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总督道:“昨日霞仙亲家有信来,说道屡被参劾,将要辞职回乡,研究学问。叫媳妇归宁一年半载,可以叙叙天伦的乐趣。我想纪泽秋间要回籍乡试,不妨带了媳妇同走。如其纪泽中试,他要北上会试,媳妇让他住在母家。纪泽若仍旧不中,叫他在乡下管理家务,掉了纪鸿夫妇来署罢。”
  曾夫人道:“媳妇有身呢,舟车劳顿,是受不住的。湖南路途难行,不如叫纪泽北试,不中也好考荫了。你写信回复亲家,使他知道媳妇的喜信。我想亲家在陕西,骆中丞同他联络,虽则京里有什么风闻,我看未必能放他归去呢!”曾总督也说不错,打点劼刚公子进京,又托人预备考荫。
  这年是咸丰八年戊午。劼刚到了都中,住在湖南会馆,那些录遗租寓买考具填卷头,这种琐事,自然有人招呼。到得八月初六,顺天乡试正主考,放了柏葰,副主考放了朱凤标、程庭桂等。劼刚三场完毕,到得放榜,未曾获隽,他自然去考荫了。偏是直隶盐山县,一榜中了弟兄三个:长的叫朱兆骅,次的叫朱兆骐,幼的叫朱兆骥。兆晔不过三十二三,兆骥却只有十九岁。他家里九代秀才,从没有得过科第。此番三株并秀,名登金榜,都说是文章有价。其实这朱家的旧例,大都父诏其子,兄勉其弟,并没有延师课读的事。那传家的几本兔园册子,不是天崇,便是国初。乾嘉以后的文章,一概不准寓目。所以这几代老秀才,弄得枯干格塞,一点没有发皇气象。这年兆骐娶了一个易州女子,父亲是中过乙榜的,姑夫娘舅,也有进士,也有举人。那父亲郭姓,号叫竹樵,生平只有此女,幼年便教她学习八股,十四五岁成篇以后,真做得笔歌墨舞,磐澈铃圆,渐渐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可惜是女子,不能报名应试,辜负了这绝妙文章。后来竹樵病殁,这女子才嫁到朱家。朱家里桥梓四人,终日捧着书本,你倡我和,着实用功。郭氏遇着兆骐进房,问他所读,总是金声、刘子壮、熊伯龙、方楘如,近年的乡会闱墨,一概没有梦见。郭氏道:“照你这样读下去,到了胡须雪白,依旧还是秀才。连岁科考要考三等的。你们每月的院课,熬油作火,通宵达旦,不曾见什么高标。下月你名下的,我代你应一课罢!”
  果然郭氏替兆骐做了一篇文章,案发取列第二。朱老揭开卷了,知道不是兆骐手笔,便问他何处抄来?他说郭氏所为。朱老深不涓然,说:“这种墨腔墨调,只好侥幸一时。我记得有人以墨卷为题,作文道: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实中怀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维,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籍?元后乃帝王之天子,苍生为百姓之黎元庶矣哉!忆兆民中,已非一人矣!思入时而用世,曷勿瞻黼座而登廊庙之朝廷?
  这样庸恶陋劣,虽则句调圆熟,好算得代圣贤立言吗?你不要被他所误。“
  兆骐唯唯答应,究竟同郭氏深居绣阔,难免要惹点风气。但是在朱老面前,仍旧谨守旧法。
  恰好学使按临天津,四个人同去赴考。兆骅、兆骥,都是二等。朱老还是三等。只有兆骐一等第三,补实彛茫偈程炻弧V炖辖姓祖氤鑫母澹祖胗沧磐菲ぁP戳顺拾阎炖稀V炖峡窗眨档溃骸捌媪耍媪耍∥也焕吹⑽竽忝橇恕!
  便叫兆骐去请郭氏出来,托他替三子改削八股。郭氏见了朱老道:“八股是取士的门径,然有寿世的,有名世的。阿翁读的天崇国初,是寿世的。康、雍一派,到乾、嘉改了。乾、嘉一派,到道、咸又改了。如今虽则庸腐呆板,舍了这条路,”却没有一处可以进身。这便叫做名世。摹元得元,摹魁得魁,却有一丝不走的。阿翁要叫媳妇改削,大伯小叔,都是一家。一况且还有郎君,这事须要另辟一室。媳妇朝入暮出,次第授课;三弟兄按时到馆,该讲便讲,该读便读,一律住在馆里。长枕大被,风雨联床,也是弟兄的乐趣。媳妇应改应削,略不推诿。不识大伯、小叔,能否受这个拘束?伯姆、婶娘,能否遵这个条件?
  读什么,讲什么,阿翁也不必过问。多则两年,少则一载,没有不得气而去的。“
  朱老道:“一切都好依你。究竟何日开馆,我当亲自来送。”
  郭氏择了吉日,朱老还对媳妇作了三个揖,命儿子在馆时候,须叫先生。朱氏将天崇国初的秘本,严鐍密锁,检出几部墨选墨程来读了,令三人分读。古语道:“若要想二月杏花八月桂,不可忘三更灯火五更鸡。”
  朱氏三弟兄,受了郭氏的教,枯干的变做风华,格塞的变做圆润。在院课里面,已经振振有声。到得乡试将届,驰赴北京。朱老恐怕三子荒疏,仍请郭氏同行。郭氏加以督读,一直监场始息。头场索阅文稿,郭氏—一首肯,说兆骐斟酌饱满,无懈可击,可望抢魁;兆骥笔锋犀利,不失前列;兆骅动合规矩,尽可中式。二三场经策妥洽,便同郭氏回转家中。朱老看了三子的文章,听了郭氏的期许,总觉得半疑半信。三子谈起场中的苦况,说道连日鏖战,一无停顿,正要用着龙马精神,驴赢筋骨,蝜蝂呆气,橐驼毅力才好呢!朱老笑了一笑,对着郭氏道:“先生辛苦了,去歇歇罢!”
  看看重阳节近,北京已定期放榜。先一日在贡院填写,照例有红录出来。报喜的探听明白,不到张榜,尽尽知道了。盐山离北京不远,朱老这日摆了家宴,在那里等报。第一个报到的是朱兆骥,中了九十七名。兆骥的妻子,年纪最轻,大众同他恭喜,他羞得躲到房里去了。到得深夜,二百十一名的朱兆骅,才得报到。兆骅跪在郭氏面前行礼,慌得郭氏还礼不迭。
  朱老欣喜万状,说骐儿没有消息,这是对不住郭氏了。郭氏道:“郎君的闱作,没有不售的,怕是元魁呢!”
  天色将近发白,外面一片打门声,递进一张朱条来,写道:第三名朱兆骐盐山县学优廪生朱老对着郭氏,只是作揖,回顾报子道:“既是第三,为什么这样迟?”
  报子道:“填榜是第六名填起的,全榜填毕,才填五魁。这时各房书吏,捧着斗大蜡烛,府尹大人同了主考大人,拆弥封,对墨卷,叫本房填写条子。府尹大人标过朱,才发下来。唱一名,填一名,填到解元,满堂的蜡烛,有几百枝呢!榜亭抬出贡院,主考大人进城复命去了。我们飞马赶来,这时并不算迟呢!”
  朱老开销报钱转来,同三子商量刻朱卷的事,说道:“郭氏的功,断不可没。但是,她却上不来朱卷。”
  后来,还是兆骐聪明,想到郭氏父亲身上,两个刻了大亲台郭竹樵夫子,一个刻了外舅郭竹樵夫子,总算报答郭氏。是晚便大登科,后小登科,连郭氏也不摆先生架子了。三子次早起来,预备到北京去谒师复试。此番不必朱氏俱往,只带着一个仆人,投宿旅馆。
  那旅馆是南来北往,征骖小驻的所在,两面壁上,浓浓淡淡写着不少字迹,也有诗,也有词,只是丛残剥蚀,零落不全。三子饭后无聊,便沿壁一首一首看去,其中着实有几首好诵的。
  正是:但借情怀留点缀,漫将心事诉凄凉。
  欲知后事,且听下文。
  第五十三回 茅店板桥凄凉题壁稿 荆天棘地仓猝寄夫书
  上回说到朱氏三弟兄,投宿旅馆,看那题壁的诗稿。这些诗大半都是闺阁口吻,或是仓皇避难,诵述流离;或是勉强从人,自份憔悴。那大江南北,自从被洪、杨一劫,真弄得城亡家破。凭你大家闺秀,也杂着难妇队里,暮宿晨征。这些城乡妇女,如同驱逐羊豕,蓬头跣足,惨不忍睹。好在几个首领,不通文墨,才敢在壁上横七竖八,写这几句,说说苦况。东边壁上,有钱塘难妇朱袁氏几首,都被灰尘掩着,零零碎碎。看得几联道:“羞君镜里三分瘦,愧作人前半点痴。”
  又道:“千里关山三寸管,半江风雨一番愁。”
  又道:“已破绣鞋经雨滑,半垂罗帕障风微。”
  这也不胜幽怨了。只有《对镜》一绝,算是完全。那诗道:旧欢如梦事如生、飘泊天涯抱病身。
  谁是与依同下泪,相怜只有镜中人!
  下面写着时年二十四。还有武陵十五龄难女的三首,后面和作不少,也无从一一详记,只录其原作道:生小盈盈翡翠中,那堪多难泣途穷。不禁弱质成囚系,衣自阑珊首自蓬。
  垂垂绀发未瓜期,锦帐罗帏梦已稀。魂化杜鹃应有日,壁间先写断肠诗。
  一丝残息自奄奄,泪落衣裳血色鲜。漫计秃毫空写怨,有心人见定相怜。
  这钱塘武陵,都是浙江杭州的地名。为什么少女幼妇,尽向北边避难?因为洪、杨两度扰乱,杭州巡抚罗遵殿、王有龄,先后殉节,这班逃出的难民,无路可走,无家可奔,只有北方京津,尚是宁谧,闲关跋涉,来寻这一线生机,所以有这种诗句。便是江南一带,妇女北奔的,亦属不少。那壁上又有一律道:萧然行李此经过,只为年荒受折磨。踏破绣鞋穿竹径,吹残云鬓入风涡。叩门乞食推恩少,仰面求人忍辱多。欲赋归与归未得,夕阳回首泪滂沱!
  诗后写的是雨辰三岁,江南大乱,流亡殆尽,余与小姑摒挡北行,中途被劫;沿途乞食,小顿津沽,闻夫族已备车驾相迓矣!回首前事,不禁泫然,感而题此。吴门女子潘王瑛识。
  旁边三首,尤其凄凉。那诗道:银红衫子半蒙尘,一盏孤灯伴此身。恰巧梨花经雨后,可怜零落不成春。
  终日如同虎豹游。含情默坐恨悠悠。老夫生妾非无意,留与风流作话头。
  万种忧愁诉与谁,对人强笑背人悲。此诗莫作寻常看,一句诗成千泪垂!
  三人看罢,回到房中。兆骐道:“我们只看见这几个能诗的女子,已说得这样沉痛。那逃不出死在沟壑的,不知凡几?
  逃出来不能作诗的,又不知凡几?实在令人伤感!“
  兆骥道:“这是大局关系,我们也管不得许多。我看这壁上的诗,算这首七律,最为工稳。我却和了一首,写出来大家看看。”
  兆骥便写道:愁中岁月客中过,命到临宫此蝎磨。薄雾掩山迷宿障,罡风吹水卷徽涡。红妆瘦损生涯冷,翠袖飘零涕泪多。莫漫沿门嗟乞食,有人豆粥渡滹沱。
  兆骐道:“诗却不坏,押字守尤为新颖。我又要来勉和三首呢!”
  兆骐又写道:三五年华月正中,诗工毕竟遇先穷。南辕北辙匆匆里,太息人生似转蓬。
  落花狼籍误佳期,不但红稀绿亦稀。底事姬姜蕉草甚,回文新织锦机诗。
  弓鞋罗袜自奄奄,洗尽铅华黯不鲜。一读遗诗一回首,此中情绪我犹怜!
  兆骥道:“这诗沉郁苍凉,自成变徵,比我强得多呢!”
  兆骅本来不喜吟咏,看到骐、骥互角,说道:“我也作一首罢!”便写道:为谁憔悴历风尘,小谪人间寄此身。
  水复山重几来去,不堪回问六桥人!
  兆骐、兆骥也说音节很好。三人收拾早睡,次晨破晓起来,上车遄发。鸡声茅店,人迹板桥,却有此种景象。
  到得京里,要去谒见座师、房师。外间传说御史孟传金,因为科场舞弊,已上了一本参折。咸丰勃然震怒,迳派侍卫到礼部提取本科中式朱墨各卷,命大臣详细复勘。诸大臣仰承严旨,本来不敢放松,经不得载垣、端华、肃顺,暗中示意,务要借题倾柏,那各卷签出谬误的地方,累累皆满。如曰字少狭,签说误日,已字微挑,签说误已;丹除彤庭之类,写作双抬,签说不敬;人名、地名之类,译音不同,签说讹脱。
  咸丰传谕从严复试。凡中式后业经回籍的,亦须限期赶到。
  朱氏三弟兄。只有兆骥签出点微疵,却一体准其复试。等到十二月十一日,各处纷纷报到,便在保和殿举行。载垣、肃顺都派了监试。廊下环列侍卫,带刀巡察。搜检的解衣脱帽,横肆摧辱。若有片纸只字,当即发交刑部。钦命四书诗题,到来已是巳牌时候。监试传谕,未正齐卷复命,墨干笔冻,殿上又是飒飒的风,侍卫随口哗呼,将考生心惊肉颤。总算遵时交卷,免却许多纠葛。不意载垣等复试完毕,又想出默写墨卷的法子来,仍在保和殿点名给卷,奉旨中式各生。默写次艺起讲,试帖诗全首。内中几个曳白的,也是刑部的生意经了。礼部还传谕各生候着,不准擅自离京。会馆里住得满谷满坑。大众还贺新年,办团拜。谈起南边军事,都希望克复江宁,可以铲除基础。内中几个江苏同年,说道:“江宁失之甚易,得之甚难。
  曾总督只在安庆遥制,曾老九怕不能独当一面呢!“
  一个道:“这也真是劫数,江宁的满汉妇女,殉难的总有数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