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他整个战略构想的一次考试,赵北在战前有信心拿个“及格”,但是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一个“优秀”,如果能够拿住冯国璋,也关进战俘营的话,那这次考试赵北就算是拿到了满分了。
  不容易啊,从安庆新军起义到黄泥港兵变,从九江通电再到湖北光复……这条攀登权力颠峰的道路可是异常艰辛,赵北一路战战兢兢走了过来,而现在,那前头的道路已变得宽敞起来,荆棘虽然依旧遍布道路之上,但是至少那悬崖峭壁已不多了,这以后的路只要不走岔,赵北终究会攀登到权力颠峰的。
  “拍报!向武汉蒋方震他们报捷!向上海的国会报捷!北洋南进第二军被咱们联合阵线全歼于豫南,四个师长中,击毙了三个,活捉了一个,咱们南方革命阵营胜利了!另外,向全军拍发电报,通电表彰全体参战将士,所有官兵加发两个月的军饷。”
  赵北压抑住心头的激动,用尽量平和的声音向副官下达了命令,不过这声音还是有些发颤,情绪到底是暴露了出来。
  那两个副官也同样激动,同时拿起笔,用颤抖的手记下了总司令的命令。
  此战之后,联合战线就可以在这个国家横着走了,而总司令的威望也将达成一个让多数人顶礼膜拜的高度。
  如此,谁能不激动呢?
  激动归激动,这电报还是得润色,而且必须立即拍发出去,让那些首鼠两端的骑墙派看看,什么才是强者,什么才是勃勃生气,让他们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时候,谁的底气足,谁的追随者就多,这“联合阵线”现在就是一个筐,什么人都能往里装,前提是他跟总司令一个鼻孔出气。
  两个副官拿着电报底稿离开了司令部,秦四虎从门口走到了赵北身边,小声问道:“总司令,现在你总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吧?”
  赵北笑着拍了拍秦四虎的肩膀,摇着头说道:“现在不忙。走,跟我去火车站,咱们去迎接一位贵客。这位贵客身份可不一般啊,他代表的可是一个列强,而且,他的消息非常灵通,昨天就得知了信阳战斗结局,这不,现在就赶着来巴结咱们联合阵线了。”
  “列强会来巴结咱们?”
  秦四虎有些合不上嘴,他确实不太明白,伸出一根手指就能将这个国家打趴下的列强也会有求这个国家的一天,这国际政治啊,确实不是这大老粗弄得明白的,所以啊,还是闭上嘴,跟着总司令去火车站吧,好歹看看那洋人长什么样。
  到了火车站,那火车晚点,赵北领着秦四虎,又去伤兵帐篷瞧了瞧,看伤兵倒是其次,主要是为了饱饱眼福,看看那些“巾帼文艺队”的姑娘们跳舞唱歌,顺便瞧瞧那位“翠微旖旎”的翠旖姑娘。
  现在总司令心情大好,确实是欣赏翠微旖旎风光的时候,而且由于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这姑娘们的歌喉也格外的动听,所有人都陶醉其中,直到火车汽笛声响起。
  赵北带着卫队赶去火车站,那火车已停了下来,乘客正在下车,其中不少人是金发碧眼的洋人,而那领头的人正是德国旅华侨商总会的会长汉纳根上校。
  见总司令亲自赶来迎接,汉纳根上校有些受宠若惊的模样,站在总司令跟前,一个标准的德国军礼。
  “很抱歉,总司令,我们迟到了。而且,由于在南边的火车站转车的时候我忘了我的行李,结果现在不能穿军装,实在是抱歉。”
  那边汉纳根彬彬有礼,这边总司令也是谦虚。
  “战争时期嘛,上校先生不必在意,咱们军人都是豁达的,不豁达的人是打不了胜仗的。如果说抱歉的话,我也考虑不周,竟没有安排军乐队,不过现在这里确实也没有军乐队可安排,他们都到信阳去了,这场胜利也有他们的功劳。”
  赵北与汉纳根寒暄几句,不过他们也都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在这里握手寒暄,并不是为了客气,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
  汉纳根此次前来武胜关,这头衔是“蕲州事件民间调查委员会顾问”,这个头衔看上去有些唬人,但是实际上组成这个委员会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是德国,另一个是奥匈帝国,而且表面看上去也没有官方背景,纯粹是民间人士的行动,只扛着块万国红十字会的招牌。
  本来,“蕲州事变”爆发差不多已有半年时间,外国人几乎快把这件发生在远东的事件忘了,虽然中日之间仍在就此问题“磋商”,但是看上去北洋政府似乎没有尽快结束谈判的打算,就连中国百姓也多半忘了蕲州的那场小规模武装冲突。
  汉纳根也差不多把“蕲州事变”忘了,但是就在昨天,他收到了德国驻华公使馆的一封密电,于是立即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这个“蕲州事件民间调查委员会”的组建,因为时间仓促,甚至来不及把美国人和意大利人拉进这个委员会里。
  为什么德国公使会突然想起“蕲州事变”问题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德国驻华公使在昨天收到了一封来自信阳的电报,电报是一位德国传教士拍发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几句话:信阳战斗,联合阵线获得决定性胜利。
  于是,德国公使先生的记性立刻好了起来。
  然后,汉纳根上校就来到了这武胜关前,拜会取得这场决定性胜利的军事强人。
  第338章 德国的选择
  作为后起的列强,德国统一之后,工业实力迅速增强,到1909年,德国钢铁产量为一千三百万吨,是英国的近两倍,法国的四倍,德国的商船队总吨位达到近三百万吨,商船队规模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英国,德国生产的合成染料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德国化工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化工产品贸易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里,德国的份额达到了百分之十五,与英国持平,并列排名世界第二。
  工业实力就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国家实力,依靠着雄厚的国家实力,德国野心勃勃的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环顾左右,德国惊讶的发现,有一种力量在阻挡德国的继续崛起,这种力量就是“世界旧秩序”。
  世界旧秩序,在这种旧秩序下,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英国、法国等强国瓜分完毕,德国仅仅只是赶上了这场瓜分狂潮的尾声,望着那点可怜的“残羹冷炙”,德国既愤怒又冲动,在这个“强权即公理”的时代,德国很快就采取了行动,来为自己争夺“日光下的地盘”。
  《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失效,德国与俄国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德国与英国在南非布尔人问题上的龃龉,三国同盟的建立,德国远东舰队强占中国胶州湾,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无畏舰”建造竞赛,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这一系列的重大国际事件,都是德国试图摧毁“世界旧秩序”而采取的行动的直接后果,而制订这些行动方案的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自从1888年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这位年轻气盛的君主就着手制订野心勃勃的“新路线”,为了保持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更是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威廉二世不惜开罪俄国,毅然决然的结束了两国之间多年的正常关系,并将反对这一政策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一脚踢出了政治舞台,而将那些追随“新路线”的亲信提拔上来,担任了政府中许多重要职务,海军大臣提尔皮茨、首相标洛、总参谋长瓦德西、外交专家霍尔斯坦因,这些人都是簇拥在皇帝身边的“忠犬”,忠实的执行着威廉二世制订的“新路线”。
  既然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那么就有“旧秩序”的维护者,作为对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的反击,一向强调均势战略的英国也毫不犹豫的拉拢了法国、俄国,三国协约就此建立,世界从此变得更加动荡了。
  经过摩洛哥危机和波斯尼亚危机这两次较量,协约国和同盟国在互相试探对方决心的同时都认识到一个重要现实:他们都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但是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并不代表两个军事集团会放弃战争,相反,它们都加快了备战的脚步,几年前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萧条这么快就能够在欧洲缓和,与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无关系,持续增长的军火和装备订单让欧洲的工业家非常满意,但是同时也使欧洲的局势更加紧张。
  两个军事集团在疯狂扩军备战的同时,也在继续拉拢各自的同盟者,英国盯上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德国也做着同样的打算,而且由于在远东地区没有盟友,德国拉拢美国的愿望更为迫切,因为美国也是太平洋国家,它的海军实力也不算弱,完全可以和德国一起保卫两国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共同对抗那个同样野心勃勃的新兴小列强日本。
  但是让德国失望的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非常之强烈,远远强于德裔美国人的爱国情绪,所以,美国不愿为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背书,虽然美国同样不满日本在东北亚方向的扩张,但是相比之下,美国更看重欧洲市场,它不会为了德国而开罪英国、法国,美国的商人是狡猾的,他们很清楚欧洲的力量对比。
  所以,美国政府迟迟不肯上德国的贼船,美国政客依旧保持着“中立”。
  美国既然暂时无法拉拢,那么德国皇帝不得不再将目光转向其它国家。
  现在的远东太平洋地区,有几个独立的国家呢?
  日本算一个,但是日本是英国的盟国、协约国集团的准成员,这样一个国家,显然不可能上德国的贼船,没办法,德国皇帝只好将目光挪了过去,盯着远东找了一转,然后皇帝陛下痛苦的发现,远东地区的独立国家真是屈指可数,值得德国拉拢的几乎只剩下了一个中国。
  中国,名义上是个主权国家,但实际上,自从1900年的“庚子国变”之后,八国联军就用大炮和刺刀以及传教士将这个国家变成了“公共殖民地”,这样一个国家,有资格上皇帝陛下的贼船么?
  有资格,而且这个资格完全可以藐视整个欧洲,这个资格就是人口: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现在拥有四亿人口。
  这个统计数字还是来自于那个低效的清朝官僚衙门,实际上,威廉二世认为,如果让德国人去做统计的话,这个东方古国的人口很可能接近五亿!
  五亿人口,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啊,相比之下,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本土总人口加到一起,也不过才一亿出头,作为一个欧洲君主,威廉二世不得不感叹这是“水稻、甘薯和马铃薯的奇迹”,尤其让皇帝陛下感到惊讶的是,偏偏这个国家的底层民众可以忍耐最恶劣的生活条件,这一点从那些在美洲种植园干活的华工身上就能体现出来。
  吃苦耐劳的国民,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样一个国家竟然沦落到“公共殖民地”的处境,德国皇帝确实看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或许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太悠久了些,积淀了太多的糟粕,新的社会力量无法冲破这层厚厚的糟粕,使得这个国家的每一次进步都以沉重的社会代价为前提。
  不过德国皇帝很快就无视了中国的历史,毕竟,如果这个国家还不能迅速觉醒的话,那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恐怕就要终结了,毕竟,除了日本对这个国家虎视耽耽之外,德国人也一直对这个国家垂涎三尺。
  不过现在,对于德国来说,瓜分中国是不切实际的,德国在远东的力量比起英国、日本,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与其因为参与瓜分而遭到中国民众的敌视,还不如想办法把这个拥有五亿人口的国家绑上德国战车。
  趁着英国和日本还没有动手,还是尽快把这个衰落的国家拉上自己的贼船吧,让那五亿人口为德国提供市场,也为德国战车提供一些动力。
  在皇帝的催促下,德国政府很快就采取了行动,通过驻华公使联络上了清廷,倡议中国、美国、德国结盟,共同对抗日本,对于德国的建议,清廷非常感兴趣,当时日俄战争刚刚结束,东三省岌岌可危,能不能保住这块“龙兴之地”,全看此次外交上的纵横捭阖了,于是,唐绍仪率领一支外交使团去了美国,准备就三国结盟问题与美国政府磋商。
  但是美国仍旧不肯上德国的贼船,而且美国政府很聪明的利用了“中美德三国同盟”的舆论,迫使日本政府重新坐回谈判桌前,与美国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换来了日本政府“门户开放”和不攻击菲律宾的承诺,在这种尔虞我诈的国际政治较量中,德国皇帝组建中美德三国同盟的美梦总算是醒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德国只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中国身上,这是它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维持既得利益的唯一希望,哪怕这个国家自己也是朝不保夕。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