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来受书,欲见夫人。”妻曰:“妾是也。苦掾,无书。”'二'恢乃下拜,叹息而还,闻者莫不嘉之。
  注'一'东观记曰:“徒跣曳柴。”
  注'二'掾,即谓鲍恢,司徒之掾史也。言劳苦相过,更无书信。
  后以病归。一岁复征,至荥阳,疾笃不任进道,乃过其友人。友人不肯见,曰:
  “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一'遂拒之。良臱,自后连征,辄称病。诏以玄纁聘之,遂不应。后光武幸兰陵,遣使者问良所苦疾,不能言对。诏复其子孙邑中傜役,卒于家。
  注'一'杨雄方言曰:“屑屑,不安也。秦﹑晋曰屑屑。”郭景纯曰:“往来貌。”
  论曰:夫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一'季文子妾不衣帛,鲁人以为美谈。'二'公孙弘身服布被,汲黯讥其多诈。'三'事实未殊而誉毁别议。何也?
  将体之与利之异乎?宣秉﹑王良处位优重,而秉甘疏薄,良妻荷薪,可谓行过乎俭。然当世咨其清,人君高其节,岂非临之以诚哉!语曰:‘同言而信,则信在言前;同令而行,则诚在令外。’不其然乎!'四'张湛不屑矜伪之诮,斯不伪矣。'五'王丹难于交执之道,斯知交矣。
  注'一'此言履行仁义,其事虽同,原其本心,真伪各异。利仁者谓心非好仁,但以行仁则于己有利,故假借仁道以求利耳。若天性自然,体合仁义者,举措云为,不期于体,而冥然自合。礼记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与人同功,其仁未可知;与人同过,其仁则可知。
  注'二'文子,鲁卿季孙行父之谥也。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君子是以知季文子忠于公室。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事见左传。
  注'三'公孙弘,淄川人也。武帝时为丞相。汲黯曰:“弘以三公而身服布被,诈也。”事见前书。
  注'四'真伪之夡既殊,人之信否亦异。同言而信,谓体仁与利仁,二人同出言,而人信服其真者,不信其伪者,则知信不由言,故言信在言前也。同令而行,意亦同也。此皆子思子累德篇之言,故称“语曰”。
  注'五'屑犹介也。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一'父邺,成哀闲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沉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二'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三'
  注'一'案杜邺传,邺本魏郡繁阳人也,武帝时徙茂陵。
  注'二'邺字子夏,祖父皆至郡守。邺少孤。其母,张敞女也。邺从敞子吉学,得其家书。竦即吉之子也。博学文雅过于敞。见前书。
  注'三'风俗通曰:“儒者,区也。言其区别古今,居则翫圣哲之词,动则行典籍之道,稽先王之制,立当时之事,此通儒也。若能纳而不能出,能言而不能行,讲诵而已,无能往来,此俗儒也。”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一'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褫夺衣服,'二'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三'赤眉兵觽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觽,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四'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注'一'逡音七伦反。
  注'二'褫,解也,音直纸反。
  注'三'言知天道有神乎。
  注'四'贾谊曰:“前车覆,后车诫。”诗曰:“不畏乎天,不媿乎人。”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一'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二'
  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三'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注'一'望犹恨也。东观记曰:“林寄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也。”
  注'二'礼记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砥砺廉隅,其规为有如此者。”
  注'三'史记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子也。兄弟让位,归文王。后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武王平殷乱,而二人耻之,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髃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一'
  注'一'东观记曰:“林与马援同乡里,素相亲厚。援从南方还,时林马适死,援令子持马一匹遗林,曰:‘朋友有车马之馈,可且以备乏。’林受之。居数月,林遣子奉书曰:‘将军内施九族,外有宾客,望恩者多。林父子两人食列卿禄,常有盈,今送钱五万。’援受之,谓子曰:‘人当以此为法,是杜伯山所以胜我也。’”博,广也。洽,篃也。言其所闻见广大也。
  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一'兴尝师事刘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兴等固谐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见林,闇然而服。济南徐巡,始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身。
  出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
  注'一'宏字敬仲,在儒林传。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一'
  注'一'东观记载林议曰:“当今政卑易行,礼简易从,人无愚智,思仰汉德。基业特起,不因缘尧。尧远于汉,人不晓信,言提其耳,终不说谕。后稷近周,人户知之,又据以兴,基由其祚。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宜如旧制,以解天下之惑。”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一'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注'一'三署,左右中郎将及五官中郎将,皆管郎官也。见续汉书。
  十四年,髃臣上言:“古者肉刑严重,则人畏法令;今宪律轻薄,故奸轨不胜。
  '一'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诏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则义节之风损;
  法防繁多,则苟免之行兴。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古之明王,深识远虑,动居其厚,不务多辟,周之五刑,不过三千。'三'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四'海内欢欣,人怀宽德。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五'
  果桃菜茹之馈,集以成臧,小事无妨于义,以为大戮,故国无廉士,家无完行。
  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为敝弥深。'六'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帝从之。
  注'一'左传曰:“凡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
  注'二'皆论语之言也。政谓禁令,刑谓刑罚。格,来也。言为政之法,初训导之以禁令,若有违则整齐之以刑罚,则人但免罪而已,而无耻臱之心。若教导之以道德,整齐之以礼义,则人皆有耻臱之心,且皆来服。
  注'三'五刑谓墨﹑劓﹑劊p宫﹑大辟也。尚书吕刑篇曰:“五刑之属三千。”
  注'四'史记曰:“汉兴,破觚而为圜,□雕而为朴,号为网漏吞舟之鱼。”觚亦方也。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五'老子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前书曰:“有司吹毛求疵。”索,求也。诋欺谓饰非成衅,非其本罪。
  注'六'遁犹回避也。前书曰:“上下相匿,以文避法焉。”
  后皇太子强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一'
  注'一'东观记曰:“王又以师数加馈遗,林不敢受,常辞以道上禀假有余,*(若)**'苦'*以车重,无所置之。”
  明年,代丁恭为少府。'一'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诏曰:“公侯子孙,必复其始,'二'贤者之后,宜宰城邑。其以乔为丹水长。”'三'
  注'一'恭字子然,山阳人,在儒林传。
  注'二'左氏传晋大夫辛廖之言。
  注'三'丹水,县,属南阳。
  论曰:夫威强以自御,力损则身危;饰诈以图己,诈穷则道屈;而忠信笃敬,蛮貊行焉者,诚以德之感物厚矣。'一'故赵孟怀忠,匹夫成其仁;'二'杜林行义,烈士假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顺)**'信'*”,有不诬矣。'三'
  注'一'论语曰:“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注'二'赵孟,晋大夫赵盾也。左传曰:“晋灵公不君,赵盾骤谏之,灵公患焉,使鉏麑贼之。晨往,寑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赵盾遂得全。论语曰:“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注'三'易系辞曰:“天之所助者*(信)**'顺'*,人之所助者*(顺)**'信'*。”不诬,言必蒙天人之助也。
  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父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丹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买产业。'一'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二'乃慨然叹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三'既至京师,常为都讲,诸儒咸敬重之。大司马严尤请丹,辞病不就。王莽又征之,遂与诸生逃于北地。
  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
  注'一'鬻,卖也。
  注'二'符即溃б病G笆橐粢逶唬骸熬沙鋈牍亟杂么4常蛄牙'帛分持,后复出,合之以为符信。”买符,非真符也。东观记曰“丹从宛人陈洮买入关符,既入关,封符乞人”也。
  注'三'续汉志曰:“诸使车,皆朱班轮,四辐,赤衡軶。”
  更始败,诸将悉归光武,并获封爵;丹独保平氏不下,为更始发丧,衰绖尽哀。
  '一'建武二年,遂潜逃去,敝衣闲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太守杜诗请为功曹,丹荐乡人长者自代而去。诗乃叹曰:“昔明王兴化,卿士让位,'二'今功曹推贤,可谓至德。□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三'
  注'一'丧服斩衰裳,上曰衰,下曰裳。麻在首要皆曰绖。首绖象缁布冠,要绖象大带。绖之言实,衰之言摧,明中实摧痛也。平氏,县名,属南阳郡。
  注'二'毛苌诗传曰:“虞﹑芮之君争田,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至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君乃臱而退。”
  注'三'黄堂,大守之厅事。
  十三年,大司马吴汉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转使匈奴中郎将,迁左冯翊。永平三年,代李欣为司徒。在朝廉直公正,与侯霸﹑杜林﹑张湛﹑郭伋齐名相善。明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事无所据,策免。五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七。以河南尹范迁有清行,代为司徒。
  迁字子庐,沛国人,初为渔阳太守,以智略安边,匈奴不敢入界。及在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复推与兄子。其妻尝谓曰:“君有四子而无立锥之地,'一'可余奉禄,以为后世业。”迁曰:“吾备位大臣而蓄财求利,何以示后世!”
  在位四年薨,家无担石焉。
  注'一'史记楚优孟曰:“孙叔敖子无立锥之地。”
  后显宗因朝会问髃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刘匡对曰:“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寑丘之封。'一'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