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霍英东全传-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孤军作战……”我说。
  “是呵,是孤军作战,59人中,就我一个人……”
  后来,在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工作的过程中,霍英东也曾向预委会文化专题小组谈香港回归后香港体育组织在国际上的地位问题。讲了1995年八九月间,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王凤超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向访京的香港愉园体育会成员明确表示,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体育总会和香港奥委会等体育组织的运作都不会改变,香港回归前怎样运作,香港回归后同样是怎样运作。王凤超还说按照国际奥委会的章程,会员可以以国家身份参加,也可以体育组织单位入会。香港是以后者身份入会的,故1997年后仍可以独立地参加国际性比赛。他称,香港派队参赛时,是以中国香港(英文是HONG KONG CHINA)的名称参加比赛的,而旗歌的问题,会奏中国国歌,挂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区旗。
  但香港体育组织在国际上的地位问题可能还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1996、1997年研究、讨论之后,才能最后明确下来。
  第五十章涉足政坛 膺政协副主席
  霍英东自谓“不懂政治”,也对政治兴趣不大,但却不期然涉足政坛。继当上全国政协常委一职后,又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3年更晋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甚至有传他可能还会成为香港首任行政长官。
  霍英东是否中共地下党员?
  霍英东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对祖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这几乎是世人一致公认的,即使是一些对他的经历不甚了解或者误解的人,也不否定这一点。其爱国行为,几十年始终如一。另外,他对中方的态度,也是几十年不变,与近年香港一些政客商贾看风使舵的投机行径截然不同。
  这10多年来,霍英东到内地投资、捐赠,光是纯粹的捐赠款额就超过20亿港元;所有的投资也有很高的效益,但他也没有把这些收益拿回香港,而是继续用于内地的投资和捐赠。
  有些人因而不理解:若把这几十亿存在银行,起码已经升值到100亿,光是利息也够他们家族吃几辈子,何必辛辛苦苦到内地疲于奔劳?
  我也曾向霍英东问过这个问题,他说:“是呵,我有时也问自己,何苦呢?我们家族每年在港澳的生意入息4亿多港元,不但全部用到内地,连我们在瑞典银行的存款也拿出来用在内地,倾家荡产为了什么呢?甚至几乎连命也赔上,为什么?我的子女有些都不理解,骂我的,何苦呢?不也就是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正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990年夏秋之交,霍英东专程远赴德国考察。当时,两德刚刚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将如何缩小东、西两地在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而融为一体,广为世界关注。霍英东在德国跑了10多天,认真考察德国方方面面的情况,他希望通过现场考察,把两德合并后的种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来,向中国领导人献策,以促进祖国的繁荣和统一。而后,又到了东欧一些国家考察……
  我曾问他:“你这几年考察了不少国家,你觉得德国、东欧等国家有哪些方面对中国有借鉴作用?”
  霍英东说:“看了那些国家的情况后,我觉得什么也不需借鉴,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成功的,任何一个国家,包括苏联也学不到。”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很简单,我时常想,俄罗斯和东欧的改革,困难重重,成果不大,重要之点是因为缺少一个它们的‘香港’。你想想,中国搞改革开放,香港不仅为内地提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国际信息,而且成为内地与国际接轨的枢纽,特别是成为3000多万华人与内地交往的主要关口。而这数千万海外华人,据说掌握着2万亿美元的资产,这比目前中国内地的国家总资产大约高四五倍。想想中国近百年追求现代化的艰难而惨痛的历史,也可以知道,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没有外来能量的输入,是难以有什么变化的。所以,香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霍英东还利用一切机会,到处宣扬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故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94年曾到广州访问,当时霍英东和前广东省长朱森林一起宴请尼克松。霍英东抓住这个机会,在向尼克松敬酒时,对他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很艰巨,不少地区还很落后,有些人还睡在街上。12亿人口的中国生活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你想世界的负担有多重,我们中国要跟美国买一辆波音747客机,你知道我们要用多少船香蕉才能买到。一句话,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都应该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
  有一次交谈时,我曾问霍英东:“好像听人讲过,你不是中共的统战对象,而是中共的自己人,事实是怎样的?”
  霍英东笑而不答,但他的一位助手却不加思索地笑着说:“绝对不是,这个说法完全没根据。你提出这个问题,我也觉得出乎意料之外,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想,怎么可能呢?不可能的,你知道啦,他家里有三个老婆,共产党员怎能有几个老婆;另外,澳门娱乐公司,他是股东,怎么可能呢?”
  停了一会,他又说:“我在香港几十年,接触过不少资本家,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是非常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包括以前从香港回内地、现在当广东工商联主席的陈祖培,以及李嘉诚、王宽诚等等许多资本家,这种感情是很浓厚的。王宽诚是北角地王,他并不是像别人所说的那样靠内地赚钱,而是靠地产赚钱。他病后,一直在北京,死也要死在北京……不少海外的资本家,都希望通过商业来强国富国。郑观应早在《盛世危言》一书中就讲过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这种思想、感情。霍生就是这样,一心一意为了国家。他写那篇欧华学会讲稿(指《中国的现代化与香港”九七“》)时,也想过会得罪一些人,但他觉得,为了香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得罪一些人,最多不做政协副主席,就这么简单。”
  “事业永远立足于香港”
  1989年风波之后,一些人对香港前途失去信心,迁册、移资、移民形成风潮,连霍英东的一些生意上的伙伴也迁册国外,转移资金出港。
  据说,那场风波之后不到两个星期,霍英东的一个生意伙伴——汤于翰医生就做出移资的行动。霍家和汤家各占一半股权的福堂有限公司,拥有毕打行和不少物业。那时,福堂通过一项特别决议,重新发行两种极特别的股票,F股发给霍家,T股发给汤家,两家权益比例仍保持不变,但汤家拥有的股权,则自此改由两家地处太平洋曲克岛的信托公司持有,福堂的一半权益成功迁册至曲克岛。
  到了1990年底,代理内地的东方石油也有迁册行动。该公司由霍氏家族和刘氏家族合办,权益各占一半,刘氏家族那时却把名下权益,迁册至非洲的利比里亚。
  生意伙伴迁册,但霍英东仍然如他几年前所言,“事业永远立足于香港”。他并未对中国政府失去信心,并未对香港前途失去信心,所以也用不着转移生意基地,另谋发展。他对香港前途的看法,正如他在那篇题为《中国的现代化与香港“九七”》的演讲:“……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日渐兴旺的珠江三角洲,是香港安定繁荣最大的保证。我相信香港将来仍旧会为中国的现代化继续发挥作用,香港仍旧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香港仍旧是中国内地与世界往来的重要窗口。”
  有无可能当上首任行政长官?
  霍英东是中国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极力支持者,是中方在香港的一位重要的朋友。1989年风波后,香港社会极不稳定,一些原本与中方有接触的大资本家也主动疏远中方,与中方保持一定距离。有好长一段时间,香港的大资本家都不想上京会见中国高层领导人。
  后来,中国政府为打破这个僵局,主动邀请香港一些大资本家上京,以恢复双方的关系,了解北京新领导层的态度。
  1990年,霍英东和大儿子震霆两次上京,会见了江泽民和李鹏,与两位领导人谈香港的前途问题,谈内地的改革开放事业,谈中国的体育发展,谈北京亚运会……
  虽然霍英东从来不在内地拉帮结党,但由于在体育事务方面和人大、政协事务上与中方有较多接触,故中方高层中的不少人与他的关系都很友好。近几年,霍英东每年都北上北京、北戴河等地,与邓小平、李鹏、薄一波、胡锦涛等人游泳或打网球……其中,他与杨尚昆的关系更为密切,因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人就已经在广东结识。
  虽然在《基本法》起草过程中,霍英东一直表现低调,他的一些提议也不获中方官员重视,但那段时间,在香港却盛传霍英东可能出任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一些报刊还一度就此大事渲染。
  对于何种人能出任未来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各方的看法并不一致。邓小平说过,将来香港特区的首任行政长官,不一定来自政界,可以是新闻记者、律师、商人等专业人士;至于首任行政长官,应该是能同时为各方都接受得了的人士;而香港市民,却普遍认为应该由熟悉香港政府运作情况的人士出任,如现任布政司陈方安生这一类人。对于商人,香港市民一般都不赞成由他们出任未来行政长官。而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曾公开表态,不应由商人担任行政长官,因利益上有冲突。
  近10年来,香港曾盛传的首任华人行政长官人选,主要有霍英东、包玉刚、李国宝、查良镛、陈方安生、陈祖泽、钟士元、李福善、杨铁梁、董建华、梁振英、荣智健、吴光正、曾宪梓、罗德丞、王锟等人。有意思的是,近两三年,即使霍英东官至全国政协副主席,但却几乎再听不到关于他能否成为首任行政长官的议论,似乎香港社会已经认为霍英东完全没有可能出任此职。
  按照我的理解,未来特区行政长官的人选一定大爆冷门,大大出乎别人的意料之外,近两三年内盛传的那些热门人选,完全有可能一一落空。按照中国政坛的一般常态,一个人越早曝光,社会上对他高就官位的传闻越多,最后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未来首任行政长官的人选既可能出人意表,便不能排除霍英东成为行政长官的可能性。理由主要有三个:其一,霍英东与内地长期合作,久经考验,又在人大、政协这两个机构内任职多年,深受中方信任,就此而言,在香港几乎找不出第二个可与霍英东相提并论的人选来。
  其二,霍英东现已位列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中,若由他出任首届行政长官,更能凸现北京方面对香港的“高度重视”。
  其三,霍英东在香港政坛、商界的地位超然,既超脱于港澳区人大政协圈内的纷争,向来也广为商界的各派势力所接受、尊重;另一方面,他处事低调,不抢风头,不爱自我宣传,稳重而不僵化,既没有政治投机者那种“极左”恶习,也没有那些喜欢借传媒自我曝光和表忠献媚那类人的“骚味”,故而更能取得中方和社会各界的好感。
  如果说霍英东当首届行政长官有什么障碍的话,那可能只有两点,一是年龄稍大,二是牵涉商业利益。但这两点都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问题。年龄上,他不比传闻中的热门人选钟士元大,且身体向来健康;至于商业利益问题,只要把他的公司转到儿子名下,其商人身份也就轻易转变。
  霍英东谈首任行政长官
  以上的说法,只是别人的推测,那霍英东本人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在采访霍英东期间,我曾和他多次谈到这个问题。
  第一次,是在1995年7月,在番禺至广州的路上,那时,舆论盛传陈方安生是最热门的行政长官人选。以下是那次我和他的交谈实录——冷:“有人曾传你是特区第一任华人行政长官人选,你自己怎么看、怎么想?”
  霍:“我有自知之明……”
  冷:“你认为哪些人才有资格任这个官位?”
  霍:“将来有400人组成的推举委员会推举产生。应该说,香港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地方,卫奕信、尤德、麦理浩都好,谁来,对香港的政策不会有太大改变,因为社会的运作很成熟,比如彭定康返英国述职,陈方安生可以代理,政府照样运作正常……”
  冷:“但‘九七’后,香港高度自治,行政长官的权利可能很大……”
  霍:“彭定康也承认他做港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