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补天裂-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心里汗津津的,心跳得“咚咚”响。
  进来的原来是栓子!栓子手里提着大捆的青菜,还有几盒子点心。他把青菜递给了杏核,提着点心进了上房。
  东厢房里一场虚惊。安如这才舒了一口气,热气吁在了丈夫的脸上。
  栓子在上房待了不大会儿就出来了,正往东厢房走,一边走,嘴里一边喊着:“大少爷呢?好些天没见着大少爷了……”
  上房里又传出老太太的声音:“杏枝,快着,快着……”
  不等老太太吩咐,杏校已经一步跨到栓子的前头,拦住他说:“栓子哥,大少爷不大舒服,这会儿刚睡着……”
  东厢房里,易君恕听得发急,他想大喊一声:我没病,也没睡着,我在这儿呢!栓子,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
  安如赶紧把那汗津津的手捂在他嘴上,一声儿也不让他出!
  院子里,栓子就站住了:“哟,那我就不打扰他了。”转身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对杏枝说:“这些菜够你们吃几天的,外边儿不大安静,你就甭上街了,有事儿跟我言语声儿……”
  栓子走了。易君恕眼睁睁地让他走了,惟一能够给他传递信息的人,就这样放过去了。
  “哐啷!”一声,杏枝闩好了大门,这才解除了东厢房里的禁令。
  易君恕一把推开房门,往上房走去,他要从老太太那儿曲折地探听探听外面的信息。
  老太太并没有躺在里间的床上。她穿戴齐整,手拄着拐杖,正襟危坐在堂屋里条案前的太师椅上。老太太早就有所准备,如果不速之客突然光临,她先在这里抵挡一阵,谁要找她儿子的麻烦,就跟谁舌战一番。刚才就是这么紧张而隆重地接待了栓子——她哪知道来的是栓子!
  “娘,”易君恕进了上房,问道,“栓子刚才说了些什么?”
  “没说什么。”老太太一副无可奉告的架势,把他的问题挡住了,“一个芥子儿小民,心里装的无非是柴米油盐,管不了天下大事。你也甭打听,踏踏实实地在家待着吧!”
  易君恕便不再多说,怏怏地退了出来。他当然不相信栓子跟老太太真地“没说什么”,栓子一定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外头的情况,只可惜从老太太那儿问不出来。不过,老太太的神情和语气又似乎隐约传递了一些信息,外边好像表面上还算平静,至少还没到干戈四起、大动刀兵的地步,不然,老太太自己也不会这么踏实了。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西南天际朦胧地显出半轮秋月。八月上旬只剩下两天了,眼看就要进入中旬,上弦月不知不觉地胀满,再过几天,等到月亮变成一轮浑圆,就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中秋佳节,那是普天同庆、家家团圆的节日。可是,赶上戊戌多事之秋,国事汹汹,人心惶惶,这个即将到来的节日已经不为人们关心,变得黯淡了。
  天黑定了。一家人默默地吃了晚饭,各自回房去。易君恕无事可做,顺手拿起一本书来,却又全然看不进去,满篇白纸黑字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便将书放下,和安如对坐良久,竟又无话可说。
  夜里,杏枝伺候老太太睡下了,又到东厢房来,替他们铺好了床,说声:“大少爷,少奶奶,早些歇着吧!”就退了出去。
  安如已经抽坐得呵欠连天。等杏枝走了,便宽衣解带,脱鞋上床。
  她躺下了,拉起被子蒙在身上,那胀鼓鼓的腹部耸起一座小山。抬起两手,搁在肚子上,轻轻地抚摸着,心里升起万千情感,却又不困了。想想自己自从进了易家的门,所受的种种辛苦、样样委屈,如今重孕在身,也难得丈夫的呵护,不觉悲从中来,两眼涌出了莹莹泪花。
  “安如,”易君恕看见她那个样子,更加烦闷,问道,“这又是怎么了?你哭什么?”
  “我啊……”安如也不看他,只瞅着自己的两只浮肿的手,和那隆起的肚子,哀衷地说,“我是感叹这孩子命苦,在娘肚子里还没出世,就跟着大人担惊受怕,也没人心疼……”
  说着,眼眶里噙着的泪珠就扑簌簌坠落下来。
  易君恕心里一动。他当然听得出,安如是借话说话,借腹中的孩子,诉自己的委屈。一个女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要承受多少艰难困苦?在这种时候,她最需要的是别人“心疼”,而做丈夫的却实在没有给予她什么关心抚慰。想到这里,易君恕便感到一阵不安。
  “怎么没人心疼啊?娘不是一直在盼着早日抱孙子吗?”易君恕说。这也是借话说话,借老太太的盼孙心切,把自己的一份情感也捎带上了,以此给妻子一点儿安慰。要是让他“心肝宝贝儿”地哄妻子欢心,他也说不出,做不到。
  “你呢?你不盼着吗?”安如抬起眼,望着丈夫。
  “当然,我也盼着……”易君恕说,“这孩子出世,大概要在什么时候?”
  “快了,我掐算着日子呢,八月十五前后也就差不多了,”安如说,朝他伸出手,“过来,你摸摸,小东西在里面动唤呢!”
  “哦,”易君恕把手伸过去,安如握住了,伸到被子底下,按在那座高耸的小山上。
  易君恕的手在妻子的腹部滑动,那像一团凝脂,一池春水,里面的确有一个小东西在跳动,好像池中的鱼,迫不及待地要跃出水面。一种从未体验的美妙感觉从他的掌心的手指传遍全身,一个将要做父亲的男人,和一个将要做母亲的女人,他们两人一起抚摸着共同缔造的生命,这是幸福,是自豪,是责任。可惜呀,易君恕在心里叹息,这孩子生不逢时,做父亲的尚且“苟全性命于乱世”,下一代却又要来到这个险恶莫测的人间……
  人的情绪变化只在一念之差,转瞬之间,那美好的情感无影无踪了,只留下莫名的惆怅。
  安如并没有觉察到丈夫的心境不安,仍然憧憬着一个母亲心中的未来。
  “君恕,你快当爹了,”她甜甜地说,“给孩子起个名儿吧!”
  “哦,”易君恕心绪茫然,哪里想得出什么好名字?却又不忍心败了她的兴头,便说,“还不知道是男是女,怎么起名儿呢?”
  “那就各起一个吧,添个儿子叫什么,添个闺女叫什么,你都得先有个准备!”
  “噢,让我想想,得好好儿地想想……”
  安如不再说话,闭上眼睛,紧紧拉着丈夫的手,静静地等着他为即将出世的孩子命名。
  她就这样,渐渐地沉入了梦乡,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也许,那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美好得无以复加的梦。
  易君恕等她睡着了,就吹熄了灯,和衣躺在她的身旁,心里仍然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无头无绪……
  不知什么时候,易君恕突然被一阵呻吟声惊醒。猛地睁开眼,窗纸上已泛出鱼肚白色,朦胧的光亮下,他看见安如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啊,啊……”
  “安如,安如!你是在做噩梦吧?你醒醒,醒醒!”他忙着伸手去扶妻子,手上触到一摊热乎乎粘乎乎的东西,抬手一看,啊,是血!
  易君恕突然明白了,他跳下床,冲出门去,急切地喊道:“娘!安如要添了!”
  一声惊叫震动了整个院子,上房里立即传出老太太的声音:“啊?天哪!怎么不到日子就添了?快着,叫杏枝,扶我过去!”
  杏枝听见大少爷那一嗓子,没顾穿鞋就跑了出来,直奔东厢房而去。听见老太太叫她,在里边喊道:“少奶奶这儿离不了人!大少爷,您把老太太搀过来!”
  易君恕连忙朝上房跑去!
  上房里,老太太已经慌作一团,腿软得直不起来。易君恕急得没有办法,背起老母亲往东厢房跑去!
  东厢房里,床上已经满是鲜血。杏枝跪在床上,拦腰抱着安如,安如像鲤鱼打挺似地翻滚挣扎,呻吟已变成凄厉的惨叫:“啊!啊……”令人毛骨悚然!
  “老太太,老太太!这可怎么办啊?”杏枝惊呼着,嗓音都变了!
  老太太瘫坐在太师椅上,浑身哆嗦,束手无策。想当年,她作媳妇的时候,也曾经历过分娩的劫难,她的婆婆亲手给她接生,一剪子铰断了脐带,把肉滚滚的孙儿抱在怀里,大功就告成了。如今,等她盼到了这一天,却又力不从心,办不到了!
  “快,快着!”老太太情急之中想起了一位救星,“快去请冯家五奶奶,多少孩子都是她接的生,神仙一把抓!”
  “好,我去!”易君恕拔腿就往外跑,跑到门边又回过头来问,“冯家五奶奶住哪儿啊?”
  “就在小栓子家后身儿,你一问就知道了,那儿的人都认得她!你快……快去啊!”
  易君恕连一秒钟也不敢耽误,奔出东厢房,奔出大门,奔出报国寺前的这条小胡同,沿大街朝菜市口方向跑去!此刻,老太太不许儿子迈出家门的禁令,已经被全家人忘到了九霄云外为了省时间,易君恕先奔栓子家。
  天已经大亮了,栓子收拾好了独轮小车,正准备出门上街,猛然看见易君恕跑进来,大吃一惊:“大少爷!出了什么事儿?”
  “栓子!”易君恕气喘吁吁地说,“安如要添孩子了,你快……帮我请冯家王奶奶!”
  “噢!”栓子扔下车子,就往外跑,“我这就去!”
  易君恕跟着他跑出院子,栓子说:“大少爷,这事儿交给我了!您赶快回去照看少奶奶吧!”
  “哎,也好,”易君恕这才舒了一口气,正待往家走,却突然想起心里的那件大事!啊,如果现在不办,怕没有机会了!就说,“栓子,你接了冯家五奶奶赶紧过去,我到浏阳会馆跟谭复生见个面儿就回家!这事儿,你……就别跟老太太提了!”
  “嗯?”栓子微微一愣,却又赶紧说,“那是,那是!”
  也不管栓子明白不明白,两人来不及多说,在栓子家门口分头跑去了。
  浏阳会馆莽苍苍斋里,谭嗣同正襟危坐于书案前,在一页八行信笺上凝神书写。
  易君恕随着胡理臣匆匆走进来,一眼看见谭嗣同这副安详的神色,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倒愣住了。他站在谭嗣同身后,看那信笺上所写的,是一首七言律诗:
  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
  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
  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
  徐甲傥客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这诗沉郁冷寂,如空谷足音,凛凛一股肃然之气,却又含义晦涩,令人费解。
  “三少爷,”胡理臣不得不打破了他的这片宁静,轻声说道,“易先生来了。”
  “噢?”谭嗣同猛然抬起头,这才发觉易君恕正在他的面前,便倏地站起来,用力握住易君恕的两手,“君恕!你怎么来了?”
  “复生兄!”易君恕不知从何说起,劈头问道,“皇上……皇上怎么样了?”
  “皇太后已经临朝训政,”谭嗣同叹息道,“我们的皇上,已经被……软禁在南海瀛台了!”
  “啊?!”易君恕如闻晴天霹雳,两手战栗着抓住谭嗣同的胳膊,“复生兄!快,快想办法救皇上啊!”
  “能想的办法我都试过了,”谭嗣同说,“我和翰翁分头去找了各国公使,他们有的躲开了,在京的也不肯出面干涉,我们自己又没有军队,瀛台四面环水,戒备森严,我们救不了皇上了!”
  易君恕心如死灰。这就是他连日来焦急地等待的结果,完了,一切都完了!
  莽苍苍斋寂静无声,仿佛空气凝固了,时间静止了。
  良久,易君恕突然从无望的死寂中醒来:“复生兄,您赶快走吧!他们既然已经抓走了康广仁,也不会放过您!”
  “当然,‘康党’一个都不会放过。好在,康先生走了,梁任公也离开北京,到日本去了。”
  “那么,您呢?”
  “我不走,留在这儿。”
  “什么?”易君恕直愣愣地望着这个不可思议的人,“他们抓住您,是要砍头的!既然康先生、梁先生都走了,您为什么不走?现在要走,还来得及!”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谭嗣同平静地说,“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下,我和康、梁,分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吧!”
  “您也应该活下去,活着才可以酬圣主,图将来,为什么一定要去死啊?”
  “我早就对你说过,在中国要变法,难于上青天,这件事本来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现在变法已经失败,我何惧一死?世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至今还没有人为变法而流血,如果要有,那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我愿把四万万同胞的苦难都背在自己身上,用我的死换来中国的新生!”
  谭嗣同的神色是那样坦然,语气是那样从容,仿佛他面临的不是血肉横飞的惨死,而是霞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