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95淘金国度-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维护着坦克的一个连长听到范迪地话后,拍着满手的油污大声的叫嚷着,虽说这坦克很坚固。可是实际上还没有那牵引拖拉机、推土机耐用,虽然不少零件都和他们通用。这一路上为了伺候这一百多辆时不时发点脾气的大家伙,维护连的兄弟基本上都掉了好几斤肉,才算把这帮钢爷完整的开到战场。
  在树林中地这一百二十辆已经发动的坦克后方,一千五百多名手持冲锋枪地突击团的官兵们。则在检查着各自的武器,为即将到来的进攻作着最后的准备。
  在装甲部队中,除了坦克兵、维护兵之外同,还有突击步兵。全部装备着冲锋枪配以少量狙击步枪和轻机枪的突击火力,突击步兵主要用于配合坦克的进攻作战。以实施坦克突破,突击连保护突击坦克,同时扫除敌军步兵维系突破口,尾随部队进一步扩大战果地战术意图。
  不过这一次装甲师派出的是一个临时集中的整团,全是坦克兵和维护兵,突击部队则由协同作战的陆军步兵负责,因为阿拉斯加的装甲部队配到了师团级,所以各部与装甲部队的协同作战演练还是不少的,不会出现太过生疏的情况,这一次负责协同的就是卢正良的十九师派出的一个团。而十九师其他部队则将尾随这支突击部队之后,继续扩大战果,并扫荡残敌,控制主要战略地点,拉大突破口。
  “打信号弹,装甲团可以进攻了。今个就看装甲团这把尖刀地表演了!让十九师随时作好准备,一但装甲团撕开突破口,立即开始发起总攻!”
  望着着已经用土壤在那条狭窄的河道上先后填出六条两米多宽地通道后,在俄军的前沿的铁丝风障碍中蹂躏着的推土机,于是蔡锷立即下令道,在国防军的攻坚战术之中,利用坦克撕开敌军防线,尤其是铁丝网障碍带,在训练场上阿军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演练,在实战中也有过很多次了,虽然对手换成了俄国人。但一般来说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嗖……嗖……”随着一红两绿三枚信号弹拖着烟龙飞向天空,在树林中早已作好准备的装甲团在看到空中的信号弹后,立即操纵着坦克冲出了树林,而突击团的手持冲锋枪、狙击步枪和轻机枪的步兵,则紧随其后跟进着。
  “坦……坦克!阿拉斯加人的坦克来了!”透过硝烟一名置身于崩塌了半边的战壕之中的俄军军官看着远处六列达数十辆的墨绿色的钢铁机械缓缓驶来的时候,钢铁制成的履带、厚重的装甲、火炮,躲避着炮击的俄军一眼认出了这种机器是什么,这是阿拉斯加陆军赖以称雄世界的主要依仗。其威力已经得到过无数次验证。
  虽然与俄国,甚至欧洲的德奥,英法坦克外形上都有些许不同,但没人可以否认,在这一领域,坦克的最初发明应用者阿拉斯加仍然是领跑者之一,至少比俄国人那些本就不多并且早已经被摧毁的坦克要先进得多。
  看到阿军终于出动了这种大杀器,而是一次就是上百辆,于是大声的吼叫着,叫声中透着一丝恐慌。
  坦克!在炮击中幸存的俄军,透过硝烟望着那些发出轰鸣的机器,不断的从树林中涌出来,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就起码已经超过数十辆,不看后面到底还有多少,就足以震惊了这些俄军士兵,特别是那些参加过欧战。亲身体会过这种武器威力的西伯利亚三十一军官兵们而言,那股恐惧绝对是发自心底。
  自从阿拉斯加人发明坦克,并应用于实战,至今已经十余年之久,到现在,全世界主要强国已经有能力自产坦克,就算一些自身没有能力的,经过阿拉斯加数次战争的宣传,欧洲数次大战的宣传,也想尽办法研制,研制不出来的就向其他国家购买。做为世界列强之一,俄国曾经也是最早一批从阿拉斯加取得这个技术的国家,也曾经位于排头,不过随着欧战的不断失利,随着国内经济的崩溃,就像飞机,军舰,火炮一样,他们的技术也好,数量,保养也好已经逐渐落后其他列强了。甚至于很多欧战爆发后才强征入伍又没有去参加欧战的士兵都没有机会亲身见到过这种武器的威力。但是从报纸上他们可以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
  在欧洲战场,英法联军的坦克曾经喷吐着的收割着生命的弹雨收割着溃散的德军的生命,德国人的子弹、炮弹打在他的身上的时候,总是被坦克的装甲弹开,它是在陆地上的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的陆地巡洋舰,人力根本无法阻止它前进的脚步。
  在1914年的攻加战场,阿拉斯加更是曾经出现过上千辆坦克集中突击,不过数小时即集中摧毁了加拿大温尼伯湖东岸防线,加拿大十余万大军望风而逃的场面,最近的,就在谢伊姆昌,两万西伯利亚军队固守的防线也仅仅数小时就在这种钢铁怪物的突击下荡然无存,无数士兵倒在了这种怪兽的炮火,机枪甚至履带之下,而当时参与突击的阿军坦克恐怕还不及现在的一半。
  而现在收割生命的坦克实实在在的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即将收割自己的生命。
  俄军士兵们惊恐的看着坦克的逼近,纷纷用步枪射击着逼近地坦克,正如报纸上所说,正如他们在欧洲所见所经历的一样。子弹打到坦克的身上会被弹飞,只能听到子弹击中坦克装甲时叮当、叮当地金属撞击时的清脆响声。
  “跟紧一些,像以前一样。俄国人的子弹打不穿坦克的装甲!”
  在缓缓前进的坦克之后,突击团的班排长们大声的吼着,坦克在行进中为突击团的步兵提供掩护;就好像活动地城墙;突击步兵们手持着冲锋枪,跟在坦克的身后各排以熟练的队型向俄军阵地稳步进逼,一切就他们以前经历过的一样,没有经历过的。也跟训练下样,并没有太大地区别。
  “砰!”依在坦克侧后的狙击手瞄准着在几百米外战壕中露出的脑袋,在那里慌张的瞄准着坦克射击地俄军士兵就是一枪,军帽被子弹掀飞了。那名俄军士兵地脑袋被子弹掀开了,花白脑浆被溅到周围。
  “哒!哒!哒!”接近射击距离的突击团的步兵们用手中的冲锋枪、轻机枪,向依在残缺战壕中的俄军扫射着弹雨。以密集的弹雨压制他们的还击,在接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步兵们纷纷向俄军地战壕扔着手榴弹。一切就像在训练场上地训练一般有序。
  望着坦克和突击团已经攻入斯特列尔卡河流区内地土地,随着坦克撕开了俄军用复杂的铁丝网障碍构建的防线。卢正良知道事不宜迟,于是向身边的传令兵下达了命令。传令兵射出一枚绿色信号弹,接到冲锋信号的十九师其他各团超过一万名步兵在炮声中跃出战壕,以营连为单位以熟练的疏开队型向俄军的阵地稳步高速进逼。
  “哒……哒”在装甲团和突击团撕开了突破口之后,十九师余部立即按照命令,延着装甲团和突击团撕开的六个突破口。快速向俄军纵深突击,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后方跟进的士兵则在跟进后清除战壕中的残敌。
  随着十九师主力投入战场之后,整个斯特列尔卡到处被清脆的枪声和刺耳地哨声笼罩着。在枪声和哨声中还可以听到夹杂着汉语或俄语的呼喊声。
  按照攻坚战的要求,十九师官兵并没有与战壕中的俄军胶着。而是按照训练的要求,远远的向战壕中投掷手榴弹,待其爆炸后,再突入战壕之中顺着俄军的战壕的方向扩大战果。
  “前进!杀啊!……”随着突破口越来越大,在后方,西方面军的其他部队,主力大军纷纷跃了战壕,在三色星旗和哨音的指引下,犹如快速推进的长龙般,分成六股,沿着突破口杀入斯特列尔卡城内……
  “将军,马加丹城二十五万居民,埃文斯克十六万居民,每天消耗的补给大概是军队的两倍,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确可以延长我们的坚守时间,粮食充足无疑也可能提高士兵们的士气和信心,但是将军,这么做,一旦处理不好,将可能给我们带来天大的麻烦,很可能让我们从内部不攻自破。”
  马加丹的司令部内,柯尔采夫有些急切的向着阿列索夫道,尽管阿列索夫是自己的长官,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柯尔采夫认为这个长官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经验都很成问题,想问题太过简单了,在和平时期也许不是问题,在这种战争时刻,特别是形势非常危急的时刻就很成问题了。
  天啊,驱逐城内居民,将补给节余出来留给军队,同时可以让驱逐出城的数十万居民给城外的阿拉斯加军队造成困扰,看上去非常美好,可是,上帝啊,这种事情是可以这样计算的么,那些居民是什么人,他们当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受了阿拉斯加人的很大影响,但要知道他们大部分始终是俄国人,驱赶自己的同胞,指望着敌军会救助自己的同胞,拖垮敌军的补给,就算不补给,也可能被到时饥寒交迫的民众冲垮阿军的包围,上帝啊,这种办法也是他这样一个远东最高长官想得出来的,只怕这个话一传出去,城内立马就会翻天!
  “柯尔采夫中将,根据侦察部队发来的电报,阿拉斯加军队在七个小时前,开始了对斯特列尔卡的进攻,一旦阿拉斯加军队占领了斯特列尔卡。那么,马加丹的大门,就完全向阿拉斯加军队打开了,埃文斯克与马加丹之间也会完全失去联系,柯尔采夫中将,如何守住这两座城市,甚至坚守到天气最为酷寒的十二月才是我们目前需要优先考虑地事情。不过值得庆幸地是斯特列尔卡现在幸存的绝大多数是经历过欧战洗礼,经验丰富,英勇善战的西伯利亚军队,已经在斯特列尔卡构建了相当于海岸防御的坚固工事,就连上千架飞机,十数艘战舰的联合突袭都没有能够彻底征服他们,还趁着微弱的空隙,收缩防守,构建了更为坚固的河流区内防御圈,整个斯特列尔卡核心区都被铁丝网和堑壕保护着,罗切斯基将军是一名土工专家,我相信阿拉斯加人想要占领斯特列尔卡至少需要两个月,甚至更长地时间。才能攻克斯特列尔卡,到时也许战争决胜地将会变成斯特列尔卡,而不是马加丹或埃文斯克。”
  阿列索夫似乎很有把握的对柯尔采夫说道,马加丹是否能够坚守,完全取决于他们能够坚守的时间,时间,所有的一切的根本就是时间。斯特列尔卡没有居民参与消耗,现在又只有五万大军,靠以前的屯集,就足够斯特列尔卡的军队支持三个月,但马加丹和埃文斯克不同,城内的居民数量还超过军队,特别是马加丹,几乎是军队的三四倍,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他们的粮食连两个月都支撑不到了,甚至更短。若没有那些居民,以马加丹的补给,就算足量,他们也可以撑个四个月,而埃文斯克最少也可以撑到十二月,那样就没有问题了,十二月,他不信那时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阿军还能够继续在野外坚持。
  对于斯特列尔卡的防御阿列索夫实际上并不担心,准确的来说是根本不需要担心,西伯利亚军队是俄军最为精锐的部队,特别是三十一军这个曾经参加过两年欧战的军队,若不是在欧战中受到了一些损伤,退回西伯利亚休整,可能根本不会来这科雷马河以东作战。他们的士气和战术水平远高于任何一支部队,而罗切斯基本身就是一名善于土工作业防御土工专家,这正是阿列索夫当初坚持要调西伯利亚军队,并指明要这支三十一军,以换取他远东军支持和效忠克伦斯基的筹码的原因。
  也是三十一军到来后,他坚持将这支善战之师安置于斯特列尔卡固守,充当马加丹屏障,而不是调去当时最需要的埃文斯克固守的原因。而斯特列尔卡本身四周被水面环绕着,如果用大量的铁丝网构成的沿岸障碍带和坚固的土木工事,足以让中国人在那里流干血,那里将会死死的拖住中国人的脚步。
  但是若斯特列尔卡守住了,马加丹和埃文斯克却从内部被补给拖垮,不攻自溃,那就成了一个大大的杯具了,斯特列尔尔就算坚守一年也没有了任何意义。虽然这些居民在强制之下,还是可以为守城提供很大帮助的,但两相权衡,阿列索夫宁愿不要这些帮助,毕竟他没有太多的枪支弹药供应给这些人,有也不敢装备太多给这些多少受了阿拉斯加影响,忠奸难辨的民众。只要他的正规军队恢复战斗力就够了,毕竟,阿俄两军的兵力对比并不算太太。只要不从内部崩溃,阿列索夫有信心至少坚守到天气最为酷寒的时候,坚守到阿军自行退去。支撑到包围圈不攻自破。只有那样,斯特列尔卡的坚守才会有意义。
  “将军、将军……斯特列尔卡……沦陷了!”
  就在这时阿列索夫办公室的大门被猛的推开了,一名军官拿着电报惊慌失措的闯进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