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一品-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众家之所长而已。”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文学馆内多是当今博学之人,承烈能入其中,日后必定能有大成之日。”
  “娘娘,娘娘,不好了,殿下打碎了陛下的七宝镇砚了,被陛下处罚了,说是对圣人的不尊敬,要送到文学馆服侍那些学子们了。”这个时候,宫女小兰花满面惊惶的冲了进来,大声叫嚷道。
  “真有此事。”长孙无垢猛的想起刚才长孙无忌所说的话来,脸色一变,一下子坐了下来。双眼中露出意思异样来。
  “受到处罚的可还有其他人?”长孙无忌双目中精光一闪。
  “还有太子殿下,陛下说太子殿下不能为诸皇子表率,也一起受罚了。”小兰花赶紧说道。
  “好了,知道了,你先退下吧!”长孙无忌眉头皱了皱,摆了摆手,就将小兰花赶了出去。自己却在大殿内走来走去。
  “兄长,你是太过敏感了。这不,连太子都进去了。若是陛下真的要培养承烈的话,就不会连带着太子受苦了,此事时承烈的错,与太子又有何干系。”长孙无垢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显然她是不相信长孙无忌的话了。
  “一个小小的七宝镇砚是何物,此物也不是上古流传下的珍宝,在皇宫中虽然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但是绝对不是什么珍惜物种。可是陛下却因为这等小事将太子和承烈都送入了文学馆,由此可见,这其中必定有缘故。”长孙无忌冷笑道:“只是没想到陛下对太子寄望如此之深,明知道他的背后有关东世家,仍然对太子抱有一丝期望。真是父子情深啊!”
  “太子殿下不是还要参与突厥和谈的吗?”长孙无垢惊讶的问道。
  “陛下已经决定先平定颉利,这和谈只不过是一个闹剧而已,得到相应的好处之后,就让突利和颉利相互厮杀了,待到明年的时候,大将军就要领军出塞了。太子要不要参与和谈都是没有必要的了。”长孙无忌笑呵呵的说道。脸上充斥着一丝得意。长孙无垢看的分明,哪里不知道,恐怕这一招就是出自自家兄长等一批阴险谋士之手了。只是可怜那些突厥人,被这批人卖了还要数钱。
  “这是陛下到如今还如此重视太子殿下,真是让人想不到啊!得想想办法才是。”长孙无忌并没有注意到自家妹子脸上的神色,而是眉头皱了皱,心中却是在暗自思索着什么。好半响,才摇摇头,拱手说道:“宣德殿另有要事,臣先告辞了。”长孙无垢哪里知道此刻长孙无忌心中的想法,仍然站起身来,亲自将长孙无忌送了出去。
  而在驿馆中待了几天的勃帖今日却是感到很是惊讶,因为平日里他想求见那些和谈的大臣们,各个都是拒绝接见。那窦义更是关闭府门,根本不给勃帖机会,但是今日却是不同,他居然接到大唐礼部官员带来的消息,今日下午就和谈之事,做最后一次磋商。什么时候,大唐想和谈了。这让勃帖很是惊讶,但是不管如何,惊讶归惊讶,但是却不能不去。勃帖又认真准备了一番。准备在最后一次和谈中,再为突厥争取一些利益来。
  “勃帖大人。请坐。”武英殿内,勃帖惊讶的望着对面的和谈使臣,为首的还是窦义,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当初让人生厌的小少年了。这就让勃帖很是惊讶了。
  “不知道小王爷何在?”勃帖试探的问了一句。
  “小王爷被陛下送往军营中去了。太子殿下也被关入文学馆中了。勃帖大人今日恐怕是见不到两位殿下了。”窦义也没有瞒勃帖,而是将事情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但是勃帖听起来,却很是高兴,莫非大唐内部有了变化,连太子殿下都被关起来了,这可是一个好消息啊,最起码自己不用面对那个难缠的少年了。
  “哦,那实在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啊!”勃帖假心假意的说道。
  窦义是何等人物,自然看的清楚勃帖此刻心中所想,心中一阵冷笑,但是还是淡淡的说道:“今日找勃帖大人前来,就是要商谈一下胜州之战后遗留下来的问题,还请勃帖大人秉承双方友好的原则,将此事定下来的好。想来,你我双方就此事商谈已经有近八个月之久了。也该有个了断了。”窦义笑呵呵的说道。
  “贵使说的不错,此事拖的时间越长,对你我双方都不利,我方也是希望早点解决此事,只是贵方提出的条件太高,可汗很难接受啊!”勃帖想了想,眼珠一转,忍不住说道。既然对方是想要结束和谈,这个时候,若是不占点便宜,那岂不是对不起他勃帖千里迢迢来到中原走一遭,岂不是对不起这几个月来,在中原所受到的委屈不是。他已经决定这次狠狠的捞上一把,免得回到草原后,被人瞧不起。
  “哼哼,真是找死,这个时候,还想着在我大唐占便宜。到底是来自草原上的野蛮人,如何知道我中原人的厉害。若非陛下另有算计,恐怕你们的那十万突厥士兵,能回去草原者也不过十之一二而已,真是可惜了。”窦义看的分明,嘴角露出一丝讥讽之色来,当下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陛下有圣旨,这其他的事情都是好商量,但是有一样,却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父子之国,颉利可汗必须奉我大唐皇帝为父汗,否则的话,你我两家再次开打。”
  勃帖闻言心中一动,暗自寻思道:“这个大唐皇帝与前朝的那些皇帝都是一样,好虚名。一个父子之国,那不是很简单的吗?只要我家可汗积蓄实力了,再次南下,到时候,你卢照辞就不会有这样的好机会,好运气了,不灭了大唐江山,那才叫怪事呢!不过,此事也不能这么简单的就答应下来了。大唐这么容易好商量,一改以前的态度,这背后必然有故事,哼哼,若是不把他弄清楚,如何甘心。”一想到这里,当下说道:“这点下臣虽然同意,但是不知道可汗意下如何,不如先将此条写入和谈之中,待下臣转呈可汗之后,再做决断,想必可汗也是同意此事的。”
  “如此甚好。”窦义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来,既然你要拖延时间,那就看看你最终如何。当下又说道:“当初说好的三千多万贯的赔偿,原本是不能更改的,但是陛下仁慈,胸怀博大,愿意再商量一番。将这零头的除掉,其余的必须赔偿给大唐。嘿嘿,勃帖大人,数百万贯的银钱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啊!由此可见陛下的一番仁心了。”
  勃帖嘴角一阵抽动,两三百万贯的数目虽然是减免掉了,可是大头却是有三千万贯,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突厥这些年来,屡次进攻中原,也曾得到了不少的钱财,但是要一口气拿出三千万贯的银钱来,还是感觉到一阵肉痛,这可是突厥数十年的收藏啊!难道就这样送给卢照辞,壮大自己敌人不成?一想到,勃帖就感觉到一阵肉疼。当下涎着脸说道:“窦大人,你也曾出使草原,想必也知道我突厥的底细,三千万贯的钱财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拿的出来的,您看,是不是奏请大皇帝陛下再减免一二。”
  “哈哈,这不是不可以。”窦义仿佛知道勃帖想说什么一样,拱手说道:“陛下英明神武,仁德爱民,反正大唐和突厥也已经是父子之国了,草原上的牧民也是我大唐的子民,要是将突厥所有的钱财都收走了,最后倒霉的还是那些牧民们,陛下如心不忍,所以就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突厥在一个月之内先支付银钱一千万贯,想必,这点银钱对于草原阿史那家族来说,也不是一个大一点的数字而已。其二,在交换突厥俘虏的时候,近十万俘虏尽数交给突厥,突厥必须向大唐提供同样数量的汉人,并且支付五百万贯的银钱;第三,还有一千五百万贯的银钱,可以分十年还清。至于其他的条款,诸如广开商路,相互交易等等,想必这些都不同讨论了。贵使以为如何?”
  “十年还清?”勃帖睁大着双眼,他从来就没有听过还有这种方式赔偿的,这赔款居然可以分期还清,什么时候大唐有如此好的心肠了,他可忘记不了的,就在前不久,也就是在同一个地方,一个少年将自己逼的狼狈遁走,如今又是在同一个地方,对方居然提出这么好的条件来。一千五百贯的银钱虽然很多,但是对于抢掠了数十年的突厥,更有前隋末年的那些霸主们孝敬突厥历代大汗的钱财,这些都不过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数字而已,突厥上下还是可以承受的住,至于后来的一千五百万贯的钱财分了十年还清,嘿嘿,只要得了那十万俘虏,不过数年时间的积累,突厥就能恢复巅峰时期的水平了,这一千多万贯的钱财还需要还吗?勃帖心中暗自露出一丝冷笑来。
  不对,什么时候大唐如此好说话了。难道这大唐内部真的出现了什么异常不成,想要尽快的解决与突厥之事,否则岂会如此痛快。勃帖心中瞬间就转过了无数个念头,终于坚信大唐内部必定是出了问题。一想到这里,心中一阵兴奋,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来,拱手说道:“大皇帝陛下仁慈爱民,我家大汗十分感谢,待外臣回到突厥之后,必定会带给颉利可汗的。只是,外臣虽然来自突厥,代表可汗与大唐进行和谈,但是到底是一个臣子,虽然对这些要求很是赞成,但还是要禀报可汗的,不若待下臣将这些条件写成文书,传与可汗,让可汗召集诸部落首领商议之后,再做出决定。呵呵,想必大唐提出了如此宽厚的条件,可汗和那些首领们心中也是感谢的,不久之后,就会让外臣回归草原了。不知道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这是应该的。”窦义双眼中精光一闪而过,想也没想,就笑呵呵的说道:“你我作为臣子的,虽然谈成了今日的模样,达成了初步的协议,但是最后拿主意的到底是我们的主子不是。勃帖大人此举甚是有理,此去草原尚要一个半月时间,来往就是三个月时间,待三个月后再做盖棺定论就是了。不过这三个月期间,这十万大军所耗的粮草可是要突厥承担的啊!”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勃帖连连点头。心中却是冷哼道:“只要查清楚你们态度大变的原因,莫说是三个月,就是五个月的粮草我们也是支付的起的。”于是自以为得计的勃帖哈哈大笑的出了武英殿。却不知道,在他的背后,窦义脸上露出的一丝丝冷笑。
  第282章 薛仁贵
  “我大唐正因为寓兵于民。兵民合一,才能拥有百万大军,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五十万大军,击败颉利大军。”终南山下武学内,一栋建筑内,忽然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之声,只见一个生的相貌儒雅的年轻人,双目闪烁着一丝兴奋之色,望着面前一块巨大的模型,上面堆砌着山川地理,仿佛万里山河尽在其中一番。
  “苏童,此言差矣!要知道寓兵于农,兵民合一,固然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兵丁,但是你能保证,这些兵丁上了战场就能用吗?更为重要的是,府兵制度之下,百姓的负担甚重,尤其是以关中为例。”一个相貌忠厚的年轻人摇了摇头说道:“据在下所知,我大唐有折冲府六百三十三个。但是分布的却很是不平衡,在关中长安一带,就有两百多个折冲府,接近关中的河南、河东的折冲府也是很多的,陛下这么做,固然能使的朝廷在军事上能够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而临四方,但是关中军府数多,百姓的兵役负担格外的沉重,恐怕不久之后,人逐渐逃散,年月渐久,逃死者不补,三辅渐寡弱,宿卫之数不给,兵源逐渐枯竭。日后又如何能为陛下效命呢?”
  “薛礼,我说你也是杞人忧天了。如今看看我大唐盛世,当兵征战疆场,不但能立下功勋,更能光宗耀祖,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来当卫士呢?什么时候能出现兵源不足的现象了。看看,按照我大唐的规矩,卫士均可授田,所谓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福,财力又均者,先取多丁。当卫士,还能免除租调徭役,只需要自备粮饷及一些军资武器就可以了。若是能在战争中获取功劳的话,还能按勋级授田,如此好的事情,岂会没有愿意干的薛礼啊,薛礼,也不知道你脑子是怎么想的。”那个叫苏童的人得意的哈哈大笑道:“你来武学不就是为了当兵立功授田的吗?问问你的那些同伴,若是陛下不说以军功而授田的话,你的那些同伴会来吗?周青,你说说,还有汤和,你们说说,你们若不是看中了这点,又岂会参军,岂会来这武学。哈哈!”那苏童身后的年轻人纷纷哈哈大笑起来,而是凡是被苏童点中的人无不是面色通红,显然是被他们说中了心思。看这双方的装束,就能看到清楚,这两堆人都是属于两个阵营的,一个是以苏童为首。一个却是以薛礼为首,一堆来自富贵子弟,而另一堆却是来自贫下中农。
  “大丈夫当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