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宋-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率先露出恍然之色。石越有意教导唐康,却不料金兰一介女子,反而机敏更甚于素来以聪明
  能干见称的唐康,不免心中暗异,笑道:“兰儿可有话说?”
  金兰笑道:“兰儿胡乱猜测,却不知对否。”
  “但说无妨。”
  “兰儿以为大哥所言,是道战和乃国之机密,既便已定策,亦不可以使敌国事先知晓。
  是要以高深莫测之态,使敌国迷惑。”
  石越欣赏的点了点头,笑道:“兰儿果然聪慧。”又转头去看唐康,见唐康也已领悟,
  这才又说道:“是以我不请旨,即斥西夏使者于国门之外,使其不知吾国之意。兵者,诡道
  也。吾欲战,先示之和可也;吾欲和,先示之战可也。水无常形,兵无定法,其精要之处,
  不过是使
  敌国不测而已。“
  李丁文在旁边接过来话来,补充道:“昔日唐太宗与李卫公论兵,皆言,若敌不出错,
  则我何由得胜?自古以来,除非实力相差过于悬殊,绝无一例双方都不出错,而一方能战胜
  之事。是以诚如唐太宗所言,用兵谋国,无非‘多方以误之’五字而已。使敌国不测,其目
  的亦是使敌国出错。只要千方百计,能使敌人出错,则万事可期。”
  “多方以误之……”唐康喃喃自语,低头咀嚼着这句话。
  石越与李丁文顾视一眼,含笑望着唐康,皆默默不语。
  半晌,唐康终于抬头,笑道:“我理会了。”
  石越含笑注视着,静等唐康继续解释。
  “如今朝廷财政不足,兵又未练成,粮草亦未集,百姓尚疲,实是无力继续西伐。然则
  西夏人却不能尽知我朝虚实。若朝廷欲战,而示之以和,则自无不可。然若本无力战,而示
  之以和,虽开始西夏人必疑之以为诈,然久则必知我不能战之意,反使其能放心休养,且生
  轻我之心;若仅示之以战,而终久不出,亦能人知我虚实。今日之上策,则为亦战亦和,似
  战似和,不战不和!”
  石越与李丁文大笑,击掌赞道:“康时说得不错。”
  石越又笑道:“若能使西夏人不知我欲战欲和,则其中便可有无数后着,可让西夏人睡
  不安寝,日无宁日。”
  “后着?”唐康嘴唇动了动,却没有问出来。他知道这些事情,却已不是自己应当问的
  内容了。而金兰却在暗暗纳闷,石越自己面临着极为麻烦的问题,但是和唐康的谈话,却没
  有一句涉及,反而尽是说些军国大事,是他对自己有过份的信心?亦或是已有足够的把握?
  从未去过高丽的石越却对高丽国信誉旦旦百般支持,明明知道自己与高丽故国的联系却毫不
  介怀,而同时又能将西夏人、司马光都玩弄于股掌之间,城府之深让人不寒而慄……金兰只
  觉得眼前这个大哥,越发的深不可测起来。但最让金兰困惑的是,尽管如此,她却始终感觉
  石越是可以亲近的——虽然他高高在上,虽然他深不可测,但金兰却有一种女人的直觉:惟
  有石越是真正的理解自己的苦衷的。
  接下来的谈话很快便转到其他的方面。对于自己面临的境况和朝中的局势,石越既没有
  主动提起,唐康又对金兰不甚放心,更不会主动问起。至于金兰,就更无立场发问。于是交
  谈的内容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变化。除了叙叙家常以及汴京的秩闻趣事之外,当时宋朝学术界
  接连发生无数的大事情,都成为众人聊天的话题。唐康刻意避开有关石越的部分,与石越、
  李丁文大谈西湖书院最近译介几部在宋朝影响巨大的著作:黄金五百年中大食著名学者侯奈
  因。本。易司哈格的《逻辑学》与《论彩虹》;由大食著名译者萨比特。本。古赖译本翻译
  成汉文的托勒密的《地理学》第一卷、阿基米德的《论球与圆柱》以及阿波洛尼乌斯的《圆
  锥曲线》;还有在大食人中地位仅次于亚里士多德,有哲学“亚师”
  之称的法拉比的《文明政治》与《学科细目》;大食哲学之王伊本。西拿的《治疗论》
  与《知识论》;著名大食史家穆罕默德。本。欧麦尔。
  瓦格迪的《征伐埃及史》(即《埃及的征服》)等等。西湖学院的译经楼这几年成绩斐
  然,不仅仅译介了大量著作,加入译经楼的大宋学者日益增加,甚至还有十几位大食学者与
  高丽留学生加入其中。而西湖学院更是在大宋所有学院中,第一个开设了语言课,有数十位
  大宋士子在那里学习大食语、梵文与契丹语。
  所有这些事情,可以说都是轰动一时的。当时江浙虽然并非大宋文化中心,但却也是人
  文荟萃之所,西湖学院每译介一部书,对江浙乃至全大宋的读书人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向来以为惟有华夏九州才是人类文明唯一中心的宋朝读书人,这时候终于不得不接受一个现
  实,在万里之外,还有一个未必逊色于诸夏文明的文明存在;所谓的“大食”,也并非是一
  帮只会经商的夷人组成的。而面对这种现实,大宋有些学者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这一切,甚
  至愿意谦虚的却研究这些“夷人”的成果,着手准备对其进行注释;但同样也有一部分学者
  对此嗤之以鼻,认为那些不过是末流而已。后一种学者中,高傲者则是傲慢的拒绝阅读,也
  禁止自己的弟子阅读讨论;而激进者,则不免吹毛求疵,在诸学刊中大加批评指摘,甚至指
  责西湖学院开设语言课,以华夏之尊而效沙门习夷人之语,是自甘堕落,斯文扫地。于是持
  不同意见的学者在各种报刊上互相攻讦,有人批评,则有人辩护。唯独西湖学院的语言课,
  却不仅没有因此停办,反而别的学院也出现效仿之势——学习契丹语或者还只是出于书生经
  国济世的理想,但是大食语与梵语,却是有着直接的利益趋动,随着大宋海外贸易的繁荣,
  “通译”无论在官方与民间,都显得十分的紧俏。
  让石越非常吃惊的是,金兰对于这些事情也显得十分熟悉。石越从来不知道伊本。西拿
  的《知识论》里写了什么内容,但是金兰却能说得头头是道,让石越不由再次对这个女子另
  眼相待。
  这种闲聊一直持续到家宴结束。唐康让仆人先送金兰回府,他自己却再次折回来见石越。
  “大哥。”唐康见着石越,便迫不及待地问出忍了半天的问题。“朝中的局势,大哥与
  先生已有应对之策了么?”
  “朝中局势?”石越意味深长地笑着反问了一句。
  “难道大哥毫不担心么?”唐康隐隐有点奇怪,但他还是相信这只是石越临危不乱的风
  度,“福建子费尽心机,不过是想使离间皇上与大哥。偏偏此时《白水潭藏书总目》又……
  虽是名至实归,但总归是不得其时。”
  李丁文亦叹道:“此事措手不及,否则未必不能阻止。”
  “我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石越淡淡的说道。李丁文不以为然地望了石越一眼,撇了撇
  嘴。唐康稍有点讶异,又立即道:“桑长卿与程先生他们,的确也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他
  们既决定要做的事情……”
  “便是能勉强阻止,我也不屑为之。”石越打断了唐康的话,异常坚决地说道。
  唐康吃惊地望着石越。
  “自古以来,为政者有两类。一类目光短浅,不过是玩弄权术,以图搏取高位;一类却
  着意深远,所作所为,无不思及长远,欲为万世立法。做前者容易,不过有智术便可;为后
  者难,纵以王介甫之贤,亦不免有急功近利之病。我虽然愿为后者,但行事亦是战战兢兢,
  盖我终究亦不能知道自己所为之事,究竟是对是错。不过是尽我之力,但求无愧于心而已。
  然则若换位而言,则王介甫亦何尝不是在尽他之力,求无愧于心?我之为政与介甫之变法,
  区别又在何处?!”
  石越的声音十分平静,却让唐康觉得十分沉重,他仔细地听着,品味着石越的话。
  “我与王介甫之区别,其实也十分简单。王介甫自信过甚,不能容异己;而我却常怀惶
  恐,绝不敢以己为是而以人为非,竟容不得别人之不同。我自可有自己的政见,自然要坚持
  自己的主张,但是我从来不会想将与我意见不同者全部逐出朝堂,禁止他们说话。我更不敢
  借官府之威权,打压民间之声音,钳制士林之清议。若是目光短浅者,自会以为不利于己的
  言论,会妨碍自己政务之实施,给新政增添层层阻力,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我却以为,既
  便那些反对意见中,一百条只有一条是对的,为了那一条对的意见能被允许说出来,我们也
  应当坦然允许那九十九条错误的意见被发表出来,接受它们带来的困难。这样的坚持,需要
  更大的智慧,它远没有独断专行来得痛快,但若能这样坚持,我们却会犯更少的错误,至少
  我们犯了错误以后,也能更及时的发现与改正。”
  “这有何必要?”李丁文不解的问道。
  “绝对有必要。潜光兄以为王介甫之聪明,在当今之世,谁可以比拟?”
  李丁文默然一阵,道:“司马君实、苏子瞻、公子,三人而已。”
  “果真以本性之聪明而言,我三人能胜之乎?”
  “不能。”
  “诚如斯言。”石越笑道:“潜光兄,王介甫之聪明,天下少有;王介甫之才学,天下
  亦少有;王介甫之声望,在他为相以前,天下亦少有;王介甫之权势,在其为相之时,天下
  亦少有!为何王介甫以聪明、才学、声望、权势四绝,一行新法,却导致天下沸腾?”
  “是其为拗相公也。”
  “非仅止于此也。”石越摇了摇头,道:“若其所行之政,皆为正确,便是执拗更甚十
  分又如何?!王介甫之不能得志,是因为天下之凡人,虽贤能聪明,其所作所为,却最多只
  能是对错参半。故此,使当政者善知错善改过,远比寄望得到一个很少犯错之贤者来得更加
  切实可行。”
  唐康在心中思忖,暗道:“大哥所言甚是。虽然大哥之贤,可称贤者。但亦是五百年一
  遇,后世之人,断不能尽如大哥之贤。是以使人能善知错,善改过,远易于使人少犯错。”
  但是这话说出来,却不免近于面谀,他自是不肯宣之于口的。只是点了点头,以示同意。
  石越见唐康明白,又道:“故此,要使当政者能善知错,善改过,则不食朝廷俸禄之士
  大夫尤为重要。本朝养士百年,士大夫皆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大多颇有风骨,不畏皇权,不
  尊权贵,特立而独行,以节气行于天下。此是本朝立国之本,亦是最可宝贵者。若使读书人
  只知歌功颂德,仰权贵之鼻息,为官府之走狗鹰犬,则是诸夏亡矣!是故,我绝不会为自己
  之方便,而做任何干涉学术之事——我若在学术上之观点与其不同,则自当以学者之身份与
  之辩论,绝不会以权位谋术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读书人当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他们
  只要说符合自己良知的话便足矣。”
  石越知道唐康便是再聪明,也不可能完全明白自己的话中之意,他微微叹了口气,凝视
  唐康,郑重地说道:“康时,只盼你异时能记住我今日所说之话,毋以权力干涉学术,毋以
  暴政打击异己。此二例一开,后患无穷尽矣!”
  唐康很少见石越如此郑重其事,虽然他很难明白为何会“后患无穷尽”,但却还是认真
  的点了点头,答应道:“是。”
  石越的目光凝视唐康良久,忽转向窗外的夜空,这种似乎含有深意的目光让唐康有些恍
  惚,也有些不解,因此竟忽略掉了石越眼中那一闪即逝的茫然。
  次日。紫宸殿。这是重要性仅次于大庆殿的正殿。
  “万邦来同,九宾在位。奉璋荐绅,陟降庭止。文思安安,威仪棣棣。臣哉邻哉,介尔
  蕃祉……”在一曲清平正和的《正安》乐中,石越身着紫袍,腰佩金鱼袋,脚踏黑靴,手执
  象笏,随着诸宰执大臣们一起进入殿中。然后在音乐声中,向皇帝行礼。
  紫宸殿的朝会,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不过就是一种仪式。石越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五年
  前皇帝赵顼便曾经在紫宸殿受贺——那次是因为王韶收复熙河,王安石因此被皇帝亲自解下
  身上佩带的白玉带相赐。此次自己得到相似的待遇,不过是历史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