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书-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蛇丘令,前汉属泰山,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济北。
  卢令,前汉属泰山,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济北。
  谷城令,前汉无,后汉属东郡,《晋太康地志》属济北。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南豫州 豫州 江州 青州 冀州 司州
  南豫州刺史,晋江左胡寇强盛,豫部歼覆,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约始自谯城退还寿春。成帝咸和四年,侨立豫州,庾亮为刺史,治芜湖。咸康四年,毛宝为刺史,治邾城。六年,荆州刺史庾翼镇武昌,领豫州。八年,庾怿为刺史,又镇芜湖。穆帝永和元年,刺史赵胤镇牛渚。二年,刺史谢尚镇芜湖;四年,进寿春;九年,尚又镇历阳;十一年,进马头。升平元年,刺史谢奕戍谯。哀帝隆和元年,刺史袁真自谯退守寿春。简文咸安元年,刺〔史桓熙戍历阳。孝武宁康元年,刺〕史桓冲戍姑孰。太元十年,刺史硃序戍马头。十二年,刺史桓石虔戍历阳。安帝义熙二年,刺史刘毅戍姑孰。宋武帝欲开拓河南,绥定豫土,九年,割扬州大江以西、大雷以北,悉属豫州,豫基址因此而立。十三年,刺史刘义庆镇寿阳。永初三年,分淮东为南豫州,治历阳;淮西为豫州。文帝元嘉七年〔合二豫州为一,十六年又分,二十二年又合,考武大明三年〕,又分。五年,割扬州之淮南、宣城又属焉。徙治姑孰。明帝泰始二年又合,而以淮南、宣城还扬州。九月又分,还治历阳。三年五月,又合。四年,以扬州之淮南、宣城为南豫州,治宣城,五年罢。时自淮以西,悉没寇矣。七年,复分历阳、淮阴、南谯、南兗州之临江立南豫州。泰豫元年,以南汝阴度属豫州,豫州之庐江度属南豫州。按淮东自永初至于大明,便为南豫,虽乍有离合,而分立居多。爰自泰始甫失淮西,复于淮东分立两豫。今南豫以淮东为境,不复于此更列二州,览者按此以淮东为境,推寻便自得泰始两豫分域也。徐志领郡十三,县六十一,户三万七千六百二,口二十一万九千五百。今领郡十九,县九十一。去京都水一百六十。
  历阳太守,晋惠帝永兴元年,分淮南立,属扬州,安帝割属豫州。《永初郡国》唯有历阳、乌江、龙亢三县,何、徐又有酂、雍丘二县。今领县五,户三千一百五十六,口一万九千四百七十。
  历阳令,汉旧县,属九江。
  乌江令,二汉无,《晋书》有乌江,《太康地志》属准南。
  龙亢令,汉旧名,属沛郡,《晋太康地志》属谯。江左流寓立。
  雍丘令,汉旧名,属陈留。流寓立,先属泰山郡,文帝元嘉八年度。
  酂令,汉属沛,《晋太康地志》属谯。流寓立,文帝元嘉八年度。
  南谯太守谯郡别见,晋孝武太元中,于淮南侨立郡县,后割地志咸实土。《郡国》又有酂县,何、徐无。今领县六,户四千四百三十二,口二万二千三百五十八。去州水五百四十,陆一百七十;去京都水七百,陆五百。
  山桑令,前汉属沛,后汉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谯。
  谯令,汉属沛,《晋太康地志》属谯。
  铚令,汉属沛,《晋太康地志》属谯。
  扶阳令,前汉属沛,后汉、《晋太康地志》并无。
  蕲令。别见
  城父令,前汉属沛,后汉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谯。
  庐江太守,汉文帝十六年,分淮南国立。光武建武十三年,又省六安国以并焉。领县三,户一千九百九,口一万一千九百九十七。去州水二千七百二十,陆四百七十;去京都水一千一百,陆六百三十一。
  灊令,汉旧县。
  舒令,汉旧县。
  始新令,《永初郡国》、何并无,徐有始新左县,明帝泰始三年立。
  南汝阴太守汝阴郡别见,江左立。领县五,户二千七百一,口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五。去州陆三百;去京都水一千,陆五百三十。
  汝阴令别见,所治即二汉、晋合肥县,后省。
  慎令,汉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汝阴。
  宋令。别见
  阳夏令,前汉属淮阳,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陈令属梁,无复此县。又晋地志,惠帝永康中复立。《永初郡国》、何并属南梁,徐志属此。
  安阳令别见,《永初郡国》、何并属南梁,徐属此。
  南梁太守梁郡别见,晋孝武太元中,侨立于淮南,安帝始有淮南故地,属徐州。武帝永初二年,还南豫,孝武大明六年废属西豫,改名淮南,八年复旧。《永初郡国》又有虞、阳夏、安丰三县并别见。何、徐无安丰;又有义昌而并无宁陵县。今领县九,户六千二百一十二,口四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去州水一千八百,陆五百;去京都水一千七百,陆七百。
  睢阳令,汉旧名。孝武大明六年,改名寿春,八年复旧。前废帝永光有义宁、宁昌二县并睢阳。所治即二汉、晋寿春县,后省。
  蒙令。别见
  虞令,汉旧名。
  谷熟令,汉旧名。
  陈令,前汉属淮阳,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属梁。
  义宁长,何无,徐有,宋末又立。
  新汲令,汉旧名,属颍川。
  崇义令,《永初郡国》羌人始立。
  宁陵别见,徐志后所立。
  晋熙太守,晋安帝分庐江立。领县五,户一千五百二十一,口七千四百九十七。去州陆八百,无水;去京都水一千二百,无陆。
  怀宁令,晋安帝立。
  新冶令,晋安帝立。
  阴安令,汉旧名,属魏郡,《晋太康地志》属顿丘。
  南楼烦令,《永初郡国》、何、徐志无。
  太湖左县长,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立太湖、吕亭二县,属晋熙,后省,明帝太始二年复立。
  弋阳太守,本县名,属汝南,魏文帝分立。领县六,户三千二百七十五,口二万四千二百六十二。去州陆一千一百,去京都水阙。
  期思令,汉旧县。
  弋阳令,汉旧县。
  安丰令,旧郡,晋安帝并为县。
  乐安令,新立。
  茹由令,新立。
  安丰太守,魏文帝分庐江立。江左侨立,晋安帝省为县,属弋阳,宋末复立。
  安丰令,《前汉地理志》无,后汉属庐江。
  松滋令。别见
  汝南太守。别见
  上蔡侯相。别见
  平舆令。别见
  北新息令。别见
  真阳令。别见
  安城令。别见
  南新息令。别见
  临汝令,汉旧名。别见
  阳安令。别见
  西平令。别见
  瞿阳令。别见
  安阳令。别见
  新蔡太守。别见
  鲖阳令。别见
  固始令。别见
  新蔡令。别见
  东苞信令。别见
  西苞信令,徐志南豫唯一苞信,疑是后侨立所分。
  东郡太守别见,《永初郡国》无苌平、父阳而有扶沟别见;何无阳夏、扶沟,徐无阳夏。
  项城令。别见
  西华令。别见
  阳夏令。别见
  苌平令。别见
  谷阳令。别见
  南顿太守别见,帖治陈郡。
  南顿令。别见
  和城令。别见
  颍川太守。别见
  邵陵令。别见
  临颍令。别见
  曲阳令。别见
  西汝阴太守,《永初郡国》、何、徐并无此郡。
  汝阴令。别见
  安城令。别见
  楼烦令。别见
  宋令。别见
  汝阳太守。别见
  汝阳令。别见
  武津令。
  陈留太守别见,《永初郡国》无浚仪、封丘,而有酸枣,何、徐无封丘、尉氏。
  浚仪令。别见
  小黄令。别见
  雍丘令。别见
  白马令。别见
  襄邑令。别见
  封丘令,汉旧名。
  尉氏令。别见
  南陈左郡太守,少帝景平中省此郡,以宋民度属南梁、汝阴郡,而《永初郡国》无,未详。孝建二年以蛮户复立。分赤官左县为蓼城左县。领县二。乐疑大明八年,省郡,即名为县,属陈左县。
  边城左郡太守,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立茹由、乐安、光城、雩娄、史水、开化、边城七县,属弋阳郡。徐志有边城郡,领雩娄、史水、开化、边城两县。大明八年,复省为县,属弋阳,后复立。领县四,户四百一十七,口二千四百七十九。
  雩娄令,二汉属庐江,《晋太康地志》云属安丰。
  开化令。
  史水令。
  边城令。
  光城左郡太守,《永初郡国》、何、徐并无。按《起居注》,大明八年,省光城左郡为县,属弋阳,疑是大明中分弋阳所立。八年复省,后复立。
  乐安令。
  茹由令。
  光城令。此三县,徐志属弋阳。
  豫州刺史,后汉治谯,魏治汝南安成,晋平吴后治陈国,晋江左所治,已列于前。《永初郡国》、何、徐寄治睢阳,而郡县在淮西。徐又有边城,别见南豫州。何又有初安、绥城二郡,初安领新怀、怀德二县,绥城领安昌、招远二县,并云新立。徐无,则是徐志前省也。领郡十,县四十三,户二万二千九百一十九,口一十五万八百三十九。
  汝南太守,汉高帝立。领县十一,户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一,口八万九千三百四十九。去州水一千,陆七百;去京都水三千,陆一千五百。
  上蔡令,汉旧县。
  平乐令,汉旧县。
  北新息令,汉旧县。
  慎阳令,汉旧县。《永初郡国》及徐并作真阳。
  安成令,汉旧县。
  南新息令,汉旧县。
  朗陵令,汉旧县。
  阳安令,汉旧县。
  西平令,汉旧县。
  瞿阳令,汉旧县,作灈阳。
  安阳令,汉旧县。晋武太康元年,改为南安阳。
  新蔡太守,晋惠帝分汝阴立,今帖治汝南。领县四,户二千七百七十四,口一万九千八百八十。去州陆六百;去京都水二千五百,陆一千四百。
  鲖阳令,汉旧县。晋成帝咸康二年,省并新蔡,后又立。
  固始令,故名寝丘之地也。汉光武更名。晋成帝咸康二年,并新蔡,后又立。
  新蔡令,汉旧县。
  苞信令,前汉无,后汉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汝阴。后汉《郡国》、《晋太康地志》并作“褒”。
  谯郡太守,何志故属沛,魏明帝分立。按王粲诗:“既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粲是建安中亡,非明帝时立明矣。《永初郡国》无长垣县。今领县六,户一千四百二十四,口七千四百四。去州陆道三百五十;去京都水二千,陆一千二百。
  蒙令,汉旧县,属沛。
  蕲令,汉旧县,属沛。
  宁陵令,前汉属陈留,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梁。
  魏令,故魏郡,流寓配属。
  襄邑令。
  长垣令,汉旧县,属陈留。《永初郡国》无。何故属陈留,徐新配。
  梁郡太守,秦砀郡,汉高更名。孝武大明元年度徐州,二年还豫。领县二,户九百六十八,口五千五百。去州陆一百六十;去京都水九百。
  下邑令,汉旧县。何云魏立,非也。
  砀令,汉旧县。
  陈郡太守,汉高立为淮阳国,章帝元和三年更名。晋初并,梁王肜薨,还为陈。《永初郡国》有扶沟前汉属淮阳,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陈留。、阳夏别见,而无谷阳、长平。领县四,户六百九十三,口四千一百一十三。去州陆七百六十;去京都水一千四百五十。
  项城令,汉旧县,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陈郡。
  西华令,汉旧县,属汝南,晋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复立,属颍川。江左度此。
  谷阳令,本苦县,前汉旧淮阳,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属梁,成帝咸康三年更名长平令,前汉属汝南,后汉属陈,《晋太康地志》属颍川。
  南颍太守,故属汝南,晋惠帝分立。领县二,户五百二十六,口二千三百六十五。去州七百六十;去京都陆一千四百五十。
  南顿令,汉旧县,何故属汝阳,晋武帝改属汝南。按《晋太康地志》、王隐《地道》无汝阳郡。
  和城令,何江左立。
  颍川太守,秦立。魏分颍川为襄城郡,晋成帝咸康二年,省襄城还并颍川。《永初郡国》又有许昌本名许,汉旧县。魏曰许昌、新汲别见、焉陵、长社、颍阴、阳翟四县并汉旧县。阳翟,魏、晋属河南。六县,而无曲阳。领县三,户六百四十九,口三千五百七十九。去州一千;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邵陵令,汉旧县,属汝南,《晋太康地志》属颍川。
  临颍令,汉旧县。
  曲阳令,前汉属东海,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无。
  汝阳太守,《晋太康地志》、王隐《地道》无此郡,应是江左分汝南立。晋成帝咸康三年,省并汝南,后又立。领县二,户九百四十一,口四千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