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女卷-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与习性影响至深且巨。有诗说:一弯新月上莲花,妙舞轻盈散绮霞;亡国君王新设计,足缠天下女儿家。
  妇女缠足到后来日益变本加厉,不断地在“小巧”上下功夫,小到根本无法站立,反而成为美的极致。《笠翁笔记》中曾提到明代有一位姓周的宰相,以干金购一丽人,名为“抱小姐”,她的脚小到寸步难移,每次行走都必须别人抱着走。李笠翁于是大发议论:“选足一事,如但求窄小,则可一目了然,倘若由粗以及精,尽美而思善,使脚小而不受小脚之累,兼收脚小之用,则又比手更难,皆不可求而可遇也。因脚小而难行,动必扶墙靠壁,此累之在己者也。因脚小而致秽,此累之在人者也,其用维何?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摸,此用之在夜者也……
  李笠翁的观点仍不脱欣赏的范围,事实上缠足之风,自宋代风行以后,顿使我国妇女变成娇弱伶仃的模样,一个动辄扶墙靠壁的母亲,如何能够教养出英武骠悍,斗志昂扬的儿女。后来蒙古人入主中原,明朝把蒙古人赶走,紧接着满州人又入关,汉民族连连失势,未尝不与缠足有关。蒙古人和满洲人对缠足莫不推波助湖,运用各种手段鼓励汉人保持缠足的风习,但他们自己的妇女却大脚蹁蹁,来去如风。
  缠足自窅娘算起,整整流行了千年,如今虽然已经彻底草除,然而今日的芭蕾舞,仍是仿效窅娘当日的婀娜凌去姿态,而妇女高跟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与缠足相同,真是但求玉立婷婷,挺胸凸臀,款摆柳腰,婀娜多姿,管它伤筋动骨,摧残肢体。
  由于李煌的异想天开,窅娘的实地执行,使他们与当年的肖卷宝和潘巧儿更进了一步。这种摧残肢体的作法,罪在李后主,因此有些因果论者,都说李后主归宋之后,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死时四肢曲缩象在牵机,就是他设计女子屈缠双足的报应。
  有年元宵,在皇宫正殿中李后主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绕以珍宝缨络,光辉夺目。那莲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莲来,细乐声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后主与周后并肩欣赏。事实上在李后主的心中窅娘也不过比较特殊的歌伎而已,真正令李后主倾心相爱的还是周后。
  周后有大小之分,大周后名蔷,小周后名薇,两姐妹都是钱塘美女。关于大周后,《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
  大周后怀孕了,正是破瓜年纪的妹妹周薇应姐姐之邀来到内官服侍姐姐。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偷情的滋味,使李后主感受到从来未曾尝试过的激情与奇趣。
  李后主对周薇久已暗中垂涎,现在她已来到宫中,如何还肯轻轻放过,于是命心腹宫人将她引诱到后苑红罗小亭里面。红罗小亭是李后主在御苑之中建的,罩以红罗,押以玳瑁象牙,雕镂得极其华丽,仅容两人栖止。李后主遇到美貌宫人,中自己意的,便引至亭内,任意临幸。当周薇被引进来,看到后主,看到那一切,不觉红潮晕颊,娇羞无地。事实上周薇常常对镜自怜,深恐自己的这般才貌,将来落入庸俗人手里,她见后主看中了自己,一寸芳心,早已许可,现在见了后主却不得不做出娇羞的样子,故意推却,无非是进一步吊起后主的胃口,一经后主再三央求,就半推着顺了后主。后主是个风流天子,得了小姨子这样的可人儿,心中得意非凡,便形诸笔墨,填了菩萨蛮词一阕,把自己和小姨子的私情,尽情描写出来。
  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隈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阕词儿,填得十分香艳,早被那些富人妃嫔传播开来,到处歌唱,后主与小姨子的暖昧关系连民间也知道了,传为风流佳话。李后主不管这些,居然在与小姨子调情时又趁着酒兴,以小姨子的香口为题,填一斛珠词;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農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大周后难产,再加上产后失调,不久去世,周薇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从此李后主把那六宫粉黛看得有如尘土一般,那小周后更是想尽千般办法,惹得李后主心迷意醉。
  小周后性喜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有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字、金凤口罂、王太古、云华鼎等数十余种,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她坐在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小周后还挖空心思,想出一个法儿,用鹅梨蒸沉香,放在帐中,既无烟焰黛灼之患,又沁人心脾,令人心醉。特别是鹅梨蒸过的沉香遇到人的汗气,便变成一种甜香,因而即使在夏天,李后主和小周后的性生活也趣味无穷,小周后心中高兴,叫它“帐中香”。
  小周后性爱绿色,所穿衣服,都尚青碧。艳妆高智的小周后,配以青碧衣裳,衣裙飘扬,更觉逸的风生,妃嫔宫人,一齐效法。有一个富人,染成一匹绉绢,晒在苑内,夜间遗忘未曾收取,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其色分外鲜明,后主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于是妃嫔宫人,竟收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后来李后主又在妃嫔宫人的妆束上,想出一种新鲜饰品,用速阳进贡的茶油花子,制成花饼,或大或小,形状各别。令妃嫔宫女淡汝素服,缕金于面,用这花饼装点在额上,叶‘百花妆“。一群群的宫女,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一般。后主十分欢喜。就这样李后主天天与小周后商议新鲜法子消遣时光。小周后陪伴着李后主过着美满欢娱而又风流浪漫的生活。几年之间,大家政权又削平了其他几个小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南唐。按宋太祖赵匡胤的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太祖开宝七年,终于派大将曹彬率军攻略南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李后主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这阕词曾经引起后世莫大的非议,都认为李煜拜辞祖庙,北上而为巨虏,理应对着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锦绣山河,愧对黎民百姓,而李后主却是垂泪对宫娥。开宝九年元宵节刚过,李后主到了汴京,穿着白衣到明德楼去见宋太祖,被封为违命侯。就在这年冬天,宋太祖在“烛光斧影”中,在万岁殿崩驾,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李后主被封为违命侯,过着长吁短叹的凄寂日子,好在尚有小周后相伴。总算增加了他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宋太宗即位,去掉李煜的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表面上优待,但主意却打在小周后的身上。宋太宗开始有事没事就以皇后的名义宣小周后进宫。
  已是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节,小周后又再次入宫,过了数日却不见回来,李后主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在家中恨声叹气。走来踱去,要想到宫门上去问,又因自己奉了禁止与外人交通并任意出入的严旨,不敢私自出外,只得眼巴巴地盼着小周后回来。一直到正月将尽,小周后才回来,后主如获至宝,连忙迎入房中,陪着笑脸,问她何以今日才回宫。小周后一声不响,只将身体倒在床上,掩面痛哭。李后主一见料定必有事故,待到夜间,小周后哭哭啼啼指着后主骂道:“都是你当初只图快乐,不知求治,以致国亡家破,做了俘虏,使我受此羞辱,你还要问么?!”李煌明白了一切。言谈之间从此常露出些怨恨。他是个书呆子,讲话又不知避嫌。那些话一句句传到宋太宗耳里。
  又到了七月七日。这既是乞巧节,又是李煜的生日,回忆在江南的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现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比似囚犯,只少了脚镣手铐,好生伤感,触动愁肠,一齐倾泻出来。先填一阕忆江南的小令: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填完之后,胸中的悲愤,还未发泄尽净,再填一阕感旧词,调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填完后,李煜叫小周后唱出来,小周后说:“我已有许久不唱歌,喉涩得很,就是勉强歌来,也未必动听,还是畅饮几杯。不必唱了罢。”李后主不依,亲自去拿了那支心爱的玉笛,对小周后说。“烧槽瑟琶,已经失去,就让我以笛相和。”小周后只好低鬟敛袂,轻启朱唇,歌唱起来,玉笛凄凉,歌声凄楚,早有人飞报宋太宗。太宗醋劲大发,更认为后主不忘故国之思,有什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便以牵机毒酒赐李后主喝下。
  据传那晚李后主喝了宋太宗赐的酒之后躺下,忽然从床上跃起,大叫了一声,两手两脚,忽拳忽曲,那颗头,或俯或仰,好似织布梭子牵机一般绝不停止。小周后抱着他,问他何处难受,后主口不能言,忽然面色改变,就此呜呼哀哉!
  李煜死后,宋太宗索性把小周后长留宫中。
  萧后风声夜语无人解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欧洲人把它叫震旦,并认为就是中国。辽国主要由两大部落组成,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初民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
  辽国虽然自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开始,命大臣制出契丹文字,但相对中原来说还是比较野蛮。辽帝国宫廷内,一向严禁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把一个人的脑筋弄得太复杂,所以皇后也大都温柔不足,英爽有余。辽国萧皇后多能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过一种“马作的卢飞,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
  辽道宗的皇后叫萧观音,是辽国萧后系列中的一个例外。契丹人都保持着尚武的习俗,喜欢打猎,辽道宗时常骑着号称“飞电”的宝马,瞬息万里,出入深山幽谷,这天萧观音陪着丈夫出猎,豪气勃发,漫声吟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借打猎为题,表现出雄心万里,威震四方,辽道宗大为高兴,当即把那个地方命名为伏虎林。但总的来讲萧观音还是属于哪种颖慧透逸,娇艳动人的女性,她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词,书法,音律方面。“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这种才华与辽国的风俗习惯便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个性内向纤柔,对于驰马射箭,动辄鲜血淋漓的场面无法适应,便注定了她的人生悲剧。清代的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都对她这种悲剧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朱彝尊在咏萧观音的洗妆中说: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深,焚椒寻梦纸。
  纳兰性德写道: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辽道宗正是乐此不疲,那里听得进妇道人家的唠唠叨叨,为了眼不见心不烦,渐渐疏远了萧观音,萧观音从此深宫孤寂。在百无聊赖中,她希望以一曲《回心院词》打动丈夫的心,重拾往日的欢乐。《回心院词》共十首。
  第一首写萧观音督促宫人打扫宫殿:“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
  “拂象床,凭梦借高塘;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写更换香枕: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第四首写铺陈锦被:
  “铺绣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写张挂绣帐:
  “装乡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