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传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雎胪贰K屐镜廴卵镏荩即诱饫锞5笔避镙峭迨俏夜谥匾劭冢赐豢蜕碳啵蛭墙煌ㄒ溃蚕嗟狈被L瞥艘嫌惺骸敖毖坦饫铮茨鲜な露啵皇锈艹种蛉耄诶镅S械匚┰灾瘢藜也谎欤淮悍绲闯枪求细琛!毙蜗笊孛杌媪说笔闭庾撕映鞘械氖⒖觥
  我国的大江大河,大部分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在现代化陆路交通工具还没出现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线,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历史任务是在隋炀帝时代完成的。
  当时,修河工程对人民是一场灾难。由于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晚唐文人韩偓写的《开河记》,以传奇的形式,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十五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三百六十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迫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三百六十万民工死者竟达二百五十万人。麻叔谋在淮北一带胡作非为,贪污受贿、恣行享乐。因为他滥施淫威,凶狠暴虐,运河地区人民竟把他视为吃人的妖魔。唐人小说《隋遗录》记载,当地每当小孩哭闹,一听大人说“麻胡(麻叔谋)来”,就立即声止。上述固然是小说家言,但也反映了隋王朝在开凿运河工程中,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隋朝的大运河全长四千多里,以洛阳为中心,共分四段,自沁水入黄河处至涿郡(今北京),名日永济渠;自洛阳至盱眙(Xu yi,今江苏盱眙)入准,日通济渠;自山阳(今江苏淮安)至江都(今江苏扬州),名邗沟;自江都至余杭(杭州),名江南河。大运河修整得十分气派,据历史记载,“水面阔四十步,……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洛阳)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全部工程自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起,至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即告完成。这样短的时间,完成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工程,广大劳动人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是可以想见的。
  运河修成后,隋炀帝为了炫耀自己的威仪,曾先后三次乘龙舟“游江都”。至今,在扬州一带尚有隋炀帝下扬州的许多传说。据说,其中一次是因为扬州盛开着一种罕见的琼花,隋炀帝为看琼花,乘兴泛舟而下。现在,扬州还有一处琼花观,观内有琼花台,据说就是当年隋炀帝看琼花的地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炀帝游江都,十分排场。他所乘坐的龙舟,有四层楼,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最上层盖有大殿,中二层建有一百二十个房间。紧跟炀帝的龙舟,还有皇后、诸王、公主、百官的船。船形各种各样,有似飞龙,有似白虎,有似青鸟,有似龟鳖,舳舻相接,达二百多里长。这些船仅用拉纤工,就有八万余人。船行沿途,更是骚扰百姓,炀帝命令船过五百里内,皆献美食,一州以至百车。吃不完,船行之前,皆令随从弃埋。
  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感。唐人小说《海山记》,引用了当时的一首民谣:“我兄征辽东(指隋王朝对高丽的战争),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隄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十程,此身安可保。”从这里不难看出人民在隋王朝暴政之下,已是朝不保夕,处于绝境。不久,隋炀帝的统治就被人民起义的浪潮推翻了。
  唐宋时期,隋开凿的大运河,在经济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唐宋诗人皮日休有一首《汴河铭》,称赞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尤其在南粮北运方面,大运河起着重要作用,以致在宋朝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之说。
  唐朝中后期,几乎“全倚之江淮之粟”,来维持帝国的局面。唐玄宗时,在京城长安望春楼下,开了一个广运潭,以容纳各地来往的商船。有一次,水陆转运使韦坚在潭上举办了一次博览会,三百多只游船上大量陈列的,几乎全是江淮各地出产的物品。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进一步残破,唐王朝的供应更是倚仗江南地区。史载有一年,长安闹粮荒,唐德宗狼狈不堪。大臣韩湿从运河运米三万石至关中,德宗喜极欲狂,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可见运河航运,对唐帝国的兴衰,有多么密切的关系。
  宋朝时候,首都转到开封,运河的作用更为明显。当时人说:“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他们认为运河废“则大众不可聚”。运河对京城的作用,“乃是建国之本”。有一个统计材料说,北宋时,每年通过运河由江南运到开封的粮食,达到五至八百万石,其他金银布帛、香药、茶叶无数。
  元朝时候,政府对大运河进行了多次开发和整治,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河道。元朝的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南行越过黄河、淮河、长江、太湖流域,直达杭州。这条大运河自汴河以南利用了隋朝以来的旧有河道。汴河以北主要是新开的河道。新开的河道有两段:一段是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向西北至临清,接通原有的运河河道。再有一段是通惠河,从大都到通州。从通州顺白河就可到天津,然后接通隋朝修的旧御河河道,到达临清。这条新河道直从山东境内穿过,不再绕道河南洛阳。这就大大缩短了南北运河的距离。元朝的大运河总长三千余里,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大运河。
  明清时代,因为海上运输遭到禁止,南北水运完全以运河为主。据统计,明朝每年行驶在运河上的漕船,达一万艘以上,形成大运河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大运河沿岸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山东的德州、临清、东昌、济宁;江苏的淮安、扬州,都成为一时繁华之区。清朝中叶以后,由于黄河改道和历届政府的反动统治,大运河长年处于淤塞状态,几乎成了一条死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运河回到人民手里,才开始获得新生。党和政府提出了整治运河的宏伟规划。从1959年开始动工,首先拓宽苏北一段运河河面,现在这段运河已经全部通航,甚至还能通航到淮阴以北至微山湖。计划京杭大运河还得全部疏浚。将来在这条古老航道上行驶的,将是载重千吨的大型船队,和各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大运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它和万里长城同样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十五、女中奇男子
  ──俚族英雄冼夫人
  王宏志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过高州(今广东高州东北)时,为冼夫人题的一首诗。诗意是说冼夫人是古来的烈女,一生都在为国出力,从梁武帝时一直到隋文帝建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她经三朝,历尽艰辛,都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影响为国家的一片忠心。洗夫人为什么这样受到苏轼的称赞呢?下面就来介绍她的事迹。
  冼夫人叫什么名字,生卒年月,历史上都没有记载。只知道她出生在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江西)的一个俚族首领的家庭。俚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东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今天的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指五岭以南的地区。五岭是大庚、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座山岭,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区的边境)。她出生的时候,黄河和长江流域正处在南北朝时期。冼夫人年轻时精明能干,有计谋,会领兵打仗,又经常劝自己的亲族做好事,因此俚族人都愿意听她指挥。父亲也非常疼爱她。冼夫人的哥哥冼挺在南朝的梁朝做南梁州刺史,依仗富强,常去攻打抢掠邻近的郡县。冼夫人总是劝阻他不要去抢掠。冼夫人的名声在岭南一带广为传诵。那时候,在罗州(今广东化县一带)做刺史的汉族人冯融,听说冼夫人聪明能干,就派人到冼家为自己的儿子冯宝求亲。冯宝当时做高凉的太守。冼家答应了这门亲事。公元535年,冼夫人和冯宝结婚。大约冼夫人那时有十八岁。
  冯家原是北方人,虽然几代为官,但俚族首领不大听从他的号令。自从冼夫人嫁给冯宝以后,就约束本族,嘱咐他们服从地方政府的命令,不许违法扰民。她亲自和冯宝一起审理案件,哪怕是亲族犯罪,也要依法处理。从此,俚族首领也都遵守法令了。
  梁朝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到处烧杀掠夺,长江下游地区受到极大破坏。一些地方官也乘机想要割据称雄。高州(今广东阳江西)刺史李迁仕就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他派人召冯宝前去,想利用冯宝的力量。不过,这个诡计瞒不住冼夫人。当冯宝正准备出发时,冼夫人对他说:“刺史无缘无故不会召你去,一定是骗你和他一起反叛朝廷。”冯宝说:“你怎么知道呢?”冼夫人分析说:“梁朝召刺史去救援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刺史称病不去,却大造兵器,集合人马,而且叫你去。你如果去了,他就会留你做人质,调拨你的部队。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你还是不忙走,看看形势的发展再说。”
  过了几天,李迁仕果然反叛了。他派大将杜平虏领兵北上,想截阻梁朝始兴(今广东韶关东)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长官)陈霸先支援建康的部队。冯宝得到消息,立即告诉了冼夫人。冼夫人又为他出主意说:“杜平虏是员勇将,他走了一时回不来。李迁仕是个无能的人,干不了什么大事。不如乘机消灭他。不过若是你亲自去,必然会打起来。倒不如派人送去厚礼,说你一时离不开,让我代你去参见。他听了一定高兴,就不会有防备。”冯宝依计而行。
  冼夫人带领一千多人挑着担子,声言去高州送礼。李迁仕听说,非常高兴,派人来侦察,果然都是挑担子的,就不设防了。洗夫人的人马进了城,立即袭击李迁仕的官府。李迁仕仓皇应战,大败而逃。那时,杜平虏也被陈霸先击败,洗夫人乘胜同陈霸先会师。回来后,她对冯宝说:“陈霸先不是寻常人,很得众心。我看他一定能平息叛乱,你要好好地从物资上支援他。”不久,陈霸先抓住了李迁仕。到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陈朝建立的第二年,558年,冯宝死了,岭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纷纷起兵割据,烽火遍地,人民不得安宁。陈朝也无力出兵。冼夫人跑了好几个州,说服起兵的俚族首领停止割据活动。许多州重又安定下来。她还派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俚族的首领去朝见陈霸先,陈霸先封冯仆为阳春(今广东阳江西北)太守,并表示对冼夫人的问候。
  陈朝时候,岭南的广州刺史欧阳纥势力很大。569年,他发动叛乱。为了想争取俚族的支持,他派人召来冯仆,要冯仆共同起兵。冯仆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冼夫人不顾儿子的险境,坚定地表示:“我为国忠贞,已经两代,不能为儿子就负了国家。”她立即发兵保卫边境以抵挡叛军的进攻。同时率领俚族的首领们前去迎接朝廷派来讨伐叛乱的将军章昭达。章昭达得到冼夫人的支持,内外夹攻,很快击溃了叛军。欧阳纥被活捉。冼夫人从狱中救出了儿子。冯仆因冼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官至中郎将,转任石龙(今广东化县东北)太守。陈朝又派使者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南北重新统一。不过,隋军的力量一时还达不到岭南。岭南地区的几个郡就共举冼夫人为领袖,号称圣母,保境安民。不久,隋文帝的儿子杨广,让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要她投降隋朝。冼夫人接信后,召集俚族的首领,把这事告诉他们。这时冯仆已经死了。冼夫人随即就让孙子冯魂,迎接隋朝派来安抚岭南的韦洸(guang光)进广州。岭南地区就成了隋的统治范围。隋朝封冯魂为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原意指非三公(丞相、大尉、御史大夫),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隋朝时为高级散官),封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韦洸到达广州的第二年,番禺(今广东番禺)的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的各族首领大部分响应。他们围困了广州城,韦洸战死。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