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霍英东全传-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山县当时的县委书记是李耀祺。对于两位港澳实业界巨子的到来,李耀祺欢迎之至。听了李耀祺的介绍,霍英东对中山县的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孙中山先生青少年时期是在这里过的,因而有不少有纪念价值的地方;县里有一座罗三妹山,景色秀丽,附近还有温泉,是疗养、度假胜地……
  霍英东认为,随着翠亨村辟为旅游区,将会有大批海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就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吃、宿之地,否则,就难以吸引和留住客人。于是,霍英东决定在中山县建一间高级酒店。
  霍英东在内地捐赠的第一个项目是番禺温泉宾馆,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在中山建酒店。他从来没有经营过酒店,但却热衷于建酒店,其实是有原因的。他曾对我说:“那个时候,在中国找个吃饭的地方不容易。”
  从20世纪70年代起,几乎每年,霍英东都组织香港地产界、工商界、体育界的知名人士回内地参观、访问。每次到内地,霍英东最不习惯的是,内地的旅游服务设施非常落后。有好几次,霍英东对我谈及他在改革开放前在大陆的一些所见所闻:“那时,每次讲大陆施行,都有很大感慨。比如有一次,我们住在北京饭店,那是北京最高级的酒店,但是洗手间里的浴缸却没有活塞,想找暖水壶塞来塞住,但那时酒店也没有暖水壶,我就干脆找条毛巾来塞住,不然怎么冲凉?想喝啤酒,但所有的酒店都没有雪柜,天时热,我们就从街上买啤酒回来房间,用水冷冻再喝,房间里,没有热水,我们只好喝自来水。1971年去延安参观,住的宾馆的厕所是没门的;有一年去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吃饭时总是停电。另外,物资供应也较缺乏,我们每次回大陆,都是自备三明治、面包和矿泉水。那时,真是想找家好的酒店住、找间好的酒楼吃饭都不容易,所以搞出很多笑话……”
  霍英东又说:“那时从澳门到广州,沿途没有饭店,只有中山石岐有一间华侨宾馆,我们就在那里吃饭。”
  正是有感于内地的旅游服务行业过于落后,霍英东才乐于建酒店,希望借此对中国的旅游服务行业起到促进作用。他每次对我讲:“我实说,当时若说我们搞宾馆是为了发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我看到内地在这方面很落后,觉得如果能起好、经营好一家酒店、宾馆,作用可能会很大。”
  霍英东对李耀祺说,希望和中山县合作,资金由他们全部负责,而中山县则在各方面予以配合。李耀祺对此甚感兴趣,两人随即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
  那时,尚没有中外合作建旅游酒店的先例。对此,中山县和广东省的某些领导人有不同看法。因为是新鲜事物,故有人有各种各样的疑虑,比如建涉外旅游酒店,是否会带来精神污染?海外旅客多了,是否会把内地的东西吃光吃贵?大宾馆耗电大,电力供应将更紧张,群众是否有意见?等等。
  也就是说,霍英东要在中山县建酒店,一开始就遇着阻力。
  霍英东第一次到中山县考察之时,北京正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将会制定什么新政策,海内外都非常关注。到了1978年1月,全会公报发表,中共第一次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准许吸收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用于内地的经济建设。
  中央改革开放的政策,更加坚定了霍英东到中山投资建设旅游酒店的决心。
  几天之后,他在县领导的陪同下,冒着小雨,沿着泥泞小路,到罗三妹山察看地形。罗三妹山环境幽美,山坡宽阔,上有温泉,下有河沟……
  “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且又有温泉,真是疗养、度假胜地;临近翠亨村,方便游客前来食宿;况且,山坡如此大,以后还可以在这里建高尔夫球场……”站在罗三妹山上,霍英东心里盘算着。他认准了这是建旅游酒店的好地方,于是当场拍板决定:宾馆就建在罗三妹山脚下。
  中山县是广东有名的富庶大县,但那时还很落后,到处是大沙田式的“茅坑”,像样的公厕没有几个。有人说:在这种遍地“茅坑”的地方建酒店,无异于把钱白白撒进“茅坑”里。这一点,并不是霍英东所担心的。他决定投资时,已先算了输数:如果血本无归,那就当是捐资给中山县建酒店。
  如果说,霍英东当时还有什么顾虑的话,那可能是担心改革开放政策的改变。
  这次,霍英东是要在温泉边建旅游酒店——其名称也叫中山温泉宾馆。那我们就姑且把霍英东率先进入内地投资的创举,喻为“温泉试水”。水温是高是低,会否烫手脚呢?
  霍英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硬着头皮,到温泉“试水”……
  “省港杯”的倡议者
  1979年1月底,就是霍英东与中山县领导商谈投资兴建酒店期间,他率领香港足球队,与广东足球队,在广州、香港两地举行了第一届“省港杯”足球比赛。
  广东省和香港每年都有一次盛会——“省港杯”足球比赛,这个比赛至今已举办了16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倡议并力促“省港杯”举行的人,就是霍英东。
  霍英东于1977年率香港足球队上北京参加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返港经广州途中,曾和广东省体育界的同业座谈、交流。回港之后,他就有了一个想法,希望省港两地的足球队多些交流,最好一年举行一次足球比赛。到了1978年,霍英东正式向有关方面提出举办一年一度“省港杯”足球比赛的设想。
  霍英东的想法,首先得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支持,他们把情况向广东省汇报。当时广东主管体育的副省长是杨康华,他还兼任省体委主任。杨康华认为举办“省港杯”是省港体育交往的创举,对今后进一步推动体育运动的内外交往有重要意义,所以也极力支持。
  1978年12月6日,霍英东以香港足球总会会长的身份,率香港足球总队代表团到广州,同杨康华和省体委副主任陈远高等人进一步磋商“省港杯”事宜,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二天,双方在广州东方宾馆正式签订了关于省港杯足球比赛的协议书,决定每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分别在香港、广州各举行一场比赛。
  1979年1月21日,首届“省港杯”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举行第一场比赛。霍英东亲自担任香港代表团团长,率香港足球队和足坛知名人士赴穗参加、观摩比赛;同月28日,首届“省港杯”的第二场比赛在香港举行,当时的港督麦理浩和港督助理钟逸杰等港府高官都到场观看。比赛结果,广东队获冠军,麦理浩亲自把奖杯颁发给广东队。
  “省港杯”比赛,成为省港两地的盛事。
  “省港杯”赛后,刚好碰上瑞典足球劲旅——柯士达队抵港进行球赛,霍英东穿针引线,力促广东队和柯士达队打一场友谊赛。结果以零比零打平。随后,霍英东又联同澳门知名人士何贤、何鸿燊、马万祺、崔德祺等人,邀请广东队顺访澳门,于2月1日,同澳门足球队打了一场友谊赛。
  “省港杯”的举办,既提高了双方的足球水平,加强了相互间的友谊,也为此后省港澳之间的体育交流、合作,开创了良好的先例。
  霍英东最喜爱的事情就是体育。有意思的是,他一生的事业也往往与体育有关。一次,霍英东对我感慨地说:“好奇怪,我这一世人,做什么事,总是体育先行。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我迷上锻炼,练举重、练打足球,之后就是做地产,卖楼花,轰轰烈烈;1961年,突然间澳门有一个警察厅筹款的足球比赛,叫我参加,把何贤、何鸿燊、傅荫钊、梁昌、叶汉等人也叫来打球,结果神差鬼使,搞到自己要介入澳门赌场;1977年,带队到北京参加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之后又回到内地捐资;1979年初,省港杯足球比赛举行,从此就在内地大搞投资,搞中山温泉宾馆、高尔夫球场、白天鹅……这一切都是体育在前。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巧合?是有人刻意安排呢?还是冥冥之中的事情?有时,我也觉得一个人其实就是一个棋子,下一步怎样走未必知道的。所以,上次问你,我在国内是否有档案,因为我一生经历那么多事,是否内地有什么机构有记载,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人更清楚我、了解我……”
  事实上,正是1977年的北京国际友好足球邀请赛和1979年的“省港杯”之后,霍英东的人生旅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全力以赴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而在内地的投资及社会活动,也成为他这一生中除了经营地产、参与赌业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事业和经历。
  一年建成一家酒店
  言归正传,霍英东与中山县官员谈到合作的事宜后,就联合何贤、何鸿燊、马万祺、陶开裕等港澳富商,合组中澳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山县签约合作。
  霍英东的创举,得到中央、广东省不少领导的支持,当时主管港澳台和侨务工作的廖承志以及在广东任职的杨尚昆、习仲勋、刘田夫、梁威林等人,就曾对此事做出批示,要求各方面积极配合。
  1979年11月,中山温泉宾馆正式破土动工。
  霍英东是中澳投资建设公司最主要的股东。中山温泉宾馆项目,从商谈合作方式到选址、签约、图纸设计等等,他都亲力亲为。
  “动工前,我见过廖承志,廖承志对我说:”霍先生,内地人力、砖头沙石都够你用,其它的我帮不上忙,得靠你自己进口了!‘“霍英东回忆道。
  果然,一动工,各种建材和酒店设备、用品,几乎样样告缺。霍英东惟有向海外落单订购。
  由于中山县委书记对该项目鼎力支持,处处“开绿灯”,故扯皮的事较少。但在工地上,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现象:不少工人在工地上闲聊,出工不出力,影响工程进度。这是内地吃“大锅饭”的体制——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结果。
  霍英东虽是香港商人,但对这种消极怠工的现象,却不以为怪,因为在这之前,他对此已司空见惯。他曾对我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每年都应邀到内地参观一些公社、工厂,一些工人并不怎样干活,但见到我们来参观,就假装做一下,但后期,工人什么也不理了,我们参观,他们照样坐在工厂里不开工。工厂关起门来,外人看不到他们。但有一年,好像是1977年,国家体委一名副主任,陪我和几个国际体育名人到广东省从化温泉参观,早上9点钟,我们在广州到从化的路上,看到所有修路的工人都坐在公路上,工具放在一旁。刚刚上班开工,全部人都坐在那里不干活;更离谱的是,在内地一个火车站有一个大钟,已经坏了很久,上面写着‘待修理’的字样。但过了一段时间,仍然看到这个大钟没有动,上面仍然写着‘待修理’几个字。我们觉得很奇怪,也很不理解,坏了就修理嘛,或者换一个钟不就得了,为什么总是在‘待修理’中。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当时有很大的感触……”
  按照霍英东的计划,宾馆自动工之日起,一年之内就落成开业。但若不改变工人施工时偷闲、懒散的习惯,就不可能按期完成工程。于是,一方面,他不得不把香港的那一套管理方法搬过来,在部分工人中试行合同制,改革工资制度,多劳多得,表现好的还能额外拿到奖金;并且还把宾馆的工程以承包方式,包给建筑工程队。而另一方面,霍英东则经常亲临工地,查质量、抓速度。即使回到香港,他也每隔两三天就电话询问工程进度和施工情况,并且亲自审看工程日报,实行“遥控”。
  1980年11月初,霍英东再次到中山温泉宾馆工地来。那时宾馆的土建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工程负责人告诉霍英东:还有几万种设备没有运到,有些还远在国外,影响内装的进度。
  按照原订计划,12月28日是开张大喜日子,也即此时离原定开张之日不到6个星期。有人因此向霍英东建议:是否把开张日子延期。但霍英东却决定:开业宴会的请柬照印、照发,开业日期不变。
  有关中山温泉宾馆赶着开张这个问题,霍英东曾反复几次、不厌其烦地向我提及: “那时,很多人都担心,包括何贤、马万祺都反对,劝我不要太急,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相信能按期开张。但我还是按原计划送请柬出去,请了国家侨办的官员,请了杨尚昆、刘田夫、梁威林等省领导,请了港澳的不少知名人士。我计算过船期,对按时开张并不是完全没有把握。但那些货品运来澳门,再运到珠海拱北和中山,只有5个星期的时间,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误期。我那时这样做,可以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