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风云-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地的向导在前面引路,约摸走了十里,就进了大山。之后盘山而上,曲曲弯弯又走了十几里,来到一个山坳里。但见这里: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流水淙淙,云雾缭绕。里边影影绰绰现出一个小山庄,看来只有十几户人家。向导说:“这就是劫虎庄,可不知谁是李良。”翼王催马进了村,叫石祥祯询问。石祥祯跳下马来,带着四名亲兵,奔村口一家走来。这里的老百姓胆子十分小,见着当兵的就害怕,关门闭户不敢露面。经过太平军的解释,才战战兢兢地说:“靠山根儿那户就姓李。”
  石祥祯又走了一程,只见前面有户人家,独门独院,两间草房,大门敞着,院中空无一人。石祥祯高声问道:“请问,本宅姓李吗?”屋中有人答道:“是啊!”随着声音,走出一人。石祥祯一看,正是昨天那个老头儿,忙赔笑道:“可把您老找着啦,我们翼王千岁拜望您来啦。”老者闻听,惊喜异常,急忙来到门外。
  这时,翼王已经来到门前,从马上下来等着。老者见对面站着一位将军:身材魁梧,头大如斗,口大容拳,方面大耳,二目如电,威严中透着亲切,看年纪也就在二十多岁。老者不敢细看,忙跪倒说:“久闻翼王礼贤下士,尊老爱幼。今日见了,果然名不虚传。”翼王把他扶起来,笑着说道:“老人家谬奖了。天下军民皆一家,谁家没有老幼,石某也不例外。”老者不住地点头说:“翼王大驾既然光临寒舍,就请到屋中,容小老儿敬茶!”翼王道:“正想讨扰。”老者头前引路,把屋门推开。石祥祯头一个先进了屋。这可不是越理,是为了察看屋中的一切,以防意外。只见屋里有一张木床,几个粗木凳子,墙上挂着火枪、药葫芦、弓箭袋和几张兽皮,床头摆着两只陈旧的木箱。显得冷冷清清,十分简陋。
  这时,翼王已经进来了。老者忙把一张兔皮铺在上首的凳子上,抱拳说:“家中贫寒,连把大椅都没有,请千岁爷屈尊大驾吧!”石达开拉着老人的手说:“不必客气了!来来来,请坐下讲话!”老者不坐,忙着泡茶、倒水。石祥祯一边帮他忙活,一边问道:“请问老人家,您就是李良李老先生吧?”“对呀,我就是李良。”“那好。我们翼王找您有话说,您就不必张罗别的了。”石祥祯说罢,按剑站在门旁。亲兵们早在院外下好了警戒。
  李良坐在翼王下首。翼王一边喝着茶,一边亲切地说道:“昨晚我拜读了老先生的字柬,受益匪浅。敢问老先生把石某唤来,有何见教?”“唉呀,不敢当,不敢当。千岁爷大客气了。”李良说罢,定了定神,又接着说:“不怕千岁爷您生气,小老儿太有点放肆了。昨天我就想,您要是能亲临寒舍,我就把一件密事禀告您;倘若王爷不肯赏脸,看不起我这个山村小民,我就不对您说了。”石达开笑道:“我这不是来了吗?”李良笑呵呵地说:“是啊,是啊!就凭这一点,你们就与朝廷那般官吏不同啊!小人知道翼王公务繁忙,咱们有话就讲吧!”接着,李良就把埋在心里多年的一件密事,禀报给翼王。石达开听了,大为惊骇!
  李良,字少松,湖北岳州人。先祖李国栋,曾在明崇祯年间居官,任山海关守备。后来,明朝大将——山海关总兵吴三佳投降清军,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为清朝立下大功。摄政王多尔衮奏请顺治皇帝,加封吴三桂为云南王。康熙皇帝即位后,恐吴三桂权重不轨,决定撤藩。吴三桂又气又恨,暗中勾结尚可喜、耿精忠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三藩之变”。一开始的时候,三藩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吴三桂的先头部队曾攻占岳阳,直逼武昌。后来,因多种原因,他们失去了民心,转胜为败。吴三桂这个卖国贼,落了个自刎而亡的下场。当年,李良的先祖李国栋,曾跟随吴三桂造反,还做过岳阳总兵。吴三桂失败后,李国栋隐姓埋名,躲人山中,一直未被满清政府发现。李国栋临死前,曾密告儿子李继扬说,在劫虎庄的北山里有宝。结果,没有说完就死了。李继扬把父亲埋葬后,就到北山寻找宝物。结果,找了一辈子也没找到。他不死心,临死前又告诉他的儿子:“北山有宝。”他的儿子也遵照父亲的遗嘱,暗到北山寻找。几十年过去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啥也没发现。他也不死心哪,临死前也嘱咐他的儿子:“北山有宝。”结果,他的儿子也没找着。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李良这辈上。
  李良自幼读过几年私塾,看了不少古书,对先人的历史和许多历史事件都很清楚。他下定决心,非解开这个谜不可。李良性情孤僻,没娶老伴儿,只身一人,全靠渔猎为生。他踏遍了北山,一块儿一块儿地挖,一块儿一块儿地找,年复一年,一直找到七十岁,还是一无所获。李良有点泄气了,很多天没去北山。后来一想,我没儿没女,死了告诉谁呢?这个谜岂不永远解不开了?山中宝物如不贵重,先祖就不会留下遗嘱了。对!我可不能泄气儿,还得找!李良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又开始寻宝了。
  这天,日头落了,他还在山上转悠。突然,对面来了一只土豹。李良大惊,急忙躲到山崖下边。土豹发现有人,就追了过来。李良急了,对准土豹开了一火枪。结果击中了,土豹受了重伤,掉到山涧里了。李良不舍,攀石而下,来到山底,见这只土豹吼叫着,逃到石崖下躲避。李良赶上去一看,石崖下有一石洞,杂草和荆棘封住了洞口,若不是土豹开道,谁也发现不了。李良仗着胆子,钻进洞内,摸着黑又开了一枪。结果,瞎猫碰死耗子,打死了土豹。李良很高兴,从腰中取出引火的家什,把火纸燃着,往里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这个洞又深又高,足有五十间房子大小。里边放着成排的大炮,成捆的枪支,还有几百只大木箱子,全用油布裹着。李良打开几箱一看,不是火药,就是金银,还有数不清的盔甲,袍服、旗帜、器械。
  神话般的奇遇,把李良惊呆了,好半天才清醒过来。二百多年的谜,终于揭开了。
  他把死豹拖到洞外,又搬石头堵洞,一直忙到天亮,才把洞口堵严。回到家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反复思考这件事。毫无疑问,先祖的遗言,就是指这些东西说的。先祖做过岳阳总兵,可能因为需要,或者出于别的什么原因,才把大批武器藏到这里。因为当事人都死光了,除了先祖之外,竟无人晓得这个秘密。李良又想:这该怎样处置呢?做私人财产吗?不行,私藏军械是要砍头的;禀报官府呢?也不行。为什么?他恨透了满清官吏,对满清朝廷,不但有旧恨,还有新仇,决不能叫他们捡便宜!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他左思右想,苦无良策,只好压在心底,假作不知。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后来,人们纷纷议论太平军的事。李良的心就活了,心想;假如有一天太平军能打到岳州,我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他们。真是无巧不成书,太平军果然到了岳州,李良喜不胜喜。他要看看太平军与官军有什么区别?在义军进城的第二天,他就写好了字柬,到城中察看。他看到太平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以及开仓放粮的情景,十分感动。这才下定决心把字柬交上去。
  书接前文,李良把一切经过讲完,石达开好像听了一个传奇故事,惊喜异常,忙问李良道:“可以领我去看看吗?”李良道:“东西都是你们的,为什么不能看呢?走,咱们马上就去。”说着,他准备了一桶鱼油,几支火把,石达开叫亲兵抬着,还叫亲兵腾出一匹马,让李良坐骑。在门外上了马,李良在前,众人随后,奔北山而去。
  约摸走了两个时辰,穿过一道峡谷,来到一座山前。只见此处树木交杂,野草丛生,虽然已是古历十一月了,仍是一片草绿色。李良下了马,径直来到一座山崖前,辨认了一下,回过头来说:“享翼王千岁,洞口就在这儿。”石达开也下了马,来到近前观看:但见这座山崖,高数十丈,崖下果然有一个洞口,仅能容一个人哈腰钻进去。洞口外面杂草丛生,碎石交错,把洞口遮得严严实实,要不细心观察,是不会发现的。李良挽挽袖子,就去拆除垒在洞口的石头,石达开让几名亲兵前去协助。眨眼间,清除了障碍。李良叫亲兵把火把点着,他也举着一支火把在前面带路。石达开借助火光,边走边看。这个洞,越往里走越宽,四壁阴暗潮湿,冷气袭人。不过,地面很平坦,好像经人平整过。往前又走了约有一箭之地,拐了一个大弯,李良就停了下来,用手往前一指:“翼王请看。”石达开从亲兵手中接过一支火把,往前紧走了几步,闪目观看:只见巨炮成排,铁铣无数,还有数不清的大木箱。打开几只一看:
  有盔甲,有衣帽,
  有军旗,有螺号,
  有兵器,枪和刀,
  有钱币,崇祯号,
  有元宝,个不小,
  颗颗都是金银造。
  其余各箱封得好,
  里边装的是火药。
  没受湿,没返潮,
  用火一点准能爆。
  翼王一看连说好,
  乐得心中怦怦跳!
  石达开看罢,拉着李良的手说:“老先生,您可为太平天国立下了大功。这些东西对我们打天下、攻坚城,可大有用了。我定要在天王、东王驾前,重重保荐于您!”李良听了,不住地称谢。
  石达开留下李良、石祥祯和八名亲兵在此守把,他走出山洞,飞马回到岳州,把李开芳、林凤祥和罗大纲唤到跟前,说明经过。三将听了,乐得直蹦高。石达开命令他们,准备车辆,带兵一千,速把山洞里的物件搬运到城里来。三将领命,高高兴兴地去了。
  俗话说,人多好干活。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洞里的东西运光了。李开芳率人整理清点,开列了一份清单,呈给翼王。计有:
  八千斤大炮五十六门;
  一千斤至三千斤大炮三百门;
  红粉四万六千七百斤;
  铁甲战衣八百三十六副;
  袍服衣帽一千余件;
  枪刀、兵器四千余件;
  金银二百三十五万两;
  铜钱四万贯;
  军旗及各种旗帜四百面;
  弓箭上万支……
  石达开立刻奏禀正在益州的天王和东、北二王。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天王驾临岳阳,在翼王的陪同下,观看了所得的物件。
  东王杨秀清道:“这都是天父、天兄的庇佑,天王的洪福,才派李良为咱们看守这些物件。”洪秀全笑着说:“应当重赏李良。”说罢传旨,亲自接见了李老先生,并加封他为典天库之职(职同将军)。李良千恩万谢。此后,他一直跟随太平军,走南闯北。以后因病,殁于金陵。
  东王也降旨,全军祝贺。并决定趁热打铁,向湖北省会武昌进军。他还把主要将领做了调整和安排。经天王旨准后,任命唐正才为典水匠,职同将军,统辖全军水师,罗大纲擢升正将军,协助唐正才料理军务。任命鲁国进为典土匠,职同副将军,专负攻坚挖洞之责。石达开为前军主将,协助东王主持全军军务。韦昌辉主管教务和军纪。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罗大纲、唐正才、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石祥祯、石凤奎、洪仁发、洪仁达、赖汉英、黄文金等,皆在前军听用。
  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翼王整顿人马,祭旗出发。千船健将,两岸雄兵。鞭敲金镫响,沿路凯歌声。水流风顺,进展得十分迅速。一路上,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无攻不克。十二月二十二日克汉阳,二十九日占领汉口,控制了龟山、蛇山和辽阔的长江。湖北省会武昌,暴露在太平军眼前。毫无疑问,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第三十八回 攀坚城八将奋勇 讲道理天王劝民
  十万雄兵进武昌,
  三镇万民喜若狂。
  听讲道理信天父,
  脱掉长衣换戎装!
  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克汉口、占汉阳,欲攻武昌。
  汉阳与武昌隔江相望,江面辽阔,每遇大风大雨,交通异常不便。
  翼王立马江边,凝神观察两岸地势。李开芳、唐正才、石祥祯、李秀成、陈玉成诸将站列在他的左右。石达开望着汹涌澎湃的江水,注视着烟雾弥漫的武昌城,思考着如何进军。他胯下的宝马“胭脂红”,昂着头,打着喷鼻,前蹄不住踏地,好像等候主人的命令。翼王看罢多时,用鞭指着大江说:“我们就从这里渡江,抢占对面江岸,而后强攻省城。你们看怎么样?”李开芳道:“据探子报,湖北巡抚常大淳,龟缩在武昌城里,不敢露面。守城的妖兵,仅有两千八百名。我军攻必取,战必克,无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