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一品-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咳,臣在。”杜如晦咳嗽了一两声。
  “三个月内,让工部左侍郎宇文辉建造一栋庙宇来,叫做英烈祠,用来祭祀历代为中原大地身丧战场上的将军、士兵,不得有误。”卢照辞挥了挥手说道:“三个月后的十五日,也就是十月三日,朕要率领宗室、文武百官亲自祭奠这些英灵。然后昭告天下,我朝后世君主每年的十月三日都要祭奠这些英灵。不得违背。”
  “臣遵旨。”杜如晦赶紧应道。
  “祭奠英灵,陛下是想干什么?难道真的想插手新罗三国之事吗?”岑文本抬起头来,淡淡望着卢照辞一眼,双眼中露出一丝不解之色,还有一丝担忧之色。高句丽永远是中原汉人心头上的噩梦,因为死在辽河两岸的人太多了,大唐的国力虽然经过半年的努力,恢复了一些,但是还没有达到昔日的水平,这让他很是担心,这个时候插手新罗三国,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崔浩然。”卢照辞又在人群之中搜索了一番,最后落在崔浩然身上。
  “臣在。”崔浩然神情一愣,赶紧出列。
  “英烈祠之事,你要在唐风上刊载,然后运用驿站,广发天下,朕要大江南北,在十天之内,都必须有这样的消息传开。”卢照辞咬牙切齿的说道。大唐疆域何其广大,十天之内达到,恐怕也是动用帝国速度最高的驿站,那就是八百里加急了,非有重大急事,不得动用的,非又帝王圣旨不得动用的,由此可见卢照辞对此事的重视。那岑文本闻言,轻轻的叹了口气,他终于断定卢照辞这个时候准备做什么事情了。只是,若是如此,就能将掩盖在大唐百姓头顶上的恐惧消除,是不是太简单了。但是岑文本没有说出来,因为卢照辞并没有说明,他的这套组合拳到底是要做什么,作为臣子的可以猜测帝王的心思,然后做出相应的对策,用来迎合帝王的心思,或者就是规避风险,但是若是在帝王发现臣子在猜测自己心思的时候,也许表面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在心中也是相当忌惮的。作为臣子,以后的日子恐怕就难过了。岑文本是何须人也,他岂会犯这种错误。所以只能坐在那里不再说话。
  “大将军来了吗?”卢照辞扫了人群中一眼,最后皱了皱眉头,说道:“秦九道,带上朕的车子,去大将军接大将军去御花园,朕要请大将军。让苏定方也过来。”
  “奴婢遵旨。”秦九道神情一动,赶紧说道。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你们都退下吧崔浩然崔卿,你也留下。”卢照辞站起身来,挥了挥手说道。
  “臣遵旨!”崔浩然面色一变,禁不住脸上露出一丝冷汗来。这个时候被贞观天子喊了过去,可不见得是好事情啊,但是既然是贞观天子相召,他也不得不去,赶紧应了圣旨。
  “臣等告退。”岑文本等人见状,赶紧拜了下来。早朝之中,或是为一个仪式,或是有大事发生,或者就是卢照辞有圣旨要颁布,因为一些小事都是由宣德殿的几位大学士和佐官们处理,卢照辞要处理的事情并不多。
  “哎!”岑文本望着从后殿消失的卢照辞身影,深深的叹了口气。邀请大将军前来,不是谈论出兵征讨高句丽又是为了何事,想徐世绩和薛仁贵、秦勇等人在草原上厮杀了近一年之久,草原上每天都是血流成河,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死在唐军手中,颉利可汗听说也都被围困起来,随时都能被击杀。这股虎狼之师在草原上可是杀的起劲了,趁着这个机会,横扫高句丽,以报当年死在辽河两岸的中原士兵的仇恨,也是顺势而为。
  “首辅大人,陛下召见大将军倒还可以理解,可是召见大将军的同时,却召见崔浩然。难道召见大将军还需要一个小小的侍郎大人陪伴的吗?”长孙无忌在身边淡淡的说道。他是极度不满此事。若是要陪同大将军,也是应该自己前往的,或者宣德殿的几位大学士都是可以的,什么时候轮到崔浩然这个小人物了。只见他得脸上露出一丝不满之色来。
  “陛下自然陛下的打算,非我等能议论的。”岑文本正在为卢照辞要征讨高句丽之事而烦恼的,岂会与长孙无忌纠缠,不由的冷哼道。
  “你,岑大人,岑兄,且等。”长孙无忌双眼一动,原本脸上的一丝恼怒忽然消失的不见踪迹,身体不由的上前走了几步,与岑文本并列而行,脸上更是露出一丝笑容来,说道:“岑兄聪慧,是不是看出点什么来了?”长孙无忌也确实聪慧,岑文本原本就是一个谦和之人,对名利之事也不怎么重视,尤其是位列首辅多年,更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就是其他的事情,那又是何事呢?长孙无忌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好奇来。
  “辅机难道真的没有猜出来吗?”一边的杜如晦忽然插过话来,深深的叹了口气,道:“陛下修复驰道是为了运兵之用,而粮草集中在洛阳,也是为了方便粮草转运所用。难道大人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吗?哎!”
  “陛下演军,就是耀武扬威,使前来观看的大唐官员、百姓对大唐军队产生必胜的信念,消除当年前隋杨广征讨辽东带来的恶果,而设英烈祠,皇家祭祀,就是为了提高军人士兵的地位。以为以后征讨高句丽而准备。”杜如晦也出言说道:“若是没有猜错的话,陛下还有后手,征讨高句丽已经是必然之事了。”
  长孙无忌闻言默不作声,一开始,他被岑文本点醒的时候,就有点怀疑了,此刻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说的如此清楚,他岂会不明白。当下吓的面色苍白,忍不住说道:“那崔浩然,哎恐怕陛下征讨辽东之事在半年前就已经有这个打算了。那个唐风报纸就是为了此事而创办的。有唐风作为耳目,恐怕全国不久之后,就会掀起报仇的口号,要知道,当年可是在辽河旁边死伤了不少人,家家丧夫,家家丧父。这可是一捆干柴啊只要有把烈火,足够燃起熊熊大火啊可以将大唐百信心中的畏惧转变成仇恨,以发挥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能淹没所有的反对力量。征讨辽东,如今就差这团烈火了。”
  “烈火马上就要来了。”岑文本摇了摇头,指着背后的宫殿,御花园也是在那个方向,显然岑文本说的就是崔浩然前往御花园的事情。
  “阻止还是不阻止?”长孙无忌深深的望着岑文本说道。其他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一起望着岑文本,等待着对方的反应。
  “大势所趋,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了。”岑文本仰天长叹道:“陛下已经策划了半年之久,所有的事情都想到了,哪里还有我们说话的地方,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调遣粮草,工部加紧抢修驰道,如此一来,我军的胜算还是很大的。想必陛下也是不会打没把握的仗,诸位难道没有听到陛下命令我们加紧修复驰道,囤积粮草与洛阳吗?陛下还是有准备的,这场仗没有半年一年的时间是打不起来的,诸位还是放心就是了,待驰道修成之后,形势又会是一个样子,想必到那个时候,出征高句丽的时机已经足够了。”
  “不错,不错,首辅大人说的极是。”众人闻言连连点头,眼前的这个首辅大臣确实不同凡响,很快就解决了困局。
  “不过,话又话又说话来,诸位大人,虽然是在半年之后,可是新罗局势也是不容忽视的。陛下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新罗局势所至。新罗若是被高句丽和百济所灭,新罗半岛就会为高句丽所掌控,对于我大唐来说是一场灾难,到时候,对方在新罗是占有地利之便,新罗人也是相当排外的,我大军若是不能速战速决,对于我大唐来说,就会死伤无数,甚至还有可能重蹈当年隋炀帝的覆辙。驰道、粮草、器械等等都必须快速完成。争取在半年之内完成,免的贻误军机。”岑文本又吩咐道。
  “这是自然。”众人连连点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众人只能是想方设法的抢修驰道,运送粮草,将一切都准备妥当,才能使大唐能迅速的解决战斗,免的被对方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影响到国内之事,重蹈当年隋炀帝的覆辙。
  “大将军来了。”房玄龄眼尖,忽然指着远处的一队人马说道。
  众人望了过去,却见李靖骑着战马,缓缓而来,而在他的身边,却是卢照辞的马车,由八匹白色的骏马拉着。周围尚有御林军护卫。
  “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居功不自傲,实在是人臣的楷模啊身为人臣就应该以大将军为榜样。”岑文本见状不由的赞叹道。众人也都连连点头,刚才贞观天子在大殿上说的很清楚,以自己的马车接大将军李靖,一是为了尊重,二是因为李靖不良于行。但是李靖仍然是坚持骑着自己的战马,恐怕若非自己患又足疾,甚至连战马都不骑了,如此风范确实让人赞扬。
  第416章 阴险的贞观天子
  “臣崔浩然拜见陛下。”崔浩然亦步亦趋跟随在卢照辞的身后,脸上露出一丝愁苦之色,虽然不知道卢照辞找他是做什么,但是让他一个人来此,更是与大将军一起谈话,已经足够让他感到荣幸了,但是更多的却是愁苦和紧张。皇帝如此重视自己,显然是有事情要自己做的,而且这种事情还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大的能耐做多大的事情,这是崔浩然父亲在临死之前叮嘱自己的,崔浩然也恪守着这句话。
  “不要紧张,朕今日找你来,是想询问一下唐风发行的情况,你据实回答就是了。”卢照辞望着崔浩然那紧张的模样,微微一笑道。
  “回陛下的话,利用驰道加上驿站,唐风可以在一天之内东可到洛阳,西可入关内道各个地方。北可到河东诸郡。两天内能到的地方那就更多了。”崔浩然吞了口吐沫,又说道:“如今唐风也已经初见成效,所得金钱也可以维持运转了。唯一不便的就是所覆盖的地方太小,臣以为,唐风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大唐的百姓都明白帝国每天所发生的事情,消息也是最新的消息,若是依靠唐风所流传的速度来说,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
  “恩,如此甚好。没想到崔卿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已经了解其中三味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卢照辞双眼一亮,在这个时代,有人如此清晰的了解报纸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很是不简单,看来这个崔浩然确实是有几把刷子的。当下又问道:“那崔卿既然想到了这个问题,那就说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吧!”
  “臣听说朝廷有个情报机构,叫做锦衣卫的。臣能不能利用这个传递朝廷重大消息。”崔浩然小心翼翼的扫了卢照辞一眼,又低下了脑袋。脸上隐有惧怕之色。
  “接着说。”卢照辞脸上不见半点异样,而是挥了挥手说道:“你接着说下去。”
  “利用锦衣卫一来可以监视各地日后出现与唐风类似的报纸,其二,这样消息流传的速度也快了不少,也不容易失真。其三,臣建议在各道也兴办报纸,其具体的模式必须和朝廷异样,在主要版面必须是刊载朝廷的主要动态,其他方面可以酌情处理。”崔浩然一旦进入状态,原先的惧怕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只见他面色冷静而沉着,毫不畏惧。
  “不错,不错。”卢照辞连连点头,笑着说道:“你很用心,朕很喜欢。这样吧朕与宣德殿的几位大学士商量一番之后,再答复你。其实这次朕找你来,还有其他的事情,你……”
  “陛下,大将军来了。”这个时候,只见秦九道小心的跑了过来,在他不远处,李靖正拄着灵寿杖缓缓而来。
  “靖兄。”卢照辞双眼一亮,站起身来,大踏步的迎了上去。笑呵呵的说道:“又劳烦靖兄了,朕十分惭愧啊!”
  “陛下隆恩,派御驾前来接臣,是臣的荣幸。”李靖声若洪钟,面色红润,显然精气神不错,难怪不肯坐卢照辞的马车了。
  “看来靖兄身体痊愈了。”卢照辞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陛下,大将军是骑马过来的。”秦九道在旁边小心的提醒道:“奴才劝了好久,可是大将军就是不听,说大将军应该征战疆场,你几时见过大将军坐在马车上征战疆场的。奴才劝说不的,只好任由大将军骑马前来。”
  “靖兄,你又何必如此呢?”卢照辞摇了摇头,道:“若是知道靖兄如此,朕亲自到靖兄府上去了。也不会让惊靖兄多跑这一趟了。”
  “皇上千万不可,那可就折杀老臣了。”李靖面色一变,就要下跪,却被卢照辞拖住了。再也跪不下去。
  “靖兄功大,却一生谨慎,哎!”卢照辞深深的摇了摇头,道:“古往今来,恐怕也只有留侯才有靖兄的这种风范了,可惜的是朕不是刘邦。大将军又何必如此谨慎呢?走,上前说话,哎,今日打扰大将军休息,实际上,是有要事劳烦大将军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