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补天裂-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君恕暗暗吃惊,朝廷里错综复杂的权力争斗,倒被这位中药铺老板一语破的!
  两人正在闲谈,店门口进来一位主顾。此人年约三十出头,身材不甚高大,宽脑门,高颧骨,厚嘴唇,高耸的眉弓下,一双黑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头戴青缎便帽,身穿一件浏阳圆丝细夏布长衫,脚蹬双梁布鞋。进了店门那几步走,呼呼生风,不经意地带出身上的“功夫”。
  “来了您呐?”老掌柜暂且中止了闲谈,上前招呼道,虽然是生客,也笑脸相迎,“这位先生,您是抓药啊,还是来歇歇凉儿?”
  “抓药。”那人递过来一张方子,一口京腔地说,“劳驾,您给抓快点儿!”
  “好嘞,”老掌柜伸手接过方子,“您坐下歇会儿,这就给您抓,说话就得!”
  那人却不坐,双手背在身后,抬头浏览着店堂,目光落在了镌刻着杨继盛遗墨的抱柱上,细细地观看。
  自从那人一进门,易君恕就在一旁打量着他,依稀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他是谁。待到那人背手而立,凝视抱柱上的楹联,猛然从那副神情辨认了出来,不觉倏地站起,试探地问道:“这位先生,请问您可是贵姓谭?”
  “嗯,”那人蓦然回首,“不错,先生怎么认识我?请问您是……”
  “复生兄,”易君恕兴奋地叫道,“您不认识我了?我姓易……”
  “姓易?”那人端详着他,“看你的面目,和易元杰老伯十分相似,莫非你是君恕小弟?”
  “是啊,是啊!”
  “你真是君恕?”那人一阵惊喜,“多年不见,你长大了,一条男子汉了!”
  两人四手相握,激动不已。
  “复生兄!”易君恕说,“我从《京报》上看到皇上谕令,便知道您要进京了……”
  “我刚刚到京,亲朋故旧还没有来得及一一看望,”那人说,“今天得通贤弟,真是太好了!”
  旁边,老掌柜和伙计们听他们左一个“皇上”,右一个“谕令”,惊得张口结舌!老掌柜把手里的药方交给伙计,连忙问易君恕:“易先生,请问这位爷是……”
  易君恕说:“这是现任湖北巡抚谭大人的三公子谭嗣同,字复生……”
  “哎呀,您就是谭大人?”老掌柜不等他说完,就惊叫起来。其实他对于远在天边的那位湖北巡抚谭大人倒并不在意,而眼前这位年轻的谭大人却令他肃然起敬,此番奉诏进京,眼看就要大红大紫,老掌柜在京城地面混事,对此等新贵敢不巴结?“谭大人,小人不知您大驾光临,有失迎迓,您多多包涵,我这儿给您请安了!”说着,就弯腰打千儿。
  谭嗣同忙扶住他:“哦,不敢当!”
  “哪里,该当的!”老掌柜不知说什么才好,慌忙掸了掸椅子,请谭嗣同坐下,又朝柜台里头嚷道,“沏茶!”
  伙计端出两盏盖碗茶,摆在两张椅子之间的茶几上,连易君恕也叨了光了。
  “您二位请用茶!”老掌柜恭恭敬敬地伺候在旁边,“谭大人光临小店,我们真是不胜荣幸!”
  “老掌柜太客气了,”谭嗣同说,“其实,您和我所做的是一回事,您调和鼎鼐,济世活人,治天下病;我奉诏进京,辅佐皇上,针砭时弊,扶正驱邪,也是治天下病。”
  “这真是高抬小店了!”老掌柜谦恭有加,关切地说,“大人身负重任,还望保重贵体。刚才这方子……”
  “我来京时旧恙未愈,”谭嗣同道,“照原方再吃它几服药,早些除根儿才好。”
  “这事儿,小店责无旁贷,大人要用什么药,只管吩咐!”老掌柜满口应承,忽然心里一动,压低了声音说,“小人斗胆,向大人打听一件事儿……”
  “请讲!”谭嗣同说。
  “打今年春天起,就不断听说皇上龙体欠安,淋病、腹泻、遗精、咳嗽,其说不一……”老掌柜眯起两眼,专注地望着谭嗣同,“不知皇上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您听谁说的?”谭嗣同一愣。
  “街头巷尾都在流传,”老掌柜说,“还说康南海给皇上进献了一种红丸……”
  “红丸?”谭嗣同听得离奇,问道,“什么红丸?”
  “小人只是听说,并没见到,”老掌柜神色肃然说,“谭大人,关乎皇上的龙体,用药可要慎重!您熟读史书,一定知道,明朝泰昌元年,光宗即位之后就得了重病,御药房用了泻药,病情更是加剧。当时鸿肿寺丞李可灼就向光宗进了一种红丸,说是仙方,有回春之效。可是,光宗服下之后,立即驾崩。这件事儿闹得好大,史称‘红丸案’!如今听说康南海也向皇上进献红丸,小人不免担心,万一出了事儿,对皇上不好,对康先生也不好。所以向您打听打听,皇上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无论是淋病、腹泻、遗精、咳嗽,只要太医确诊,都并不难治,小店倒愿意为皇上效劳,保证药到病除,我有祖传秘方儿……”
  谭嗣同哭笑不得。一个平民百姓,如此关心皇上的健康,当然忠心可嘉;但毕竟在商言商,三句话不离本行,时时不忘揽生意,还想揽到紫禁城里去!
  “皇上青春年少,正是精神饱满、奋发有为之时,日理万机,孜孜不倦,哪有什么病啊?”谭嗣同正色说,“康先生也从未进献过什么药物!”
  “噢,那就好!”老掌柜赶紧拱拱手说,“我们就巴望着皇上龙体康健,国泰民安!”
  “嗯,”谭嗣同点点头,“那些语言,想必是仇视新政的人放出来的,万万不可听信,也不要再传。老掌柜,您虽是个生意人,倒还是很关心国家大事!”
  “那当然!”老掌柜说,“老百姓都想过几年安稳日子,就怕天下大乱!谭大人,您大概还不知道,每逢朝廷出了大事儿,连小店都不得安宁……”
  “我知道,”谭嗣同说,“您这门口是个杀头的地方。”
  “是啊,”老掌柜说,“每逢这时候,官府头一天就告知小店:”明日有差事,进备酒菜,日后付款。‘我们这就得备酒备菜,第二天行刑之前招待监斩官和刽子手,然后才开斩。嗬,到时候菜市口人山人海,当街鲜血淋漓,十天半月也去不了腥味儿!唉,店里头治病救人,店门口砍头杀人,您说这叫什么事儿?“
  “世界就是如此,有救人的,也有杀人的。”谭嗣同目光冷峻地望着鹤年堂门口那片曾经无数次被鲜血染红的地方,喃喃地说,“谁也不愿意流血,可是血总在流,下一个流血的不知是谁?”
  易君恕听得心中一动:谭嗣同现在正是新官上任,春风得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老掌柜也发觉他的神色有些不大好看,忙赔着笑脸说:“谭大人,我不该在您面前提起这让人堵心的事儿!反正这种事儿一年也就那么一两回,管他砍谁的头呢!”
  这时,柜台上的伙计嚷了一声:“谭大人,您的药得了!”
  谭嗣同和易君恕同时站了起来。
  老掌柜连忙从伙计手里接过那捆扎好的几服中药,恭恭敬敬地递给谭嗣同。易君恕的药早已抓好,伙计也取过来奉上。
  谭嗣同和易君恕拿了药,一起向门外走去。老掌柜跟着送出来,殷勤地说:“谭大人,您公务繁忙,日后需要什么,不必亲劳大驾,吩咐一声,给您送到府上就是了!请问您的官邸在……”
  “我刚到北京,哪有什么官邸?”谭嗣同说,“住在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
  “噢,那和小店真是近邻了,”老掌柜又奉承道,“不胜荣幸,不胜荣幸!”
  谭嗣同回头说声:“请留步!”。
  老掌柜这才站住了,拱拱手说:“谭大人慢走,改日到会馆给您请安!”
  谭嗣同和易君恕朝前走去,到了“丁”字街口,谭嗣同停住了脚,高耸的眉弓下那双深造的眼睛凝望着面前这片横尸流血之地。此时此刻,在这片土地上当然看不到丝毫血迹,陈年瘀血早已渗入黄土,被千千万万只脚踏平,踩实,在当头烈日的照耀之下,惨白闪亮,不像血,倒像是水——一条流过了许多年总也流不断的“丁”字形的河流。
  两人从“丁”字街口往西,叙说着别后之情,往西走去。前面不远,路南一个小小的巷口,便是北半截胡同,谭嗣同所住的例阳会馆就在这条胡同里。
  谭嗣同走到胡同口,就站住了。
  “复生兄,”易君恕说,“我们多年不见,请到舍下一叙,我给您接风!”
  “改日,我专程到府上给伯母请安,”谭嗣同迟疑地说,“今晚我还有个约会……”
  “噢,兄长有事,尽管去忙,”易君恕怅然若失,“我明天再去看您……”
  “现在时间还早,”谭嗣同看看西斜的太阳,说,“请你到会馆坐坐,如何?”
  “也好!”易君恕说着,就跟着他往南拐弯儿。
  在路边卖凉粉儿的栓子一眼瞧见了他:“哎,大少爷!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栓子?”易君恕回过头看看他,指着谭嗣同说,“这就是前几天我跟你说起的那位谭府三少爷……”
  话还没说完,栓子就大呼小叫起来:“哎哟!谭大人?栓子给您请安!”
  北京人多礼,动不动就是打千儿。
  谭嗣同伸手托住他的胳膊:“另外,这位兄弟,初次见面……”
  “您哪儿能认得我?您离开北京那会儿,我还光着屁股呢!”栓子笑着说。
  谭嗣同祖籍湖南制阳,却是出生在北京。那是同治四年,当时他父亲谭继洵在京师任刑部主事,家住在烂面胡同,也在菜市口附近,因此,谭继洵和易君恕的父亲易元杰有文字之交。同治十三年,谭府搬到了浏阳会馆,和易府仍然常有来往。同治十四年,北京白喉肆虐,谭老夫人和女儿、次子都染上时疫,不治而亡。光绪三年,谭老太爷调任甘肃道,谭嗣同随父赴任,那年他十三岁,易君恕比他小五岁,还是个刚刚发蒙的小学童,从此一别多年。后来,谭嗣同虽然也曾几次进京,都是来去匆匆,未及一一寻访故旧,多年隔绝,他也不知道易府的后人现在何处……
  “谭大人,”栓子眉开眼笑地望着谭嗣同,“您这回可真是衣锦还乡啊!”
  “衣锦还乡?”谭嗣同抚了抚自己的夏布长衫,“‘衣锦’无从谈起,‘还乡’倒是真情!北京是我的出生地,才是真正的故乡!”
  一口纯正的京腔,充满了浓浓的乡情。
  “谭大人,皇上召您进京的消息已然轰动京城,万民仰望啊!”栓子伶牙俐齿,练就了一张生意口,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但他对谭嗣同说的这几句话却是出自内心的,“谭大人,我没什么孝敬您的,敬您一碗凉粉儿!”
  “噢,凉粉儿!”谭嗣同脸上绽开了笑容,嘴里馋馋的,“好些年没吃到北京的凉粉儿了!”
  栓子得意极了,抄起家伙就去盛凉粉儿,易君恕拦住他说:“复生兄,以您的身分,在大街上托着个碗吃凉粉儿,恐怕不是个样子……”
  谭嗣同已经伸出手要接凉粉儿,他这么一说,就不好意思地缩了回去。
  “栓子,你给送到会馆去!”易君恕说。
  “不必了,”谭嗣同说,“回头我叫家人来端两碗就是了,省得耽误他的生意。”
  “也好,”易君恕说,把手里的中药递给栓子,“你回头把这个带家去!”
  易君恕和谭嗣同顺着北半截胡同往南走,进了浏阳会馆。
  这会馆坐西朝东,有前后两进院子,还带一个跨院,房屋三十多间。前院五间正房,其中的北套间就是谭嗣同现在的住所。
  随谭嗣同赴任的两名家人胡理臣和罗升迎了出来,接过谭嗣同手里的药,向易君恕见了礼。
  易君恕举步正要进门,迎面先看见门媚上高悬一块匾额,上书四个苍劲的大字:“莽苍苍斋”,顿感一股宏阔苍茫之气,不觉赞叹:“这斋名起得好!”
  谭嗣同说:“聊以寄情罢了!”
  易君恕又看那门两旁的机联:“家无儋石,气雄万夫。”更觉肃然,说:“这联语也好!复生兄离京二十年,归来已是一条英雄好汉!”
  谭嗣同说:“英雄好汉,不敢自诩,不过,这二十年间,我游历直隶、甘肃、新疆、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亲见民间疾苦、世上疮痍,更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科举仕途于国家、民族毫无意义,中国要自立,要富强,只有走变法之路,大丈夫生逢此时,要担当起天降之大任!”
  “说得好!”易君恕深表赞同,这几句话字字打动了他的心,“君恕正愁报国无门,愿以兄长为师!”
  “你不要学我,我这个人锋芒太露,说不定会惹麻烦。康先生就不赞成我把这样的对子贴出来,劝我另写一副,文字要含蓄一些。”
  “嗯?写什么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