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的人是位须发皆白的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人称“白谭”、“托塔天王”的谭人凤,紧随其后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洋装笔挺,头戴黑色礼帽,脚上的皮鞋擦得锃亮,手里还提着个略显陈旧的手提包。
其实后头那人一露面赵北就觉得有些眼熟。
宋教仁,同盟会三巨头之一,正是他的遇刺事件直接导致了“二次革命”,那张遇刺之后的遗照也算是历史著名照片,赵北印象深刻。
作为中国近代宪政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教仁却未能在近代中国的政坛上发挥重要作用,这固然是他个人的悲剧,但同时也是这个时代中国的悲剧,或许这个时代的中国确实需要许多像他这样的殉道者,或许这个时代根本就不是他这样的殉道者的舞台。
对于这样一位殉道者,赵北是很尊敬的,虽然他坚持认为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中国,但是这并不能减损这位宪政派实干家的威望,实际上,此人的政治才干在同盟会里不输于任何一位巨头,就连宪法草案也是由他起草的。
不过赵北还是耐心的等待着蓝天蔚的引见,蓝天蔚是同盟会秘密会员,而且还是高级干部,若是他不认识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那才叫奇怪了。
“总司令,谭老先生您早已见过。这位便是同盟会的宋钝初先生,他是湖南人,早年入过黄克强先生的华兴会,也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为革命奔走多年,算是革命党人里的元老了。当年同盟会辽东支部就是宋先生一手创建的,我是支部负责人之一。”
“久仰,久仰。”赵北伸出手去。“听说宋先生对于宪政研究透彻,可称革命党人中的宪政翘楚。”
“哪里,哪里。总司令过誉了,鄙人只不过是照猫画虎而已,与总司令开创这个革命共和的时代相比,我这个‘宪政翘楚’确实不敢当。”宋教仁客气一番。
“不知宋先生何时到的武汉?”赵北很快切入正题,考虑到历史上同盟会的那些秘密行动,这警惕性确实不能放松。
“昨日刚到,已在汉口租界住了一晚,与石老抵足长谈至深夜,今日冒昧造访,失礼之处还望总司令海涵。”
宋教仁淡淡一笑,与赵北握手寒暄,同样为总司令的年轻而惊讶。
“前些时候我托人捎与总司令的信,总司令可曾看过?”
“看过,不过赵某不打算改换门庭,还是做我的光复会员吧。本打算给宋先生回一封信的,但送信的人没交代清楚,实在不知道该寄往什么地址,所以这回信就迟迟没写。其实在我看来,军人嘛,还是纯粹一些为好,不宜搀和党派之争,而应以国家利益为唯一奋斗目标。”
赵北轻描淡写的敷衍几句,其实宋教仁的那封信他只是简单的扫了两眼,对于加入同盟会的建议并不热心,他现在正在想方设法的消除光复会印记,又怎么可能再给自己找一位名义上的上司指手画脚?所谓的“军人纯粹化”根本就是一个幌子。至于所谓的政党,在拖枪曳炮的军队面前又算个什么呢?
“总司令是念旧的人,不愿舍弃光复会,是性情中人,从一而终,宋某对此极为佩服。不过现在同盟会与光复会即将合并为一个联合政党,总司令似乎就不必再分彼此了吧?”
“哦?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合并之事已谈妥了?谁做党魁?”
赵北有些奇怪,虽说报纸上沸沸扬扬,说同盟会与光复会合并在即,但是根据前几天熊成基的说法,由于同盟会与光复会在联合政党的党魁人选问题上分歧重重,合并的事情似乎还没有眉目,但是现在听这宋教仁的话里意思,似乎这党魁的纷争已经解决了?
“现在还说不好谁做党魁,这要靠推选,这也正是我来武汉之主要目的。”
“什么意思?”
赵北揣着明白装糊涂,指了指签押房,说道:“这里说话不方便,我们进去说。”
几人进了签押房,赵北吩咐卫兵把守严密,又给几人上了茶,这才言归正传。
“宋先生有话请直说,不必拐弯抹角。”
赵北看了眼身边站着的秦四虎和田劲夫,有这两人保驾,当可万无一失。毕竟同盟会是另一条船上的,小心驶得万年船,虽说宋教仁是文弱书生,可是那位白须飘飘的谭老先生可不是文弱书生,人家可是有会党背景的,参加过同盟会组织的多次起义,走南闯北,过得那也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在历史上就是位传奇人物。
这年头世道乱,要想分清谁是敌谁是友,可不能光看嘴皮子工夫,总司令谨慎对待访客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合并谈判早就开始,就是因为这党魁的人选迟迟定不下来,所以才一直拖着。现在制宪会议已经公布了宪法,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选举正式大总统,同时也要选举国会议员,组建国会参众两院。当初总司令也说过,我国应以总统制之选择为上策,不过总统权力过大也不妥,所以必须用国会制约总统,袁项城是满清旧臣,他响应革命共和不过是被逼无奈,若非总司令的‘迥电’,他未必就会反正,对于这个旧式人物,我们革命者还是应该制约一下的,靠什么制约呢?就只能靠国会。如果在国会中我们革命党人能够占据多数议席,就能形成实际上的政党责任内阁,内阁所有阁员的人选任命均在国会之手,便是总统也不能恣意妄为。
若想取得国会多数,必须组建一个联合大党,团结多数革命力量,这正是同盟会与光复会合并之根本目的。现在眼看国会马上就要成立,若仍不能解决党魁人选之争,这个大党就组建不起来,那么国会选举必然无法占据议席多数,所以无论如何,这个联合大党必须赶在国会选举之前筹备妥当。现在几番争论,这个联合大党的党魁人选已经定下两位,一位是同盟会领袖孙先生,另一位是光复会领袖陶先生,其他竞选人已自动弃权退出。此次到武汉,我是来为同盟会做说客的,希望总司令能够支持同盟会的孙先生做这个联合大党的党魁。”
宋教仁将他此行的目的仔细讲述,边说边观察总司令脸色,但却发现对方始终是一副淡然,根本就摸不着他的心思。
“此次到汉,钝初是仓促决定,所以事先未拍发电报。不过此事确实关系重大,总司令还是应慎重考虑才是。”
一旁的谭人凤也在帮腔,不过却不似宋教仁那般慢条斯理,话里带着几分急噪。
赵北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宋先生的来意我明白了。不过作为军人,我一向认为军人不宜干涉政党事务,不然的话,我也不会颁布《和衷共济令》了。而且,作为光复会员,我怎么能去支持同盟会的领导人呢?”
宋教仁与谭人凤听了这话,眉头都是一皱。
共和军的《和衷共济令》他们是知道的,虽然他们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但是确实也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同盟会在共和军里的影响日渐衰退,虽然一些高级军官仍挂着同盟会的牌子,但实际上已有意无意的疏远了与同盟会总部的关系,有些人甚至还在报纸上刊登告示,宣布退出同盟会,其中不乏同盟会的高级干部。
虽然赵北的说法是冠冕堂皇,但同盟会的高层坚持认为这种做法就是在削弱同盟会势力,只是鞭长莫及,只能听之任之。
但是赵北离得了同盟会,同盟会却离不了赵北,现在同盟会为了合并之事与光复会争执得很激烈,双方都想由自己人出任党魁,谁也不肯退让,如果拖到国会成立,那这合并之事就算是无疾而终了,袁世凯拖得,同盟会和光复会却拖不得。
第257章 党魁之争(下)
由于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越来越棘手,南方革命党不得不加快联合步伐,试图以国会控制住袁世凯,所以同盟会与光复会必须尽快推举出这个联合政党的党魁,但由于他们之间也是分歧重重,因此只能依靠地方实力派人物的支持。
现在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中,就以共和军势力最强,只要共和军明确表态支持某一方,那么另一方自然会知难而退。
正因如此,宋教仁才决定亲自走一趟武汉,劝说总司令拍发通电,支持同盟会。当然,此次到汉他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如果赵北不肯支持同盟会,宋教仁也有备用方案。
“总司令说得不错,身为光复会的干部,理应支持光复会的领袖,但是现在既然同盟会与光复会已有意合并组成一个联合政党,那么无论同盟会还是光复会,都将很快解散,今后,总司令与宋某就是同党的同志了,因此,你不是在以光复会员的身份推举党魁,而是在以这个联合政党的党员身份推举党魁。”
虽然宋教仁的话很有道理,但是赵北却对这个党魁人选的推举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这个时代不是政党政治的时代,何况,前段日子李燮和、熊成基赶到武汉,不仅是来与他商议应对袁世凯裁军之事的,他们同样也肩负着说客的使命,只不过他们希望总司令支持的却是光复会。
“国会的议员选举非常重要,现在共和政府打算裁军,可是厚此薄彼,只裁南方军队,不裁北方军队,这就是总统权力过于膨胀的结果啊,只有国会才能制约总统权力,也只有国会才能公平的对待南北军队。所以,对于同盟会和光复会合并之事,我是全力支持的,至于这个改组之后的联合政党的党魁,似乎由普通党员进行推举为好,我作为地方军政大员,似乎不宜直接出面吧。”
见赵北迟迟不能明确表态,宋教仁也只能在心里叹息。
同盟会打的就是这个推举党魁的主意,党员一人一票,谁得票多谁就出任党魁,但问题在于,光复会不同意这个办法,因为这个办法对于光复会不公平,相比同盟会,光复会无论是在影响力还是在会员人数上都落在下风,所以这个推举的办法只能便宜了同盟会。
光复会提出的办法是组建一个选举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均为参加这个联合大党的小党派成员,同盟会和光复会都不参加,由这个委员会选举党魁。
但是同盟会不同意这个办法,因为那些小党派多是由地方立宪派组建而成,他们对于同盟会的那个“平均地权”的纲领心存疑虑,虽然合并之后的这个联合大党肯定会修改这个纲领,但是成见仍在,所以如果用这个选举办法的话,主张不变更土地权利的光复会肯定占优。
如此一来,无论是同盟会还是光复会,都不同意对方提出的推选方案,但是这个联合政党必须组成,所以这个党魁人选必须尽快确定下来。
既然这个推举的办法行不通,那么只能再借助于实力派的力量了,于是同盟会和光复会各自拉上一帮地方实力派支持自己一方,同盟会先拉拢了共进会,共进会的湖南都督孙武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同盟会的孙先生出任党魁,紧接着同盟会又搭上了河南奋进会的线,奋进会首领杨王鹏也以个人名义支持同盟会,然后是江西的阎锡山和李烈钧,两人都是同盟会干部,自然不会与光复会一个鼻孔出气,虽然他们并没有拍发通电明确表态,但是这只是因为赵北没有表态,所以,现在的基本问题就是,赵北赵总司令支持哪一方?
赵北是光复会员,要想让他支持同盟会似乎有些困难,但偏偏他是南方革命势力中最有实力的人物,湖南的共进会、河南的奋进会、江西的阎锡山和李烈钧都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可以说,赵北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这些地方实力派的态度,如果赵北拍发通电支持光复会,那么谁又能保证湖南、河南、江西实力派不会转变立场?
所以,赵北的表态至关重要,如果他明确表态支持光复会的话,同盟会只能知难而退。
宋教仁此行的目的就是说服赵北,按照他的第一方案,就算赵北不能支持同盟会,至少也应该在这件事上保持中立,只要共和军置身事外,光复会也无力回天。如果第一方案行不通,再实施第二方案。
“总司令有所不知,这个由各地党员推举党魁的办法根本行不通,现在只能通过各省实力人物推举,湖南的孙都督已经拍发通电,以共进会名义宣布支持孙先生出任党魁,只要总司令再拍发一封电报,这大局就算是定下来了。”宋教仁说道。
“这样啊。”
赵北沉吟片刻,站了起来,踱了几步,拿定主意。
“那么我就推举光复会的陶先生出任党魁好了,我是光复会员,总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做人不能忘本啊。前两天熊都督还跟我谈起这事,虽然他并没有明说,不过作为光复会员,他也赞同应由光复会干部出任党魁。”
“总司令,慎重!”谭人凤站起身,想再劝,但被一旁的宋教仁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