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吩厥鞘槲怼4吮窘龆怼?济髡泡妗赌诟笫槟俊匪亍洞怠匪牟嵬猓杏小缎怠匪牟幔率纤饺碚撸导妗缎怠肥砑浦=瘛缎怠繁痨丁队览执蟮洹分匈霾沙舌R云涮謇晕鹌苑种堵荚啤
△《春秋左氏传续说》·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吕祖谦撰。是编继《左氏传说》而作,以补所未及,故谓之《续说》。久无传本,今见於《永乐大典》者,惟自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至三十三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十一年,旧本阙佚,无足采录。其馀则首尾完具,以《传》文次第排比之,仍可成帙。其中如“臾骈送狐射姑之帑”、“孟献子爱公孙敖二子”两条,俱以《博议》所云为非。是则是书当成於晚年矣。其体例主於随文解义,故议论稍不如前说之阔大。然於《传》文所载,阐发其蕴,并抉摘其疵。如所谓“《左氏》有三病,不明君臣大义,一也。好以人事附会灾祥,二也。记管、晏事则尽精神,说圣人事便无气象,三也”云云,虽亦沿宋儒好轧先儒之习,然实颇中其失。至於朝祭、军旅、官制、赋役诸大典及晋、楚兴衰,列国向背之事机,诠释尤为明畅。惟子服景伯系本桓公,而以为出自襄公,稍为讹舛耳。盖祖谦邃於史事,知空谈不可以说《经》,故研究《传》文,穷始末以核得失,而不倡废《传》之高论。视孙复诸人,其学为有据多矣。
△《详注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吕祖谦撰。相传祖谦新娶,於一月之内成是书。今考《自序》称:“屏处东阳之武川,居半岁,里中稍稍披蓬藋从予游。谈馀语隙,波及课试之文。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迹,疏其说於下。旬储月积,浸就篇帙。”又考祖谦《年谱》,其初娶韩元吉女,乃绍兴二十七年在信州,不在东阳。后乾道三年五月持母丧,居明招山,学子有来讲习者。四年已成《左氏博议》。五年二月除母服,五月乃继娶韩氏女弟。则是书之成,实在丧制之中,安有新娶之事?流俗所传误也。书凡一百六十八篇。《通考》载作二十卷,与此本不同。盖此本每题之下附载《左氏传》文,中间徵引典故,亦略为注释,故析为二十五卷。其《注》不知何人作,观其标题版式,盖麻沙所刊。考《宋史·艺文志》有祖谦门人张成招《标注左氏博议纲目》一卷,疑当时书肆以成招《标注》散入各篇也。杨士奇称别有一本十五卷,题曰《精选》。黄虞稷称明正德中有二十卷刊本,今皆未见。坊间所鬻之本仅十二卷,非惟篇目不完,并字句亦多妄削。世久不见全书。此本有董其昌名字二印,又有朱彝尊收藏印,亦旧帙之可宝者矣。
△《春秋比事》·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沈棐撰”。棐始末无可考。惟是书前有陈亮《序》,称其字文伯,湖州人,尝为婺之校官。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案湖有沈文伯,名长卿,号审斋居士,为常州倅。忤秦桧,贬化州,不名棐也。不知同父何以云然。岂别有名棐而字文伯者乎?然则非湖人也”云云,其说与亮迥异。都穆《听雨纪谈》,又据嘉定辛未庐陵谭月卿《序》,以为莆阳刘朔撰,并称月卿亲见刘氏家本。此本不载月卿《序》,亦未审穆何所据。疑以传疑,无从是正。以陈亮去棐世近,姑从所序,仍著棐名。其书前以诸国类次,后以朝聘、征伐、会盟事迹相近者,各比例而为之说,持论颇为平允。本名《春秋总论》,亮为更此名。元至正中尝刊於金华。其版久毁,世罕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此本前有中兴路儒学教授王显仁《序》,盖犹从元刻传录者也。
△《春秋左传要义》·三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魏了翁撰。亦所辑《九经要义》之一也。其书节录《注》、《疏》之文,每条之前各为标题,而系以先后次第,与诸经《要义》体例并同。考了翁序李明复《春秋集义》云“余尝览诸儒之传,至本朝先正,谓此为经世之大法、传心之要典,余惧益深。乃裒萃以附於《经》,尚虑观书未广,择理未精,故未敢轻出。
李君乃先得我心而为是书”云云,是了翁亦尝裒辑众说以注《春秋》,其书未就,而其所取於《注》、《疏》者则尚见於是编。凡《疏》中日月名氏之曲说烦重琐屑者,多刊除不录。而名物度数之间,则削繁举要,本末灿然。盖左氏之书,详於典制,三代之文章礼乐,犹可以考见其大凡。其远胜《公》、《穀》,实在於此。了翁所辑,亦可谓得其要领矣。原本六十卷,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
此本仅存三十一卷,末有万历戊申中秋后三日龙池山樵彭年《手跋》一篇,称“当时镂帙不全,后世无原本可传。甘泉先生有此书三十一卷,藏之怀古阁中,出以相示,因识数言於后。”则亦难覯之本矣。然甘泉为湛若水之号,若水登弘治乙丑进士,至万历戊申凡一百四十年,不应尚在。彭年与文徵明为姻家,王世贞序其诗集,称年死之后,家人鬻其遗稿,则万历末亦不复存。且《九经要义》皆删节《注》、《疏》,而《跋》称其订定精密,为先儒所未论及,尤不相合。
疑残本偶存,好事者伪为此《跋》,而未核其年月也。
△《春秋分纪》·九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程公说撰。公说字伯刚,号克斋,丹棱人,居於宣化。年二十五登第,官邛州教授。吴曦之乱,弃官携所著《春秋》诸书匿安固山中修之。甫成而卒,年仅三十七。是书前有开禧乙丑《自序》,淳祐三年,其弟公许刊於宜春。凡《年表》九卷、《世谱》七卷、《名谱》二卷、《书》二十六卷、《周天王事》二卷、《鲁事》六卷、《大国世本》二十六卷、《次国》二卷、《小国》七卷、《附录》三卷。其《年表》则冠以周及列国,而后夫人以下与执政之卿皆各为一篇。其《世谱》则王族、公族以及诸臣每国为一篇,鲁则增以妇人名、仲尼弟子。而燕则有录无书,盖原阙也。《名谱》则凡名著於《春秋》者分五类列焉。《书》则历法、天文、五行、疆理、礼乐、征伐、职官七门。其周、鲁及列国《世本》以及《次国》、《小国》、《附录》则各以《经》、《传》所载分隶之。条理分明,叙述典赡。所采诸儒之说与公说所附《序论》,亦皆醇正。诚读《春秋》者之总汇也。明以来其书罕传,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顾栋高作《春秋大事表》,体例多与公说相同。栋高非剽窃著书之人,知其亦未见也。此本出自扬州马曰璐家,与《通考》所载卷数相合。内宋讳犹皆阙笔,盖从宋刻影钞者。刘光祖作公说《墓志》,称所作尚有《左氏始终》三十六卷、《通例》二十卷、《比事》十卷。是殆刻意於《左氏》之学者。宋自孙复以后,人人以臆见说《春秋》。恶旧说之害己也,则举三《传》义例而废之。又恶《左氏》所载证据分明、不能纵横颠倒,惟所欲言也,则并举《左传》事迹而废之。譬诸治狱,务毁案牍之文,灭佐证之口,则是非曲直乃可惟所断而莫之争也。公说当异说坌兴之日,独能考核旧文,使本末源流犁然具见,以杜虚辨之口舌,於《春秋》可谓有功矣。
△《春秋讲义》·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开禧中,溪为资善堂说书,累转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通鉴》,各为说以进。此即其《春秋》说也。书中如以齐襄迫纪侯去国为托复雠以欺诸侯,以秦与楚灭庸为由巴、蜀通道,以屡书“公如晋至河乃复”为晋人启季氏出君之渐,以定公戊辰即位为季氏有不立定公之心,皆具有理解。而时当韩侂胄北伐败衄,和议再成,故於内修外攘、交邻经武之道,尤惓惓焉。至卒葬之类,并阙而不释。考宋代於丧服之制,避忌颇深。如“何居”“居”
字语出《檀弓》,《礼部韵略》即不载,其他可知。溪之不释此类,盖当时讲幄之体也。嘉定癸未五月,溪长子桷鋟本金陵学舍,沈光序之。宝庆丙戌,牛大年复刻於泰州。其《序》称是书期於启沃君德,天下学士不可得而闻。盖非经生训诂家言,故流传未广。陈氏《书录解题》不著於录,殆以是欤?《宋史·艺文志》作四卷。王瓒《温州志》作三卷。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今外间绝无传本,惟《永乐大典》所采,尚散见各条《经》文之下。今谨为裒辑校正,自僖公十四年秋至三十三年,襄公十六年三月至三十一年,《永乐大典》所阙,则取黄震《日钞》所引补之。仍从《宋史》釐为四卷,而每卷又各分上、下。其所释《经》文,多从《左氏》,故其间从《公》、《穀》者并附案语於下方焉。
△《春秋集义》·五十卷、《纲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李明复撰。明复亦名俞,字伯勇,始末无考。据魏了翁《序》,知为合阳人,嘉定中太学生尔。是书首行题“校正李上舍经进春秋集义”,次行又题“后学巴川王梦应”。案朱彝尊《经义考》云:“《宋艺文志》载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又载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尝见宋季旧刻,即李氏原本,而王氏刊行之,非王氏别有《集义》也。”此本乃无锡邹仪蕉绿草堂藏本。核其题名,与彝尊所见本相合。知《经义考》所说有据,而《宋志》误分为二也。张萱《内阁书目》称其采周、程、张三子,或著书以明《春秋》,或讲他经以及《春秋》,或其说有合於《春秋》者,皆广收之。然所采如杨时、谢湜、胡安国、朱子、吕祖谦之说,不一而足,谢湜尤多。萱盖考之未审耳。《经义考》载是书前有《纲领》二卷,又有魏了翁《序》。此本乃皆不载,盖传写佚之。然“春王正月”条下自注曰:“馀见《纲领》上、中二卷”。则《纲领》当有三卷,故有上、中、下之分。《经义考》作二卷,亦小误矣。今检《永乐大典》,明复所著《纲领》尚存,谨录而补之,仍釐为三卷,以还其旧焉。
△《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张洽撰。洽字元德,清江人。嘉定中进士,官至著作佐郎。端平元年,朝廷知洽家居著书,宣命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赍纸札誊写以进。书既上,除洽知宝章阁。会洽卒,谥之曰文宪。以其书付秘阁。书首有洽《进书状》,自言“於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核研究,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於每事之左,名曰《春秋集传》。既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云云。考《朱子语录》深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洽此书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义合,足破支离轇轕之陋。车若水《脚气集》乃深以洽改从周正为非,门户之见,殊不足据。
至若水谓“《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以褒贬去取之意方得。今作《集注》,便是质实判断,此照《语》、《孟》例不得。《语》、《孟》是说道理,《春秋》是纪事。且首先数句便难明。惠公仲子,不知惠公之仲子耶?或惠公同仲子耶?尹氏卒,一边道是妇人,一边道是天子之世卿。诸儒讥世卿之说,自是明训。恐是举烛尚明之论,理虽是而事则非也”云云,其论亦颇中洽之病。要其合者不可废也。明洪武中,以此书与胡安国《传》同立学官。迨永乐间,胡广等剽袭汪克宽《纂疏》为《大全》。其说专主胡《传》,科场用为程式,洽书遂废不行。今此书遗本仅存,而所谓《集传》则佚之久矣。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李琪撰。琪字开伯,吴郡人。官国子司业。其书成於嘉定辛未。以诸国为纲,而以《春秋》所载事迹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一卷为《王朝及霸国》。霸国之中黜秦穆、楚庄而存宋襄。又於晋文以下列自襄至定十君。而特附以《鲁》二卷,为周同姓之国。而特附以《三恪》三卷,皆周异姓之国。而列秦、楚、吴、越於诸小国后,所论多有为而发。如讥晋文借秦抗楚,晋悼结吴困楚,则为徽宗之通金灭辽而言。讥纪侯邻於雠敌而不能自强,则为高宗之和议而言。其意犹存乎鉴戒。至於称鲁已灭之后至秦、汉犹为礼义之国,则自解南渡之弱。霸国之中退楚庄、秦穆而进宋襄,则自解北辕之耻。置秦、楚、吴、越於诸小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