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彪怒曰:“贼寇害人,此则常理,母子相残,逆天违道。”遂驱车北行,案验其罪。城南贼闻之,亦面缚自首。数年闲,人养子者千数,佥曰“贾父所长”,生男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
注'一'新息,今豫州县。
注'二'就发处案验之。
延熹九年,党事起,太尉陈蕃争之不能得,朝廷寒心,莫敢复言。彪谓同志曰:
“吾不西行,大祸不解。”乃入洛阳,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霍谞,武等讼之,桓帝以此大赦党人。李膺出,曰:“吾得免此,贾生之谋也。”
先是岑晊以党事逃亡,亲友多匿焉,彪独闭门不纳,时人望之。'一'彪曰:“传言‘相时而动,无累后人’。'二'公孝以要君致衅,自遗其咎,吾以不能奋戈相待,反可容隐之乎?”于是咸服其裁正。
注'一'望,怨也。
注'二'相,视也。左传之文也。
以党禁锢,卒于家。初,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何颙字伯求,南阳襄乡人也。'一'少游学洛阳。颙虽后进,而郭林宗、贾伟节等与之相好,显名太学。友人虞伟高有父雠未报,而笃病将终,颙往候之,伟高泣而诉。颙感其义,为复雠,以头醊其墓。'二'
注'一'襄乡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东北也。
注'二'醊,祭酹也,音竹岁反。
及陈蕃、李膺之败,颙以与蕃、膺善,遂为宦官所陷,乃变姓名,亡匿汝南闲。
所至皆亲其豪桀,有声荆豫之域。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一'
是时党事起,天下多离其难,颙常私入洛阳,从绍计议。其穷困闭□者,为求援救,以济其患。有被掩捕者,则广设权计,使得逃隐,全免者甚觽。
注'一'诗大雅曰:“予曰有胥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走,予曰有御侮。”毛苌注曰:“谕德宣誉曰奔走。”
及党锢解,颙辟司空府。每三府会议,莫不推颙之长。累迁。及董卓秉政,逼颙以为长史,托疾不就,乃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谋卓。会爽薨,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初,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操以是嘉之。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及彧为尚书令,遣人西迎叔父爽,并致颙尸,而葬之爽之頉傍。
赞曰:渭以泾浊,玉以砾贞。物性既区,嗜恶从形。'一'兰莸无并,销长相倾。
'二'徒恨芳膏,煎灼灯明。'三'
注'一'砾音历。说文曰:“砾,小石也。”言渭以泾浊,乃显其清,玉居砾石,乃见其贞。区犹别也。嗜,爱也。从形谓形有善恶也。以谕彼李膺等与宦竖不同,故相憎疾。
注'二'莸,臭草也。左传曰:“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华。”易否卦曰:“小人道长,君子道销。”泰卦曰:“君子道长,小人道销。”老子曰“高下相倾”也。
注'三'前书龚胜死,有一老父入哭甚哀,曰:“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
校勘记
二一八四页六行又将及难按:“又”原斗“及”,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八四页一一行狙狝猴也按:“狝”原斗“弥”,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八四页一三行谓范睢蔡泽之类按:汲本、殿本“睢”作“雎”。
二一八四页一四行赢粮而景从也按:“赢”原斗“嬴”,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八四页一六行怀经协术集解引惠栋说,谓“协”当作“挟”,古字通,黄琼传“黄门协邪”是也。
二一八五页二行忠义之流按:“忠”原斗“志”,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八五页三行国命委于阉寺按:“阉”原斗“阍”,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八五页一五行正枉必过其直见孟子按:殿本考证谓今孟子无此文。
二一八六页一0行磬*(牙)**'互'*境界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牙”应作“□”,即“互”字。今据改。
二一八七页二行李膺为河南尹集解引惠栋说,谓考异云“河南尹”当作“司隶”。
校补引侯康说,谓通鉴系张成事于延熹九年,是年李膺为司隶,故考异云然,然灵纪九年无赦,惟八年三月大赦天下,则张成推占当赦,命子杀人,实在八年三月前,是时李膺正代邓万世为河南尹也。今按:黄山谓按张成事不必在八年。膺之输作左校,本传及陈蕃传皆谓膺河南尹,冯绲传则谓膺司隶校尉,此范书之疏缪也。
二一八七页三行帝亦颇谇其占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谇”当作“讯”,古书讯谇二字多相乱。今按:御览六五一引作“讯”。
二一八七页三行成弟子牢修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作“牢顺”,续汉志作“牢川”。今按:御览引作“牢循”。
二一八七页一一行荀翌按:汲本、殿本“翌”作“昱”。下同。按:“翌”字经史多假为“昱”字。
二一八七页一三行孔昱按:皇甫规传“昱”作“翊”。集解引惠栋说,谓党锢传有孔昱,昱字符世,韩敕碑有御史孔翊元世,则翊即昱也。
二一八七页一三行苑康汲本、殿本“苑”作“范”。下同。按:荀淑、窦武传并作“苑康”,作“范”误。
二一八七页一三行□*(敷)**'□'*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本传及韩敕碑皆作“□”。今据改,与下文合。
二一八八页六行刘祗按:“祗”原斗“只”,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八八页六行朱楷按:“楷”原斗“揩”,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九0页一行荀翌附祖淑传按:沉家本谓案淑传云兄淑子昱,则“祖”字斗。
二一九0页二行王璋字伯仪集解引惠栋说,谓“璋”当作“章”,“仪”当作“义”。
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上文王章为八厨,字本作“章”,此又作“璋”,必有一误。
二一九一页七行还居纶氏续志“纶氏”作“轮氏”。按:纶轮通。
二一九一页八行为节*'志'*者所羞据汲本、殿本补。
二一九二页一五行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据汲本、殿本补。
二一九三页九行使守高堂按:汲本、殿本“堂”作“唐”。
二一九三页一四行*'则'*弒君父矣据汲本、殿本补,与左传合。
二一九四页七行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作“阳翟令张舆”,又膺为河南尹时考杀之也。
二一九四页一一行今臣到官已积一旬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一旬”作“二旬”。
二一九四页一三行皆鞠躬屏气按:“鞠”原斗“鞫”,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九七页八行漏夺名籍刊误谓“夺”当作“脱”。按:惠栋谓续汉书作“漏脱”,夺与脱古字通。
二一九八页四行刘季陵清高士按:汲本“陵”作“林”。殿本考证谓“陵”本或作“林”。
二二0二页六行入林虑山中按:御览八一七引谢承书,作“遁夡黑山”。
二二0二页七行为冶家佣按:“冶”原斗“治”,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二0二页七行追之于涅阳巿中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作“滏阳”,魏郡邺县有釜水,或是滏水之阳。案汉末林虑、邺县皆属魏郡,馥入林虑山,静追之滏阳巿中,为得其实。
二二0四页三行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按:汲本“议也”作“讥邪”。
二二0四页一二行滂鷪时方艰按:集解引王补说,谓袁纪“艰”下有“难”字。
二二0五页一五行见则排斥按:刊误谓“见则”案文当作“则见”。
二二0五页一五行古之循善按:刊误谓案文“循”当作“修”。
二二0六页一0行并卫侍于滂按:汲本、殿本“滂”作“傍”。
二二0八页三行周易曰鼓以动之殿本考证云诸本同,王会汾谓案易无此文。张森楷校勘记谓“鼓”或当是“风”误。今按:注或引诗大序“风以动之”,展转传写,误“诗序”为“周易”,误“风”为“鼓”耳。
二二0九页五行*(征)**'复'*拜议郎据汲本、殿本改。按:前曾征拜议郎,故此云复拜,作“征”误。
二二0九页六行家世冠族按:汲本、殿本“冠”上有“衣”字。
二二0九页八行司徒樊陵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灵帝纪陵为太尉,非司徒。
二二0九页一0行司隶校尉许冰汲本、殿本“冰”作“永”。按:殿本考证谓“永”毛本作“冰”,监本作“水”,今从宋本。王先谦谓毛本并不作“冰”,不知所据何本。
二二0九页一0行幽州刺史杨熙按:“杨”原斗“扬”,径改正。
二二一0页五行由是结仇乡人朱并汲本、殿本“结仇”下衍“览等”二字。按:
“览等”二字如连上读,当以“由是结仇览等”句绝,然上文祗言侯览与张俭结仇,不当有“等”字也。如连下读,则朱并成为侯览之乡人,通鉴即以“览等”二字连下读,而省去一“等”字,作“览乡人朱并”,然朱并为张俭之乡人,非侯览之乡人也。绍兴本无此二字,乃知此二字为衍文。
册府元龟九四九正作“乡人朱并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亦一明证也。
二二一0页七行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按:外黄属陈留郡,黄县属东莱郡,故顾炎武、钱大昕皆谓当作“黄令”,多一“外”字。惠栋则谓袁纪作“督邮毛钦”,或钦是外黄人,衍一“令”字耳。
二二一二页二行其何伤于日月*'乎'*据汲本、殿本补,与论语合。
二二一二页三行父*(像)**'豫'*为南郡太守据汲本、殿本改。按:殿本考证谓“豫”监本作“像”,从宋本改。
二二一二页九行又以张牧为中贼曹吏按:刊误谓案文多一“中”字,“吏”当作“史”。
二二一二页一三行晊与牧亡匿齐鲁之闲按:汲本、殿本“亡匿”上衍“遁逃”二字。
二二一三页四行*'翔'*奏冀恃贵不敬据汲本、殿本补。
二二一三页五行奏事中官按:校补谓案文“奏”当为“奉”之斗。又按:据张元济后汉书校勘记,“官”原作“宫”,影印时描改为“官”。
二二一四页一行前书孔霸字次*(孺)**'儒'*据汲本、殿本改,与前书合。
二二一四页九行皆遽还之按:王先谦谓“遽”乃“追”之斗。
二二一五页二行远方至者常数百人按:“常”原作“尝”,径据汲本、殿本改。
二二一五页七行□*'与'*子孙同衣而行据汲本、殿本补。
二二一五页一0行出为任城相按:“城”原斗“成”,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二一五页一二行令闻令望按:“闻”原作“问”,径据汲本、殿本改。
二二一六页三行而掾吏欲引南按:刊误谓案文“吏”当作“史”。
二二一七页一0行亡匿汝南闲按:刊误谓案文“闲”字下又云“有声荆豫之域”,若只在汝南,则无用“闲”字,不当云“荆”,盖漏“南郡”二字也,南郡则属荆州。
二二一八页五行遣人西迎叔父爽按:刊误谓案文致颙尸,又葬頉傍,则爽亦死矣,明脱一“丧”字。
二二一八页六行销长相倾殿本“销”作“消”,注同。按:销消多通用。 后一页
后汉书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 第五十八
郭太字林宗,'一'太原界休人也。'二'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三'
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鮧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觽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注'一'范晔父名泰,故改为此“太”。郑公业之名亦同焉。
注'二'介休,今汾州县。
注'三'苍颉篇曰:“廷,直也。”说文:“廷,朝中也。”风俗通:“廷,正也。
言县廷、郡廷、朝廷,皆取平均正直也。”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干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一'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銟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曪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二'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三'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四'
贞不绝俗,'五'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六'后遭母忧,有至孝称。'七'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八'故宦官□政而不能伤也。
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