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飧鲟S克,坚决主战。这时候晋景公考虑的问题就不是戏弄自己的使者了,他考虑是需要教训齐国一下。如果齐国这样嚣张下去,很可能和楚国结成同盟,对晋国非常不利,所以决定出兵。郤克担任中军主将,带领800辆战车出发讨伐齐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齐晋鞍之战。这个鞍就是今天山东济南附近,这个地方打了一仗。
  [画外音]齐晋两国交战,为韩氏一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因为这场战争中间,随军出征的韩厥立下了战功,得到了提拔和重用。韩氏一族从此开始崛起。那么,韩厥在齐晋两国交战之中究竟立下什么样的战功呢?
  齐晋两国军队在济南附近刚一开战,这个齐顷公很不理智,说了一句话,“吾故歼灭此,尔后早食”,我先把晋国的军队灭了,再吃早饭,有点儿太狂了。然后没吃早饭,也没让他的战马披上铠甲就冲过去了。这边晋国的主帅是郤克,主帅的任务是坐在战车上一直敲鼓,因为古代是击鼓进军,主帅是要敲鼓的。郤克一开始打仗就受伤了,但是郤克咬着牙一直敲鼓,最后坚持不住了,他的助手帮助他敲鼓,一直敲鼓。所以晋军主帅这个车战鼓不停,战车一直不停前进,晋军也跟着主帅的战车一拥而上,齐军大败。齐顷公打了败仗,逃,后面追赶他的人恰好就是韩厥。韩厥这个时候是个司马,随郤克出征,他在后面追,咬住齐顷公的车死追不停。韩厥的助手都被齐顷公的警卫射死了,他也不管,眼看就要追上了。结果韩厥在最关键的时刻,弯下腰来,把倒在车上的助手扶起来。因为他的助手被齐顷公的警卫射伤了,他去扶他。一弯腰,齐顷公车上的警卫很机智,来了个掉包计,一看韩厥弯下腰了,他就坐在齐顷公的位置上,让齐顷公站在他的位置上。古代的战车,中间是赶车的人,叫御,右边站着的是警卫,叫车右,主将坐在后边,是这样一个位置。赶车的没动,警卫和齐顷公换了一个位置,因为他已经料到很难逃出去了。果然韩厥追上了,拦住了车,“齐顷公”作了俘虏,但是真正的齐顷公这时候站在警卫的位置上,假的齐顷公就让齐顷公下车去打水,这时候,韩厥犯了一个错误。他俩一换位置,韩厥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就误以为坐在后面的是齐顷公,下车打水的是警卫,就没管。然后,这个假的就被抓住了,真的坐了另一辆车逃了。所以这次韩厥是抓住了“齐顷公”,但是又让齐顷公逃了。就这他也立了功,毕竟是俘虏了齐国的“国君”,所以回来以后,就得到了提拔和重用,让他做了上卿,六卿之一这个位置。他进入了六卿,就等于掌握了军权。韩国的崛起,就是从韩厥这儿开始的。所以,韩厥担任了六卿,意味着异姓卿族在晋国已经开始发展壮大了。那么韩氏卿族在韩厥之后又是怎么样发展建立自己的国家呢?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
  14:三家分晋
  14:三家分晋
  [画外音]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耐人寻味,当秦始皇的先祖正在积极改革,大力发展秦国经济的时候,与它相临的超级大国晋国正在悄悄地进行分化。公元前403年,曾经称霸中原数年之久的晋国,分裂成为了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在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被看作是由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也就是说,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历史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就在晋国衰落之际,秦国已经慢慢成为一个诸侯大国。这一衰一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反观晋国,为什么他会在秦国慢慢崛起之时,走上分裂的道路呢?历史到底给了秦国什么样的机遇呢?要想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晋国的历史当中。上一期节目讲到晋献公时期,由于大肆杀戮公族,造成了晋国的公族急剧减少,一向称霸中原的晋国,国君的权利慢慢削弱,实权由六卿把持。这六卿分别是韩,魏,赵,范,知,中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相互攻打。后来范氏,中行氏被灭,只剩下知,赵,韩,魏。这四家之中,又以知氏实力最为强大。但令人奇怪的是,晋国最后,被韩赵魏瓜分了领土,那么晋国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晋国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四个大姓之中,知氏是最强的一支,而且知氏又是灭掉六卿当中另外两家的一个主要力量。所以知氏卿族的宗主,就是知伯野心膨胀的比较厉害。剩余的韩赵魏三家的力量都不如他,所以他首先提出来,向韩氏卿族的宗主,韩康子,向他要地,因为这个时期土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土地是人口,财富的一种体现。土地失去了以后,你可能就要从贵族降为平民。当知伯向韩康子要地的时候,韩康子开始不愿意给他,但是他又知道,知伯是个很难对付的人,如果不给他地,他可能像灭掉其他两家一样把韩氏灭掉。如果给他,给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所以知伯向韩康子要地,让后者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韩康子最后还是决定不给,但是韩康子有一个家臣。我们知道周代,是一个宗法制社会,最高的国君是天子,诸侯呢,称为侯或者公,而卿和大夫,手下的大臣被称为家臣。因为卿和大夫被称为“家”。韩康子手下有一个家臣叫段规,这个人非常了不得,他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劝他的主人,说不能不给。如果你不给,知伯肯定要动粗,如果动武的话,以韩氏卿族的实力,绝对是打不过的,我们可能向另外两家一样被灭掉。所以他的意见是给,他说你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免除了知伯对你的军事打击;第二,知伯从我们韩家要了地,决不会休止。因为他得到了好处以后,还会向魏氏,赵氏再去要地。这两家给不给呢?不好讲。如果都给了,咱们也不说什么,如果不给,那么知伯肯定要和这两家打起来。他们打起来,咱们坐山观虎斗,就避开这场打击。韩康子想了想,觉得段规有道理,决定给,而且给了一个很大的县,万户之县。当然知伯就很高兴了,向韩氏要地,一下子就要来一个万户之县。知伯尝到甜头以后,没有休止,还要继续要。中国有一句俗话,吃柿子见软的捏。这韩赵魏三家,最弱的是韩,所以先捏韩氏,韩氏给了,第二个呢,就是魏氏,就向魏氏的老大,魏宣子也要地。魏宣子也知道给地不是一件好事,等于从自己身上割肉喂狼,所以魏宣子最初的决定也是不给。但是魏氏家族也有一个家臣,叫赵葭,这个人也很精明,政治上很成熟。赵葭说不能不给。你看,找人家老韩家要,人家给了一个万户,找咱们要,咱们不给,结果是知氏肯定要和咱们开战,我们魏氏卿族打不过人家,打不过到时候还是要给,打了败仗在给,不如先给,这是其一。再一个,他找韩家要了,找咱们魏家来要,两家都给了,他下面肯定会找老赵家要,赵氏是三家里最强大的,他要不给,两家就有一拼,咱们就躲过这一场灾难。这样,魏氏也决定给了。这样,知伯就从韩氏卿族和魏氏卿族各要了一个很大的县。这时候,知伯已经有点儿飘飘然了,很高兴,胃口也就越来越大了。他就把目光盯向了赵氏卿族。赵氏在韩赵魏三家实力最强,虽然比不上知氏,但是弱不了多少。赵氏卿族的族长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有心理准备了,知伯这次找赵氏要地,比找韩氏,魏氏更苛刻。韩氏,魏氏是要地,要哪块没讲。找赵氏要地,指定了要哪儿。但是赵氏宗族的宗主赵襄子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也是一个很勇敢,很有魄力的人,他不愿意给,断然拒绝。而且赵襄子知道,他一旦拒绝,知氏一定要动武,所以他立即作备战的准备,而知伯遭到拒绝后,立即就把韩康子和魏宣子找来,要三家联手攻打赵氏。
  赵襄子这时找他的一个家臣,叫张孟谈,这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赵襄子问他,我们应当以哪一个地方作为我们和知伯对抗的根据地。张孟谈就说,晋阳,就是今天山西的太原,最适合我们赵氏长期坚守,赵襄子就同意了这个意见,迅速派兵到晋阳。然后赵襄子带领全族的人退到晋阳。晋阳的城墙非常坚固,粮草充足,但是看过以后,发现缺作战使用的弓箭。首先没有箭杆,其次没有箭头,没有办法制造那么多箭。然后赵襄子就找张孟谈,张孟谈说当年建晋阳城的时候,已经做了一个准备,说晋阳城的宫殿,宫殿的墙,不像我们今天这样砌起来的,是用荆棘和芦苇立起来的。一根荆棘,芦苇都有一丈多高,可以做箭杆。然后,张孟谈说箭头也不用发愁,晋阳城宫殿里一根一根的柱子,柱子下面有一块石头,用来支撑柱子。这些石头不是石头,是用铜浇铸起来的,把它们融化掉,就可以制造箭头。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赵襄子守城的决心也就更大了。知伯领着韩氏,魏氏两家围攻晋阳,打了三个月,打不下来,知伯就派这三家的军队把晋阳围上了,然后知伯就巡视晋阳城,他发现,晋阳城外有一条河,当时叫晋水,就是今天山西的汾河。知伯就想了一个办法,要把晋水顺着河道砌一个坝,让水不能往下流。然后开一个渠,把水引着灌到晋阳城里来,水淹晋阳。,史书记载这个大水有多高呢?离晋阳城的城墙只剩三板,三板是什么意思呢?古人修建城墙,不是用砖制的,是用夯土夯出来的。用两块板夹住,中间填土,填到一定程度把土夯实,然后再填,这一层板修成了,再往上加高一层。这场大水离城墙的顶部只剩三板的距离,水势非常大。水淹以后,知伯非常高兴,就坐着车,替他赶车的是魏氏的宗主魏宣子,替他作警卫的是韩氏的宗主韩康子,带着知伯去巡视。知伯看过以后得意忘形,说了一番话,他说我今天才知道,大水可以灭亡一个国家,而且我今天知道,我不但可以看到晋水淹没晋阳,我还知道汾水可以淹没安邑,绛水可以淹没平阳。安邑和平阳都不是一般的城市,安邑是魏国的都城,平阳是韩国的都城,你想想,知伯的话什么意思?他觉得韩国,魏国都城外面都有水,照样可以引水把这两个国家的都城淹了。这话一出口,只能说知伯已经得意忘形了。但是话说出来以后,可叫韩氏老大和魏氏老大心里都一哆嗦,就知道知伯没有怀好意,两个人心里都开始提防了。
  结果这个水灌晋阳城整整淹了三年,城中到了什么程度,人已经住到树上了,锅要吊起来才能做饭,赵襄子这个时候已经很难坚持了,所以又找张孟谈商议。张孟谈说,你让我出城,去见一见韩氏和魏氏,赵襄子就同意了。张孟谈就出来见了韩氏,魏氏的老大,就说,赵国肯定要灭亡了,大水淹了三年,但是一旦赵国灭亡,接下来就是韩国和魏国了。这话一下击中了韩氏,魏氏两家宗主的软肋,知伯是不会罢休的,灭了赵国,接下来就要灭你们两国。这两家的宗主就说,我们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们害怕,我们商议好的计划没有执行就被知伯知道了,那我们就全完了。张孟谈说,这不要紧,今天就我们三个商议,出你们两个人之嘴,入我一人之耳,没有第四个人知道,你们放心。然后,三家就商议好,就是这个时韩氏跟魏氏商议好,要和赵氏联手了,不能让赵氏灭了,这就叫唇亡齿寒,兔死狐悲。这样一来,韩氏,魏氏就决定联手共同对付知伯。张孟谈回去就告诉了赵襄子,赵襄子当然非常高兴,但是这个商议好的事情,还没有执行的时候出了一点小岔子。就是张孟谈,作为赵国的使者,又到知伯的大营中,到大营门口碰见了知氏家族的一个大夫,叫知果。知果看见张孟谈以后,立即进去告诉知伯,说韩魏两家马上会背叛咱们,因为我们军营门口看见了赵氏的家臣张孟谈,这个人趾高气扬,看那个意思已经是三家商量好了。知伯不信,这是知果第一次劝谏。知果再出营门又碰见了韩魏两家的老大,发现他们两个脸色不对,他又拐回来劝知伯,赶快杀了他们两个,因为我发现这两个人脸色不对,知伯不信,知伯说我们已经打了三年,马上城破了,就要三分赵国了,他们怎么会背叛我呢?然后知果说,如果你不信,我请你办一件事,如果你不能够杀他们,就想办法亲近他们,怎么亲近呢?他说韩氏,魏氏个有一个家臣,就是段规和赵葭。知果说这两个人,在这两个家族中间说话极有分量,他们能改变家族族长的意见。你现在把他们两个找过来,跟他们说好,只要把赵国灭了,给这两个人一人分一个万户的县,这两个人就不会动摇了。他们两个只要不叛变,韩氏,魏氏也就不会叛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