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观音菩萨传奇-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菩萨就施展法力,霎时间洋面上生出万朵莲花,绿叶摇风,把洋面完全遮蔽,使人辨不出东南西北。待到天明,夷船待要解维,却竟找不到一个去路。正在慌急之际,忽然风浪大作,将一条小船吹得上下不定,几乎翻过身来,把几个夷人吓得魂飞魄荡,不知所措。大家再向普陀岩上望之,却见观世音菩萨手捧宝莲瓶花,端端整整地立在巅上。
  夷人到此,方知是菩萨的法力,于是再拜哀求,愿将从五台山偷来的观世音菩萨玉像,留在潮音洞,让这一方百姓瞻礼。祷告一番之后,顿时风平浪静,洋面的莲花也都不见了。夷人将玉观音像送到潮音洞,然后开船远去,离开东土大唐,不在话下。
  当菩萨显迹之时,适有张姓居民,亲眼看见此事,便传扬开去。张氏又募化了金资,就将自己的屋宇,改建为观音庵,供奉玉像,自己便皈依座下。
  当时远近的人,闻知其异,都来瞻礼,大家因为这尊观音,不肯随夷人东去,故呼为不肯去观音,其实乃是持莲观音的宝相。该处洋面,因为观世音菩萨用莲花阻止夷舟,故就称为莲花洋。昔陀山直到现在,还算是江浙一带佛教最盛之地,世俗竟有小西天的话头。善人善地,故菩萨肯将这尊法像留在此地啊!
  再说那时正当唐末,天下扰攘,李克用等尤为残忍不仁,弄得生灵涂炭。浙江临安人钱镠,虽则是一个寻常小百姓,但生就的忠肝义胆,练得一身好武功,看了当时扰乱情形,甚为不平,便召集乡勇,自成一军,屡建奇功,吴越安堵。当他起兵以前,虽有保障东南的意思,但资粮器械,既不易得,万一不巧,反弄上个作乱犯上的名头,贻羞钱氏。他有了种种顾忌,对于起兵之事,便迟迟不决起来。
  那一天,忽然梦见观世音菩萨向他说道:“钱锣,钱锣!你莫再踌躇。你既有保障东南之意,拯民水火之心,这就是一片善念。天佑善人,虽百战也不会败衄,快些起兵吧!”
  钱锣便将种种困难之点,告诉菩萨。
  菩萨道:“你莫畏缩,须知道千般手眼,只在一人。你如不信,且看我来!”
  当下,钱镠只觉眼前金光一闪,菩萨已现出千手千眼的丈六金身,向他说道:“钱锣啊,你须知道,为人要有千般手眼,才做得千秋事业。你休要迟疑不决,尽管放胆做去,东南无数生灵,都系在你一人身上哩!二十年后,可到天竺山中来寻我便了。”
  钱锣一梦醒来,不觉大异,暗想:“既然是菩萨指点于我,一定是不会错的。”便决计起兵,一面招集大众,告之菩萨示梦的情形,一面命入画了一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法像,悬挂在家中,朝夕焚香礼拜,虔诚供养。
  当下投奔他的人,听说有观世音菩萨在暗中护佑,大家自然心宽胆壮,能收百战百胜的奇功,也只为有了此一念,果然保障得东南半壁,钱锣也由杭州太守做到吴越王,留名千古。
  二十年后,他记起了菩萨天竺访寻的话,便往天竺山中去寻。寻到上天竺,只见一个僧人,端坐在石上,手中执着一本经卷,专心阅看。钱镠只当是菩萨化身,便倒身下拜,口称:“弟子遵菩萨吩咐,得有今日功业,大家已不敢正视东南。现在局势粗定,弟子也厌倦尊荣,还望菩萨方便收录。”
  那僧人急忙还礼道:“大王休得误认,贫僧一空,实因往礼潮音行脚经过此地,果然遇见过菩萨,但当时却不知道,也只见一位僧人坐在此地看经,贫僧就向他问讯。他说与贫僧有缘,愿将这《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经》各一卷授与贫僧,并且说今天大王要到此地来,叫贫僧在此相候,如见大王,顺便传言:”现在大王功成名就,百姓爱戴,宣扬佛法,收效必宏,劝大王在这上面积些功德,将来机缘到了时,再来相度。‘贫僧到此才知遇到菩萨,礼拜一番,菩萨又隐身去了。故此贫僧就在此相待大王。“
  钱锣道:“既然如此,正是我们合该有此缘法。菩萨示现于此,谅来是个善地,我想在此间建造一座看经庵。就请大师主持一切,未知大师意下如何?”
  一空和尚连声称善,于是这位吴越王钱锣就去拨了一笔资财,由一空招工雇匠,在上天竺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看经庵,所塑的观世音菩萨,乃是趺坐看经之状,坐下的莲台就是用菩萨坐过的那块白石雕琢而成的。从此世间又有了持经观音法像。那座看经庵由一空住持,自不消说。
  吴越王自听了一空传述菩萨法谕之后,除建造了这座看经庵之外,到处兴修寺院,广宣佛教,大江东西,大小数百余寺,都是钱铬一人所兴建。
  当时吴越的百姓,因为受到钱锣的保护,得能平安度日,爱戴之心,自然不消说得,钱谬王既然信仰佛教,那班百姓们自然影从响应,大家都成了佛国的信民。此风传流到现在,苏杭一带的百姓,相信佛的也比别处来得众多。外路的人,且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话,直把苏杭当做佛国了。
  再说菩萨自点化了钱武肃王之后,随处化做了各色人物,在民间来往,指点迷途,拯拔苦厄,游行自在,但也人却无从识得,那一天来到九华山下,抬头观看,此山端的生得清秀宜人,上面有九个山峰,虽则高下参差,但都与莲花无异,九个峰就如天空中长着九朵莲花一般。九华山的得名,也就是为着这—点。山中寺院也就不少,菩萨此时化装着行脚和尚模样,一路上山,想去指点愚僧,留些显迹。
  走到一个山坳里,忽听得有人在那里念《多心经》,菩萨循声走过去一看,却原来是一个西域僧人。正是:
  空山清净地,风动杂梵音。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三十一回 莲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
  话说菩萨到了九华山莲花峰的山腰里,忽听得有人在那里朗诵《多心经》,便循声走过去,举眼看时,却是一个西域僧人,面壁趺坐着,在那里志心虔诵。
  你道这个和尚是谁?说起来却也是个很大的来头。他本是厨宾国的王子,因为生有宿根,故自幼地敝屣尊荣,遁入空门,研求佛家奥旨,功行精进,早巳深入三藏,博通大乘,自号为求那跋陀,发大愿力,誓将西方大乘之教,传入中土,故飞锡东游,欲向大众宣讲《华严经》。可是与前次的沙门跋陀一般,因言语隔绝,讲解不通,心中十分愧叹,深恨自己功行未深,以致有此。就遁入九华山,在莲花峰一个石窟中,面壁趺坐,不断地念诵着《多心经》,希望感动菩萨,指示迷津。
  可巧今天菩萨适从此处经过,闻声而至,早就知道他的意思。菩萨暗想:“难得这求那跋陀有此坚定意旨,如今我不点化于他,更有何人能点化他呢?”于是,便将身隐过,暗中幻化了去指示他。
  那求跋陀当日夜间,在入定之时就觉得石壁之上,忽发现了一片光华,隔了半晌,光华之中就涌现出一朵莲花,莲花中间,又涌现出观世音菩萨的法像,菩萨顶上又现出一匹宝马。求那跋陀便将前事诉说一番,请菩萨慈悲!菩萨只是含笑不言,却见那匹宝马,发开四蹄,在寰宇之中奔跑。求那跋陀到此恍然大悟!明明菩萨在告诉我,欲通华语,非周游中土用心学习不可。他领悟之后,石上的幻影就不见了。
  求那跋陀次日即便离了此间,到处云游。九年之后,所有华语无所不通。于是重归九华山宣说《华严经》,果然人人了悟了。求那跋陀于是就在昔年面壁处,建庵塑像供奉。那一尊观世音菩萨法像,其余与平常的一般,只是顶上却多一匹宝马,故世人称为马头观音,也称为马头明王,后人尊为畜牲道的教主。
  自从这一尊异状的观音塑成之后,一班善姓,都有些疑惑起来,以为好好的一尊观世音菩萨,如何顶上却添上一匹马,畜类居上,岂不亵渎了菩萨?于是在求那跋陀讲经说法之余,便将此意向他请教。
  求那跋陀先将前事告之大众,然后说:“佛家轮回,分为六道,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观世音菩萨本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宗旨,故也分为六相。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此道苦最重,故宜现大悲相,世传的千手观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此道饥渴,宜现大慈相,世传的圣观音就是此道的部主,狮子无畏观音破畜牲三障,兽王威猛,宜现大无畏相,这位马头观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罗三障,此道猜疑嫉忌,宜现普照相,世传的十一面观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骄慢称天人,理则佛性称丈夫,故宜现天人丈夫相,世传的准提观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世传的如意轮观音就是此道的部主。所说的三障,就是惑障、业障、苦障三样。观世音菩萨既各主一道,宝相也就因之而异了。
  “这尊马头观音在六相中还算不得异相。象十一面观音,共有十一付面目,当前三面作菩萨面;左厢三面作嗔面;右厢三面作菩萨面,后一面作大笑面,顶上一面作佛面,各各不同。
  “又如准提观音,一身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两手作说法相,右面,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第六手把钺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跋折罗,第九手把宝鬟;左边,第二手把如意空幢,第三手把莲花,第四手把罐,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轮,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贤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罗密经》箧子。七宝庄严,又是一付法相。
  “至于如意轮观音,六臂金身,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住于说法相。第一手思维,悯念有情故;第二手持意宝,能满众生愿;第三手持念珠,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无倾动,第二手持莲花,能净诸非法;第三手持轮,能转无上法。这又是一付宝相。
  “世俗见识不广,故见了这尊马头观音,以为诧异相,实不知菩萨具广大神通,何相不可以幻化?异相正多着哩!贫僧从今起,发愿化缘,塑全这六尊观世音菩萨法像,也好垂示后来。”
  大家听了他这番话,方才恍然,各各认捐金资材料,不足的由求那跋陀到民间去募化,完成这六观音的工程,我算一言表过,以后不再提及了。
  我在这里又有几句话要交代一下。佛教的主旨,不外乎警世与劝善两途。至于菩萨的是否有此相示世,佛家虽如此说,我们正也不必斤斤计较它的有无。大概所示的善相,那就是劝兽的意思;所现示的畏惧相,那就是警世的意思。菩萨不必真有此相,说的人不妨如此说,塑的人不妨如此塑,那说的人,塑的人,就具有菩萨心肠。
  譬如说沙尘的微细,我的目力辨不出明白,这并不是没有沙尘,乃是我目力所不及。他说菩萨有这种种宝相,人家不能见到,也就不能说没有这回事,只怪自己的目光不广罢了。我只要接受菩萨劝善和警世的苦心,那么任便菩萨现何宝相,左右还是菩萨。所说的善知识三字,大家正当细心体会啊!
  再说当时菩萨的真身,早已离了九华山,又折向河南地界而来。那边本是历代帝王之都,素称为洞天福地,不料近来又遭了兵燹之灾,弄得百姓颠连困苦,四散逃亡。
  原来那倡乱的却是李全,他们夫妇二人,各使一条浑铁枪,勇猛无比,号称李铁枪,又说什么李氏梨花枪,天下无敌。
  故声势非常浩大,所部也着实不少,真如渭堤水决,端的势如破竹,没人敢撄他的凶锋:兵势蔓延,直到登封县地界,方才屯驻,不敢长驱直入。
  你道为何?原来登封县的西面,有座少室山,山上有座少林寺,是达摩禅师所开创。此寺以武功著名,一行僧众个个精于拳棒,并且是独家秘传,神奇变化,不可测摸。李全虽勇,但震于少林寺的威名,也不敢去惹他们。他打算设法将僧侣招降下来,另编——支和尚兵,合着自己的所部,那才可横行天下哩!
  他打了这么一个主意,故暂时停兵不进,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少室山少林寺中去,大意不外“投降了,共享富贵;不投降时,就要兴兵攻打,玉石俱焚”等话。
  你想,少林寺的住持,原是有道高僧,就是一般徒众,也都一志修行,断绝尘缘,故一口回绝。送信的人回营告诉了李全,可是他心还不死,又派人用甘言厚币去诱致他们,和尚仍旧付之一笑。临了儿,李全怒了,又派人去说,限期三天,如其不率众归顺,就要围攻山寺。寺中住持见他们一味歪缠不清,十分讨厌,就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