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女卷-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属,受到无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儿随着宫中女官读书识字,十四岁的她就受到武则天的亲自召见,对她的下笔千言赞不绝口,将她留在身边,担任一些文书佐理工作,逐渐参予撰拟诏书,参决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这时她还只是个19岁的小姑娘。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那时她家是罪臣孤子,谁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还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眉目调情时,武则天醋劲大发,一剑砍伤的。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这年已经三十五岁,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业女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又是长孙泰,长孙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在这种不可说!不可说!如之何!如之何!的困境中,上官婉儿对远在天山的李逸写道: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惆怅久离居。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了四男二女,杀的杀、废的废、放逐的放逐、幽禁的幽禁,惟有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深得武则天的欢心,于是在深宫内苑和朝堂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太平公主美艳而富于权略,心性和行事模式与她的母亲武则天非常相似。
  在太平公主十六岁那年,吐蕃国王曾慕名求婚,被武则天搪塞过去,在她二十岁那年嫁给了名门贵公子薛绍,薛绍是城阳公子的第三个儿子,生得一表人才,与太平公主是姑表兄妹,两人情投意合,可惜太平公主命毒,没几年就克死了亲夫,但不久之后,太平公主就抖落了满怀的悒郁与悲伤,重傅脂粉,再披嫁裳,强取豪夺式的成了武攸暨的妻子。
  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除了母女身份之后,太平公主还兼任着秘书与智囊的职责,参与有关天下安危的国家大政,更且太平公主还无微不至地为母后物色男宠,如张昌宗等。至此,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母女,君臣的界限,进入了亲密朋友的范畴。
  由于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兵变,武则天垂暮之年终于传位中宗,不久武则天病死,唐宫中最有实权的女人就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了。
  唐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前怕狼、后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韦后则一心想学婆婆武则天的样子,勾结女儿安乐公主,妄图把持朝纲。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儿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本是有利的政治联盟,一个男人却使它迅速瓦解。
  这个男人就是一只绣花枕头式的美少年崔湜,由于上官婉儿的丈夫武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儿就把她的一缕痴情完全寄托偶然相识的崔湜身上,自那天同在御书房办事干下了风流事件后,天天难舍难分,上官婉儿时时把崔湜召进宫中,就被长期在宫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瞧见,太平公主在宫中年纪虽略大一些,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她又生成有母亲的风流性格,当时见崔湜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发宫女瞒过上宫婉儿把他召进寝宫,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虽还同时爱几位王子,但每天都要与崔湜私会几次,终于被上官婉儿看出问题。一气之下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武崇训父子。然后进入宫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临危不乱。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部入宫保驾、平定了太子的兵变,这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序:“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兹录一首她游骊山时写的诗以资佐征:三秦季月景龙年,可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掣金马跃,国瞩霜原玉作田。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岁岁年年常扈驿,长长久久乐承平。
  这诗写出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岁岁年年不再有腥风血雨的杀伐场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她帮武则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家,李唐皇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太平公主为诛除韦后立下大功。武则天在位期间曾立过两个儿子为帝,一位是中宗,另一位就是唐睿宗李旦,李隆基就是李旦的儿子,韦后被杀后温王李重茂仍然大模大样坐在龙椅上,太平公主把他赶下来,李隆基先让父亲过渡性地过一段皇帝痛。
  睿宗对太平公主这位皇妹极为怜爱,朝廷大事都与她商量,宰相以下的任用都凭太平公主一言为准,她所引荐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附权谋进的,日夜奔走她的门庭,她的府邸成了幕后皇宫。她恃宠而娇,生活奢侈,长年为她采办运送物品的专差络绎于路,她府中的歌姬舞姬比皇宫的还要出色,单是她在陇右开设的牧马场,就有良马一万多匹。
  唐睿宗共有六个儿子,李隆基只是老三,但他因诛杀韦后母女有功被立为太子。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太平公主当然是希望唐睿宗的皇位维持得愈久愈好,可是李旦一向恬淡自适,三天两头要把皇位传给太子,如果太子是个窝窝囊囊的人倒也罢了,偏偏李隆基又英勇果敢,于是她便三番两次在睿宗面前讲李隆基的坏话,希望废掉太子,结果唐睿宗却立李隆基监国,太平公主眼见进谗不成,索性破釜沉舟,代表皇帝召见群臣,示意更换太子,遭到以宋璟为代表的正派大臣的抵制,弄巧不成反成拙,尽管唐睿宗念着兄妹之情放过了她,李隆基却记在心里。
  李隆基登上皇位,矛盾已经白热化,此时的唐玄宗大权在握,便以太平公主妄图鸩杀皇上为由收捕太平公主的党羽,然后命令王毛仲和高力士前往拘捕太平公主,并赐死在家,亲族也连坐被诛。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都是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死后曾携手合作,原来居然为了一个男人而分道扬镳,她和李隆基合作杀了上官婉儿,然而李隆基有感于上官婉儿的才情,对她念念不忘,她却不断地和李隆基矛盾激化,最后死于李隆基手中。
  韦后母女淫乱唐宫
  韦后是武则天的儿媳妇,唐中宗的妻子,生性淫荡、贪婪,处处想要以她的婆婆为榜样;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性情骄横、放荡,也一心要与她的姑姑、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媲美。就这样,继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之后,韦后母女又在唐宫导演了一幕秽乱闹剧。
  唐中宗李哲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作皇后时,先是废除了非已所出的太子李忠,改立她亲生儿子李弘为太子;不久又废掉李弘,改立次子李贤;最后又对李贤不满,把三子李哲推上太子宝座。唐高宗驾崩后,太子李哲继位为中宗,太子妃韦氏封为皇后。
  成了皇后的韦氏心中开始盘算弄权的计划,在她的唆使下,软弱无主见的唐中宗提拔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外刺史。无奈此时武则天虽然成了皇太后,却把实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使得韦后无法通过中宗为所欲为。不到一年时间。唐中宗仅因一点小事得罪了母亲武则天,武则天就出面将中宗贬为庐陵王,发配到边远的房州,另立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睿宗,自己却总揽朝纲。
  李哲携韦后在荒僻的房州住了一年,不久又按武则天的旨意迁往均州,在均州过了两年,又被勒令迁回房州。武则天之所以这样让他们反复搬迁,乃是为了防止他们长居一地,聚集发展起自己的势力来对抗朝廷。经过几年的折腾,武则天觉得他们的锐气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也就允许他们长居房州了。
  武则天几度废立太子和皇帝,大权暗握却仍觉得不够过瘾,索性在天授元年又废掉唐睿宗,自立为神圣皇帝,结束了垂帘听政的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消除异己,她在京城洛阳大事捕杀李姓皇室子孙和拥戴他们的大臣。消息传到房州,中宗与韦后心惊胆颤,夜不安眠,每次听说朝廷使节前来,中宗李哲就吓得面无人色,生怕是皇帝母亲派人来下诏赐死。
  在这种极度的惶恐中过日子,懦弱的李哲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他曾几次想要撞墙自杀,但都被韦后拦住,韦后劝解他道:“福祸无常,活着就有希望,何必自己送上死路!”中宗心想:反正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只要没有逼到最后关头,权且活着,就可以等待时机降临,何必急急忙忙自寻死路呢!这样一想,他又稍微安定下来,与韦后共同支撑着艰难痛苦的岁月。
  韦后与中宗生过一儿两女,儿子李重润与长女长宁公主均被武氏家庭所害,在迁居房州的途中生下第二个女儿,就是安乐公主,他们希望这个患难中降临的女儿,能给他们的命运带来一些转机,因此特别加以钟爱。然而,这个女儿似乎并没有马上给他们带来好运,不过倒是给他们枯躁沉闷的流浪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安乐公主自小就长得十分美丽,韦后和中宗对她备致宠爱,也非常娇纵她,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后来安乐公主被祖母武则天收到宫中养育,只因为小姑娘的聪明伶俐,则天皇帝也对她十分宠爱。
  在房州,有一天中宗与韦后闲来无事,到住处附近的感德寺探望慧范大师,途中,中宗兴致忽来,拾起一枚石子,朝天祈祷说:“我如果不受到伤害,还能重得帝位,这枚石子就不要落地。”说完用力将石子抛向空中。这本是他闲极无柳,又对前途毫无把握时做的一种无奈之戏,谁知偏有凑巧,这枚抛起的石子被路旁一棵大树茂密的枝叶挡住,居然没落到地上。中宗心中大喜,韦后也笑逐颜开,以为这是苍天赐给他们的吉兆,因而为此兴奋了好一段时间。
  在患难中生死与共,每当中宗陷入绝望之中时,都是较为坚强的韦后给他以力量和信心;而且,每次则天皇帝造使来访,都由韦后出面周旋打点,使他们度过了不少难关,因而中宗对韦后十分感激。这次抛石问天,给中宗已濒绝望的心又带来一线希望,他握住韦后的手,十分诚恳地立誓道:“异时若复得见天日,唯汝所欲,不相禁止。”他此时说这种话是发自内心的承诺,不料日后却成为他管制韦后的阻碍,使得他复位后,竟对猖狂淫乱的韦后束手无策,这是后话。
  武则天称帝后,很多人对她破天荒的女皇帝做法不满,各路英豪纷纷起兵声讨。在扬州就有徐敬业揭竿而起,为了使自己的行动名正言顺,他打起了“匡复中宗”的旗号。武则天心中有些惊慌,她一面派遣大将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征讨,一面又派宠侄武三思前往房州察看中宗的动静。
  武三思到了房州,见到了中宗和韦后,他一边叙谈,一边竟被韦后的美貌和风韵迷住了。只见韦后身材袅娜多姿,皮肤白晰滑腻,龙髻高盘,眸含秋水;因为要讨好来使,韦后对他媚眼频送,百般逢迎,怎不叫好色成性的武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