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关系是这样说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只是说感情好的象兄弟,并没有说结拜成兄弟,更不会去选择什么桃园结拜了。自然,罗贯中这样写是为了增加小说的可看性,反正史书上说恩若兄弟,那我说结拜也可以,这样也可以为小说后文的情节发展打下一些基础,而之后的三英战吕布也是如此,为了展示三人的英武而已,史书上这件事根本没出现过,刘关张三人并肩作战的时间是很多,但是古代战争又不是真的唱戏,你派一个我派一个单挑,自春秋以后,大将的主要功能就是指挥用兵,将领之间的对抗确实有,但是主要是在小股用兵时带头冲锋遭遇战,而且大都一两个回合解决,杀个几百回合一天一夜那先不说你体力能否吃得消,在一边看的小兵又不是吃闲饭的。
至于三国演义为什么那么写,原因自然是为了好看,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好看,假如你写什么猛将张飞派出三十个小兵围住张郃,张郃见势不妙溜走,那还显出张飞什么猛啊,假如写张飞和张郃大战三十回合,张郃力不能支败走,这样写就显得张飞勇猛无敌了。而且这样写也有利于古代戏台子排戏,以前又没摄象机,千军万马的大场面根本表现不出来,没见戏台子上说到八十万大军都是说出来的吗?就算迫不得已也只找出五六个小兵做做样子,而单挑就方便得多了,只要两个人花枪耍的漂亮就可以了。
同样的道理,三国演义把一些故事移花接木编出来,都是为了好看,比如明明是孙坚杀了华雄,但是为了体现关羽的英武,就搬过去成了温酒斩华雄了。还有本来只杀了颜良,后来干脆把文丑之死也算到关羽身上了,至于那个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回去投奔刘备是有的,但是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尤其那最后被斩的蔡阳,明明是曹操派去攻打刘备时被刘备杀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小说好看。
假如写过小说的人都应该知道,小说应该有戏剧冲突,要吸引人,最好还有针锋相对的敌手,还有最好有些搞笑角色和偶像角色。敌手方面,丑角一方选择的自然是曹操了,不管我们现在怎么看他,曹操作为权臣奸雄的形象在那个时代是绝对逃不了丑角的命运了,何况,罗贯中对曹操也不赖,将他的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并没有将他的史实改动的很厉害。而正角一方作为能与曹操一直对抗的选择,只有刘备孙权两人,孙权才略虽有,但是偏安东南,无心北进,而且借助父兄余荫甚多,相比起来刘备汉室宗亲,又能得人心,白手起家,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一直与曹魏抗衡,外加后来的诸葛亮也是忠心耿耿有大略之人,要选择正角自然非刘备不可了。至于关羽是被分配了英雄角色。(骄傲又有大才略外加悲剧收场,正适合做英雄了。)张飞是搞笑喜剧角色,(就象水浒中的李逵,这是小说中的必要幽默。)赵云则安排了偶像型角色。(为了讨女性观众喜欢嘛,岂不见每部演义中都有一白马银枪俏将军,所以加重了相当的戏份。)诸葛亮是刘备的继承人,自然是正角,还是忠臣智慧的化身,俗话说忠臣遇明君,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就是如此,而且皇帝只有一个,大部分士大夫只能选择做忠臣,那当然是诸葛亮这样的忠臣最好了,所以诸葛亮成为了三国演义中期的最大主角,反而是刘备显得弱小了。
当然,小说为了好看,将史实改成这样并不为过,只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使得许多人将演义做史实,这就有些问题了,当然这也正常,毕竟真正历史和为了娱乐的故事比起来吸引力和戏剧冲突相差太多,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故事,不过真要研究历史,那还是将三国演义,康熙王朝这些小说放在一边比较好。
继续回到刘关张的话题上来,先从刘备说起,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后来三国演义就干脆让汉献帝认他做皇叔,当然史书上并无此事,不过汉室宗亲是应该没错的,这汉室宗亲说有用确实有用,因为之前有个例子,西汉被王莽篡位后,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秀复国建立了东汉,而且那时建立的几个短暂的政权大都立刘姓子孙为皇,有先例在前,一些老百姓和士大夫就认为汉室不会灭,要从汉室宗亲选择一位来复国,这样刘备作为刘姓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了。不过,刘备这亲戚毕竟太远,汉景帝那是西汉的事了,刘备和现在的汉献帝是八辈子也不一定拉得上关系的远亲,而且当时姓刘的不止他一个,蜀汉的刘璋,荆州的刘表,那才是真正的近亲,而且有现成的地盘和势力,比起白手起家的刘备,好了不知多少,但是论眼光才能还是吃苦出身的刘备更强了。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不过这个汉室宗亲并不风光,从小就死了爸爸,和妈妈一起织席子卖草鞋过日子,生活很苦,那时可没有重视劳动人民的习惯,所以之后的敌人常用此事嘲笑辱骂刘备。不过尽管如此,刘备还是自小胸怀大志,小时他老家有一个桑树,长的很特别,象车盖一样,他就在桑树底下说出狂言。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先主传)当然名人未成名的时候都有这样的话,比如当年汉高祖刘邦见到秦始皇的车驾就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类话我想大凡有点野心的人都说过,只是成名之后作为证据罢了,就象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这种形象说奇特是奇特,但是除了作为他能被人记住被骂为“大耳贼”之外实在对他没什么好处可言。
不过刘备还是很被看重的,他十五岁读书时,和同宗刘德然一起求学卢植之下,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就常资助贫穷的刘备,和刘德然一样的待遇,后来刘德然的母亲有点不高兴,为什么给别人的和给自己的儿子也差不多呢?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就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这说明刘备确实有相当的才能,否则刘元起不会做这样的投资下去,当然他也许没想到刘备后来的成就,而且在那时候他得到什么回报我们不知道,但是至少他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让我们现在看见。否则,谁还知道有刘元起刘德然呢。
和刘备一起读书而且被史书记载的还有辽西公孙瓒,两人关系很好,这位先生可不是借助刘备才再史书上留名的,应该转过来说,刘备因为公孙瓒才有后来的成就才对。
刘备虽然读书了,但是并不用功,到是喜欢享受,象一个败家子。(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三国志。先主传》)这和当年汉高祖刘邦到是很象,而且观刘备一生,为人处事和刘邦确实很象,只是没刘邦的运气了。
刘备虽然是败家子,不过他不象一般的败家子纯粹的败家散财,他对人很好,不介怀高低贵贱,善于结交豪侠之辈,在乡里也纠集了一些伙伴,关羽张飞也就是这时候投奔到刘备手下的,人越来越多,需要钱财了,这时候中山贩马的商人张世平、苏双就赞助了刘备许多钱。(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当然,这钱到底是象刘元起那样自愿给的呢,还是被迫的或者是有目的想要刘备做保镖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这两位商人也因为这件事上了史书。
刘备这样发展下去,假如在太平时期,也就是一黑社会头子,迟早要被镇压或象宋江那样落草为寇,但是偏偏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刘备的机会来了。
黄巾起义后,各州郡各举义兵,这个义兵指的是讨伐黄巾军的武装,但是实际上,各地方长官,地主豪强借此机会摆脱了没有中央命令不得私募军队的限制,大力的发展私人武装,黄巾军其实并不算很强,虽然有宗教组织领头,但是毕竟和正规的军队比起来相差太远。但是当年东汉政权不注意太平道,太平道发展迅猛,信徒众多,一旦举事,各地响应,势力显得很大,正规军只能对付主力黄巾军,对于众多小股的黄巾部队却很头大,要打吧,他们溜的比谁都快,不大他们又穿出来闹事,地方原来的维持地方的治安军队是不够了,所以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干脆请汉灵帝下诏,令各地私募人马对付黄巾军,此事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黄巾起义表面上势头很大,但是实际上和新朝赤眉绿林起义,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元末明末起义比起来都差的远了,那些内乱都建立了政权并占据了首都,而黄巾起义没攻到洛阳,没建立大的根据地,没稳定的政权,仅仅维持了九个月,连太平天国都比黄巾强些,东汉政权却如此紧张,想必是回忆到当初老祖宗刘秀发家的时候了。他这一诏书一下,各地招募军队名正言顺,不过虽然招募军队,但是占据地盘到是比讨伐黄巾军更重要些,东汉政权已经出现乱象了。
刘备就是借这个机会参加当地的义兵,和当时的顶头上司校尉邹靖讨伐黄巾,立了些功,被任命为安喜尉,这个职位对于一般的老百姓自然说是够满足了,他死去的祖父刘雄做过东郡范令,他父亲早死,或许曾经出仕,总之假如刘备安心做下去,比他父辈有出息是绝对没得说的,但是刘备这个胸怀大志的人怎么会甘于做一个小小的安喜尉呢?他手下有关张猛将,还有无数愿追随他的弟兄们,他们怎么会追随一个甘于小小安喜尉的刘备呢?不久之后他就找出一件事来,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知道张飞鞭打督邮一事,这事确实有,但是并不是无辜的张飞做的,而是刘备做的,想来罗贯中觉得鞭打督邮不符合他需要的刘备的性格,倒象张飞的性格,所以就移花接木了一次,这样的情况之后在书中还发生了许多,比如刘备爱哭,性格软弱,凡事都要依赖诸葛亮,使得一个好端端的枭雄刘备成了爱哭没主见的伪君子,直到现在连曹操都翻案了,刘备这个爱哭的伪君子的形象还是留了下来。其实假若刘备真是性格软弱之人,如何能白手起家,还叫如此多的人追随于他。
回到正题,刘备打了督邮,自知获罪,弃官而走,假如平时他就成通缉犯了,但是黄巾之乱需要人才,不久大将军何进派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刘备再次和他的兄弟二度参军,之后就在下邳破贼立功。请注意下邳这个地方,以后会出现不止一次,刘备的前半生与此地有莫大的关系。立功后他又任了几个职位,先是下密丞,后来大概打督邮的事暴露或是嫌官小不做了又转到高唐尉,不久升官为高唐令,没想到厄运当头,刚做县令不久,黄巾军回来复仇,攻破了高唐,刘备失去了自己的管辖地,又怕被朝廷怪罪,不得已想起自己当年的老同学公孙瓒官运亨通,现在做了中郎将,在北方幽州也是一霸,赶紧就投奔而去。这正所谓同学关系,这时候就用上了,所以为什么哈佛,耶鲁还有我们的清华北大这么热门?不说学校教学水平如何,单凭这些大学出来的大都前途光明,进大公司做大官就要进去,认识这些未来的大老板大官们对自己的前途很是重要的,就算倒霉也可以象刘备投奔公孙瓒那样,当然,要想刘备那样出息还是要靠自己。
刘备到了公孙瓒那,以前他尊为兄长的公孙瓒也没亏待他,正好自己和袁绍打仗,刘备也是个会打仗的人马,便给他一些兵马,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为自己对抗袁绍。这之间也小有战功,积功做了平原相,比以前是好一些了,不过也有麻烦事,他管辖的民众中有一个叫刘平的,大概是看不惯刘备贫贱出身,而且估计这位刘平也是汉室宗亲,而且应该算小有资产的人,请了一位刺客去杀刘备,没想到刺客不单没杀刘备,反而劝说刘备小心。三国志。先主传说到这里,评论了一句,“其得人心如此”这里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以前看三国常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曹操的天时应该指的他得汉献帝,挟天子令诸侯,而孙权的地利自然说的是长江天险了,那刘备的人和是说什么呢?一般的解释是刘玄德得人心,这里是一个例子,之后曹操攻荆州时有大批官民追随于刘备也是一个例子,连刘备自己也常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先主传》(后来看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管辖政事一事或可猜测,刘备仁和,对待属下民众不严,在战乱时期,人们流落失所,希望能得到一个安定之处,而刘备对待下属相当宽松,估计和刘邦那样的约法三章差不多,这样归附的民众自然就多,但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