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克诚-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政府命令保安大队骑兵三中队连夜出发,直奔马鞍山。在这正下雪的夜里走路,就像一只小船飘荡在大海中。腿一拔出,雪马上就填平了留下的痕迹,什么都看不到了。整个山村,已经成了无限幽静的银白世界。
  我军强攻失利。英勇的中队长郝长贵和指导员张资平先后中弹牺牲。
  一排长立即接替指挥。
  战斗僵持到黎明。匪首“老头好”被击毙。
  县大队一中队奉命赶到。正在追剿这股土匪的蒙古骑兵团和农安县地方武装也闻声赶来。
  三支队伍合力围剿这股土匪。
  匪徒大部分被歼灭,但仍有一部分匪徒突围,向洼中高逃去。
  十天后,蒙古骑兵团在洼中高苇塘中,彻底打垮了这伙顽匪。
  这样,在黄克诚的亲自主持下,西满境内的伪军、伪警察、特务、地主流氓武装,一一被收拾干净。
  除了同国民党部队作战和剿匪以外,黄克诚所部还遇到了艰苦考验。
  刚进东北时,群众对我军还不大了解。国民党特务造谣说:“八路军是专门扒铁路的军队,比土匪还坏。”老百姓不明真相,听信国民党的欺骗宣传。
  我军一到,老百姓就纷纷躲藏起来。来不及躲藏的,也紧闭房门,怎么敲也不开门。
  部队搞不到粮食,搞不到柴草,又缺乏应付严寒的经验,吃了不少苦头。
  有的南方战士冻伤了脚,便急忙用热水烫,结果把脚趾头给烫掉了。在乘火车时,有的战士伸手去扶铁把手,结果一下粘掉一层皮。
  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援,没有根据地,部队不要说打仗,连立足也很困难。
  在剿匪的同时,黄克诚派出一批干部,深入农村,组织清匪反霸和土改,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到1947年5月,西满地区有一千八百万亩土地,分给了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人民群众对我党我军有了实际的了解,认清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大不一样,共产党所领导的部队是真正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
  紧闭的房门打开了,群众脸上露出了微笑。老百姓把部队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兵,问寒问暖,照顾得十分周到。
  逢年过节,群众杀猪宰羊,拿出陈年老酒招待指战员。部队缺医少药,群众主动用土方为战士治病。翻身群众踊跃支前,部队得到发展壮大。
  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有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部队的兵员和物资都有了保证,战斗力更加提高了。
  由于李富春调到东北局负责财经工作,黄克诚代理了西满分局书记,全面负责西满地区的工作。
  在前段的基础上,黄克诚发动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地进行土改扫尾工作,组建地方武装,发展经济,大力支援前方作战。又是军事,又是政治,黄克诚肩头上的担子更重了。
  关外的冬天,寒风刺骨。
  1946年12月29日。齐齐哈尔市府大礼堂。
  千头攒动,人声鼎沸,热气腾腾。
  主席台上,黄克诚正在作报告。那湖南口音,在礼堂里回响着。讲什么呢?在讲朱德总司令的生平。
  朱总司令的六十大寿,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重视。齐齐哈尔市也成立了“庆祝朱总司令六秩大寿筹备委员会。”这件事,黄克诚早就放在心上了。
  他把这看成是一次进行教育的好机会。他同朱总司令相识已有二十多年,对朱总司令的历史、功绩和伟大的品格都极为了解。他觉着有责任把这些告诉给西满的同志们,并以此激励下一段的斗争。
  黄克诚为庆贺朱总司令大寿,挥毫题词道:学习总司令坚决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来粉碎蒋军进攻,巩固独立民主和平根据地,来庆祝米总司令大寿。
  黄克诚这题词,正是黄克诚报告的基调。他在简述了朱德的生平后喝了一口水,又接着讲道:“总司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屈不挠,不疲不倦奋斗了四十年,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的思想、言论、行动、工作态度,都是我们共产党员和干部的榜样和指南,都是要尽心研究和学习的。”
  会场上爆发了一阵阵掌声。
  等掌声过后,黄克诚那高亢的湖南口音又响彻在礼堂里:“希望同志们好好学习他,造就成大批朱德式的干部,来加速革命斗争的发展和胜利的到来。”
  黄克诚强调要学习朱总司令这样几点:一、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二、超人的宽宏度量;三、团结教育干部;四、密切联系群众;五、学习精神特别好;六、生活简朴。
  黄克诚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方面是由于朱总司令的崇高威望;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讲述生动,由于人们对他的尊重。
  黄克诚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处处事事都表现出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要说朱德式的干部,许多人都会把目光投向黄克诚。
  黄克诚献身革命,无限忠于党的事业。他只知道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而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考虑和处理问题,从来都是从全局出发,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进入东北的部队,来自几个不同的根据地,编制番号不尽统一。当时,有三、四千人就可编为一个师。有的地方部队收编了当地部分游击武装后,就升格编成团或师一级的单位。
  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主力,是以红军骨干为基础的老部队。全师四个旅又三个特务团,共三万五千余人。各旅都是三个大团的编制,八九千人以上。
  按当时的情况,第三师部队编成四个师绰绰有余。
  当时,有些同志向黄克诚提出这样的建议,但黄克诚说什么也不同意。
  黄克诚语重心长他说:“我们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部队编制由中央军委决定,我们自己没有权力也没有理由擅自扩大编制。共产党人是干革命的,不能做草头王。”
  黄克诚的话铿锵有力,荡气回肠。一个共产党人的典范!
  黄克诚想,东北民主联军处于初创阶段,重任在肩。而当时东北情况复杂,困难重重,战局又瞬息万变。在这样的情况下,骨干部队必须置于统一指挥之下,以便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而骨干部队分散编制之后,会削弱部队战斗力,又不利于作战统一指挥。
  因此,黄克诚一方面耐心地做部队的思想工作,同时主动将新四军第三师部队交给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由林彪直接指挥。这样,总部手中直接掌握主力部队,便于作战。
  黄克诚自己,则只带少量部队,在西满开辟建立根据地。
  新四军第三师部队的编制番号,一直保留到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统一整编。
  原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十旅和独立旅,共同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后来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三十九军),由刘震任司令员,吴信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原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与山东部队第七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后来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三军),由洪学智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
  在西满,以原新四军第二师的三个特务团为基础,加上地方部队一部,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后来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四军),由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委。
  1947年4月,邓华率第七纵队再次攻占通辽,歼灭了在通辽一带的国民党军队。
  到夏季攻势结束后,整个西满地区完全打通,成为连成一片的巩固的根据地。到此,建设四满根据地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黄克诚看到形势在飞速发展,这时再保留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而应由东北局来统一领导部署东北地区的工作。
  黄克诚打电报给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建议撤销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原来由西满分局领导的各省的工作,全部集中到东北局直接领导。
  不久,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复电,接受了黄克诚的提议。黄克诚光明磊落,处处一心为公。
  有一次,一位英俊的青年军人找到了黄克诚处。黄克诚一见,非常高兴。
  这位青年军人,名叫黄克云。
  黄克云是黄克诚的堂弟。按辈份是同辈,可是年龄相差二十多岁。
  黄克云刚出来参加革命不久,是要到哈尔滨去学习,路过西满分局驻地白城子。
  黄克诚多年没见到他了,又是问寒又是问暖。他拍拍黄克云的肩膀,笑呵呵他说:“好!好!长得越来越像个军人啦!”
  黄克诚留他住了一个晚上,细细打听家乡的情况。
  临行时,他问黄克云:“怎么样?你还有什么困难吧?”
  “没有什么困难了。就是……就是能不能帮我刻个私章?”黄克云吞吞吐吐他说。
  “要那个干吗?”黄克诚不以为然。
  “有用呗!”堂弟还挺坚决。
  于是,黄克诚叫来警卫员,吩咐他上街看一看,刻一枚章需要多少钱。
  “你给他五毛钱就是了。”警卫员笑着说,“今天你弟弟来了,刻个章还不多给他点钱?”
  “那不行,刻个章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从我的津贴费里给他。”黄克诚很严肃。
  黄克诚就是这样一个人。
  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军队的后勤工作,在争取胜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有人说,战争的胜利是打后勤。话说得可能过分一点,但从战争中看,没有后勤,战争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东北战争初期如此,辽沈决战也是如此。
  东北局把后勤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当时,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曾为此发表社论,号召全军加强后勤工作建设,并建议各级政府支持后勤工作,认为这是富有战略意义的。
  进军东北初期,当时有十万部队、两万干部、二十个中央委员出关,这中间就有长期做后勤工作的领导人。
  叶季壮、张永励、方志浩、王锡元、高文智、孙仪之、张汝光……后来,又来了杨至诚、贺诚。他们在红军时期就做后勤工作。
  东北是个新区,群众未发动,政权未建立,部队都是轻装来的。有的甚至没有穿棉衣。而当时遇到的敌人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有时候要一面行军,一面打仗,其困难可想而知。当时,部队给养是筹一顿,吃一顿,伤兵也没人抬。这种情况相当普遍。部队痛感后勤供应保障工作的重要。
  有鉴于此,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部长叶季壮。下辖供给部、卫生部、军工部、兵站部、铁路管理局、东北银行总行等。
  后来,东北民主联军撤出沈阳,在梅河口成立了前总后勤部,仍由叶季壮任部长,副部长贺诚,政委是从苏联回来的杨至诚。另外,还组织了野战后勤部和后方司令部。
  四平保卫战开始,后勤工作虽然有很多困难,物资还不丰富,但仍尽了最大努力支持前线。
  这一时期,后勤工作虽然比较稳定,前后方也有了明确分工,但由于战争形势紧张,国民党军队不断进攻,我军处于且战且退的状态,后勤供应仍然改善不大,兵员不足,装备陈旧。尤其是无根据地作战,部队士气大大受到影响,少数部队竟丧失了战斗力。我党我军处于最困难的时期。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敌人逐渐收缩,有的地方变为守势,我军则逐渐变为攻势。这样,运动战开始了。我军长途行军,更需要后勤的有力支持。
  原有的一套兵站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部队大规模决战的要求。大规模的战争,要求后勤跟随部队前进。否则,就增加了前线的困难,不能进行持久的作战。
  为了着手准备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进一步加强东北我军的后勤和支前工作,便提到了日程上来。
  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局,扩充原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为后勤司令部,任命黄克诚为司令员兼政委,统管整个东北我军的后勤工作。
  在结束了中共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的善后工作之后,黄克诚马上赶到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驻地哈尔滨,主持后勤司令部的工作。
  后勤司令部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钟赤兵、贺诚任副司令员,杨至诚任副政委,李聚奎任参谋长,陈沂任政治部主任。
  为了使后勤工作跟上战争的需要,以原后勤兵站部及西满军区、辽东军区后勤为基础,分别组成东、西两线后勤司令部,并在北满、南满广大地区部署了兵站线,担任由北满到南满作战部队的运输和补充工作。
  同时,地方党政机关也派负责干部组成人民支前委员会。这就形成两条绵长的兵站线,更广泛地发动了群众,获得了广大人民对我军的更大支援。
  随后,又征集了地方和历次缴获的车辆、马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