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朝浦龙渊撰。兹编因《系辞》“包犠氏王天下”之文,遂谓六十四卦无一非帝王师相之事,乃明主良臣所以致太平之书。因《乾卦》“六位时成”之文,谓六爻中君臣上下各有攸司。周公分位系辞,正名定分,皆取诸此。历来一切图书、象数、卦变等说,皆略而不论。夫人事准乎天道,治法固《易》理之所包。
  然谓帝王师相之学当求於《易》则可,谓《易》专为帝王师相作则主持太过矣。
  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作二十八卷。此本少四卷,疑亦《经义考》传写之误也。
  △《周易义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于琳撰。琳,平湖人。兹编皆因仍旧说,依文训释,罕所发明。末列三十三图,亦皆剿袭旧图而小变其貌。其自作者,如《在天成象图》,以日星霞露虹左列为阳,以月汉风霜雪右列为阴,而以云雨雷电雹雾居中为兼阴阳,殊为无理。《在地成形图》,以水金山右列为柔,土火石左列为刚,木丝穀盐并列於中为兼柔刚,尤不可解。而《成男成女图》作⊙○之形,《一阴一阳谓之道图》又作○=●形,益怪诞矣。
  △《身易实义》·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廷劢撰。廷劢字克斋,嘉兴人。康熙中由副贡生授栾城县知县,官至商州知州。是书一以程朱为宗,凡宋明诸儒称引程朱之说者,摭拾无遗,其别有发明者,概屏弗录。前有《自序》云:“以心言《易》,未若以身体《易》之为实。以身体《易》,又必以《易》见诸用之为实。”故名其书为《身易实义》云。
  △《河图洛书原舛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河图》、《洛书》,辨者既非一家,驳者亦非一说。奇龄谓今之《河图》即大衍之数,当名《大衍图》,而非古所谓《河图》。今之《洛书》则太乙行九宫之法,亦非《洪范九畴》。既著其说於前,更列其图於后。其排击异学,殊有功於经义。顾其所列之图又复自生名例,转起葛藤。左右佩剑,相笑无休。是仍以斗解斗,转益其斗而已矣。
  △《易宗集注》·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孙宗彝撰。宗彝,高邮人。是书成於康熙庚申。以象、数、理各有宗,因象而测其数,因数而测其理,而所宗者以中为主。故卷首冠以《中论》三篇。
  其说谓《河图》、《洛书》五皆居中。中,五象之宗也。五,数之中也。中,理之宗也。故名《易宗》。案《易》所言“中”,皆指中画,过与不及,皆因象示戒,则谓《易》为用中,未始不可。然必执《河图》、《洛书》之五位以为用中之本,则横生枝节,附会经义矣。注中於变爻、变卦及反对、互体之义独详,而卷首兼论岁运。其学盖出於黄道周而参以他说小变之。中间诋斥先儒,殊为已甚。
  又每节之下必注“宗彝曰”,云以拟《象传》,尤无谓也。
  △《周易清解》(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见龙撰。见龙字寿水,杭州人。康熙中诸生。其说《易》,主象与理而略於数。如解《屯》六四四止而初动,有“班如”之象。《大壮》九三“用壮”、“用罔”之故。《旅》六二“得童仆”为得三爻。此类凡数十条,皆於《经》、《传》有裨。惟《经》前《传》后,次序昭然。汉晋以来,或亦析《传》以附《经》,从无后《经》而先《传》。见龙乃移《系辞》、《说卦》、《杂卦》、《序卦》於《上、下经》之前,分为二卷,名曰《孔子读易传》。则欲尊孔子而不知所以尊矣。
  △《周易本义述蕴》·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兆锡字上均,丹阳人。康熙庚午举人,乾隆初荐充三礼馆纂修官。是书取名《述蕴》者,盖取《通书》“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之义。大旨恪遵朱子《本义》,如解《屯卦》六二“匪寇婚媾”句,解《否卦》“否之匪人”句。舍《本义》而从程《传》、孔疏者,亦偶有之,非其通例也。其《经》、《传》之次第,则於卦画之后继以《彖辞》、《彖传》,於《彖辞》、《彖传》之后继以《象辞》、《象传》,而《乾》、《坤》二卦则又割《文言传》为二段,分缀於《彖》、《象》二传之下。其以《大、小象传》列《彖传》后者,自谓用今本《乾卦》之例。列《彖传》於《彖辞》后者,自谓用今本《坤卦》之例也。然割裂《文言》,又用何例乎?既非今本,又非古本,殊为进退无据。又既解《本义》之九图,而《卦变》一图其说与《本义》互异者,置不一言,亦为疏漏。至订定《杂卦》《大过》以下八卦,本蔡渊之说而小变之,以《渐》、《归妹》、《既济》、《未济》四卦相次为隔句韵体,亦殊勇於改《经》也。
  △《周易蕴义图考》·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是编主先天之学,皆根柢图书,演错综互变之旨,大抵推阐旧说也。
  △《砚北易钞》·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黄叔琳撰。叔琳字昆圃,大兴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乾隆辛未恩加吏部侍郎衔。是编用注疏本,以程《传》、《本义》为主,杂采诸说附益之。中多朱墨校正商榷之处,盖犹未定之稿也。
  △《宋元周易解提要、附易解别录》(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署养素堂纂本。又有黄叔琳名字二私印,盖即叔琳所录也。
  其书盖仿李鼎祚《周易集解》之例,但裒诸说,不加论断。然所采录颇简,且书名既题“宋元”,而书中复录《子夏易传》语十数条,未免失于断限。又宋时说《易》者如王湜《易学》、林至《易裨传》、郑汝谐《易翼传》、赵汝梅《易叙丛书》、林光世《水村易镜》之类,传于世者尚多,兹皆未录。而元人说《易》者竟未采一家。其书未分卷帙,亦无序目,殆犹未成之本也。后附《易解别录》一册,盖旁采异说,亦仅有宋而无元云。
  △《周易浅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步瀛撰。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辛未进士。是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者,昔房融译《楞严经》称为笔受。此注经而袭佛氏之称,盖偶未检。其《凡例》称“家传《易》学已历六世,自其曾祖至其父与伯叔及其弟侄,均以《易》得科名。又称《易》家自明嘉、隆以后,穿凿附会,置《本义》、程《传》不顾,惟喜新奇异说。见之文者,蒙混支离。《大象传》孔子所著,庚辰房书竟认作周公语”云云。盖其家传科举之学也。
  △《易经详说》(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中牟人。康熙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是书兼用程《传》、《本义》,谓朱子分象占,程《传》说理,二书不可偏废。故兼取二家之说,低一格以别於经。又采诸儒之说互相发明者,再低一格以别於二家,觐祖时有所见亦附著焉。其中亦间有与朱子异者。如朱子谓《左传》穆姜筮遇《艮》之八法,宜以系小子失丈夫为占,而史妄引《彖辞》为非。觐祖则谓《艮卦》只二不变,当为随。既以二为八,则非六二矣,当以《彖辞》为是,史非妄也。又谓文王八卦方位未必分配父母男女,较量卦画阴阳。朱子从后推论,未必是文王当日之意。又不取卦变之说。盖大旨虽出程朱,而小节则兼采诸论也。至所论卦变,谓来知德为姚江之支派馀裔,创立异说,以翻程朱《传》、《义》之案。考王守仁未尝讲《易》,知德亦不传姚江之学。黄宗羲《明儒学案》列之诸儒案中,谓其与阳明相异,而惜其独学无朋,师心自用,可为明证。觐祖以门户馀习,见近似者而咻之,亦考之未审耳。
  △《易学参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冯昌临撰。昌临字与肩,嘉兴人。是书分内、外二编。内编为说六篇,自《先天八卦图》以至《八卦纳甲》。外编亦六篇,自天干化气五行以至七政四馀。盖欲从汉学而不究古法,遂以后世斗首化曜之说参杂而敷演之,可谓逐影而失形矣。
  △《易象》·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明弼撰。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间官凤翔府教授。是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列《本义》於前,而各敷衍数语於后,殊无所发明。
  △《易宫》·三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隆元撰。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无序跋,末阙《杂卦传》,其中亦多阙文、阙卷,又颇有涂乙,或注“未定本”字,或注“非先生手授本”字。则隆元草创未竟之书,其门人追录之也。
  大旨取来知德之说,以不反对之卦为错,反对之卦为综。错者一卦自为一宫,综者两卦合为一宫。《上经》三十卦不反对者六,合之为十八卦。《下经》三十四卦不反对者二,合之亦十八卦。总二篇分配之数,适符邵子三十六宫之义,故以名书。中多从吴澄《纂言》,改易《经》文,颇伤于轻信。
  △《读易管窥》·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隆元撰。是编卷一为《考略》,次列《河图》、《洛书》诸图。其《河图旋毛》、《洛书坼甲》二图云,得之朱升《易经旁注》。然升洪武时人,非伏羲时人,不知何自而见之(案《旋毛》、《坼甲》二图乃吴澄所传,非始于朱升)。卷二为《先天后天卦图》。卷三为《蓍数太极图》、《卦象太极图》、《性理太极图》。《性理》即周子之图也,馀二图,隆元所造也。卷四为《参伍错综图》,为《纳甲》,为《卦变》。卷五为《启蒙三十二图》,而附以《占例私言》。大抵力阐陈抟之学。其辨归有光《先天图》晚出一条,谓《舜典》首二十八字齐建武时始出,学者未尝疑之,岂先天四图不可出於太平兴国时?是又未考《经典释文》之语矣。
  △《读易约编》·四卷(内府藏本)
  国朝朱江撰。江字东注,江都人。是书成於康熙丁丑。其《凡例》有云:“是编原为便举子业,凡可备大小试题者,著其精意,馀止存《经》文。”盖乡塾课蒙之本也。
  △《孔门易绪》·十六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德纯撰。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庚辰进士,官常山县知县。是书专以《十翼》解经。其说谓经本无阴阳、刚柔之名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皆夫子所显示以阐经,故曰《孔门易绪》,为目凡三:曰《经绪》,说《上、下经》也。曰《传绪》,说《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也。曰《绪馀》,则以诸家《易》图为未善而以己意推衍,自立新图、新谱也。别以《引绪》冠於首,则总论也。其说与诸家迥异。盖《易》道广大,随引一端推衍之,皆可成理耳。
  △《易韦》·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朱襄撰。襄,无锡人。是书成於康熙庚辰。卷首为《易图说》,凡十二图。其以九数为《河图》,宗刘牧之说。而以《洛书》为八卦,又与牧异。其《尚占》一图,独有图而无说,殆传写佚之欤?次为《读易字义》,凡十四篇。
  其说无一不与前人相反。盖不究圣人立教之本,而惟黑白奇偶之是求,其势必至於此,不足异也。其《读易字义序》称命之曰《易韦》,而撮取《大传》中之字,推明其义凡十四则,冠於《易韦》之前。然则《易韦》别有全书,此特其卷首《图说》及《字义》耳。
  △《周易阐理》·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国朝戴虞皋撰。虞皋号遯轩,昆山人。是编原稿凡三四百纸。虞皋自以为太繁,删存十之一二。其子孙贻又以为太简,复采原稿补其遗阙,即此本也。书成於康熙壬午。前有孙贻《序》,后有虞皋从子鉴《跋》。大旨黜象数而明义理,故名曰《阐理》。首冠《授易源流》一篇,分言数、言理二宗,於汉以来诸儒之学皆有所排击,惟推尊郝敬之书,持论颇偏。其述数学,以为老子传鬼谷子,后焦延寿得之以传京房,陈抟得之以授穆修、李之才以及邵子。按老子与孔子同时,鬼谷子与苏秦同时,相距百有馀年,邈乎无涉,不知老子之《易》何以得传鬼谷子。又《汉书》载焦赣之学莫知所出,自称出於孟喜,而喜弟子施雠等力攻其非,无所谓得之鬼谷子者。至焦、京乃占候之术,而陈抟所传《先天》诸图,则以道家炉火之说推衍阴阳奇偶,其法截然不同,亦无所谓得之焦、京者。虞皋所云,均不知其何本。其述理学,以为孔子授商瞿后,分田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