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佛法是毫不相干的。
再说,印度人除了没有时间观念而没有历史外,数字观念也非常差,所以佛经上这里八万四千,那里八万四千,等于杭州人说:“木老老”,多得不可数的意思。印度人说多得很就是八万四千。
“一时”意思非常好,真正悟了道,就没有时间观念。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时间是相对的,真正的时间,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没有古今,没有去来,等于一首古诗:“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月亮、太阳、风、山河,它们永远如此,古人看到的那个天,那个云,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天和云,是一样的世界。未来人看到的也是。风月虽是一样,但是情怀有浅深。有些人看到风景很高兴,痛苦人看到一样的风景,却悲哀的要想死,都是个人自己唯心所造。
在科学上的了解,时间是相对的,在佛法上时间是唯心,不是绝对的。痛苦的时侯,一分一秒却有一万年那么长,幸福快乐的时侯,一万年一百年,也不过一刹那就过去了。因此佛法已经点题了,“一时”,就是无古今,也无未来。
舍卫国的讲堂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佛由三十一岁开始说法,直到八十岁,在四十九年之间,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卫国。舍卫国在中印度,经济文化发达,财富很多。舍卫国的国王,就是楞严经上那位波斯匿王,也是佛的弟子。那里有位长者,年高有道德,是舍卫国一个大财主,名叫“给孤独”长者,也是拜火教的教主。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给儿子相亲,遇到了佛,对佛产生了信仰。他请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说法,而且要给佛盖一个讲堂。佛说:有因缘,你盖好讲堂我就来。他回到波斯匿城,找了一个最好的场地,但是却属于祗陀太子所有。太子提出来一个条件,如果长者能把黄金打成的叶子,一片片铺满了八十顷的地,就把这地卖给他。
给孤独长者爱布施,孤苦伶仃的人找他,他一概都帮忙,专门做好事,所以叫做“给孤独”。他真的把金叶子一片片去铺那八十顷地,铺了一半的时侯,有人报告了太子,太子问他为什么这样作?长者说:“那真是佛啊!是真的圣人。”太子说:“我相信你的话,你不要铺了,我们两个人共同建造吧!”所以这个讲堂就是祗树,祗陀太子、给孤独长者两人合力所盖,称为“祗树给孤独园”。楞严经也是在这个地方讲的,这个园林是佛的大讲堂,经常在这里说法。
千二百五十人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每一本佛经,都提到这两句话,不论佛在那里说法,都是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佛说法的时侯,难道都是出家和尚听吗?它这里只讲和尚,没有讲居士多少人,男人多少,女人多少。有些佛经记载佛说法的时侯,天龙八部亿万,不可知,不可数,不可说,那就很多了,那就是“木老老”。普通说法都是千二百五十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个佛弟子,叫做常随众,佛走到那里跟到那里。拿我们现在的名辞来说,这是基本的学生,基本的队伍,都是出家人。
为什么只提千二百五十人?佛出来传法以后,第一批招收的学生,拿我们现在的话讲,最难降伏的学生,就是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其中的舍利子,在佛没有出来说法之前,他已经是大老师了,跟他的有一百个学生。还有三迦叶兄弟(不是拈花微笑那个迦叶),其中两人各有二百五十个学生,另一位有五百个,合起来一千个学生,他们都是影响当时社会宗教的大学者。另外有神通的目连尊者也在那里,年龄也比佛大几岁,也在传教,他也有一百个基本徒弟。还有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个,所以佛有这六个徒弟皈依了以后,他们带领出家修道的学生,一起皈依佛,才变成了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众,就是经常跟著佛的;每次说法,他们都是听众。
不过千万记住啊!其中有些人年龄都比佛大几十岁,佛是三十一、二岁开始说法,舍利子年纪较佛大二、三十岁,目连也比佛大。所谓比丘是出家人,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乞士”。乞士是一个好听的名辞,意思是讨饭的,讨什么饭呢?不是讨一口饭吃的饭,是讨一个永远不生不灭的精神食粮。所以,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一切众生,称为成佛比丘。比丘的道理,也含有破除一切烦恼,了一切生死,而能有所成就,能证果的意思。
世间与大千世界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尔时,这个时侯。世尊,是佛的另外一个代号,佛经里所称世尊,是指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过我们要注意,所谓这个世界,不是只讲这个人世间;佛学里所谓世间,有三世间与四世间两种概念。所谓三世间是:器世间、国土世间、有情世间。
器世间:就是国土世界,用现在的观念,就是物质世界,是这个地球上,有人类、生物存在的世界。
国土世间:就是地球上各个分别的国土,中国、美国、欧洲等,是这个世间观念里的一个范围。
有情世间:有情就是一切众生,有生命有灵知性的存在,这是一个世间的观念,等于我们现在讲社会、人类等观念差不多。
所谓四世间,除了前三种之外,另外第四种就是圣贤世间,也就是得道的圣贤所成就的另外一个范围。拿佛教来讲,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有道之士所居住的圣贤世界。其它宗教所讲的天堂,是另外一种圣贤、善人所居住的世间。
佛学里有净土,有秽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算秽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所谓土,有两种观念,一种是常寂光土,这个土已经不是土地,不是物质,而是说,在那个境界里,永远都是快乐的、清净的、寂灭的。另外一种观念是指我们这个世间,是凡圣同居土,圣人与凡夫共同居住的地方。这个世界也可以说同时包括了四世间,与各个国土的观念。所以说佛经里所称的世界,是包括我们这个世界,以及超过这个地球范围所有世间的世界。
另外一个观念是说,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佛,为了我们初学同学们的研究,我们再说明一下三千大千世界在佛学上的概念。
在我小的时侯,有一位老前辈就问我,你晓不晓得世界上有一个吹大牛讲大话的人是谁?我说不知道。他说:是释迦牟尼佛!他所说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数字,无量无边,谁能够把它对立破得了?那真是摸不到边,大极了。当时年轻,听了也是笑笑而已;但是时代到了现在,更加证明佛的说法真实,他的神通智慧,更是了不起。他对于世界的看法,认为一个太阳系统是一个世界,这个是普通观念的世界,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带领了九大行星,中间有一个地球,就是一个太阳系。
过去物理学天文学称太阳为恒星,现在有人反对,不一定叫它恒星,这个是科学上没有定论的。在这一个太阳系中,地球是面积很小的,与其它行星的寿命来比较,也是很短的。可是在我们看来已经是不得了啦!这算是一个世界。
佛说,这个地球上的人,以六十岁或者以一百岁为一寿命。这个世界上的人,认为一昼夜很了不起,而在月球上是半个月白天,半个月黑夜。现在人到了太空,发现果然与佛两千多年前说的一样。佛告诉弟子们说,这个虚空中,像这样的太阳系统,带领很多星球构成的世界,是无量数、不可知,如恒河沙一样多;也像中国的大黄河里头的沙子一样的多,数不清的。
一千个太阳系统这样的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再把一千个中千世界加起来,叫做一个大千世界。他说这个虚空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实际上不止三千大千世界,而是不可知、不可数、不可量那样多。这个说法以前是没有人相信的。
吃饭穿衣
佛的戒律,规定弟子们喝一杯水,必须先用一块布滤了以后,才可以喝。为什么呢?“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佛的眼睛,看这一碗水,有八万四千个生命。几千年前他这样说,也没有人相信,觉得他很琐碎,现在科学进步了,都相信了。还有佛的戒律,规定弟子们每餐饭后都要刷牙,没有牙刷,用杨柳枝。所以观世音菩萨净瓶里泡的有杨柳枝,大概一方面洒水用,一方面刷牙用。把杨柳枝剪下,放在水里泡,然后拿石头把根根这一节一敲就散开了,用来刷牙齿。这些生活的规律,都属于佛戒律的范围,礼仪都是非常严格的。拿现在的观念来讲,各种的卫生常识,他早就有了。佛经上所说一个成佛、得大成就的人,在一个佛国里教化众生,是师道的第一位,所以称为世尊。
“尔时世尊食时”,吃饭时侯到了,这个吃饭的事我们须要说明一下。佛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吃一餐。普通佛学把我们人类吃饭,叫做段食,分段的在吃饭,一天吃三餐,叫做段食,也叫做抟食。印度人吃饭用手抓,中国人用筷子,外国人用叉子,反正都是用手,所以也叫做抟食。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人道吃饭,晚上鬼道吃饭。佛采用的制度,以人道为中心,日中一食;后世弟子们,过了中午一点钟就不吃饭了,这个是佛的制度。
关于这个吃饭的问题,世界上各个地区不同,习惯不同。有的民族注重早餐,有些注重午餐或注重晚餐,每个人不同,叫做段食。除了吃饭外,还有思食,是指精神食粮。当一个人苦闷到极点,灰心到极点时,如没有精神食粮也会死掉。另外还有触食,触食就是感受,譬如我们在房间里,衣服穿得不对,闷得非常难过;或者被埋在土里,感觉气不通了,就是感觉没有气可吃了。更有识食,阿赖耶识的功能,支持生命的存在。所以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也可说都是人的食粮。
现在本经所讲吃饭的时侯,是佛自己所规定的日中一餐。佛虽然是太子出家,但是他以身作则,吃饭时间到了,“著衣”,穿好他的法衣,就是那件袈娑。其实佛的衣服就是那件袈娑,我们现在出家人所穿的这个衣服,是明朝老百姓的便服,所不同的是出家人的颜色朴素而已。分别身分就在头发,出家人是光头,在家人有头发,衣服都是一样的。佛的衣服是一件袈娑,又称福田衣,袈娑的横条、直条,依照受戒的情形都有规定。条纹像一块田一样,是为众生培福的标记,所以叫做福田衣。
由本文可以看到平常佛也穿便衣,尤其印度人,天热的时侯,膀子统统露出来。我们读礼记也可以看到:“仲尼闲居”这一句,仲尼就是孔子,孔子平常不讲学的时侯,闲居的情形,礼记中有描述。我们现在看到释迦牟尼佛的闲居,是比较自由一点,可是到了吃饭的时侯,著衣,仍要穿好他的袈娑,“持钵”,拿著饭碗。这个钵传到中国来有瓦钵,也有铜钵,反正是一个吃饭用的器具,不过是汤啊、饭啊,放在一起的一个钵。现在看来两千多年前,佛已经发明了自助餐的方式,每人端著自己的钵吃自助餐。
衣服穿好了,端了吃饭的钵,“入舍卫大城”,到这个首都。“乞食”,讨饭,土话叫做化缘。佛的戒律规定,佛弟子们不但不做饭,连种田也是犯戒的,一锄头下去,泥土里不晓得死多少生命,所以不准种田。夏天则结夏,弟子们集中在一起修行、打坐,不准出来。因为印度是热带,夏天虫蚁特别多,随便走路踩死了很多生命,故不准许。在夏天以前先把粮食集中好了应用,到了秋凉以后才开始化缘。这是当时的制度,时代不同,慢慢就有所改变了。
乞士生活威仪
化缘,规定弟子们不要起分别心,穷人富人一样,挨次去化,不可以专向穷人化缘,或专向富人化。譬如迦叶尊者,是印度的首富出身,但是他特别同情下层的贫苦社会,所以他都到贫民区去化缘,同时收些弟子也都是穷苦的人。另外一个弟子须菩提尊者则相反,喜欢到富贵人家乞食化缘,佛曾把他们两人叫来说:你们这个心不平,不管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化缘的时侯,平等而去,此心无分别,而且人家给你多少就是多少,这一家不够,再走一家。我们现在看到出家人站在门口拿个引磬叮叮,那个就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风范。
说到乞食的制度,泰国还保存著。泰国信佛教的家庭,中午饭做好了,出家人没有来化缘以前,锅盖也不敢开;出家人来了,锅盖赶快打开,用勺子在饭锅中心挖起装上一碗,再把很好的菜给他装满。化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