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说什么-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波罗密大智慧的自性自度的道理,信得过自心自性;光信还不行,信心不逆,没有违背,这个人的福德超过前面以身布施的福德。
  信心不逆是很难的,许多人佛学的道理了解很多,但在行为上,做人做事上,都与佛法相反,都是违逆。譬如说劝人家劝的比唱的还好听,唉呀,放下,看开一点……他自己放不放得开?你马上逗他一下,他就看不开了。这就是信心有逆。要做到信心不逆,不是理论而是绝对的信心,这样去修行,那么这个人所得的福报,超过前面所讲的专门以布施为功德的人。更何况还有人对金刚经的佛法,广事宣扬,乃至古代没有印刷,只有抄写,受持,接受了,照这样修持,每天读诵,为人家解说这个道理;这个福报比前面的还要大。
  如来说给谁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最要紧的一句话,金刚经这个经典的本身,有“不可思议”,想像不到,“不可称量”,没有办法去量一下有几斤重,或者多长。总而言之,它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可是你们注意下面两句话啊!这个功德那么大,大家都研究了,大家都带一个功德回去吗?都没有带走,为什么?因为此经“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这一个经典的内涵,是为了真正发大乘心,大菩萨道的人说的,也是为最上上乘,不是普通智慧的人,而说的经典。他说假使有人能够受持读诵,当然,我们不一定是上上智,可是,能够接受,读诵研究这个经典,“广为人说”,普遍向人家宣扬的话,“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佛,完全知道这个人。佛可以给你证明,他完全可以看得见,完全可以了解这个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他说,这样的人,不久的将来,都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什么理由呢?
  【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说这样的人,他就等于佛,他有责任感,把佛法的这个担子挑起来;所以,他就有这样大的智慧,这样大的福德。只要你发这样大的心,肯挑这样大的担子,就有这个功德,有这个智慧。荷担什么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普通话叫做大彻大悟。他说挑负了这个担子,自然有一天会大彻大悟。
  你喜欢小法吗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在楞伽经里,把人的根性分类五种,有些人天生走小乘路子,喜欢修小乘法。你教他修大乘菩萨道,最上乘的法,他不能接受,也无法接受。等于学校的学生,很多人只能够到某种程度,因为他的智商不够,只能受最低的教育。学佛法也是一样,虽不是智商的问题,但是他的根器发心,喜欢走小的路子,弄点功夫啊,打打坐啊,打坐眼睛里看到光啊,听个声音啊,那里气跳啊,今天脸色又发光,明天脚又发热,指甲发亮啊等等。这些就是所谓乐小法者。这种人的观念思想,已经落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他们一切只是为“我”,希望在人中做个了不起的人,而且希望自己活得长寿健康,希望自己不死;至于大乘的法门,如何见性成佛,朝闻道夕死可也,他们根本不予理会。所以,佛说这些乐小法的人,对于这个经典所讲的真义,没有办法听受,没有办法读诵,更不会弘扬,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佛说的这一本经,始终讲这个经怎么重要怎么重要,现在告诉须菩提,在在处处,随便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金刚经这本经典所在,不管世间的人,乃至天上的神,乃至阿修罗,魔王,魔鬼,都自然应该供养这个经典。有这本经摆在那个地方,等于有个佛塔在那里,大家自然都应该供养,应该恭敬,顶礼,乃至拿香花供养它。
  我们说一句对佛不太恭敬的笑话,佛好像宣传广告作的非常好一样!这一本经啊,完全运用广告的手法,说这个般若法门怎么重要怎么好,大家如果念经念到这里,很可能会产生这个感觉,里头好像没有讲到什么东西。可是里头是不是讲了东西呢?这就是金刚经翻译的特殊,说法特殊。他讲的第一重点,请大家注意,“信心不逆”,他讲一切相不住,一切心放下,就可以到家。可是人信不过,做不到;尽管嘴里讲可以放下,事情到来一点都看不开,更放不下。
  所以我常常讲的几个字,我自己号称十二字真言,人生都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这就是信心有逆。第二个重点就是敢为佛法挑担子,荷担如来正法,挑大乘法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在滔滔浊世中,要有这样的精神。要顶天立地的站起来,为人类的文化,为众生的慧命,而生存,而奋斗。这样的精神需要无比的忍辱,无比的牺牲,所以要懂得忍辱度,要懂得布施度,这就是重点。佛并不是只作广告,把这两个重点抓出来,再读这一品,就知道它的意义所在了。偈子如下:
  第十五品偈颂
  跃马投鞭星斗横 一呼百诺作雷鸣
  江山无恙渔翁老 何似灵山补衲轻
  “跃马投鞭星斗横”,这是拿世间法来比方,英雄人物出来,像汉高祖、唐太宗、朱元璋这一类人等,骑在马背上。投鞭是用秦王苻坚的典故,他带兵打仗,几十万大军,自称投鞭断流,部队那么多,马鞭一丢,连河水都可以塞住不流了。星斗横,天上的星星都被他震动了的样子,威风惊天动地。
  “一呼百诺作雷鸣”,一个人当了帝王那个威风,福报是太大了,随便叫一声,下面多少人答应,好像上天打雷一样,这是说人世间作了皇帝,福报是最大的;所以人人都想当皇帝,但是这个不是真的福报,真的福报在那里呢?
  “江山无恙渔翁老,何似灵山补衲轻”。天下太平,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无是非,都过著安定幸福的生活,而自己又懂得了佛法。穿一件百纳衣,破袈裟,从前和尚穿的百衲衣,现在很少看到,过去大陆上,许多专门住茅蓬的,身上穿的衣服,就像小说上画的那个济公活佛的衣服一样,叫做粪扫衣。就是垃圾堆捡来的破布,一块一块把它缝起来,一针一针都把它密密缝起来,破了又缝,一身都是线的样子,也叫做补衲衣,衲衣就是和尚穿的衣服。人生真正的福报,还是清福最难,如何享到这种清福呢?发上乘心大乘心,由担当如来家业发起,这一个大心发起,就有真正的福报。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被轻贱的前因后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个大问题啊!佛告诉须菩提,假使有人诚诚恳恳学佛,研究金刚经,结果一辈子倒楣,为人轻贱。有人事业很好,生意也做的很大,功名也很好,偏要跑来学佛,我说你不要搞啊!这个事情不是好玩的,学佛就要倒楣的。他说菩萨会保佑发财;我说佛不管这个事,因为佛学是空道,你要学只有放下。当然也有些人学佛反而发了财,大部分都是遭遇更多困难。不但学佛如此,信别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很多人说自己一辈子作好事,结果倒楣透顶,什么坏事都到他身上。历史上司马迁也怀疑这个问题,善人做好事,偏要倒楣;坏蛋个个好得很,身体又健康,精神又好又发财,又有办法,这个世界上因果报应到那里去了呢?这是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佛法讲的因果是讲三世,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不是现在这一生,佛在别的经典里答覆过这个问题。有人问过佛说,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人做好事,结果却那么惨呢?佛说因为他过去的恶业还没有报完,所以先还这个恶报的债。他现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将来或他生来世要去收帐的。
  讲到三世因果,大家很不容易相信,因为看不见的原故。其实很容易看,我告诉你一个办法,可不是神通啊!不要瞪起眼睛,以为有个法子传你。你只要看看我们自己一生就晓得了,尤其我们在座中年以上的朋友,我们中年所遭遇的环境,是年轻时候已经埋伏下的因;晚年所得的果,也就是年轻及中年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把人生分三个阶段,二十岁前当前生,二十到四十当这一生,四十到六十当后生。这个三世因果也差不多了。或者看近一点,昨天就是前生,今天就是现在生,明天就是来生。
  我们很多同学常常跑来跟我开玩笑,老师啊!我前生究竟是什么变的?我又没有神通,但是你自己可以看得见啊,“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你这一生所遭遇的事,就是前生的果报,“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佛法最难之处就是这个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它承认生命是永恒的,但生命的现象则是变来变去的。
  中国文化易经也讲因果,可是易经的因果,与三世不同。像代表儒家的孔孟学说,与代表道家的老庄学说,个个都谈到因果的道理。金刚经的这一节,特别提出来,假使有人读念这个经典,结果为别人轻贱,被人家看不起,就是笑你,甚至说现在的时代,最落伍的是学佛的人。随便搞一个玩意都好,怎么去学佛?好像一学佛,这个人在社会上已经被打出去了,落伍到极点,处处被人家轻贱、看不起。佛说你要知道,以因果报应来讲,是因为这个人先世的罪业,应该堕于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换句话说,将功折罪,抵那个罪。因为现在做好人、做好事,把过去生的业报减轻了,消灭了,而另外得一个果报;这一个果报太不容易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要成佛。
  我们听了佛这个话,只好对他老人家说,你老人家说的是对啦!但是我是不敢啦!只好客气一点。你要晓得,世间的福报已经不容易了,何况要想大彻大悟而成佛呢!但是禅宗的顿悟观念很流行,一般人都想学禅,而且每个年轻人学禅,都等在那里开悟。还有个同学说,已经坐了一个月了,怎么还没有开悟?我说慢慢等吧!再等下去吧!金刚经现在告诉你,你看懂了吧!要把过去、现在,自己身心的业报清理完了,开悟的那一点消息才会来,所以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下面佛自己举一个例子:
  诚敬努力的人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释迦牟尼佛报告自己的经过,回忆过去无量无数时劫,曾跟随那由他诸佛修持。那由他是无量数的意思。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开悟时的老师是然灯佛;中国后来有一本小说封神榜中,就有一个然灯古佛。佛在然灯佛那个时候,发心学佛,可是他中间经过的善知识、名师,共有八百四千万亿那么多的佛,每一个佛前面他都去学,而且供养过。
  什么叫供养呢?像孝顺父母一样的孝顺师长,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事供养。他说他都供养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