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原合战-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传书,实有不情之请。中纳言进京贻误至今,内府疑虑匪浅,又有朝野间种种流言,方有此遣使一事。详情自有使者口谕,此处无须赘言。然贫僧与施主多年至交,挂怀之事不敢稍有隐瞒。若中纳言百密一疏,思虑欠周,施主亦应勇陈己见,以释内府之疑……
  信中既无胁迫之意,又不忘顾全大局,字里行间情深又重,劝慰谏辞诚恳直白,实在难为了承兑。当然,一旦让人觉察此函乃是与家康商量后所修,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承兑涂改了数遍。
  “颇有谦信人道豪爽遗风,真不愧铮铮男儿……”当年深得太阁赞誉的直江山城守兼续,身上自有与石田三成相似的固执根性。年轻时,他就与信长的兰丸、氏乡的名古屋山三并称三大俊男。今日,他已是年逾不惑、阅尽沧桑之人。
  承兑煞费苦心写完,把书函呈给家康。他认为,这恐怕是家康向上杉家表示的最后一丝温情,不让家康过目,他无法安心。
  书函主要内容如下:
  一、在神刺原修筑新城一事,若非应对不测,是否有此必要?
  二、景胜若无异心,可携誓书前来解释。对此事,贵方有何考虑?
  三、景胜为人忠厚正直,太阁生前盛赞不已,内府甚是清楚,只要解释清楚,可冰释前嫌。
  四、若堀秀治说法有误,就当主动前来辩明是非。
  五、加贺前田氏,内府并未深究。不知能否以此为鉴?此事可与增田、大谷、神原等商议。
  六、请家老奉劝景胜速速进京。
  七、朝野上下盛传会津武备不同寻常。据传朝鲜也在加强战备,内府已向朝鲜派出使节。若朝鲜不肯妥协,将在来年或后年向朝鲜派遣军队。内府想与景胜商议此事,故请尽快进京。
  八、上杉氏兴亡在此一举,还请三思……
  家康默默读完,卷起书函。
  “如此可否?”
  家康点点头:“行文颠三倒四,不过反而表明了你的心志,真是奇妙。大师是不是已看透了家康的心思?”
  “是……啊,不敢,不敢。”
  “不错,这是家康给中纳言最后的机会。大师的信已写得颇为明白。享受着一百二十万石的厚禄,看到海外即将发生战事,还不立刻赶来,那他连二三十万石都不配!倘若所享俸禄与器量不符,便会祸害于世。”
  “是。他若还不快快进京,就真该出兵了。”
  家康一笑:“当机立断,是掌管天下者不可或缺的法宝。由此,中纳言和兼续的器量就一目了然。”
  当伊奈图书昭纲和增田长盛家臣河村长门守携承兑书函从大坂出发时,已是四月初一。表面看,河村长门守在上杉氏有亲戚,更方便打听真相,这是他被选为使者的理由。但事实上,远没这么简单。石田三成与直江山城守之间有密使来往,家康十分清楚,但增田长盛是否也参与了此事?让伊奈图书不动声色地监视河村长门守,自然就可真相大白。
  增田长盛让家康及其心腹耿耿于怀。在家康面前,长盛充满凛然正气,而他又似暗中与三成、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等人秘密接触。若问他这样做的理由,他总会回答:“为了内府,为了少君,我必须了解他们的动向。”
  但很明显,这是他明哲保身的做法,一旦发生大事,他究竟会站在哪边,实令人难以判断。
  “或许他本性优柔寡断,就连自己也无法确定。真正无可救药。”伊奈图书出发时,家康只说了这么一句。但只凭这一句,图书就知该如何做了,他是个聪明人。
  二人离开大坂,昼夜兼行,于四月十三抵达会津。见上杉景胜之前,二人受到直江山城守兼续接见,趁机把书信交给了兼续。由于抵达会津时已是傍晚时分,伊奈图书道:“明日再向中纳言转达内府口谕,请大人事先向中纳言禀明。”然后,便与河村长门守离开了山城守府邸。河村长门守到亲戚家中歇息,伊奈图韦则到城内馆驿住了一夜。
  面对二位使者,直江兼续不动声色,只是淡淡道:“上杉氏有千坂景亲留在大坂,二位本不必千里迢迢赶来。”承兑的书函他亦未当场拆开。可二人离去不久,他便带着书函出现在了景胜面前。
  “听说内府派的使者已到了,他们说什么?”景胜主动问道。
  兼续豪爽笑答:“主公不是明知故问吗?不过您不必着急。”
  “这么说,明日我还得见他们?”
  “是,希望主公接见他们时,定要严厉拒绝他们的要求……请主公先看看承兑这秃驴写给在下的信函。”兼续把书信在景胜面前展开,放声笑了。
  上杉景胜没有父亲谦信那般敏锐的洞察力,但长期受到家风熏陶,举手投足间也充满森森杀气。他与其说是豪爽,毋宁说过于自负。“好长的信。好个承兑。”景胜漠然地读着信,读罢,又掂了掂信纸重量,“不费脑子,还真写不出此信来。”
  “不知有否不合主公胃口之处?”
  “这与石田治部和增田右卫门大夫送来的消息无甚不同。”
  “主公,不见他们?”
  “使者口谕估计与书函内容没有两样。我便可让他们滚回去,只是……”
  “主公担心什么?”兼续微笑着。
  “像内府这等精明人物,却还要玩这种唬人的愚蠢把戏?真是老糊涂了。”
  “哈哈,听说,他还与阿龟夫人生了一个儿子。”
  “怪了。从先父以来,我们上杉氏从未在胁迫面前屈服过。他连这都忘记了,可叹。”
  “哈哈,”兼续又不屑地笑了,“主公刚才的话,与治部大人煽动您的话如出一辙啊。”
  “什么?”
  “治部乃是在蛊惑我们啊。但那也无妨。只是,这样一封书函,内府竟让承兑来写,他到底是何意?”
  “那你是否已心中有数?说来听听。”
  “原因很简单,前田利长已被内府吓破了胆。因此,内府想对我上杉氏故伎重演,他是带着侥幸之心让承兑写的。”
  “你能断定?”景胜有些疑惑。
  直江山城守两眼放光、自信满满道:“断不会有错!”
  “连你都这么看,自不会有错。”
  “请大人明日狠狠斥责使者,赶将出去。大人无论怎样过分,家康也绝不敢发兵。”
  “你凭何断定?”
  “家康不会如此愚蠢!一旦讨伐会津,京城自然空虚,治部大人怎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这一点,家康不会想不到。”
  “主公,做任何事,都要当机立断。”直江山城守又笑了,“倘若主公明日不能断然呵斥家康使者,我们不仅颜面扫地,其他烦恼也会接踵而至。我们世代统领关东,谦信公勇武闻名天下,这样的名门望族,也对家康摇尾乞怜,岂不让天下人耻笑?而明日正是向天下展示上杉威严的绝好机会。”
  “家康会不会因此发怒?”
  “若发怒能带来好处,谁都会大发雷霆。但发怒却只会给他带去不利,故,我们要趁此机会,好好呵斥他们一顿,莫要受辱于人。”烛台里的灯火黯淡下去,兼续边伸手拨灯心,边继续对景胜大吹大擂。大言不惭之人往往愚蠢,但这些话从兼续口中喷涌出来时,却似带上了庄严的味道,真不可思议。正因如此辩才,他不仅得到秀言褒奖,还获取了厚禄。
  “大人,您不必担心。我要修一封长书,戏弄承兑,戏弄家康那个老狐狸,省得他继续派些无礼之人来……”
  “我明白了。就照你说的去做。”
  “如此最好不过。我们刚刚迁到新领,能做的亦只是呵斥来使一顿,真是遗憾!”
  “我们的领地尚未整备完啊。”
  “若是有多年旧领,说不定我们还可利用治部夺取天下。”
  “你的意思……”
  “随便说说而已。治部若更聪明或更愚钝,事情就更有趣了……此是别论,主公眼下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兼续边说边玩弄手中书函。在他眼中,家康似并不那么可怕,只要有三成和长盛等人为他传递消息,家康就是一个不值一提的软柿子。
  当夜,二人谈笑许久,兼续才告辞而去。景胜接见使者,乃是次日巳时。
  伊奈图书携河村长门守到本城大厅与景胜会面,他高高在上地宣讲家康口谕:“闻得上杉氏已作好决一死战之备,导致世间议论纷纷,究竟是何道理?尔背叛太阁,真令人扼腕痛惜。尔怎敢无视太阁遗训?望尔改变初衷,早入大坂。”
  景胜眯起眼睛,乐滋滋听着。
  其实,上杉氏并非都如直江兼续那般强硬。留在大坂的千坂景亲就曾向景胜进言:刻意惹怒家康,恐给上杉氏惹来灭顶之灾,故无论是筑新城还是雇佣流浪武士,都不要太过张扬……为向丰臣秀赖贺新年去了大坂城的老臣藤田能登守信吉等人也进谏道:对家康强硬,迟早会断送上杉氏气数。他一气之下不再返回会津。但由于景胜对兼续宠信有加,对他言听计从,别人的意见便充耳不闻。
  使者宣完口谕,景胜笑嘻嘻问道:“就这些吗?”
  “内府要大人尽快去大坂,我等亦等着大人回话!”伊奈图书自然不肯示弱。
  “我不用给内府写信。你听着。”
  “我等洗耳恭听。”
  “我心中并无丝毫叛逆之意!”景胜昂起头,加重语气,“上杉景胜蒙丰臣厚恩,怎会有背叛之心?阁下此次所言,我无一能接受。我所做的一切,都甚是必要,闲人凭何无端指责?这纯粹是误解,是诽谤!希望内府先查明诽谤之人。在未明真相之前,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大坂!”言毕,景胜顿了顿,想看看使者反应。
  人在慷慨激昂时往往会自我陶醉,愈陶醉就愈不想迎合对方,几句话下来,景胜更严厉地收尾道:“即使去了大坂,上杉景胜也不会对内府俯首帖耳。阁下回去这般转达吾意即可。”
  这简直是无可通融的最后通牒。不知情者听了,还以为他已忘乎所以,完全陶醉于自己的气势,或许是想主动放弃大老地位。不会对家康俯首帖耳,这意味着只要家康在,他连秀赖都不顾,完全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伊奈图书飞快瞥了一眼河村长门守。他估计,景胜的答复,在亲戚家住过一宿的河村长门守应早有预料。果然,长门垂下头,慌忙躲开了图书的视线。看来,景胜不向家康妥协一事,在上杉氏已是尽人皆知。图书遂道:“中纳言的意思,鄙人已十分清楚了。回去之后,在下会把大人的意思如实转达内府。”
  “好,除此之外,我无话可说。远道而来,辛苦了。山城,好生款待,然后打发他们回去。”
  兼续表情僵硬,不情愿地施了一礼,“山城有一封回函,希望二位能代我转交给丰光寺住持。有劳二位。”山城守话犹未完,景胜已拂袖而去。
  内府是否看错了上杉景胜?伊奈图书甚是疑惑。听了景胜的一番话,直江兼续书函的内容不难想象。即使兼续在给承兑的回函中为主人的无礼致歉,也不能说上杉氏并无敌意。
  “大人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上杉氏始终在越后拥兵自重,甚至不把天下放在眼里。”若不这么汇报,家康恐会失算。家康虽早已洞悉三成的叛心,但绝未料到上杉景胜居然也敢如此无礼。正是为了试探景胜的器量,家康先前才未大张旗鼓行事。
  二人怀揣兼续写给承兑的回函,昼夜兼程赶回大坂。当回信被打开时,在场的除了承兑,还有家康、本多正信。
  最先入眼的竟是这么一句:“上杉氏兴亡在此一举,还请三思……”这不是承兑绞尽脑汁写的那句话吗?
  众人都盯住承兑,伊奈图书自然也不例外。刚读了几行,承兑就脸色发红,手不停发抖,脸与嘴唇痉挛不止,其状令人不忍目睹。承兑很少如此狼狈,当年在秀吉面前宣读明使册封书,当读到“封尔为日本国王”一句时,他的反应就如今日。意外的是,家康和本多正信并不甚惊讶,承兑花了一刻钟才好不容易读完书函,随后把它默默交给家康。承兑读信时,家康既不发笑,也不问什么。
  “口气似不轻。”家康戴上眼镜——这是今年正月茶屋四郎次郎送给他的,靠在扶几上展开书函。也难怪承兑会脸色大变,直江山城守兼续的这封书函,一开始便甚是无礼,几乎全是揶揄之辞,完全把承兑当成一个无知幼童。
  “关于吾领,世上确有不少流言,以致引起内府猜疑,实不足奇。太阁生前,京城和伏见之间就流言不断。更何况会津地处偏僻,我家主公又是小辈。大师实是过虑了……”
  既然把比自己年长六岁的主君都说成是小辈,又会把承兑当作什么?出于多年交情,承兑才费尽心机给他写了那封书函,可他却讥讽承兑是狗咬耗子,真是狂傲至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