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当史密斯走马上任以来,每当遇到法律诉讼案件时,微软便以积极的态度与政府和其他公司接触,以寻求庭外和解。到目前为止,微软已经解决了近24起法律诉讼案,并为此向原告支付了50亿美元。除了与司法部之间的官司外,微软还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Sun电子计算机公司和其他一些小型公司诸如Be公司等达成了和解。
史密斯还坚持每二个月中抽出一天时间去访问4、5个高科技公司官员,并与他们进行交谈。从担任这一职务以来他就开始这样做,在最初时人们会有疑问:他来干什么?但出现问题时,史密斯有时候能够仅用半个小时解决如果没有这种关系就需要数个月才能解决的问题。
在解决微软与美国在线公司之间的矛盾过程中,史密斯尝试着把双方关注的焦点从两家公司间的差异上转移开来,并提出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如果这家全球因特网服务供应商的领袖同意微软公司用自己的数字媒体软件播放音乐和电影的话,那么微软公司就要向美国在线支付一笔巨款。卡普奇奥对这项提议举双手赞成。双方代表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们一直谈到餐厅中午打烊才被迫离去。
史密斯承诺自己既不会无缘无故地支付赔偿费,也不会在微软公司的基本信念方面(微软有权为自己的产品选择新功能)做出任何让步。“如果与私人利益无关,就绝不会让它演化成私人恩怨。要时刻保持直接交流和渠道畅通,并关注可能产生的双赢机遇。如果你关注的只是某一个问题,那么你将很难弥合差异。但是,如果你能扩大视野,让人们同时看到三四个问题,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创造以前不曾存在并且可以产生的双赢局面机遇。”
微软的这种转变,原因在于他在PC时代的风光已经逐渐消褪,而在网络时代的转型中却面临处处吃力的状况,这固然与盖茨应对网络发展的措施不利有关,当然也与微软太想守住自己在桌面操作系统上的江山独霸地位,而未能顺应潮流而动,在新领域的战略制定、进入时机等把握方面后知后觉有关。
如今微软凡事都想“独霸”的PC时代思维已远远不适合网络时代对“共享”、“双赢”等的要求,这不啻是“旧个人英雄主义”在“新集体主义”面前的跌倒。因此盖茨和鲍尔默也开始默许史密斯在营造和平环境,寻求共赢方面的努力。
史密斯的共赢策略在微软与英特尔的分分合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当蓝色巨人IBM公司选中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来发展自己公司的个人电脑时,英特尔和微软也权衡利弊,建立了日进千金的wintel联盟,此后双方的合作形成了双赢互利的局面,英特尔和微软逐渐统占了整个PC产业。
回顾个人电脑20年来发展的历史,几乎就是微软和英特尔不断升级产品、调整wintel内涵的历史。作为个人电脑的基石和产业标准,wintel联盟的喜怒哀乐曾经左右了绝大部分厂商的战略,其影响一度达到了“顺者昌、逆者亡”的地步。
微软主流产品光盘,成本不过是十多元,但可以卖出2000~5000元的天价。只有按照“每十八个月芯片运算速度翻一番”的摩尔定律进行商业运作,Wintel才能保持上游环节85%左右的利润空间,并拉动全球软硬件供应商、服务商等下游厂商的技术进步。
7年前,双方的关系曾一度跌入低谷。当时,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身陷联邦反托拉斯诉讼案,英特尔希望通过扶植微软对手的方式甩掉微软,独自主导市场,因此双方的感情是一落千丈。后来,由于微软公开支持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芯片制造商美国AMD的32位与64位芯片架构。而英特尔公司也一直在支持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竞争对手Linux系统,此外它还在编写自己公司的PC软件,因为它想在无线领域中获是更强大的统治力。双方的关系因此而恶化。没有软件的配合,英特尔开始力不从心,随着新经济的突然停滞,英特尔的危机终于全面爆发——2001年,奔4在全球的出货情况很不理想,英特尔的利润下降了超过80%。而低端市场上,英特尔的最大对手AMD的份额在不断增加。缺乏合作的结果就是微软与英特尔两败俱伤。因此,聪明的盖茨审时度势,认为重修旧好已势在必行。于是,重新祭起合作的杀手锏,通过与英特尔的再次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而微软与新的合作伙伴索尼、摩托罗拉的合作更是双赢的典范。为了挑战数字音乐领域的“超级明星”━━苹果公司,微软公司正在密谋与索尼公司合作。盖茨透露,微软和索尼有联合开发包括网络音乐服务和版权保护在内的数字音乐“基础架构”的动机。而在IT技术与通信融合的大趋势下,摩托罗拉和微软已经在“无缝”理念上取得了惊人的默契。集合了两家各自的技术优势的新机器在产品理念上实现了“无缝移动”与“无缝计算”的融合,结晶产品在性能和设计上的创新也是无处不在,足以让两家公司共同获利。
合作无处不在,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惯常在业内林立的强手中兵戈相见的微软已经习惯了为了利益与其他厂商互伸橄榄绿枝。在硝烟与橄榄枝并存的科技领域,这个转变无疑让微软更有魅力。
看好网络信息
盖茨曾经说过,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微软的员工每天还在担心,微软还在成长,微软每天还在过这种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日子。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处在的行业是软件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是一个不去创新就会失败,不去创新你就会落后的行业。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见到太多了,这和中国很多软件企业可以说是处在非常相似的一个位置,大家都是在一个创业者的过程当中。因此,盖茨在与外界的沟通中,非常注重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在微软还专门设置有情报专员职务。28岁的理理就是微软(中国)公司的情报专员之一。微软与美国国家统计局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可以获得经济发展水平、各行业发展状况、地区发展水平及国内各地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宏观统计报告。由于美国本土的信息统计机构的运作方式非常发达,所以总部还积累了各国家和地区的宏观市场信息。
在中国公司里,以前较多关注总部的动态,而随着本土化策略加深,中国市场的环境逐渐成为关注的对象,微软的各分公司对情报有上载的义务,并定期生成当地市场情况分析报告,与美国总部的策略保持一致。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得公司整体处于一个信息的通路状态,并且能不断地吸收更多更新的信息。
微软在中国的情报获取70%以上来自互联网。这种网上信息拦截是通过合作伙伴实现的,根据政策环境、软硬件行业动态、网络业环境、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和终端市场动态等方面定制关键词,情报就会自动发至指定的链接。当然这种网上情报的拦截是定期更新的,有时甚至增加或减少。为了保持情报的精准性,微软对合作伙伴的要求比较苛刻,经常对网上锁定的情报给予精准性测试。
当然微软也采用了信息共享的方式,把收集到的大部分信息共享给微软的所有员工。在内部网的论坛里常有员工进行交流,其中不乏重要情报。各个员工有时对情报均给以关注,并通过内部邮件向相关人员推送;以尽快明晰对每一策略的影响。
同时,微软还采取大规模对外培训的方式,逐渐建立自己闭合的信息网络。微软的全球技术中心已经在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地,做过一系列的微软高级管理开发培训。通过类似的培训和微软高级开发管理峰会的形式,微软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共享给了中国软件企业,同时也通过这种特殊的合作方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软件开发者俱乐部,集中这些精英的智慧,为微软的发展贡献力量。
微软在这个过程中传授的很多经验、知识和技巧,真正是从风风雨雨中得出来的,而不是坐在实验室里,不是坐在课堂里,不是在其他地方,空想出来的一套完美的模式。当然,微软会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关的培训和交流,如软件企业的管理者,高级测试开发主管,软件架构师,技术骨干等都会按需找到自己希望得到的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简洁而又实用的。如企业管理的培训,微软会介绍软件企业怎么管理。会介绍微软的成长史。软件开发流程则介绍微软怎么开发Windows2000,怎么来组织有史以来最大的软件工程?微软也有很多小的产品,小的产品怎么组织,大的产品怎么组织?高级技术方面的培训,则侧重于软件开发当中涉及到的一些高级技术,如有哪些测试技术,一个软件做出来了,怎么模拟一万个人进行访问等等。
而微软与这些人分享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教训,包括所有的痛苦过程目的只是一个,希望创造出一个社区,一个网络,通过组织软件人才俱乐部等形式在网上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微软希望在两到三年以后这个社区会变成一个影响中国软件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影响力的群体。通过一起合作,一起交流,一起共同提高,一起共同帮助中国软件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更大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所有的软件企业对我们的行业在哪些方面有一些建议和想法,作为一个单个公司来讲,声音可能会小了一点,但是我们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发声音,我想这个声音可能会更大一点,可能会让我们的整个行业感觉到这不仅仅是来自一两个企业的呼唤,而是我们在座许许多多的软件企业都有共同的想法。”
对于像微软这样的重量级公司而言,外部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在想怎么不断的优化自己,怎么不断的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是一个大问题。而健全的内部网络,良好的业内沟通,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使得微软自身信息流转顺畅,有效地提高了公司整体的活力。
竞争对手也可以是朋友
虽然微软近年来一直在通过各种措施拉拢人心,但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哪家公司的敌人有微软多——多得连微软自己都数不过来。这不奇怪,树大招风。就如微软(中国)有关人士所言,微软公司的产品线拉得很长,竞争的对手自然就多。
微软的垄断并不是独有的,象INTEL、CISCO、AOL等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都是高度垄断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获取竞争与合作的利益也不仅仅是微软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几乎
所有的决策者在与竞争或合作对手博奕时无不利用自己的独特地位,那么,为什么惟独微软屡屡被对手推上法庭呢?
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微软的效率太高,以至于超过竞争对手和公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二是盖茨本身的“偏执狂”,盖茨考虑问题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微软的效率,而很少考虑竞争对手的生存乃至公众的反应。
虽然一再遭遇诉讼,但微软在对待竞争对手态度上的变化却耐人寻味。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在微软合作思想的导引下变成了朋友。甲骨文就是其中的一家,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是微软同类产品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但是微软却和甲骨文将联合发布广告,以推广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应用甲骨文数据库。
这种出位的表现不不是孤立的现象。在此之前,IBM、SAP和Sun公司先后分别同微软签署了相似的合作协议。至此,微软的VSIP计划几乎囊括了所有著名的软件公司。这些软件公司所开发推广的软件正是微软的强硬对手:IBM和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是微软微软的SQLServer最为强大的敌人。这两种数据库在与微软合作之前,根本无法WINDOWS上运行的数据库。
同样,Sun公司的Java语言也是微软另一产品。NET的有力竞争者。近年来,。NET逐渐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其销售业绩的背后也是WINDOWS巨大平台作的支持。微软此次主动把诸多敌人邀请到家中同台竞争确实让人不解。以前大家不共戴天,现在忽然来要共谋天下大事,其中微妙令人不解。微软奇迹般的转折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人们无法猜透微软的这番化敌为友的举动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微软蛮横粗暴的定价和排斥异己的态度让人们对之心存不满。接二连三的诉讼也表明人们认定微软的品牌里面渗透着垄断暴利的水分。在中国政府的几次采购中连连挫败,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软这个牌子也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Linux的异军突起,让微软感受到了切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