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霍英东全传-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4点钟,霍震霆和朱玲玲到美丽华设宴款待新闻界,让记者拍照。霍震霆平素不爱言谈,但那天人逢喜事精神爽,谈兴甚欢,对记者的提问,几乎是有问必答。有记者问他婚后的生育计划,霍震霆笑口盈盈地说:“生够一支小型足球队(7人)就够了,如果要生够一支足球队(11人),则略嫌多了,不过仍要家庭会议通过。”此言一出,惹来记者捧腹大笑。
  霍震霆以足球队比喻生育人数,皆因他是一个足球发烧友,在比赛中踢左翼,故而口不离足球。
  宴会的迎宾仪式相当繁重,一支中式8人乐队在主厅,每有嘉宾到场,乐队即奏喜乐。而在各个场所,都安排歌星演唱、西乐队演奏、杂技表演及中国舞蹈表演。酒店内,衣香鬓影,喜乐喧天,喜气洋洋。
  赴宴者,共有4000多人,除了霍、朱两家亲戚外,还有一些国家的驻港领事,以及霍家地产界、金融界、娱乐圈、体育界和政界的好友,其中不少是城中的名流、富商、权贵,连港督麦理浩、澳督李安度、泰国空军司令也赴宴助兴,盛极一时。
  由于赴宴的达官名人众多,警方因此出动大批警员前来维持交通和加强保安。在美丽华新旧两翼之间的金巴利道,警员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密布两旁,以策安全。
  晚上8点15分,会场鸣钟收起麻将,准9时整第一道菜上席。两道热荤之后,由介绍人纽壁坚致贺词。纽壁坚是香港最大英资财团之一的怡和集团主席,其控股的置地公司曾于1967年乘人之危,以一纸承诺票据,低价收购霍英东星光行,令霍英东损失惨重。谁知世事难料,10年之后,霍英东竟与怡和主席结为好友。纽壁坚言辞风趣,大赞这对亲人“郎才女貌”,是一对天造地设的妙偶,并大爆他们认识、恋爱的“内幕”。
  新郎霍震霆应嘉宾要求,也即兴致词。他拉着新娘的手,腼腆地说:“在这么多亲戚朋友面前,我没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我没有见过朱玲玲,我就没有这么快乐的今天;如果没有父母亲对我的爱护,就没有今天这样热闹的场面,感谢亲友对我的关心!”
  霍朱婚宴,香港各报章都以大量篇幅报道,有些报章甚至一整版都是婚宴的新闻。
  这场婚宴,据称是70年代香港最盛大、最隆重的婚宴。它是人们谈论的焦点,是传扬一时的城中佳话,它为香港的婚宴史写下历史的一页。至于另一宗历史性的“豪门婚宴”——“赌王”何鸿燊嫁女,一连3天在酒店摆宴款客,则是10多年以后的事情。
  但是,这场婚宴也引来社会上一些人非议,认为霍家太过于讲排场摆阔气。
  霍英东向来不愿多谈其家族、子女们的情况,但有一次,他却来了兴致,主动向我提出霍震霆和朱玲玲的婚事。他说:“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大讲排场办婚事,为什么要震霆娶一个港姐?其实,好多事,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知。那时,我和震霆常常要到国外,为中国的体育会籍问题奔波,震霆需要知名度,这对在国际上开展有关体育外交活动有帮助……”
  霍英东的言下之意,似乎是认为迎娶一个香港小姐,大办事宴,事必造成较大的新闻效应,事必提高震霆的知名度,这有助于震霆在国际场合为中国争取体育会籍。如此说来,霍、朱的这段婚姻不就是带有浓厚的“爱国”色彩,甚至有些“政治”味道?
  霍陈婚宴删繁就简
  霍家素来处事低调,凡事不爱张扬,这次霍朱婚宴,应是自霍英东发迹20多年来,除上次“讣告”事件后,霍家仅有的一次“大曝光”。
  婚后的朱玲玲专注于相夫教子,偶尔也陪丈夫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一段时间,她曾在中环毕打行一楼经营一间名为China Tee Club的咖啡厅。1979年,霍氏集团总部已从恒生银行大厦搬到毕打行。
  霍、朱联婚之后3年,1981年,霍家又逢喜事。霍震寰结束10年爱情长跑,终于和电影明星陈琪琪走到一起。
  霍、陈的婚礼在1981年12月10日举行。这次霍家娶媳妇,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大事操办,而是一切从简。上午,一对新人到大会堂注册,随即返霍家大宅举行婚礼,出席者皆为亲属,没有外人;晚上,新郎、新娘就启程飞往美国“蜜运”三周……
  婚礼虽然简单,但由于新郎是霍家二公子,新娘是影星,故仍然有大批记者前去采访、拍照,各报刊也大作文章,市井坊间仍然议论纷纷。
  上次豪门婚宴,因客人多,故作为主人家的霍英东极度紧张和繁忙,但此次因在家中行礼,且前来贺庆的皆为亲属,故他显得相当轻松和欢愉,与前来助兴的记者们有谈有笑,甚是融洽。
  记者得知陈琪琪戴在颈上的一串红宝石是霍英东送的,于是好奇地问他价值多少。霍英东笑盈盈说:“不算很贵!”
  有记者追问他:“今次送多少礼金给陈家?”
  霍英东坦率地讲:“这次没有送礼金,现在不时兴了嘛,婚姻又不是买卖!”
  记者见霍英东有问必答,甚是合作,于是穷追不舍:“上次婚宴很隆重,为什么这次如此简单?”
  霍英东答道:“第一次办喜事没有经验,筹备得好复杂,挂万漏一,今次不搞盛宴而一切从简,是大家的意思,新人新事新作风,后生仔做的主。”
  据说,霍英东从简办震寰的婚事,还有原因,就是他对这桩婚事并不是百分之百满意。原来儿媳陈琪琪是来自台湾的电影明星,当时海峡两岸关系十分紧张,故他认为儿子娶一个台湾女子进霍家,他的处境有些尴尬。但他又不能反对儿子的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低调处理这桩婚事,一切从简操办。有一些知情者还透露,当时,霍家的不少亲朋好友和霍氏集团的一些资深员工还对此有微词,认为霍英东这样做是厚此薄彼,对震寰不公平。
  但霍英东后来对陈琪琪也甚为关心和慈爱。
  大约是1986年,震寰夫妇到广州参加一个关于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的会议,在花园酒店门口,陈琪琪不慎被汽车撞倒,昏迷不醒,大腿几乎被汽车压断,伤势极之严重,被人送往附近的医院。
  当时,霍英东正率领香港中华总商会代表团在珠海、中山等地参观、访问。他接到这个消息,极之焦虑,平日事事以工作为重的他,突然宣布取消代表团原定的行程,改为明天到广州,正在晚宴中的代表团成员个个大感意外,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内情。而他就连忙赶赴广州,探望陈琪琪。
  广州的医生经过6个小时全力抢救,手术做得很成功。术后,医生说:“几乎所有外科需要做的手术,我们都做了,若不是霍英东的媳妇,我们可能就截肢了!”
  好长一段时间之后,陈琪琪才能行走自如。
  霍震寰与兄长震霆一样,也曾接受较好的教育。他早年在香港的名校——摩利臣山小学和圣贞德学校念书,后到英国完成中学课程;之后又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求学,获理科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两个学位。
  霍震寰的性格也像父亲和兄长,凡事不爱张扬,为人低调。据说,他花10年时间,娶陈琪琪为妻,有一个目的,就是当自己不得不出席一些酬酢场合时,让漂亮、有名气的妻子抢去风头,以分散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避过记者的镜头焦点。不知霍震霆娶港姐为妻,是否也有这个意图?
  之后,霍震宇娶身为加拿大华侨的女子为妻时,婚事亦是从简操办,故社会上几乎无人知道;至于“文”字派和“显”字派的霍家公子的婚事,知道的人则就更少了。
  霍氏家族一家三制
  有意思的是,霍家与明星甚有缘。除震霆、震寰两位同胞兄弟娶明星为妻外,名义上是霍英东儿子的霍文芳,其第一任太太袁荔是明星,第二任太太洪国华也曾是丽的电视时代的明星。
  在霍家成员的关系中,有一点很是蹊跷。在1977年霍家刊载在报章的讣告上,清楚写明袁荔是霍文芳的妻子,也即说霍文芳当时已成婚。但霍英东却曾对记者说,霍家迎娶朱玲玲是霍家第一次办喜事。此话在别人听来,自然会理解为霍文芳迎娶袁荔并非霍家喜事。于是,人们自然会有这样的疑问:莫非霍文芳并非霍英东与冯坚妮所出?
  事实上,霍文芳并非霍英东与冯坚妮所生,他是冯坚妮嫁给霍英东时,带进霍家,并改姓霍的。霍文芳生于1950年,但他的父、母亲到底是何人呢?我不便向霍英东及其家人问这个问题,故而对此一直不得而知。
  霍英东的3个太太,子女10多个,但他们并不在一起居住,而是一房人住一个地方,故有人称之为“一家三制”。除了霍英东要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周旋外,三房人之间平时并不相往来,每房人过着各自的生活。惟有霍英东在场的时候,比如家人到外面吃饭,霍英东带领到外地出差,三房人当中才偶有同时出现,但都是零零散散地在一起,整个家族成员同时出现于同一场合,应该是绝无仅有。
  据我观察得知,他们同时出现于一个场合时,各房人之间看上去并不算亲密,相互间绝少交谈;更有意思的是,不同一房的子女辈互称对方时,往往是唤“霍生”或“霍小姐”,并没有称兄道弟、称姐道妹或直呼其名,甚至连冯女士对“震”字派的三兄弟也是称“霍生”。
  反对子女从商
  霍英东极为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其10多个子女,几乎个个都曾留洋,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对子女的管教极为严格,虽家财过百亿,但对子女花钱却严加限制。霍英东曾对我说,到现在为止,他给每个子女的钱并不多,每人名下的钱还不足够买一个普通的住宅单元;至于每月给他们的钱则一般是每人限于3万港元左右——当然,这只是对那些在霍氏集团工作的子女而言,那些在外头有自己工作的则另当别论。
  霍英东向来不喜欢自己的子女经商,更反对子女在外头做自己的生意。据霍氏集团的职员所言,霍英东曾对子女说:“若你们不听我的话,到外面做生意,我就和你们脱离关系!”很多人对此不可理解,认为霍英东自己就是靠一个人白手兴家的,没理由反对子女从商创业。其实,正是由于他自小在商界打滚,见惯商界的风风浪浪,深知商界险恶,故而不希望子女像自己那样去冒险。他有一个心愿:多一些子女成为律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之类的专业人士,更直接地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事实上,就有子女如霍英东所愿,从国外学成归来后,不靠父荫,靠个人本事打天下,成为专业人士,其中有一个儿子还是政府属下的玛丽医院的高级医务人员。
  在10多个子女当中,只有“震”字派的三兄弟在霍氏集团,协助霍英东处理家族庞大的生意。霍英东做出这样的安排,当然是基于把家族生意发展光大的考虑。
  霍英东在家族中实行的是传统的家长制度,而子女们也对这位威严的慈父言听计从,一切服从父亲的安排,故霍英东对子女们的表现算是甚为满意,从来不太操心;唯一让他时常紧皱眉头的,就是那个名义上是他儿子的霍文芳。
  霍文芳喜欢在外头做自己的生意,霍英东对此大加反对。我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一年,霍英东在香港接到内地东北地区某省政府的来电,对方称:令公子文芳不久前和我们商谈合作拆烂船生意,我们已决定与他合作,并且会大力支持,尽力配合。对方原认为霍英东会表示感谢,谁知霍英东当即在电话里说:文芳与你们谈的生意,我一无所知,也与我无关,希望你们慎重考虑,放弃与他合作。结果,这宗生意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据说,在此前后,霍英东曾多次责骂霍文芳,叫霍文芳绝对不能打他的招牌与别人谈生意。
  令霍英东最为恼火和难堪的是,1991年底,霍文芳涉嫌非法贩卖军火,在美国纽约被捕。霍英东听闻此事,极度震惊,愤怒非常,对着冯坚妮,口口声声大骂霍文芳为“衰仔”。
  此事搞得霍英东面目无光,但爱子心切,他还是强忍愤怒之火,四出斡旋。
  霍文芳一案公开于世后,霍英东当即透过发言人发表声明,称霍文芳有自己的生意,并很少与自己来往。但有些不了解内情的人,还是猜测此案与霍英东有关。其实,霍文芳涉嫌贩卖的15000支AK47自动步枪,利润只有240万美元,折合港币约1800万元,且还是与合伙人共得。这点钱相对家财上百亿的霍英东而言,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目。在这之前的10年间,不包括投资部分,霍英东捐给内地的款项就超过10亿港元。试想,家财雄厚的霍英东,难道会贪图这点小利润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