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索性做了和尚-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部分。创刊号发表有《〈音乐小杂志〉序》、《乐圣比独芬(贝多芬)传》、《近世乐曲大意》,及教育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别体唱歌《隋堤柳》,杂感《呜呼!词章!》、《论音乐之感动力》等十几篇稿件,山东京三光堂印刷,寄回国内交上海尤惜阴发行。
  八月,因患肺结核,返天津省亲养病,旅途中作有《醉时》、《昨夜》、《初梦》等多首诗词,抒发了作者怀念故国、忧时愤世之情。
  九月,叔同返回日本继续学习西洋绘画。
  是年冬,叔同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原第192页图放241页李叔同在日本留影
  一九零七年在东京与曾延年(即曾孝谷,字存吴)等共同发起成立“春柳社”,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开中国新剧表演艺术之先。日本著名戏剧艺术家藤泽浅二郎为剧社顾问。
  七月,排演新居《茶花女遗事》(即小仲马名著《茶花女》之第三幕最后两场),叔同亲饰茶花女玛格丽特,曾延年饰亚芒父,唐肯饰亚芒。该剧在神田区青年会剧场公演取得巨大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春柳社的发展,春柳社迅速发展至八十多人。不久在东京演出新剧《黑奴吁天录》,该剧由曾延年自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而成,藤泽浅二郎亲任导演。李叔同饰演爱米丽夫人及跛醉汉两个角色,并兼任舞美等职。此剧的公演又大获成功,获得日本戏剧评论界的高度赞扬。
  此后,春柳社又排演过《生相怜》、《画家与其妹》等剧,李叔同均扮演重要角色。
  后来,因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发出布告,禁止留学生上台演戏,并以取消“留学费用”相威胁,春柳社被迫逐渐停止了活动。
  是年,李叔同与自己的绘画模特、一位日本姑娘逐渐相爱,并娶其为妻。
  一九一零年因清政府将盐业改为“官盐”,李家投资于盐业的银号损失近百万元。李叔同遂在修完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学业后,中止在音乐学校的学习,偕日籍夫人回家,将其安顿在上海,只身返津与家人团聚。
  是年秋,开始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任教。
  一九一一年转至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美术教员。
  一九一二年二月,应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之邀,赴沪于城东女校“艺科”任教。
  四月,加入进步文学团体“南社”。受陈英士之聘,担任上海《太平洋报》编辑,负责广告版及副刊“太平洋文艺”版。
  同时,与柳亚子、陈无我等组织“文美会”,编辑名家书画印稿,并拟创原第151页图放于242页李叔同夫人俞氏偕子李端(左),李圣章夫人邹氏偕女李孟娟(右)(摄于1911年)
  办《文美杂志》。
  七月,《太平洋报》被封,应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之邀,赴杭州任教,在该校图画手工科负责音乐、美术课程。从此,李叔同专心于教育事业,在艺术领域培养出大量人才,其学生中后来卓有成绩者有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蔡因等。
  一九一三年二月,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即浙一师),李叔同留任。
  为更好地传播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知识,李叔同以“浙师校友会”的名义创办综合性文艺刊物《白阳》,集写稿、编辑、题图、封面设计于一身,并作《〈白阳〉诞生词》。《白阳》创刊号发表有李叔同之文学论述《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音乐论述《西洋乐器种类概说》、美术论述《石膏模型用法》,另外还发表有李叔同作词并配曲的三部合唱曲《春游》(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合唱曲)等诸多作品。《白阳》是我国近代最早的艺术教育校刊。
  是年,浙江省教育厅有官员来校巡查,认为在美术课使用裸体模特有伤“风化”,遂下文“不得在图画课上画模特儿”,引发浙一师师生的强烈不满。经过斗争,浙一师终于取得了胜利。
  一九一四年二月,在浙一师成立“洋画研究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普及西洋画知识。
  倡议创立“乐石社”,并被推为社长。
  与著名书画金石家吴昌硕往来频频,并应约加入西泠印社。
  五月,黄炎培来校考察,对李叔同所担任之音乐、美术课印象深刻,特在其《考察教育日记》(商务印书馆出版)中予以高度评价:“其专修科的成绩殆视前两级师范专修科为尤高。主其事者为吾友、美术专家李君叔同(哀)也。”
  一九一五年在杭州浙一师任教的同时,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职,奔波于杭州、金陵之间。
  是年系李叔同歌曲创作的高峰期,为教学的需要,或作词配曲,或选词配曲,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其中以《送别》最为著名。
  是年夏季,李叔同携日籍夫人赴日本度假省亲。
  一九一六年拟在杭州西子湖畔创建“中华艺术师范学校”,并聘徐悲鸿、陈师曾、夏尊等著名艺术界人士来校任教,为国家培养艺术师范人才。可惜,天时不济,李家赖以生存的“桐达银号”在此际宣告彻底破产,李叔同教育救国之大业也随之幻灭。
  是年夏,得意门生刘质平自浙一师毕业,李叔同力劝其东渡日本继续深造,虽为其努力争取官派经费不成,但在他之大力帮助下,终于使刘得以成行。
  对佛教兴趣渐浓,有辞去两校教职之意,无奈两校均“坚留”不允。
  一九一七年自上一年底至是年一月上旬,利用年假时间,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由校役闻玉陪侍,共历时三周。第一周,由每餐一碗半饭,逐渐减至每餐一碗粥;第二周,全部断食,每餐仅饮清水一杯;第三周,由每餐半碗粥,渐渐恢复原来的食量。
  断食期间,每天或练字刻印,或调息静坐。三周中,共作书法一百多幅,刻印数枚,并作《断食日记》。
  李叔同对外改称“李婴”。断食后,李叔同与著名佛教居士马一浮交往甚密,并在其指导下全心学佛。
  自是年下半年起,李叔同开始发心吃素。入冬后,请回诸多经卷,如: 《产贤行愿品》、《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潜心读经,又在房间里供奉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并天天为之焚香。
  是年冬季,因刘质平留学经费发生困难,愿每月无偿支助其留学费用直至毕业。
  一九一八年是年初,阳历年假期间,在虎跑寺过年。正月初八日,适逢彭逊之在此“发心出家”,并由虎跑寺当家为他剃度,李叔同在场大受感动,故即于正月十五日(公元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皈依三宝,礼了悟法师为皈依师,取法名演音,字弘一。起初为在家弟子,自称“来沙弥”。
  六月下旬,李叔同在浙一师提前举行图画、音乐课之期终考试。
  六月底,李叔同将自己的所有财物分赠他人——将当年上海名妓朱慧百、李苹香赠他的诗画扇页、他赠与金娃娃的同卷,以及所书“前尘影世”横额、一块金表,均赠与夏尊;将自己的油画、水彩画作品,寄赠北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将自己的金石作品及所藏名家金石作品,赠给西泠印社;将画谱等美术书籍、《莎士比亚全集》及自己的几幅书画作品,赠丰子恺留存;将音乐书籍赠给刘质平;将文具、《南社文集》赠给王平陵;将钢琴等家产赠给日籍夫人;将一些衣物赠给校役闻玉。随即,李叔同换上麻布长衫,与两位最心爱的弟子丰子恺、刘质平合影留念后,即在丰子恺与闻玉的护送下,正式去大慈山虎跑寺出家了。据考证,李叔同之正式出家日,为一九一八年六月三十一日。
  八月十九日,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李叔同于此日正式剃度落发。
  十月中旬,在灵隐寺受比丘戒。期间读《宝华传戒正范》、《灵峰毗尼事义集要》等书,立誓学戒宏律,将失传已久的律宗发扬光大。
  自此,弘一大师谨遵“过午不食”之戒。
  一九一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在杭州玉泉寺作《为杨白民书座右铭跋》。
  春季,受嘉兴佛学会范古农居士约请,赴嘉兴阅藏,整理佛教典籍。弘一大师常用之印章
  日籍夫人曾专程来杭州虎跑寺求见,弘一大师坚持未见,夫人挥泪离去,返沪后在丰子恺资助下回国。
  秋季,在虎跑大慈寺从华德大师习唱赞颂,并亲手书录《赞颂辑要》,并作《赞颂辑要·并言》,归纳歌唱赞颂之大大便利。
  是年,受范古农居士之启发,为弘扬佛法、广植佛回,开始挥毫为求书者书写佛语等,其书法艺术渐趋顶峰。
  一九二零年在浙东各寺云游挂单。
  夏天,作《印光法师文钞·弃辞》。后往新城贝山闭关修行,精研律宗经典《戒本疏》、《羯磨疏》、《行事钞》、《灵芝记》等。
  秋冬,移至浙江衢州莲花寺,继续精研律宗典籍。
  一九二一年在浙江杭州、贝山、永嘉一带云游挂单。
  夏季,至温州庆福寺,再三请求,方得拜该寺住持寂山上人为依止师。
  秋季,在庆福寺闭关精研佛教典籍。
  是年,丰子恺赴日留学前,曾专程探望弘一大师,并与之辞行。
  是年,弘一大师俗家次子李准得子,写信请求大师赐名,大师以扬善普度为本,为其取名“增慈”。
  一九二二年一月三十日,发妻俞氏病逝于天津,终年四十五岁。本拟北上奔丧,无奈北方正值“直奉大战”,动荡不宁,交通不便,未得成行。
  此后,在温州庆福寺闭关修道,编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五月,复俗侄李圣章信,此信历叙出家前后情况,内容详尽,成为后人研究弘一大师的重要史料之一。
  夏季患痢疾,多日方愈。
  冬季,返温州庆福寺。据明代高僧灵峰《五戒相经笺要》及《有部律》诸典,辑《五戒持犯表记》一册,后又增加《三皈略义》等文,刊印传世。
  一九二三年春季,与尤惜阴在上海佛教居士林合著《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内容分为六大部分: 一、印造经像之功德;二、印造经像之机会;三、印造经像之方法;四、发愿文之程式;五、写时、画时之注意;六、结论。后附刊于一九二四年上海商务书局印行之《印光法师文钞·增广本》卷四。
  四月,病卧于温州庆福寺。
  五月,谢绝寂山上人邀其出任宝严寺住持之请求,表明自己专心治律之志。
  秋季,赴衢州莲花寺。作《绍兴开元寺募建殿堂疏》及《大中祥符朗月照禅师塔铭》。
  年底,返温州养病。
  一九二四年春季,于温州庆福寺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一书的写作。此书系弘一大师最重要的佛学著作,系以唐代南山律祖之《行事钞疏解》为表,再根据宋代灵芝律师、明代见月大师之注解分条写出按语而成。全书均由弘一大师亲笔楷书工写,后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五月,赴衡州莲花寺,书《华严净行品偈》一卷。
  六月,经三次致信“竭诚哀恳”,方得赴浙江普陀山参礼印光法师。印光法师专弘净土,密护诸宗。弘一大师得与印光法师在后山共居七日,悉心求教,受益匪浅。
  秋季,患菌痢,大病一场。
  一九二五年年初,在温州庆福寺潜心研究佛教经典。
  春末夏初,外出云游,计划由温州到宁波,再经南京到安徽九华山朝圣。无奈时值苏浙军阀混战,交通阻滞,弘一大师到达宁波后即滞留于此,挂褡于七塔寺。夏尊闻讯后,请大师去上虞白马湖居住。数日后,大师又前往绍兴。后大师又去杭州,在杭州书《梵网经》赠著名书画家吴昌硕,吴亦书七律一首相赠。
  秋季,又返回温州庆福寺,精研《华严疏钞》,发愿弘扬《华严经》。
  一九二六年春季,在杭州招贤寺,开始校勘《华严疏钞》,决心“以二十年卒业”。
  六月,假道上海准备赴江西庐山,在沪会晤丰子恺,并重访故居“城南草堂”。夏季,与弘伞法师同赴庐山参加金光明道场,分送三百幅经文偈句,其间居牯岭后青莲寺,不久后又返回杭州。
  一九二七年正月,在杭州吴山常寂光寺掩关,特邀请堵申甫居士来寺为之护法,精研《华严疏钞》。
  此间,弘一大师俗侄李圣章曾来寺探望大师,劝其还俗,结果无功而返,临别大师赠其一本手抄《华严经》及一件旧僧袍。
  春季,北伐成功,革命军中的激进派打着“反封建”的旗号,主张“灭佛驱僧,收回寺院”,拆掉一些庙宇,佛教界一时紧张万分。在此危急关头,居于常寂光寺的弘一大师挺身而出,邀请当地革命党负责人宣中华探讨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