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军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得以宽心,也就飞到北平来了。由于他乃“党国要人”,因此一到北平便陷入应酬的旋涡。一连几年“剿共”,忙得他焦头烂额,难得歇一口气。于是“称病”,和宋美龄一起躲进协和医院高级病房,一边全面检查身体,一边难得清静一下。病历上记载,蒋氏夫妇是在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双双匆匆出院。那是南昌行营发来急电,报告江西中央苏区的异常动向,惊动了蒋介石。于是他和宋美龄登上专机,赶往南昌行营。南昌行营一片哗然,蒋介石的部下们正在那里对红军的动向你猜我测,众说纷纭。蒋介石在紧急会议上如此说:
不问共军是南下或西行、北进,只要他们离开江西,就除去我的心腹之患。
晏道刚:《蒋介石追堵长征红军的部署及其失败》,《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贵州社会科学丛书,一九八三年版。他又说:红军不论走哪一条路,久困之师经不起长途消耗,只要我们追堵及时,将士用命,政治配合得好,消灭共军的时机已到,大家好好策划。
蒋介石在这里用了一个新名词“追堵”。从此,随着红军主力的转移,国民党军队结束了“围剿”,改为“追堵”,即后追前堵。正因为这样,那些国民党将领后来所写的回忆录,差不多一色用《×××追堵红军记》这样的标题。
随着南线传来的一阵阵枪声,蒋介石明白了:红军在朝南突围。不过,红军究竟要向哪个方向前进,蒋介石仍心中无数。蒋介石任何键为“追剿”总司令,薛岳为“追剿”前敌总指挥,陈诚为预备队总指挥。
蒋介石坐镇南昌,电令四路兵马,从四面追堵红军:何键部为西路军堵击红军进入湖南;陈济棠部为南路军堵截红军进入广东;李宗仁率桂系主力堵击红军西进广西;顾祝同部为北路军堵截红军进入湖北。随着红军的转移,蒋介石军队不再“步步为营”,而是长驱直入了。历史记录了双方在南方交错的进程:十月二十二日,红军在南线突破陈济棠部队防守的第一道封锁线。十月二十六日,国民党部队在北线占领红区重镇宁都。
十一月八日,红军在南线突破何键部队防守的第二道封锁线。
十一月十日,国民党部队在北线攻占红都瑞金。
十一月十三至十五日,红军在南线突破何键和陈济棠部队共同防守的第三道封锁线。
十一月十七日,国民党部队在北线攻占于都。
十一月二十三日,国民党部队在北线攻占会昌。
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红军在蒋介石摸不清动向的情况下,突然朝南突围,又有陈济棠暗中“借道”,一下子顺利地冲过三道封锁线。蒋介石部队则一下子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央苏区。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央日报》载:中央社二十日上海专电、南昌电:蒋委员长以宁都、石城、兴国、瑞金、于都、会昌六县匪化最深,决划为特别区,设政治局。赣省府遵令拟具施政纲要从教养卫着手实施。
蒋介石对“匪化最深”的赣南的“整治”持续了多年,直至一九三九年三月十八日,“蒋太子”蒋经国三十大寿那天,被任命为江西第四区行政专员。蒋经国坐镇赣南,进行深入的“整治”。另外,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四日《中央日报》报道:“毙伪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一名,生擒伪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及伪团长以下官兵四千六百余名。”刘伯坚在狱中不屈不挠,写下壮烈诗篇《带镣行》,于《中央日报》报道登出的当日,倒在江西大庾刑场的血泊中。陆定一之妻唐义贞则早于刘伯坚牺牲。
唐义贞因怀孕临产,不得不留下。这时,她在叶坪村所生的女儿叶萍已四岁,寄养到老乡家中。她自己则随毛泽覃、贺怡夫妇转移到闽西汀州。十一月二十日,她在汀州圭田乡范其标家中产下一子,取名“小定”,即“小陆定一”之意。产子后的第四日,她不得不把儿子留在范家,自己随部队转移。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八日她在战斗中被俘。“三十一日清晨,唐义贞趁敌人给她松绑的瞬间,把藏在夹衣里的一份秘密文件强咽入肚。不幸被狡猾的敌人发现。为了从她肚子里取出文件,惨无人道的敌人立即把唐义贞等人反绑双手,押往下赖村的三棵栗树下,进行剖腹……”何新华、凌伟中:《陆定一寻女忆忠魂》,《江西党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六期。唐义贞终年仅二十二岁。后来,陆定一曾为她赋诗一首:
结婚仅五年,
分别却四次,
再见已无期,
惟有心相知。
中央苏区落入蒋介石之手后,血流成河。据史料载,瑞金被杀达十二万人,宁都被杀绝的有八千三百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四万余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项英、陈毅所率留守部队,在蒋介石大军压境之下,损失惨重,最后被围困在于都仁凤山中,所剩只一千八百多人。在一九三五年三月上旬冲出重围中,贺昌、刘伯坚便被俘、被杀。陈毅依据井冈山的游击经验,和项英一起把部队带往粤赣边境大庾岭中的油山,依踞深山老林,坚持游击战争三年。至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亦即新四军。
第六部分:长征途中蒋介石查明了“萧克旧径”
就在主力红军突破陈济棠部队防守的第一道封锁线之后,发自贵州东部,与四川、湖南交界的印江县木黄的一份密电,使博古和李德陷入兴奋之中……在那千里之外的大山丛中,在木黄之北、贵州沿河县的枫香溪镇附近,忽地冒出一支穿国民党军装的队伍,一百三四十人的样子,引起了镇旁一座小山上的红军的警惕,红军当即进入戒备状态。
小山上的红军,属贺龙部队。贺龙本名贺文常,湖南桑植县人氏。小时候便喜欢学拳、舞棍。一九一六年,二十岁的他凭着两把菜刀,带着二十多个青年,袭击了湘鄂边界的芭茅溪盐局,夺得了枪支,人称“两把菜刀闹革命”。贺龙由此成为湖南省北部的桑植县讨袁(世凯)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陆军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一九二六年,三十岁的他参加北伐,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一九二七年他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但此时他仍不是中共党员。一九二七年九月,他随起义军南下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奉命到湘鄂西地区组织武装斗争,遂与朱德、陈毅分手。一九二八年七月,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逐步建立以他故乡桑植县为中心的湘鄂边根据地。一九三○年秋,他率部去湖北南部洪湖地区,与那里周逸群、段德昌所率的第六军合并为红军第二军团,任总指挥。那部“洪湖水,浪打浪”、“贺龙领导闹革命”的歌剧影片《洪湖赤卫队》,写的便是贺龙这一时期的业绩。此后,一九三二年秋,贺龙率红二军团退出洪湖地区,前往湘鄂边界,暂避强敌。一九三四年六月,红二军团且战且退,转移到地广人稀、群山逶迤的贵州东部,建立黔东根据地。
博古、李德得知贺龙在黔东立足,在广昌战败、瑞金难保之际,便派出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由江西前往黔东,以探明一条退却之路。由于已有“嗒、嗒、嗒”无线电台,红六军团一路前进,一路向瑞金发报,报告前进的路线。红六军团最初听说贺龙部队在湘西凤凰县一带,便朝那里“摸”去。历经周折,十月十五日,红六军团先遣队才在黔东沿河县听老百姓说,枫香溪附近有红军,就急急赶去。可是,红六军团穿的是从国民党部队那儿缴获的军装,贺龙部队误以为国民党部队前来“进剿”,不由得紧张起来,哗的一声,推上了枪栓。眼看一场误会即将发生,幸亏先遣队领队、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机智,当即下令先遣队停止前进。
李达是一位著名人物,中共“一大”代表,马列主义理论家。这位“书生”怎么忽然成了参谋长?何况他已于一九二三年秋宣布脱离中共,此时正在上海埋头于著述。原来,有两位同名同姓的李达。此李达非彼李达。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原名李德三,陕西眉县人,一九二六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李达是道地的军人,后来担任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此李达和彼李达有过一次奇特的幸遇:那是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创办《红旗》杂志时,彼李达成为编委。头一回开编委会时,由于经办者的误会,把两个李达都请来了。邓小平只好朝这位李达上将笑道:“你来了,也好,就坐下来听听吧!”此李达当时在枫香溪命令先遣队停止前进后,迅即写一简笺致贺龙,大意是:“我们是六军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前来找二军团会合。我是李达,率先遣支队走在前头,希望和贺老总会面。”写罢,李达派一战士送去。才一会儿,从山上下来一伙穿灰布衣服的人。走在最前头的,留着八字小胡子,此人便是贺龙。他的后面,则是政委关向应。
先头部队赶紧向红六军团司令部报告喜讯。十月二十四日,红六军团主力终于与贺龙部队会师。会师时,任弼时、萧克由于过度劳累,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跟贺龙握手。无线电波从黔东印江县的木黄传来,博古、李德得知红二、六军团会师,便认定红六军团走过之路,应成为红军主力西征之路。西征的终点在湘西黔东,红军主力“大搬家”,搬到贺龙那里!半个多月后,蒋介石也弄清了博古、李德的意图:十一月十日,蒋介石攻占红都瑞金,从云石山中共中央机关残存的文件中,查明红军此次突围,不是南进,而是西征。
蒋介石以手加额:“哦,原来如此!”在此之前,蒋介石为摸清红军的战略意图,煞费苦心。最初是这样分析“共军动向”的:
一、由赣南信丰入广东——蒋介石认为,共军利在乘虚,但如果进入粤境,逼得粤军不得不拼命抵抗,形成前后夹击,会使共军难于立足。
二、从赣南经粤湘边境入湘南,重建苏区——蒋介石认为,那里是政治上薄弱区,应加以重视。
三、进入湖南后出鄂皖苏区再北进——蒋介石认为,这是当年太平天国北进的路线,政治上威胁较大。
四、经湘西入黔、川再北进,内中还可能渡金沙江入川西——蒋介石认为,“这是石达开走的死路”!摸不清红军动向,蒋介石难以布置“追堵”。眼下知道红军是“西征”,目的是与贺龙部队会合,蒋介石心中有底了!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七日蒋介石发出了重要的命令:“剿匪计划大纲”。
蒋介石的电文中指出:“查赣匪倾巢西窜,我大军正分头追堵。期于湘水以东地区,将匪扑灭。”蒋介石的电文透露,他已完全清楚红军的战略意图,指明他的部下们“应以不使该匪能长驱入黔,会合川匪,及蔓延湘西,与贺、萧合股之目的”。何谓“贺、萧”?贺龙、萧克也!这就是说,蒋介石对红军主力的西征意图已了如指掌,达到“知彼”的程度了。他一查看地图,心中更加明白:红军主力前进的路线,不过是“取萧克旧径”!确确实实,红军主力西征,正是沿着萧克部队走过的“旧径”前进!连走什么路线、朝哪里走都已明白无误,“急急如律令”,蒋介石坐镇南昌行营,预备军总司令陈诚侍立在侧,发出一道又一道命令,在湘江两岸撒下了罗网……往日,总是毛泽东利用两山夹一谷的地形布下“口袋”,等着国民党军队去钻;这一回,颠倒过来了,蒋介石借助于湘江天险,布下“口袋”,等着博古、李德带领主力红军去钻。
第六部分:长征途中鲜血染红了碧绿的湘江 1
广西的东北部,高山林立的所在,人称“桂东北山地”。“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就坐落在那里。大山丛中,一江碧水奔腾着,朝东北方向进入湖南,仍保持东北走向,贯穿湖南全境,注入湘东北的洞庭湖。这条大江便是湘江。零陵、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像一长串的明珠,串连在绿色的绸带湘江上。主力红军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师,非越湘江天险不可。西征的红军,像一支负重的“象队”,在山林中缓缓向前。全军的总人数,多达八万六千多人,其中一、三、五、八、九这五个军团为七万多人,其余为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