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补天裂-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栓子的心乱了。想当年,他爹从老家京东香河县进京谋生,大冬天里穿一件单褂儿,光着脚丫子,没着没落,易君恕的父亲易元杰收留了他,管家看门带打杂儿,从此饱暖不愁。那时候易元杰还年轻,是易府的大少爷。后来,易元杰投笔从戎,栓子他爹要跟着去伺候他,易元杰不肯,说:“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总不能跟我一辈子,该料理料理自己的事了。”就赠给他一笔银子,搬出易府,娶妻成家。这都是栓子出生之前的事。易元杰效命北洋水师,长年在外,家里的太太、少爷,少不了栓子他爹跑前跑后地照应。到了栓子这一辈,也依然如此,虽然早已没有了主仆的名分,还是像当初一样恭恭敬敬。栓子他爹八年前过世,临咽气对栓子说:“我把老太太和大少爷交给你了……”甲午年易元杰死难刘公岛,栓子跟着大少爷易君恕,披麻戴孝,一步一个头,从家门口磕到坟地,给老太爷修了个衣冠坟。看出殡的两旁世人还以为老太爷有两个儿子,赞叹说:“瞧瞧,人家前世积了阴德,这两个孝子,难得!”栓子当然不能跟大少爷称兄道弟,可听了这话,心里热呼呼的。人哪,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何况易老太爷对他家的再造之恩!大少爷没有三兄二弟,甭管什么事儿,栓子都得上前!
  想起这些,栓子就没心思再做生意了。看看天色已晚,便收拾摊子,推上车子回家。
  匆匆吃了晚饭,栓子换上一身干净衣裳,精心切了一案子豌豆黄儿,拿荷叶包好,托在手里,直奔易府而去。
  易府就在菜市口迤西、广安门迤东的彰义大街路北,紧邻报国寺。报国寺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年间改名“大慈仁寺”,民间俗称“报国寺”。此寺本来规模宏敞,殿阁巍然,古松苍郁,因年久失修,已经殿宇摧颓,尘黯无光,古刹荒凉。寺前有一条曲曲折折的报国寺西夹道,易君恕祖祖辈辈就居住在这里。
  易府是一座寻常的四合院,临街一排灰色砖墙,院门开在东南“巽”方,清水脊门楼,黑漆大门,石鼓石阶。这座宅于好多年没有翻修了,磨砖对缝的院墙已经斑斑驳驳,门楼上的瓦校中长着半尺高的杂草,门扇上的黑漆也已黯淡剥落,露出木质本色,上面阴刻着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也是常见的对联,毫无特色。易君恕少年时曾嫌此联落于陈套,欲取而代之,便自撰一联,用仿纸写了,贴在门上:“家居报国寺,门对断头台。”父亲易元杰看见,怒不可遏,训斥道:“‘断头台’这样不祥的字句,怎么能贴在门上?混帐!”一把扯了下来,撕得粉碎。等怒气稍歇,却又对儿子说:“不过,就对子本身而论,此联倒算得上一副佳联。我家院墙后面就是报国寺,而大门开在东南方向,恰恰对着刑人于市的菜市口,说得十分准确,上下联对仗也属工稳。而且,更难得的是道出了真理大义,报国是要献身的啊!”及至父亲殉国之后,易君恕猛然想起当年那副对子,恍然有一语成谶之悟,惊诧不已……
  夜已初更,纤细的上弦月和满天星斗散发着淡淡的光辉,笼罩着易府饱经风霜的门楼。
  栓子来到门前,登上石阶,左手托着豌豆黄儿,抬起右手,拍响门环。
  随着一串细碎的脚步声,大门“呀”地一声打开了,丫头杏枝一脸的惊慌:“栓子哥?你来得正好,家里出了事了!”
  “噢?”栓子听得心里发紧,“什么事儿?”
  说着,一步跨到门里,朝上房跑去。
  上房一明两暗,都打着隔断,东间是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卧房,西间是老太爷的书房,当中的堂屋供奉着祖先牌位,也是每天少爷、家仆昏定晨省,老人家训令家政的地方,如今老太爷不在了,格局仍然一切依旧。正中摆着一副硬木条案,掸瓶雀尾分列两边,两支白蜡当中一座香炉,供着老太爷的牌位:“先考易公讳元杰灵位”。牌位后面,墙上挂着一轴中堂,一副楹联,都是易元杰的遗墨。联语曰:“仰天长啸出师表,临海浩歌梁父吟。”中堂则是全文抄录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易元杰生前最爱孔明此表,每日吟咏,无数遍地书写,这一幅是他在甲午年出征之前,匆匆回家与妻儿一见,留下的最后纪念,真正是“今当远行,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现在,堂屋里寂静无声。昏黄的烛光下,易君恕双膝跪在案前,两眼定定地望着前面,像是在默默地祷告。
  栓子急急忙忙地跑进来,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看见易君恕,叫道:“大少爷!”
  易君恕知道是栓子来了,却没有言语。
  “大少爷,”栓子凑到他跟前,问,“您这是……”
  易君恕仍然没有回答他,只是转脸朝着右首的隔扇,轻轻地叹了口气。
  栓子莫名其妙,便绕过隔扇,朝东间老太太的卧房走去。
  东间里,老太太腿上盖着一条夹被,半躺在那张陈旧的雕花棚架床上,闭着眼睛。据说,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极其端庄秀美,肤色细白如象牙色,如今虽然年逾花甲,长年卧病,瘦骨嶙峋,也仍然不失庄严。老太太的床前,跪着易君恕的妻子。她的娘家姓谢,名叫安如,嫁到易府来,这个名字就不常用了,老太太高兴的时候叫她“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喊一声“东屋里”就表示要召见她;栓子和杏枝称她“少奶奶”,只有大少爷一个人叫她“安如”。现在,少奶奶也像大少爷似地,直直地跪在砖地上,腹部显出一个微微隆起的拱形。少奶奶正怀着孩子呢,栓子听杏校说,到秋天老太太就该抱孙子了。今儿是怎么了?连少奶奶挺重的身子也在这儿罚跪?
  安如听见外屋的说话声,侧过头来望了一眼,正赶上栓子往东间里走过来,两人打了个照面。栓子看见她那满腮的泪痕。
  “少奶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栓子问。
  安如没应声,只用那泪汪汪的眼睛看了看婆婆。
  栓子左手里还托着他那一包豌豆黄儿,右手往地下一戳,打了个千儿:“老太太,栓子给您请安!”
  “噢,是栓子啊?”老太太眼皮微微翻了翻,慢条斯理地说。
  “您身子骨儿本来就不硬朗,得爱惜自个儿,遇事往开处想,大少爷跟少奶奶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您多担待。这地下齁硬的,齁凉的,他们都是金枝玉叶,老跪着可不是个事儿,要罚您就罚我得了!”栓子模样长得糙,可是嘴巧,就像天桥说相声的,张口就是一大套。
  “咳,你不招不惹,我罚你干什么?”老太太说。
  “说得是啊,”栓子等的就是这句话,赶紧接茬儿说,“罚也要罚个明白,您倒是告诉我,大少爷和少奶奶,堂屋跪着一位,里屋跪着一位,倒是因为什么?”
  “栓子,”老太太没有回答,却反问他,“你说,人长着两条腿,是干吗使的?”
  栓子听得发愣,说:“腿?走路的!”
  老太太猛地睁开眼:“不是还能下跪嘛!”
  栓子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看看身旁的少奶奶,再探头瞧瞧外间的大少爷,难道说,老太太罚他们两人下跪,就是因为要证明人长着两条腿不光能走路,还能下跪?
  老太太这才说:“人生在世,顶天立地,这两条腿,只可跪天地君亲师,除此之外,是不能轻易弯一弯的,‘男儿膝下有黄金’,懂不懂?可是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他倒去给李鸿章下跪!李鸿章是什么人?卖国贼!甲午年那一场大仗,咱大清国有二十多艘铁舰,比小鬼子不在以下,本来咱们能打赢,可是他李鸿章畏敌如虎,贻误战机,见死不救,北洋水师毁在他的手里,我的丈夫死在他的手里,他是我们易家不共戴天的仇人!如今家仇未报,易家的子孙反而给仇人下跪,实在是辱没祖先!”
  隔扇外面,传来易君恕的声音:“娘,家仇再大,也比不上国仇,我是怕李鸿章再把国土拱手让人……”
  “李鸿章肯听你的?当年康有为带头‘公车上书’,一千三百名举子泣血呼号,也没能阻止他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北洋水师全军将士的血都白流了!”老太太说着,动了感情,涌出两行热泪,在那象牙色的脸腮上缓缓地坠落。
  栓子这才算弄明白了这娘儿仁今儿唱的这是怎么一出。当年老太爷死就死在爱这个大清国土,现而今易府都这模样儿了,怎么还是张口闭口国家大事啊?咱一个平头百姓,管得了吗?今儿晚半晌儿碰见大少爷,瞧他那一脑门子官司,原来是打李鸿章那儿来!咳,您一不为吃,二不为喝,替国家担忧,给宰相磕头,实在迂腐得可悲可叹!老太太再因为这事儿责罚儿子,还搭上儿媳妇替儿子求情,跟着陪跪,就更不值了!大清国的皇上恐怕连想都想不到,菜市口旁边的小胡同里还有这么一家子满门忠烈!
  “就为这事儿?唉!”栓子叹了口气,心里的那番话不敢直说,就顺着老太太的话茬儿往下接,“老太太,您说得在理,大少爷是个明白人,往后一准听您的话。这大清国的事,上有皇太后和皇上,下有各位王爷、九卿、六部、总理衙门,由他们操心去吧,咱们老百姓踏踏实实过自个儿的日子,吃凉不管酸!您哪,还是保重自个儿的身体要紧,老太太,瞧瞧,我给您送豌豆黄儿来了,您尝个鲜儿,消消气儿,也别让大少爷和少奶奶再跪着了!”
  “娘,”安如也说,“君恕知道自个儿错了,往后再不惹您生气了,您就饶了他这一回吧,啊?”
  “唉,这本来也碍不着你的事儿,倒跟着他受累!”老太太的脸上温和多了,望着儿媳妇,说,“你挺重的身子了,得爱惜自个儿,快起来吧,回东屋歇着去!”
  “是!”安如早已跪得支持不住,手扶着钱柜,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迟疑地望着隔扇外头,“那,君恕他……”
  “他呀,”老太太却说,“你甭管,让他跪着去!”
  “这……”安如刚要往外走,又站住了,心里忐忑不安。
  “老太太,”栓子忙说,“您不给我面子,也不给少奶奶一点儿面子?您就这么一个儿子,还真忍心罚个没完?”
  “我要让他长长记性!”老太太似乎还余怒未息。
  “唉!”隔扇外边,易君恕无可奈何地一声叹息。
  这时,杏枝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老太太,来客人了,一位姓邓的公子要见大少爷!”
  “啊?”易君恕一愣,“一定是邓伯雄!”
  “邓伯雄是谁啊?”老太太在里间问道,“我怎么没听你说起过?”
  “这是我新近结识的朋友,广东新安县进京赴试的举子,”易君恕说,“我跟他约好了,今天晚上在粤东会馆见面……”
  “人家走的是正路,那么老远地进京赶考,”老太太一听,心里就来气,“你呢,家住北京城,朝廷的会考你倒不去,不知进取的东西!那还跟人家凑什么热闹?甭见了!杏枝,你去跟客人说,大少爷没在家……”
  “娘!”易君恕急了,“这位朋友可不能不见!我去总理衙门就是受他所托,他还等着回话呢!”
  “你是朝廷的几品大员?”老太太愤然道,“白丁一个,这样的大事也敢应承,我看你怎么回复人家?”
  “我……”易君恕也感到为难。
  “唉,”老太太烦躁地摆了摆手,“去吧!”
  “是!”易君恕这才敢站起身来,心烦意乱地朝外面走去。
  大门旁边,倒座南房的外客厅里,一位客人正在焦急地踱步,等待着和易君恕见面。此人正是邓伯雄,他年约二十四五岁,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头戴青缎便帽,脑后垂着一条粗黑的大辫子,身穿元青直罗长衫,外罩青缎马褂,足蹬双梁布鞋。“国”字型脸盘儿,浓眉大眼,肤色黑里透红,面颊和颧骨如斧凿刀削,棱角分明。
  院子里一串脚步声,易君恕迎了过来,急步跨进外客厅:“啊,伯雄,让你久等了!”
  “君恕兄!”邓伯雄迫不及待地说,“我在粤东会馆等不见你,心裹着急,就冒昧地来到府上,怎么样?李中堂他……”
  “唉!”易君恕未曾回答,便先叹了口气,“李鸿章这个人惯于结党营私,因为家父这一层关系,开始对我倒还客气,以为我要投靠于他,谋个一官半职;而谈到公事,他却一口回绝,不许我们干预朝政,甚至还怒而逐客!”
  “啊?!”邓伯雄骤然一惊,大失所望。
  “伯雄,”易君恕说,“我辜负了你的重托,深感惭愧!”
  “不,君恕兄,你已经尽力了,大清的朝政被这种误国奸臣把持,又可奈何!”邓伯雄喟然叹道,怏怏地拱了拱手,“那么,我就告辞了!”
  这时,栓子从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