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敌人时虽天色已晚却“日头停留,月亮止住”,实则很可能是当时浓云密布,天昏地暗,突然间云开日出,大地一片光明,以色列人痛歼残敌,结果被大胜归来的以色列人附会成神迹出现。这是因为类似的拉住太阳不让西沉的传说,不仅在《圣经》里面出现过,而且在古印度的神话《摩河婆罗多》之中也同样出现过,并且也同样是在激烈的大战进行到关键时刻发生的!
不过,以色列人要想成为迦南地区的拥有者,仅仅依靠祭司施行的神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只有进行真刀真枪的长期征战,才能够逐步实现多国之梦。于是,祭司的宗教功能必须扩张,因而出现了士师,也就是希伯莱语言之中被称为“裁决者”的人。在这些作为裁决者的士师之中,不仅有已经成为宗教裁决者的祭司,而且还出现了部族的行政管理者,特别是其中那些能征善战的军事首领。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军事首领,通过攻城掠地不断地拓展以色列人的领土,使其渐渐遍及整个迦南地区,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部族王国政权,奠定了多国之梦实现的现实基础。就这样,士师时期也就取代了祭司时期。
随着士师时期的到来,尽管宗教律法体系无论是在宗教裁决方面,还是在政治裁决方面,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是进行裁决时的根本依据。但是,在祭司与军事首脑之间,却出现了对于权力的角逐,祭司企图像过去一样统领一切,因而尽力压制军事首脑对于政治权力的合理要求,而军事首脑为了扩大战果,又必须摆脱祭司的全面控制。最终,军事首脑们开始采取联合行动,以建立部族王国联盟,来增加与祭司相抗衡的力量,这一过程的最后结果便是:推举基甸为以色列人的王!“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能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在这里,基甸是正确的,也是明智的,因为人所拥立的王不可能得到神的认可。果然,这一次努力在祭司的反对之下失败了。
这就表明,在以色列人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之中,是建立多而小的神权国家,还是建立一个统一而强盛的王权国家,实际上反映了神权与王权之间争斗的消涨,体现为祭司与军事首领的权力之争。事实上,以色列人始终没有建成一个统一的王权国家,尽管在士师时期以后出现了一个国王时期。然而,这些国王并非是王权国家的国王,而只是神权部族国家联盟的国王,或者说是部族政治一宗教联合体的首领,他们必须遵行与耶和华的约法,并且要服从最高祭司的管束。因而在国王与祭司之间,既有着冲突的一面,也有着联合的一面,它直接影响着国王的废立,从而导致王国的兴衰,维系着多国之梦的实现与覆灭。
标志着士师时期结束而国王时期到来的是扫罗。“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这实际上就是说扫罗应该听从最高祭司撒母耳的指挥,因而当撒母耳发现扫罗不服从自己指挥的时候,就以耶和华的名义重新立了大卫为王,“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在扫罗与大卫之间争夺王位的过程中,由于最高祭司撒母耳的支持,大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大卫后来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于是请“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要膏他为以色列的王”。
所罗门是以色列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特别以他的智慧著称于世。不过,所罗门的智慧正是耶和华赐予他的:
所罗门爱耶和华,他在那坛上献一千牺牲作燔祭。夜间梦中,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所罗门说:“耶和华我的神啊!如令你使仆人接续我父亲大卫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仆人住在你所选的民中,这民多得不可胜数。所以求你赐我智慧,可以判断你的民,能辨别是非,不然,谁能判别这众多的民?”神对他说:“我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你所没有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拟的。你若效法你父亲大卫,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必使你长寿。”
耶和华的允诺果真都成为所罗门作为一个拥有智慧与财富的伟大国王的现实,其治下的王国,达到了王国时期的颠峰,他本人亦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国王,多国之梦终于完全实现在迦南的大地上。可惜的是,从此以后,王国时期便盛极而衰,在所罗门去世以后的当年,以色列就分裂成南北两个部族王国群体,即南部以所罗门的后代为主进行统治的犹大王国,和北部与所罗门为敌的由诸多部族统治的以色列王国,多国之梦亦由此而覆灭。
多国之梦因以色列的国土分裂最终破碎消失,而造成以色列分裂的罪魁祸首据说就是耶和华宠爱有加的所罗门:
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曾吩咐他不可随从别神,他却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所以耶和华对他说:“你既行了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约和律例!我必将你的国夺回,赐给你的臣子!然而因你父亲大卫的缘故,我不在你活着的日子行这事,必从你儿子的手中夺回!只是我不将全国夺回,要因我仆人大卫,和我选择的耶路撒冷,还留一支派给你的儿子。”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多国之梦的覆灭有着某种必然性,首先是以色列没有被建成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始终处于弱小而松散的部族联盟状态中,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其次是以色列没有形成世代相承的王权政体,始终处于祭司交替的神权控制下,导致政治秩序混乱;最后是以色列没有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始终固守自己的宗教本位,阻碍了民族文化的正常发展。Ⅵ。29 耶稣降世
历史往往会出现惊人的相似,在这种历史的表象之下,人类在迂回曲折地发展着,不仅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是如此,人类的精神历史发展也是如此,而且人类的文化历史发展更是如此,由此形成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如果仅仅着眼于人类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相似之处,也许就会给人留下一种人类发展似乎进入了历史的循环这样的印象;如果一味地探究人类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相异之处,也许就会使人产生一种人类发展将要进入庆史的飞跃这样的推测。
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不可能是在纯粹地循环,否则,就不会出现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因而历史总是同中有异的;而人类的历史也不可能是在不断地飞跃,否则,同样也不会出现人类发展的相似阶段,因而历史总是异中有同的。所以人类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正是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的共同呈现。这是因为同中有异呈现出历史的阶段性,而异中有同则将呈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如果不是过于偏执的话,即使是以所谓的历史循环论的视角来进行人类发展的历史观看,也不可能只是在尽情地把玩历史的相似之处,而完全地忽视掉了历史的相异之处。
《圣经》里的《新约·马太福音》一开始便提供了一份耶稣的家谱,即“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基督耶酥的家谱”,概括地说来是“这样,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耶稣,又有十四代”。这似乎给人一种历史在不断循环的印象:每隔14代,在以色列人之中就要出现一位伟人,亚伯拉罕是以色列人的始祖,大卫是耶和华赞扬的国王,而耶稣则是上帝之子。然而,正是在这42代之后,《圣经》继《旧约》之后出现了《新约》,它标志着在民族宗教经典开始进入世界宗教经典的同时,世界宗教经典本身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从而呈现出宗教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
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关于耶稣的这份家谱,从根本上看,其实是与耶稣毫不相干的。准确地说,这份家谱只不过是耶稣名义上的人间父亲约瑟的家谱,而约瑟正好是——如果计算毫无问题和差错的话——亚伯拉罕的第41代传人!这是因为从亚伯拉罕到约瑟,这份家谱上面都明明白白地写出了谁是谁父亲,而关于耶稣的出现,却有点儿不清楚,并且含糊其辞的样子:“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
尽管在家谱上面,也许是由于过于概括的缘故,耶稣的身世并没有被表达得十分清楚,但是在家谱以外的述说之中,却总算能让人感到明白一些了:
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她丈夫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白白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为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取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名为以马内利。”约瑟梦醒了,起来就遵着主的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过来,只是没有和她同房,当她生了儿子,就给他起名叫耶稣。
显然,约瑟是信奉耶和华的以色列人,因而上帝派出的天使要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来使约瑟愿意成为耶稣的人间父亲。在希伯莱语言中,“以马内利”一词的意思就是“神与我们同在”,而“耶稣”一词的意思则是“主是拯救”,这两个词均被用作以色列人的名字,经过希腊语的翻译之后,在汉语之中都是音译。不过,当神与我们同在,进而拯救我们的这一宗教意识从迦南地区扩散到希腊这样的更为广大的区域之后,民族宗教便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开始向着世界宗教的方向转化,因而一旦以马内利被改写为耶稣,也就表明世界宗教的时代已经到来。
现在,如果马利亚从圣灵怀孕而生出来的耶稣,能够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以此来证明自己具有如此神圣的力量,并且,《圣经》上既然早已经明确地告诉人们,耶稣不是从凡人约瑟生的儿子,而是从圣灵生的儿子,那么,圣灵究竟是什么呢?尽管在《马太福音》之中提到了圣灵,却没有加以述说。但是,《约翰福音》却在一开始就对此进行了述说: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不是从人生的,乃是从神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这显然是在说,上帝就是道,故而道与上帝同在,道是上帝的旨意;上帝就是光,故而光与上帝同在,光是上帝的生命;上帝就是人,故而人与上帝同在,人是上帝的化身,于是,道成肉身就是旨意之道、生命之光、化身之人的融为一体:上帝的旨意以生命灌注的方式化身成人,因而耶稣是由童女马利亚从圣灵怀孕而出生的。这显然也是在说,耶稣就是上帝圣父的独生子,即上帝旨意的唯一体现;耶稣就是上帝圣灵的独生子,即上帝生命的唯一创造;耶稣就是上帝圣子的独生子,即上帝化身的唯一形式。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基督教“三位一体”论的最初文本渊源,更为重要的是,马利亚从圣灵怀孕而生耶稣的宗教述说,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处女生育神话模式的根本性改写。因为耶稣不是神人之子,而本身就是上帝亲临人间的唯一方式,直言之,耶稣就是亲临人间的上帝。所以,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的耶稣不是上帝的全能先知,而就是上帝本身;而犹太教的摩西做为以色列人的全能先知,只是耶和华的代言人及预言者。因而,耶稣能够与世上的人对话,分享上帝的荣光,从而显现出世界宗教的普世性,避免了民族宗教以特定选民为对象的封闭性。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约翰福音》中对施洗者约翰的述说看出:
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字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喊着说:“这就是我曾说,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