国君,这在天地之间是无可逃避的。这叫做大戒律。”简单两句话,说出了儒家的信念。庄子是道家的代表。很多人以为,道家平常不太谈孝顺吧,因为孝顺显然是一种社会规范,而道家是潇洒的,会逍遥自在的化解各种社会规范带来的压力。但事实上,庄子不但谈孝道,而且比儒家更进了一步。
  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天运》)
  用恭敬来行孝容易,用爱心来行孝较难;用爱心来行孝容易,行孝时忘记双亲较难;行孝时忘记双亲容易,行孝时使双亲忘记我较难;行孝时使双亲忘记我容易,我同时忘记天下人较难;我同时忘记天下人容易,使天下人同时忘记我较难。
  庄子把孝顺分成六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难。第一,用恭敬来孝顺,就是合乎礼仪的要求,包括早上晚上向父母请安,出门向父母报告去什么地方,省得父母操心;出于恭敬之心向父母嘘寒问暖;即使看到父母将会犯错,也要温和委婉的劝阻,如孔子说的:“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第二,用爱心来孝顺。这已经不容易了,像孔子说的,子女对父母孝顺,脸色保持和悦是最难的。朱熹的注解说:“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只有心里有深刻的爱心,才会好颜好色来面对父母。
  第三,行孝要能够忘记双亲。什么意思呢?很多孩子在家里上网、看影片,看到父母来了,就赶快停下来,为什么?不希望父母知道自己在跟谁连络,在看什么节目,玩什么游戏,这就代表你跟父母亲划清界限了。做父母的都知道,通常孩子进了高中,就不太愿意跟父母沟通了,不希望父母知道自己的秘密。庄子认为这样不好,一个真心孝顺的人应该把父母亲当成朋友,经常跟他们沟通、聊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非常自在、怡然自得,父母也会觉得跟小孩没什么代沟,生活得非常愉快。
  第四层孝顺是要让父母亲忘记我是子女。譬如有时候父母谈话的时候,子女一出现,父母就不说了,因为谈的是社会国家大事,或者长辈之间的关系,不希望让小孩子听到,小孩子听多了,有时反而制造各种困扰。庄子认为这样也不好,应该让子女成为父母亲最有默契的朋友,彼此可以无话不谈,而父母接受我的孝顺,也是由习惯而成自然。
  第五层孝顺,我要同时忘记天下人的存在。也即我行孝时,别人的看法、世俗的评价对我已经不再有任何影响了。譬如“父子骑驴”的故事:父子两人赶驴进城,别人说这驴没人骑太可惜了,于是儿子骑了。路边的人说,儿子不孝顺,应该让父亲骑;但父亲骑了,旁边的人又说,父亲不慈爱,怎么不让儿子骑。等到两个人一起骑驴,别人看到又说,这俩人是在虐待动物啊,到最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所以真正的孝顺就是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父母和子女都开心快乐最重要。
  第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