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说什么-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菩提是什么东西嘛?他说,你想想,我得到一个东西吗?须菩提说:“不也。世尊。”须菩提很恳切的回答,据我所知,你悟道的时候,了无所得。这是真正悟道。
  【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说,假使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我跟你学了那么久,了解佛所说佛法的道理,佛当时在然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叫做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没有得到一个叫做什么大彻大悟的东西。所以须菩提答的很清楚。但是须菩提说我没有证道,我的了解是这样,不知对不对?
  【佛言。如是如是。】
  佛就说了,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样究竟是怎样?所以啊,真正你们要学禅宗,这就是话头,“如是。如是。”这一句就是话头,你参通了就对了。天天只要参“如是。如是。”不过也不要搞错了,明朝末年,有一个名妓叫做柳如是,她姓柳,采用金刚经如是两个字作名字。“如是”是佛说的,翻成白话文就是这样,佛这是给你话头参,这样就叫大彻大悟。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告诉你老实话,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他说假使佛法到了最高处,有法可得的话,当我悟道时悟到有个东西可得的话,那么,我那个老师然灯佛啊!当场就不会给我授记说我将来之世会大彻大悟了。授记是佛教专有名辞,悟道的古佛,当弟子悟了道,他就在前面摸摸顶,所谓灌顶,抚摸一下授记,说个预言,过多少年后,你在什么世界成佛,打一个标记,这就是授记。
  然灯佛为什么授记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当释迦牟尼在然灯佛那里悟道的时候,实在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东西;所以然灯佛当时给他授记,你于将来的娑婆世界成佛,你的名号叫释迦牟尼。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好了,现在问题来了。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这是重点啊!大家学佛的人千万记住!我们学佛都是拜佛,佛也叫如来,天天磕头求如来保护,为什么中文翻译成如来呢?中文翻译得很妙,如来,好像来了,对不对?“如”是好像,如来,好像来了,但是根本就没有来。如果说没有来吧!我们看电视的时候,那个电视上的明星,是不是到你前面来了?事实上他没有来,他是如来,好像来了。你打电话的时候,那个人是不是来到耳边上?他没有来,可是他是如来,好像来了。所以如来在那里?佛在那里?佛就在这里。你不要另外去找了,你的心中,你的身心内外,随时有佛;只要你自己能够找到,你就见到了佛,也是见到了如来。
  这里怎么注解?“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一句话最重要,学佛法千万要记住。大家学佛的人,都带有宗教性,佛在那里?佛在佛堂那里;佛在那里?佛在庙里;或者佛在西天,那就糟了。佛在那里?佛就在你那里,“即诸法如义”。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那一点法不是佛法,任何世间法,正如中庸所讲:“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就是如来,都可以到的;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所以叫诸法如义。这一点特别要注意。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说:假使有人说,佛在菩提树下七天成道了,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告诉你,须菩提,真正开悟的那一天,佛并没有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所以叫大彻大悟,悟道了。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你说,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何必学佛啊!我们本来也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嘛!人家都说学佛学个空,大家自己都不用脑筋想,如果你用脑筋想,还要去学个空?我本来空的嘛!何必还跑到那里去找个空呢?对不对?如果说佛法是学有,那跑去学学还有点味道,去学空,学空还跑那么远的路,跑到山上,到庙子找,那个庙子又不空!学空又何必找!本来就空的。但是佛告诉你,不是学空的,也不是有的,“是中无实无虚”。无实就是空,无虚就是有,就是普通经典上讲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金刚经不用非空非有的字眼而已。
  一切都是佛法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皆是佛法,任何法都是佛法。有些人学了佛以后,非常小气,皈依佛,不拜邪魔外道。我有时候到乡下去,看到土地庙,那个土地公是用泥巴捏的,我也很恭敬的行个礼。人家说你学佛的人,何必呢!我说我不管那一套,活著做好人,死后还做个土地公,我还不一定是好人,死后土地公还可能管到我呢!我先结个善缘不是蛮好吗!你们学了佛,皈依三宝,就了不起了,你自己才是活宝呢!这是真话。
  所以真正的佛法,对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都是恭敬的,这是佛的精神,他没有看不起人,只是教你不要乱学。佛在经典上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又告诉你,“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可是佛说的啊!不是我说的。所以说,宗教分门户、分派别,这一种胸襟就根本不能学佛。
  我到了基督教堂一样的很恭敬,基督总是个好人嘛!总叫人家去做好事,也叫欧洲人、美国人、白种人,都要做好事。好人嘛,排排座,请上坐,吃果果,给他磕个头。基督年纪总比我们大多了,大了一千多年了!学佛的人第一个胸襟要大。所以学佛,第一要学这个人,学常开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萨,就是肚子要大一点,包容万象,什么都是好的,都对;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学他胸襟大,面孔对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这个就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他又推翻了!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我们刚才讲,我们就是给他行个礼,行过了也空嘛!所以一切法即非一切法。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所以叫做“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什么都没有的菩萨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注:长字是长短的长),他问须菩提,假定说有一个人好长好大,佛那么一讲,须菩提马上就接话说:我懂了,你老人家讲,一个人好长好大,实际上是形容啦!没有看过一个人那么长那么大。佛一听他的话,就再告诉他: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对了,他说你答得对了,学佛的人也是这个这样子。假使一个学佛的人,跑来念经,南无南无南无了半天,要你磕头啊!要你谢他啊!他替你念经了,度你了,这个人就不是菩萨了。你不要理他,因为他佛法没有对。真正行菩萨道,度了众生,帮助了人家,心里头都不会觉得度了人家。如果有念头,已经犯戒了,犯布施的戒,不应该有这种观念。所以一个度尽天下众生,救天下苍生的人,心中没有一念自私,没有一点自我崇高。
  【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真正的大菩萨,同佛一样,并没有得一个什么东西,说他有个法宝,那是人世间的观念,功利主义的思想。他为什么成其为菩萨?因为他是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所以叫做菩萨;真正的菩萨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佛同须菩提讲,假使有一个学佛的人说:我如果成了佛啊,我把我那个佛国天堂,布置得比现在第一流观光饭店还要好,阿弥陀佛那个观光饭店也不过如此嘛!
  佛经上说玻璃作地,恐怕还没有大理石来得漂亮。佛经上说的那个七宝行树,现在科学上布置起来,比它那个地方还要漂亮。假定我成了佛啊,一定成一个国土,比阿弥陀佛的国土还要漂亮,跟阿弥陀佛来比一比看。
  嘿!这个是菩萨心吗?这不是菩萨。这是说每一个人成了佛,都有他的国土。所谓庄严国土,不是物质世界的庄严,是心庄严;心的善行,功德圆满,心念清净,才是真庄严。所以说,如果有一种庄严的心理,这个已经不是菩萨心了。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佛说的庄严佛土,那是个形容辞啊!你看我们都市,现在科学进步,房子多么的漂亮!可是等到有一天,你到了虚空的顶上,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个空的才是真漂亮,真庄严,彻底的空,彻底的庄严。真正的庄严是了不可得,无一物可得,那才是真庄严;所以佛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无我的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这是学佛的第一步,也就是学佛的结论。先通达无我,怎么样无我呢?先要把身见丢掉,一般人学佛打坐,不能得定,就是因为身见的问题。有身体的感觉,有身体的观念,再加上身体里玩弄气脉,任督二脉,前转后转,丹田等……那都是玩自己的鬼名堂,都是身见。所以白居易学佛有两句诗:“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
  这个身体活著,痛快不痛快,是饱是饿,不值得一谈;反正这个身体不论活久活短,最后都变成灰尘,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身见忘掉不是无我啊,只是无身见,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才可以得定。光是得定了无我,还不算佛法的究竟,我见没有了,只达到人无我的境界,人无我是小乘的果位。
  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就是佛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金刚经这一品,再重复老问题,新的解答,须菩提问的老问题,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品中作新的解答,共有五个要点,大家要注意。我在这里的偈子:
  第十七品偈颂
  搏空为块块非真 粉块为空空亦尘
  罔象玄珠踪迹杳 故留色相幻人人
  “搏空为块块非真”,过去讲老庄的时候曾经讲过,道家有一位谭峭讲的话:“搏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把物质虚空的地方,建筑了一个房子,虚空就看不见了,只看见房子,所以搏空为块,变成一块,见块而不见空。“粉块为空,见空而不见块”,把物质的物体打破,变成虚空了,只看到空就看不到物质了。这个就是要我们怎么样除去身见。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有身体,功夫做不好,不能入定,就是被这块东西挡住的原故;所以我们引用这个道理而说明,搏空为块块非真,这一块物质东西不是实在的。
  “粉块为空空亦尘”,把物质打掉了以后,这个空的境界对不对?如果你保留一个空的境界,这个空也变成了障碍,也变成业尘了。
  “罔象玄珠踪迹杳”,这是庄子的典故,就是说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大千世界,是本源的一个投影,第二重投影;也就是说,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一个投影而已。我们这个身心是投影里头的第三重的投影,第三重的反射,所以这个东西啊!罔象里头的玄珠,你要回到本来面目,明心见性,要在这个地方去了解它。
  “故留色相幻人人”,但是你不要认为庄严世界是假的啊!立假即真,一切皆是虚妄,虚妄也就是真实。所以佛说,我法无实无虚,就是这个道理。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