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风云-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弈危灰蟊鸬魉牟慷印:痛捍鹩α怂囊螅裕种械氖盗κ窍嗟毙酆竦摹N逶乱蝗眨殴航拥秸奖ǎ堤骄蚰暇┘帷U殴荷醺谢骋桑幻娣杀ê痛海幻孀龊谜蕉纷急浮9怀鏊希逶露眨骄蚪洗笥箍婷凸ィ亩允终侵彝趵钚愠伞
  张国梁吃过太平军的苦头,不敢大意,严令军兵死守阵地。他带着一大群副将、都司,亲自到前线指挥战斗。万没想到,太平军的攻势极为猛烈,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不到一顿饭的工夫,竟丢了三道防线和二十座大营。透过“千里眼”,他清楚地看到,太平军的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以惊人的勇敢,向纵深猛攻。官兵弃甲抛矛,狼狈逃窜。眼看着,第五道防线又被突破。
  张国梁喝喊道:“带马抬刀!”亲兵把他的宝马“雪中霜”牵来,张国梁提刀上马,直奔太平军冲去。他的亲兵也各舞马刀和利剑,跟着他冲杀过去。迎面正遇上太平军的平西将军吴定彩,双方展开了一场混战。张国梁刀沉马烈,勇不可当。只用十几个回合,便将吴定彩斩于马下。太平军前锋受挫,不能前进,有人飞报李秀成。忠王手挺银枪,亲自来到阵前,恰好与张国梁打了个照面。李秀成骂道:“你不是反骨妖人张嘉祥吗?”张国梁道:“不错,正是某家。”他把眉毛一扬,满脸看不起人的样子,撇着嘴说:“你就是李秀成?想不到一个小小的乡巴佬,过当上了忠王。嘿,真叫人可笑!”李秀成骂道:“姓张的,尔干尽了坏事,已恶贯满盈。天国臣民恨不能食尔之肉,喝你之血。现在,是向你算账的时候了。”说着,双手拈枪,分心便刺。张国梁见了,忙摆刀相迎。两个人各展所长,厮杀在一处。敌我双方,摇旗呐喊,都给自己的主将助威。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败。
  正在酣战之时,突然清军阵脚大乱。斜刺里杀进一支太平军,为首的大将正是英王陈玉成。因奉干王之命,赶来助战。陈玉成一见张国梁,真是气冲两肋,咬碎钢牙,恨不能把他剁成肉泥。两个王子左右夹攻,张国梁招架不住,拨马便走。太平军一鼓作气,把张国梁的三万大军全部消灭。李秀成屯兵紫金山,继续围剿清军。陈玉成率五千骑兵,咬住张国梁紧迫不舍,一直把他赶到丹阳。这时,张国梁身边已无一人,只落得盔歪甲斜,惨不可言。
  日头快要落山了,张国梁被一条大河拦住去路。他调转马头,想夺路逃走,陈玉成已经追到:“吠!张嘉祥,你还能往哪里走?”张国梁大吃一惊,好似冷水泼头。略一思索,突然变了一副笑脸,拱手说道:“玉成兄弟,杀人不过头点地,一人怕了一人就是。望兄弟高抬贵手,就把我放了吧!”“呸!天下人可饶,唯独你不可饶。哼,还不下马受死!”张国梁道:“人生在世,不能把事做绝了。兄弟若饶我不死,小兄必报大恩!”“少说废话!”陈玉成怒不可遏,抡刀就砍。张国梁一看,五官挪位,相貌狰狞,拉出拼命的架势,作困兽之斗。无奈,他不是陈玉成的对手。稍一疏神,被玉成一刀砍到肩上。疼得他大刀落地,拨马便跑。由于人慌失智,忘了身后是一条大河。结果,连人带马掉进河里,被大水淹死。
  陈玉成大获全胜,收兵归队。又配合另外四路大军,向和春的指挥营发起了猛攻。
  这时,钟山遍地都是大火和清军的尸体。除了中军大营存在而外,几百座连营都被太平军摧毁了。残兵败将从前方跑回来,向值日官广霖禀报了一切。广霖是和春的外甥,现在是总理营务处副将衔参将,掌管机要。这家伙闻讯大惊,急忙给和春送信儿。和春闻听大惊,急忙吼叫道:“传我的令箭,让张国梁、黄靖他们给我顶住,一定要顶住。”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幕客萧盛远、巡抚许乃刽从外边跑进来。一个个面无人色,喘着粗气说道:“不好了!黄靖阵亡,张国梁兵败,生死不知。整个大营都丢了!”
  和春吓得真魂出窍。抱着脑袋跑出寝帐,在亲兵的保护下,逃奔镇江去了。
  书中代言:和春逃到镇江后,意懒心灰,无法向皇上交待,于一八六○年六月一日畏罪自杀。
  太平军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消灭清军七万多人,缴获大炮五百多尊,火药千担,衣甲器械无数,粮草数万斤,白银二十万两,这是自天国内证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从此,军威重振,士气高昂,接连着又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安庆、九江、镇江、瓜州许多名城重镇,又回到太平军手里。
  天王为立功的将士,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在太平天国所管辖的区域里,无不张灯结彩,无不热烈祝贺。
  再说清政府。现在,正是咸丰十年三月上旬,也是奕諠登基以来最麻烦、最苦恼的岁月。广州被英、法、美、俄四国攻陷了;英、法联军进逼北京,谈判不成,一再失利;天津、北京处于洋人大炮的威胁之下。四月二十一日,舟山群岛失陷;五月二十七日,英军占领大连湾;六月八日,法军占领烟台。英、法侵略军不断向中国增兵,并叫嚣说,要打进北京去,迫使清朝皇帝答应他们的一切要求,清政府按倒葫芦瓢又起,内外交困,简直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
  当江南大营被毁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咸丰帝不住地顿足捶胸,连声长叹。当晚,他把协办大学士肃顺找到东暖阁,屏退左右,商讨对付太平军的办法。肃顺是咸丰皇帝最得意的宠臣,君臣二人无话不谈。肃顺也深知皇上的心意,所以,咸丰帝每遇到大疑难问题,是一定要与他商量的。
  咸丰帝让肃顺坐下,口打唉声说:“朕心比天高,命如纸薄。自登基以来,就没遇过一件大喜事。长毛子倡乱于内,洋鬼子贻祸于外。神州大地贼盗蜂起,黄河两岸连年歉收。国库无开饷之银,黎民有涂炭之苦。十年来,朕不敢有丝毫懈怠。而国运并无转机,反而愈加不堪。是老天有意惩罚朕,还是国运到了气数?想祖宗创业之艰难,二百余年传到朕手里,一旦断送,有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说罢,掩面而哭。肃顺忙跪在他脚下,以头触地:“圣上德配天地,功过尧舜。四海之内,谁不颂扬。眼下虽有种种疑难,只要皇上励精图治,何愁天下不定、匪盗不平?”
  咸丰摇头说:“难哪!朕已才枯智穷,唯仰仗爱卿,替朕分忧了。”肃顺忙说:“奴才愿伺候圣上一辈子。”咸丰让肃顺归座,又说道:“卿可知江南大营的事?”“奴才知道。”咸丰道:“朕原以为,长毛内讧,自相残杀,这是天赐的良机。破敌之日,屈指而达。谁知却适得其反,贼势复炽,又破我大营。这个乱摊子,如何收拾?”肃顺道:“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但讲无妨。”肃顺把大白脸一仰,低声说道:“自圣祖入关以来,把尊满排汉定为国策。二百多年来,虽换了六位圣主,此策未变。然万物都在变化,决不可墨守成规。奴才早就看出来了,本朝若想中兴,非重用汉人不可。陛下圣明,才破例重用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曾国荃等人。正因为依靠了湘军,才保住了大江南北的疆土。否则,还不知闹到什么地步。”肃顺偷眼看看皇上,又继续说道,“可恨的是,以惠亲王、礼亲王为首的一群王公贵戚,却对此极力反对。奴才斗胆说,这些人鼠目寸光,自以为是。平日趾高气扬,遇事一筹莫展。哼,简直是本朝中兴的一大障碍。”
  “说得对!”咸丰忿忿地说,“就因为朕准了你的本,重用了曾国藩,才冲了他们的肺管子。他们张嘴祖宗的家法,闭口满、汉有别。从各方面向朕施加压力,真是混帐透顶。”肃顺接着说:“请陛下恕奴才直言,您虽然重用了曾国藩,并不曾放开手脚。比如,仅封他督办湘军,挂个兵部尚书的虚衔,名曰节制四省军务。然而,很多满洲大员并不听从他的调用。不是拖粮,就是欠饷。致使湘军的威力,始终难于发挥。即使是陛下您,也存在偏见。让湘军出力,而使江南、江北两大营收功。”
  肃顺的话,点中了咸丰帝的要害。他的脸顿时绯红,表情极不自然。肃顺急忙跪倒,免冠叩首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咸丰道:“卿说的是,朕是有意偏袒了满人。可是,这些奴才不争气,辜负了朕的苦心。”肃顺道:“长毛子破了江南大营,和春、张国梁俱殁。贼势复炽,勇不可当。方才奴才听说,镇江、苏州、常州、湖州都失陷了。陛下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大局可就难以收拾了。”
  咸丰如坐针毡,忙问道:“卿有何良策?”肃顺道:“奴才以为要收拾大局,非破格重用曾国藩不可。给他兵权,给他实权,给他节制满汉的生杀大权,只有这样,才可以军政合一,行之有效。”“好!朕准本。”
  第二天,咸丰皇帝颁下圣旨:擢升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节制长江各省军务,总督、巡抚不分满汉,尽归其调用。并赐他尚方剑一柄,有先斩后奏之权。曾国藩在武昌接旨,涕泪横流。向咸丰表示,誓灭长毛,为主子尽忠。
  咸丰的圣旨,得到了汉族官僚地主的同声称赞,加强了满汉地主官僚的团结,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曾国藩个人来说,这道圣旨使他既有了督符,又有了兵符。从而,掌握了实际上的军政大权。他接任以后,把他的对手——皖南督办军务大臣张帝、浙江巡抚王有令、江苏巡抚薛焕、闽浙总督庆瑞、江南团练大臣庞钟路和江北团练大臣晏端书等人,一个个罢职,而以自己的嫡系所取代。曾国藩的地位增高了,湘军的地位也增高了,逐渐取代了八旗和绿营兵,成了太平军的劲敌。
  敌人在磨刀,太平军也在磨刀。在咸丰帝忙于采取对策的时候,洪秀全也没闲着。一八六○年五月十一日,在他的主持下,召集高级将领,在天京共议军情。英王陈玉成首先说道:“武昌扼我咽喉,乃必争之地,我意应抽调大军复夺之!”忠王李秀成说道:“为今之计,自天京而论,北距川、陕,西距长城,南距云贵、两粤,俱有五六千里之遥。唯东距苏、杭、上海,不及千里之远。应拨银百万,买置火轮船二三十艘,沿长江上取。或另发兵一支,由甫进江西;再发兵一支,由北可取湖北。如此,则长江两岸俱为我有矣!”洪仁环支持李秀成的看法,蒙德恩支持陈玉成的建议,双方争执不下。
  洪秀全最后说道:“时机必争,安庆必守,湘军必歼,武汉必取。目前,英、法、美、俄四国洋人,欲逼满妖签约,兵临京、津,剑拔弩张。乘清妖无力南顾,我军速战速决,此时机必争也。安庆乃皖省重镇,天京之门户和锁钥。安庆在,天京安;安庆失,天京危。所以,安庆必守也。武昌扼我咽喉,乃天京粮米、物资之来源地。其要害可知,是必争不舍。至于湘军必歼嘛——”他提高嗓音说:“曾妖头和他的湘军,乃我军之死敌。湘军一日不灭,我军则一日不安。湘军灭,则清妖尽灭矣!”洪秀全站起来,又说:“朕已订好一个方案,请兄弟们受命。”“遵旨!”众将“哗”的一声,站起身来,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第七十二回 忠王执意攻上海 英法组织常胜军
  革命征途艰险,
  难以顺风扬帆。
  家贼垂死强挣扎,
  外鬼也来捣乱。
  天王洪秀全做了周密部署。第一步:命李秀成领本部人马攻取苏、常镇,限期一个月完成;第二步:从六月中旬开始,集中太平军绝大部分兵力,沿江而上,全力攻取武汉三镇,捣毁湘军老巢。
  五月十五日,忠王李秀成从天京出发,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清军。十九日克丹阳,二十六日克常州,三十日克无锡,六月二日克苏州,当晚又克江阴,十四日克嘉兴,十五日克昆山,十六日克太仓州,二十二日克嘉定,三十日克青浦,七月一日克松江。在不到五十天的时间里,太平军便攻占了现在长江以南——江苏省除上海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清朝反动军队,几乎全部瓦解。各地的群众也纷纷组织起来,配合义军,打击散军游勇,协助捉拿汉奸和特务。
  李秀成每占一城,必举官造册,建立地方政权。五家举一伍长,二十五家举一两司马,一百家举一卒长,五百家举一旅帅,两千五百家举一师帅,一万二千五百家举一军帅。
  太平军每占一地,必劝老百姓共守太平天国条规。如:留长发,破除迷信。在城市奖励工商,在农村推广“天朝田亩制”,提倡耕者有其田。这一系列措施,深受群众欢迎,苏、常、杭、湖等地区,呈现出一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