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炮兵传奇-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中国炮兵传奇
  作者:孙晓 左东
  内容简介:
  火炮,在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斯大林称其为“战争之神”;
  拿破仑认为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
  由于中国最先发明了火药,所以便成了最早拥有火炮的国家。
  遗憾的是,火药没有使中国的封建制度发生变革,倒是明代以后,火药传入欧洲,“把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接着,他们利用火药造出了威力奇大的新型枪炮,转而回头毫不留情地轰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
  从冷兵器时代到现代战争,火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把火炮披上钢甲、装上车轮,于是有了进攻性“火炮”——坦克和自行火炮;
  把火炮搬上舰船,于是有了巨型战舰和浩大壮阔的海战;
  把火炮塞进飞机,辽阔长天也成了炮声轰鸣的战场……
  火炮的威力还在延伸,把传统引爆的火药改换成铀或者钚,再用火箭或者飞机投掷出去,于是有了导弹、核弹……
  但是不管火炮怎样发展,火炮还是火炮,因为导弹或者核弹的远距离攻击只能摧毁目标,而不能实施占领。而战争通常是以征服或者占领为目的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特色和独特的道路,所以我军最早的炮兵非常弱小,而且常常为了服从游击战的作战需要而压缩或精简。应该说,红军时期的炮兵,还不能成为军队的固定正式编制。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军炮兵的成长壮大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炮兵,已经有了正式编制,而且有了独立炮营、炮团,但那时的装备大多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迫击炮、山炮,运输多靠人背马拉,炮兵规模小,机动性能差,实战中的威力,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经过三大战役之后,我军的炮兵基本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天险的时候,上千门重型榴弹炮对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进行了致命的轰击,使得长江天堑被我军一夜间夷为平地,统治中国数十年的蒋家王朝,在隆隆的炮声中颓然坍落。
  古都北京。毛泽东在21响的礼炮轰鸣声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炮兵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个独立兵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正文
  前言
  火炮,在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斯大林称其为“战争之神”;
  拿破仑认为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
  由于中国最先发明了火药,所以便成了最早拥有火炮的国家。
  遗憾的是,火药没有使中国的封建制度发生变革,倒是明代以后,火药传入欧洲,“把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接着,他们利用火药造出了威力奇大的新型枪炮,转而回头毫不留情地轰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
  从冷兵器时代到现代战争,火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把火炮披上钢甲、装上车轮,于是有了进攻性“火炮”——坦克和自行火炮;
  把火炮搬上舰船,于是有了巨型战舰和浩大壮阔的海战;
  把火炮塞进飞机,辽阔长天也成了炮声轰鸣的战场……
  火炮的威力还在延伸,把传统引爆的火药改换成铀或者钚,再用火箭或者飞机投掷出去,于是有了导弹、核弹……
  但是不管火炮怎样发展,火炮还是火炮,因为导弹或者核弹的远距离攻击只能摧毁目标,而不能实施占领。而战争通常是以征服或者占领为目的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特色和独特的道路,所以我军最早的炮兵非常弱小,而且常常为了服从游击战的作战需要而压缩或精简。应该说,红军时期的炮兵,还不能成为军队的固定正式编制。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军炮兵的成长壮大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炮兵,已经有了正式编制,而且有了独立炮营、炮团,但那时的装备大多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迫击炮、山炮,运输多靠人背马拉,炮兵规模小,机动性能差,实战中的威力,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经过三大战役之后,我军的炮兵基本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天险的时候,上千门重型榴弹炮对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进行了致命的轰击,使得长江天堑被我军一夜间夷为平地,统治中国数十年的蒋家王朝,在隆隆的炮声中颓然坍落。
  古都北京。毛泽东在21响的礼炮轰鸣声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炮兵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个独立兵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炮兵传奇》是战史文学作家孙晓、左东在深入采访、广泛收集、全面查阅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为了增强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一些战斗故事,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作了一些文学性的描写;结合事件,对一些背景史料和兵器知识也作了一定的介绍。
  在本书的采写编撰过程中,有许多老红军、老八路、老炮兵向作者讲述过他们传奇的经历和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在编辑出版时,军事科学院的战史专家进行了细致的审阅,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一章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隆隆炮声,宣告人民
  武装的诞生,也宣告了人民炮兵的诞生;指挥秋
  收起义的毛泽东抚着一抱粗的木头炮管说:“没
  有洋炮,土炮也要起义!“广州城头,叶剑英命
  令起义炮兵与英美军舰展开炮战
  南昌起义炮声隆
  在中国的版图上,南昌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可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这座城市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 是如今海陆空三军300余万将士成长的源头。
  当蓝天战鹰群集,大地铁甲奔突,海面战舰如蚁,发射塔上导弹昂天的时候,每一位热血将士都知道,他们是从南昌的军旗下走来,从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上走来。
  南昌城头,镌刻下一代将帅的伟岸英姿,显赫战功。
  在向旧中国打响的第一枪中,也有一声震天动地的隆隆炮吼。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也是同一天在南昌战火中诞生的。
  1927年,在中国的编年史上,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常的年头。
  历史在这儿陡然调头,来了个急转弯,跟中国人开了一个大玩笑。
  孙中山先生先前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突然之间被废除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半途而废。
  3月 11日,南昌市党部首先被解散。
  4月1日,国民党党棍杨虎带领青红帮的流氓,攻击并占领了九江市党部和总工会,并派兵驻守这两个机关。
  4月6日,蒋介石在南昌得手后,又与汪精卫秘密策划出新的阴谋。
  4月12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这位孙中山遗志的“继承者”和“接班人”,突然举起屠刀,向着毫无防备、一直与国民党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杀来。
  上海城内,一片血雨腥风。黄埔滩头,满布冤魂厉鬼。
  5月17日,夏斗寅叛变革命。
  5月21日, 长沙再迸血雨,军阀许克祥率兵包围长沙总工会和农民协会,无数农会会员成了“马日事变”中的无头惨尸。
  7月15日, 武汉又演厉鬼操刀滥杀无辜的惨剧。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背叛革命,开始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整个中国阴风瑟瑟,鬼魂惨号,花容变色。
  莫非中国要成为一座旷古绝今的人间地狱?
  莫非亿万人民为之奋斗、为之向往的民主与光明事业就此毁掉?
  7月27日, 厚重的阴云笼罩着南昌城。一位身着西装、戴浅色礼帽、面容英俊的青年人,在一位身材魁梧,有着一张精灵的国字脸的青年人陪同下,乘一辆黄包车,穿街过巷,匆匆驶进了位于花园角北侧的一幢别墅。
  两人下车后,长着国字脸的年轻人手中紧握着张开机头的驳壳枪,机敏地前后左右观察了许久,才冲同伴默默点了点头。
  戴礼帽的人见无人跟踪,便坦然地按响了别墅的门铃。
  当两人走进院内,马上有几十双激动颤抖的手伸了过来。原来,中共的精英,诸多在军中活动的将领,早已悄悄地集聚在这座长江岸边的小别墅里了。他们之中有刘伯承、彭湃、聂荣臻、恽代英、吴玉章、林伯渠、廖乾吾、徐特立、李立三等。他们对这两位来客如此敬重,显然这两人的身份在即将到来的事变中十分紧要。
  一点不错,那位身材魁梧,长着国字脸的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战将陈赓,那位头戴礼帽,黑黑的浓眉下有着一双聪睿大眼的人,便是中央刚刚任命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数天之后,中国共产党将在这里起义,打响向国民党反动派宣战的第一枪,这次伟大的壮举,将由周恩来同志全面指挥。
  在党的初创时期,周恩来是少有的懂军事、管军事,并担任过军队要职的领导人之一。他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军事部部长等重要职务,不仅对军队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军队的使用调动、部署作战也有着杰出的才能。
  南昌素有火炉之称,7月盛暑时节,热得令人难以喘息。
  周恩来手持一把蒲扇,在门前黄杨夹持的甬道上缓慢踱步,脑海里却在进行着双方兵力的对比,反复思虑着行动的最佳方案。
  应该说,敌人在南昌城里的兵力并不算强大,他们有朱培德军的一个警卫团,国民党第3军的两个团, 第6军的一个团,第9军的两个团,加上朱培德的军机关,总共不过1万人。 但敌人在九江一线驻有重兵,由于交通便利,一旦得到消息,他们完全可以在24小时内赶到,这就要求必须速战速决。
  周恩来停下脚步,仰面注视着阴云密布的天空。今夜无月、无星,因而显得格外窒闷。
  相比而言,起义部队则强大多了,主力部队有贺龙指挥的20军,叶挺指挥的11军24师,有朱德领导的军官教导团和两个保安队,还有驻扎在南得一带的25师一部,总计3万多人, 不仅数量上占了优势,而且战斗力也明显强过敌人。叶挺指挥的25师是由“铁军”扩编而来的。在北伐中,“铁军”血战汀泗桥,勇夺贺胜桥,威震武昌城……所向皆捷,战无不胜,所以才赢得“铁军”之誉,在此次战斗中,完全可以放心。
  25师也是从“铁军”中分编出来的,只要起义时能按时赶到,其战斗力也可信任。
  20军是从反动军阀的营垒中杀出来的,虽然军中也有一些共产党的干部,但根基并不深厚,而且当时贺龙军长还不是共产党员。这次行动,20军的兵力最多,而且他们有一个炮兵营,攻关夺隘,自然分量极重。
  周恩来豁然明白,此次行动的成败,关键在于20军的动作。他马上回到屋里,穿上军衣,乘车来到20军指挥部。
  贺龙,两把菜刀起家,在洪湖边杀掉盐匪湖霸,揭杆举旗,投入革命军中,九死一生,浴血拼杀,才换得今天的20军军长的头衔。在那个时代,一个军长可以说能尽享人间荣华富贵,足可光宗耀祖了,可贺龙将军却置荣华富贵如粪土,毅然投身工农革命,实在令人可敬可叹。
  当周恩来当面询问贺龙将军部队官兵的情绪和武器装备情况后,贺龙似乎看出了周恩来的隐忧,他一捋唇间的小胡子说:“周书记,我认为你的部署很好,我这里你放心,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指挥我向哪里打,我就向哪里打。我知道我不是共产党员,可我信仰共产主义,决心跟共产党走,请你一定相信我……”一席话使周恩来激动万分,当即与前敌委员会的同志们商议,任命贺龙同志为起义军总指挥。
  根据敌人的部署情况,周恩来与参谋长刘伯承详细拟定了作战计划。在南昌城中,驻扎在西大街的朱培德力量最强,是起义的最大障碍,这块骨头交给贺龙的20军来啃。在松柏巷驻守的敌人是另一个眼中钉,他们倚据天主教堂的有利地形,可以进行垂死的顽抗,如果搞不好,会弄成一锅“夹生饭”。因此,这块骨头由一向善打硬仗的叶挺指挥的24师来对付。国民党第6军的一个团和第9军的两个团,只是奉命短期在南昌驻防,他们与朱德的交情不错,因此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