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传人-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龙的传人
  作者:王宏志 等
  正文
  一、是龙的后代吗?
  ──北京人的发现
  臧 嵘
  你知道《龙的传人》这首优美动人的歌曲吗?歌词唱道: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这首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歌曲,已经在台湾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侨中广为流行。
  在我国古老的文献中,中华民族是作为龙的后代被形容和被描写的,据诗人兼学者闻一多的考证,我国上古社会,许多民族都以龙作为氏族或部落的标志。不仅中原的华夏民族如此,当时处在北方的匈奴(匈奴,是我国北部古老的少数民族,居于蒙古高原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居住南方的百越(百越,是我国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越族,散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和西南的哀牢(哀牢,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少数民族,居住在云南地区),都以龙作为图腾(图腾,Totem的译音。原始社会各个氏族,常以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这个标志就称图腾),自认是龙族。龙的后代。
  中华民族真是龙的后代吗?当然不是。上面这一切都不过是自古传下来的美好神话和传说,表明我们这个民族很了不起。龙,只是一种崇高伟大的象征。
  许多许多年过去了。科学逐渐发达起来,人们慢慢懂得了进化学说。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人们又懂得了从猿到人的道理。但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科学家纷纷来到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寻找人类起源时,我们的祖先却又以龙的名称,展现在科学家的面前。
  大约早在北宋时代,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有出产“龙骨”的流传。人们把“龙骨”当作天赐的良药,据说把它研磨成粉末敷在伤口上,就可以止痛和利于愈合。因为盛产龙骨,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的一座山称为龙骨山。到了近世,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认为所谓“龙骨”不过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这就吸引了不少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到周口店地区,进行发掘和考察。
  1926年,科学家在周口店发现了属于早期人类的两颗牙齿。同年10月,北京科学界披露这一重要发现时,立即轰动了国内外。后来科学家决定把这两颗牙齿的主人,就命名为“北京人”,以后又定名为“北京中国猿人。”这样,所谓“龙骨”的谜揭开了。这不是天赐神物的骨骼,而是人类祖先和与他们同时代的动物的化石。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开始了。发掘的主持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第二年,我国两位能干的青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裴文中,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他们精力充沛,给整个现场带来了生气。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学术界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时间是这一年的初冬,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突然看到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这一夜大家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清早,裴文中就派专人把这个大喜讯报告给北京城里的地质调查所。又过了几天,12月6日,裴文中亲自坐着汽车,用他自己的两床被子和褥子、毡子,包着这稀世珍宝护送到城里。
  以后几年,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科学家在周口店又陆续发现了北京人的四个头盖骨。其中有三个,是1936年在我国年青考古学家贾兰坡的主持下挖出来的。经过研究判断,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四、五十万年以前的一种原始人类,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一些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北京人在周口店一带生活了长达三十万年之久,大约经历了一个冰期,到距今约二十万年前,才离开周口店一带。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完全证实了我国这古老的土地上,早在几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着生活着。西方对中国境内是否存在过原始人类的怀疑,至此烟消云散了。
  怎么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而不是猿了呢?这是从他们的头骨、上肢下肢骨的骨骼结构来确定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来确定的。这是人和其它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北京人的脑容量虽比现代人小,但比猿类大多了,而他们的上、下肢骨,则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这表明从猿到人的发展,是先从手、足开始的。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人本身”的伟大真理,又一次得到了证明。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一个取名叫“鸽子堂”的小小角落,这里曾经是北京人制造石器的场所。他们把一块块的扁圆砾石,打出一面或两面的刃口,制成斧子似的工具,用来砍砸木柴或木棒。他们还把不同的石片,加工成直刃、凸刃、凹刃或多边刃的刮削器,用来加工狩猎用的棒棍,或者把脉石英制成尖状器,用来割剥兽皮,挖剔兽肉。
  鸽子堂同时还是北京人烧烤食物的“厨房”。考古学家在这里挖出成层的红、黄、黑色泥土中,发现了许多烧过的动物骨头,在黑土中还发现过一块木炭。这证明了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不仅已经学会利用火;而且已经吃烤熟的食物。北京人用以充饥的动物中,大概以鼠类为最多。他们常常用带尖的棒状物去扒鼠洞,一扒就是一窝。他们也捕捉鹿类,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不少破碎的鹿角,大概是他们留下当工具使用的。在遗址中还发现一些鹿的头骨,其中一个很象是水瓢,也许是北京人用来盛水和喝水的器皿。总之,既然已经开始了社会生活,这些生活“用具”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北京人的生活,科学家还推断了些什么呢?他们根据已挖出的四十多个北京人化石鉴定,其中有三分之一活不到十四、五岁就死了。这说明当时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们要随时警戒着野兽的侵袭,经常要忍饥挨冻。他们那时还不会人工取火,只能使用天然火。一旦火种熄灭了,就会灾难临头,不仅吃不到熟食,而且也失去了照明和取暖的条件;同时也失去了用火来和猛兽作斗争的能力。我们的祖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世世代代繁衍下来,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很不容易的。
  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大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古人类遗址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古人类、古文化、古动物化石和其它资料。北京人化石就成为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但是,也正由于这样,它也成为一些投机商和帝国主义者所觊觎的对象。裴文中等发掘出来的五个北京人头盖骨和一批化石,在抗日战争期间竟然奇怪地“失踪”了。这事件,成为震惊世界的失窃案。五十年代以来,人们继续寻找着;令人气愤的是,至今仍无结果。这一案件目前已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北京人的头骨化石理当回到他们的后代手里。
  二、华夏之祖
  ──黄帝的传说
  臧 嵘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
  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挺拔、苍劲。
  传说这座黄帝陵汉朝时就已存在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黄帝葬于桥山”。西汉著名的皇帝汉武帝曾经来到这里祭祀。关于这事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汉武帝北巡朔方(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南归,带着十余万大军,路过桥山。当他看到黄帝陵时,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对臣下说:“我听说黄帝并没有死,现在又出现了他的坟,这是什么缘故呢?”臣下回答说:“黄帝成仙上天去了。这个陵墓是黄帝的臣下为纪念他,葬了他的衣冠”。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皇帝,也都亲自写过祭文,祭祀黄陵。这都说明:我国历朝历代,祭祀祖先黄帝,由来已久。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清明节,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有一次盛大的祭黄陵活动。这年4月6日,当时陕北出版的《新中华报》对这次活动有一段十分醒目的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特派林伯渠为代表,参加了这次民族扫墓盛典,以表示愿做抗日救亡前驱的决心。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还共同写了《祭黄帝文》,文中盛赞黄帝的功劳:“赫赫始祖,吾华肇(开始的意思)造;胄衍(后代延续)社绵(国家长存),岳峨(山高)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远近);建此伟业,雄立东方”。祭文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近年来,每逢清明节,我国人民纷纷来到黄帝陵,以崇敬的心情,拜谒这位民族之祖。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来到大陆,差不多也都要到这里来寻根,表示后代对祖先的敬意。人们都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可惜,黄帝离我们太遥远了,关于他的事迹,很难征之信史,只有借助于古代的神话传说,来勾画他伟大的形象。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大概黄帝是属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还是部落、氏族聚居的状况,阶级和国家还没有产生。黄帝的部落聚居的地方,历史记载各有不同。有的说,黄帝曾居住在河北涿鹿县的山弯弯里,史书上叫做“涿鹿之野”。也有的说,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名曰“轩辕之丘”。这说明当时大约还没有完全定居,部落经常迁徙,黄帝部落大体活动在今天陕西、河南、河北沿黄河一线。
  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他既会推算天文,制定出中国最早的历法,又会制造车、船和指南车。他还精通医术,和神医岐伯一起研究出一套诊治方法。他和岐伯关于医学的对话,被后人编成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很能干,她教人民养蚕,总结出一套喂蚕、缫丝、织帛的经验。从此人们既会制衣,又会作冕,还能制鞋,从上到下都装束起来,彻底改变了上古时代穿树叶兽皮的原始习惯。古代的人受饮水限制,居者靠河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黄帝发明了井,人们才有可能到远离河流的地方去开发。当时的人还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又是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宝,上栋下宇,以避风雨”。黄帝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文字学家仓颉,造出了象形文字,音乐家伶伦分出十二音阶,配成乐曲;精通数学的隶首,制定了各种度量衡等等。当然,这些发明,掺杂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