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女卷-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他充满了信心,并为他的改革而欢欣鼓舞,这并不是要危害您统治的事情啊,相反他为保全您的基业,造福滇中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忍受了多少流言诽语的攻击。您可千万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而铸下后悔莫及的大错。”可梁王这时已完全相信了小人的谗言,主意已定,根本不顾女儿的态度,执意叫女儿去毒死段功。一面是父命难违,一面是对自己始终既敬仰又热爱着的丈夫不知如何下得了毒手。阿盖郡主把自己关在房内,怔怔地望着装有孔雀胆的本匣出神,脑子里犹如万马奔腾,又似浩浪排空;心中犹如利刃直刺。经过了大半天痛苦的煎熬,她终于将乱麻般的头绪理清楚,在丈夫与父亲之间,她选择了丈夫,抛弃了父亲。
  她天天盼着段功早日归来,好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但她又怕,段功回来,怕他回来得知事情的真相后离自己而去,怕他回来终于遭到不测。阿盖郡主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苦苦地过着日子捱过一天又一天,终于段功带着两个儿女回到了昆明。
  当晚,阿盖郡主就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段功,并把孔雀胆拿出来给段功看,她把自己的苦楚也—一告诉了段功,希望段功带着她一起逃离昆明,逃回大理。可段功并不相信这是真的。在他看来,梁王正宠信着自己,可以说是自己挽救了染王的统治,梁王应该是明白人,他应该知道自己要夺梁王政权的话早在明玉珍进攻梁王的时候就夺了,何必要等到现在。梁王对自己一直很好,过去自己作战,脚趾受伤,梁王亲自为自己裹伤,后来又把你阿盖郡主嫁给我做妻子,任命自己做梁王府的平章,支持改革,怎么会突然之间就要杀自己呢?段功顿了顿,对妻子阿盖郡主说:“大丈夫做事自然要光明磊落,怎么可以昼夜私逃,纵有小人从中挑拔,等我明天当面解释一切,自然烟消云散,郡主不可太过认真。”
  阿盖郡主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明天段功对梁王的当面解释上,她以万分的柔情去迎接段功的归来,藉以排遣心中的郁闷,段功觉得阿盖郡主这一晚的激情来得更加猛烈。而此时梁正在府中苦等着阿盖郡主带来已毒死段功的消息。夜已深沉,梁王愈益感到焦灼不安,眼看着天就要放亮,仍不见阿盖郡主的信息,梁王心知有异,赶紧召集心腹,安排了早已预谋好的又一个诡计,决定按第二套方案行事。
  黎明时分,梁王已经将一切布置妥当,于是派人通知段功,邀请他前往东大寺演梵听呗。平常早晨都是前往梁王府议事,这次却改在东大寺演梵听呗,阿盖郡主一听便知是一个阴谋,她劝段功不要去。段功不疑有他,怀着混身是胆,武艺高强,了无惧色。只是在阿盖郡主的一再要求下,才把自己的两个贴身侍卫,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武功高手施宗、施秀带上,轻车简从地位邀前往。一路上心里还想着如何找时间向梁工解释一切。从段功的府邸到东大寺要经过通济桥,这是一处比较荒僻的地方,桥的对面是一片茂盛的森林。车刚到桥上,便听得一阵急促的梆子声响,桥下伏兵尽出,不由分说挥刀就向段功三人砍来,段功三人施展手段,打退伏兵,驾车冲过通济桥,又是一阵急促的椰子声响,从森林中又杀出一批伏兵,这批伏兵的本事显然比前面那批强得多,有的竞是赤手空拳地奔袭,还隔着很远的距离,拳风掌劲就已涌到身上,既有蒙古人中的摔跤高手,也有汉族人中的武功高手,还有西藏喇嘛教中的密宗高手,段功三人虽然浴血奋战,无奈对方高手太多,杀散一层又有一层,三人渐渐地精疲力尽,同时遇害。
  阿盖郡主听到了通济桥事变的消息,她毕竟是见多识广的皇族贵胄,没有象一般女性那样呼天抢地,椎心泣血。她非常冷静地把段功的一双儿女改装易容,派遣亲信火速地送回大理,估计到他们已完全脱离险境后,才关起房门,放声大哭起来。
  不久军队就将段功的府邸团团围住,指名强索段功的一双儿女,阿盖郡主这时已心如死灰,想到父亲的昏聩,父亲的绝情,她吞下了父亲交给她的,本是要她来毒死段功的孔雀胆,以自己的死表示对父亲的不解和抗议。梁王随即展开大规模的捕杀活动,凡是随同段功前来昆明的大理官员随从无一幸免,内中也包括在抵抗明玉珍进攻时屡出奇谋,屡立大功的段功的谋士杨渊海。事变之前,他已预计到可能有重大的变故发生,当时他劝段功回大理接妻儿,实际上就是要段功不再回来,可是段功没有听他的。段功的一片忠心换来了荒野横尸。他听到事变发生后,知道梁王绝不会放过自己,他悲愤地在墙上题诗一首,饮药自杀,诗是这样的:半纸功名百战身,不堪今日总红尘;死生自古皆有命,祸福如今岂怨人。
  蝴蝶梦残滇海月,杜鹃啼唱破苍青;哀怜永诀云南土,锦酒休教洒泪倾。
  梁王恩将仇报,杀死了砥柱中流。旋转乾坤的大理总管段功,也赔上了爱女的宝贵生命,剩下来的却是追怀与歉疚。同时为了安抚大理的段氏家族,将段功与阿盖郡主的丧事办得十分的热烈,连同施宗、施秀。杨渊海的棺木,非常隆重地送回大理安葬,说他们都是死于仇家之手,并装模作样地杀了几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来祭祀段功等人的亡灵。“
  云南的民众,特别是大理的以段家为首的势力,对大英雄段功的死无不感到十分悲痛,对阿盖郡主的死无不一掬同情之泪。
  大理滨临洱海,有点苍山环峙,苍翠的峰峦如玉笋般的绵亘排列,山顶积雪皑皑,山腰白云缠绕,溪流宛如白练曲曲折折地垂挂而下。这里过去有诸葛武侯七擒孟获的天生桥,有唐玄宗南征失利的方人坟,如今又增加了阿盖郡主与段功的坟墓。
  马皇后从孤女到母仪天下
  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一个元霄灯节之夜,明太祖朱元璋与谋士刘伯温微服私访京城的灯会,在一家大商号门前,彩灯高悬,上面贴着很多灯谜,图文并茂,引来无数人围观猜射。朱元璋也凑过去看热闹,偶然注意到一则有趣的图画迷面,图上画着一妇人,触目的是一双天然大足,怀抱一个大西瓜,眉开眼笑,模样十分滑稽。朱元璋不解其意,于是问博学多才的刘伯温:“此谜何意?”刘伯温沉吟片刻答道:“此为‘淮西大脚妇人,也!”朱元津仍不知“淮西大脚女人”指谁,继续追问,刘伯温则诡笑着说:“可回宫问皇后娘娘。”
  当晚回宫后,朱元津急不可待地向他的马皇后提起此事,马皇后讪然一笑,说:“妾乃淮西人氏,且为天足,此谜谜底想必就是妾了。”朱元津一听大怒,心想:“小小街民竟敢制谜嘲讽堂堂天后,岂有此理!”于是传旨捕拿制谜者。马皇后见状,大度地劝解道:“佳节吉日,与民同乐,又有何妨?何况妾本是天足,说又何错?不必小题大作,贻笑大方!”此事方才作罢。
  区区一件小事,足以见马皇后的仁慈与大度,可为何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却没依古制裹成“寸金莲”,留着一双天然大足呢?只因为这个马皇后出身微贱,原本是一个孤女,年轻时正值战火连天,无暇顾及缠足之事,便成了一个罕见的大足皇后。
  马皇后的故乡是淮西宿州新丰里,马家原本也是富甲一方的大户,母亲郑氏生下她这个独生女儿后不久就病逝了,父亲生性豪爽,仗义疏财,结交了许多生死兄弟,为替一位朋友讨回公道而出手杀死了一个当地的豪绅,自己为了避仇只好逃亡异乡,临行前,把未满周岁的女儿托付给好友郭子兴抚养。
  郭子兴也是一方义士,受朋友之托自然不敢怠慢,与妻子张氏把马姑娘视为己出,精心地抚养她长大。稍大时,郭子兴亲自教马姑娘读书写字,张氏则授以针线女工,马姑娘也聪慧过人,无论学什么,稍一指点,便能精通无遗。及笄之年的马姑娘,出落得一副好模样,面貌端庄,神情秀逸,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大家风范,郭子兴夫妇十分钟爱。一个相面先生曾对郭子兴说:“此女天相,不可等闲视之!”郭子兴将信将疑,而在为马姑娘挑选女婿时不由地十分谨慎。寻寻觅觅,始终没找到中意的人选。正在这时,因朝廷黑暗,各地义军蜂起,天下大乱,素有大志,又颇具一定声望的郭子兴,也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初春,在境州聚众起义,反对元朝廷。起事之初,事多如麻,马姑娘的婚事也就暂时搁置下来了。
  郭子兴起兵不久,年方二十五岁的朱元璋投奔到他的旗下,任“十夫长”。朱元璋作战十分勇猛,而且颇有智略,数次出战,都立下了大功,深受郭子兴的赏识。一次打了个大胜仗之后,郭子兴设酒宴犒劳众将士,高级将领的席位设在郭子兴的帅帐中,朱元璋官职虽低,但因功高也被特请在其中。这次盛会,除庆功外,郭子兴夫妇在暗中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趁此机会,在将领中间为马姑娘择一乘龙快婿。
  酒宴开始后,郭夫人张氏拉着马姑娘躲在幕帐后暗暗观察。这时帐中的各位将领都酒兴正酣,神彩飞扬,划拳喝令,觥盘交错,脸上满溢着胜利后的喜悦。马姑娘面含羞涩地将目光—一扫过,最后落在最外一席的一个年轻军官身上,他身材魁梧,面容黑粗,双眼深陷,脸长嘴阔,长相虽嫌粗陋,但眉目轩昂,英气逼人;这时独有他不随众人笑嚷,端着酒杯安坐如塔,略显沉思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吸引了马姑娘的眼光。马姑娘向养母张氏表明了自己的选择,张氏也是个有眼光的女人,她早听丈夫说起过这位年轻军官的事迹,也深觉这人将来必有腾达之日,因此对养女的选择赞赏不已。而这位年轻军官正是朱元璋。
  如此以来,由郭子兴夫妇作主,马姑娘的婚姻大事就定了下来,择了一吉日,为两位年轻人在军营中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婚礼,从此,在军中刚刚崭露头角的朱元璋与元帅郭子兴以翁婿相称,羡煞了不少英雄豪杰。
  朱元璋当初在郭子兴军中屡屡建功获赏时,就曾惹得一些追随郭子兴起兵的亲信人物眼红,现在他又成了元帅的乘龙快婿,更令他们平生妒火,于是总想寻机会拆他的台。
  这时国内群雄并起,很多支起义的队伍都渐渐壮大开来,影响较大的有张士诚和陈友谅部;这样,义军作战的形势变得错综复杂了,不但要对付元朝廷,而且还要提防义军之间的吞噬。在这种情形之下,朱元璋对战机、战略产生了一些与郭子兴不同的意见,他生性直率,又仗着与郭子兴有亲密的翁婿关系,所以常常直陈自己的观点,这不免引起性情刚愎的郭子兴产生一些不快。那些平日里嫉妒朱元璋的郭子兴亲信乘机大进谗言,说朱元璋如何骄恣,如何专擅,一定是怀有异心,图谋不轨,请郭帅小心防范!郭子兴心起微澜。
  这一天,郭子兴召集高级将领商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众部将对郭帅的主张唯唯诺诺,连连称是;唯有朱元璋发生了异议,他毫无顾忌地恳谈自己的看法,使郭子兴甚觉反感,令他放弃自己的意见,朱元璋却据理力争,坚决不肯退让,最后翁婿两人竟大声争执起来。郭子兴大感脸上无光,一怒之下下令将朱元璋幽禁起来思过。
  本来郭子兴幽禁朱元璋是为了发泄一时之怒,也不曾想致他于死地,毕竟他还是一名得力的干将,又是自己的女婿。可郭子兴手下那批别有用心的亲信,却瞒着郭子兴,暗中下令看守人员断绝了朱元璋的饮食供给,把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朱元璋暗暗推向死亡。
  朱元璋的妻子马氏见丈夫无端被幽禁后,心中十分焦虑,她想方设法接近关押丈夫的别室,终于发现只要穿过一小片野坟地,就能靠近那间房子的后窗,而那后面是看守人员没有注意到的,这样,朱元璋断食的事情自然被马氏知道了。可那时粮食供应相当紧张,每人每天都只配给一定量的食品,即使元帅的女儿马氏也不例外;马氏又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发现了那条通向别室的通道,于是,她每次吃饭时都佯装身体不适,把食物要到卧室中。其实,她每次都只吃上几口,然后把大部分省下来,待到傍晚时,一个人壮着胆子穿过那片坟地,把一天来省下的食物偷偷从别室的后窗上递给丈夫,得以勉强维持了朱元璋的生命。
  可从马氏嘴中省下来的这点食物,毕竟填不饱朱元璋的肚子,为了能使丈夫吃饱,端庄高雅的马氏只好使出下策——到厨房行窃。这天,她看准了厨房中的馍馍刚蒸熟,厨子又离开了厨房,便悄悄地溜进去,掀开笼盖,也顾不得烫手,抓起几个热气腾腾的馍馍,连忙揣进怀里。不料刚一跑出厨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