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这个授旗仪式,天不亮时第105师的全体官兵就已在校场集合了,师长吴光新领着一帮高级军官乘火车赶往北京,迎接那位亲自主持授旗仪式的民国大总统。
  按照赵大总统的日程表,他将在上午九点整赶到长辛店,九点半进入兵营北校场,并亲手将一面军旗授予105师师长吴光新,然后,他将在校场发表演说,为国防军暂编第105师的全体官兵送行,演说完毕,总统将在部队里与官兵们共进午餐,稍事休整之后,国防军第105师的全体官兵将陆续乘上火车,调往新的驻防地,至于是去南边还是去北边,现在是军事机密,没有多少人知道。
  所以,在校场集合的国防军第105师已经提前将辎重装上了马车,部分沉重的辎重甚至已运往火车站,只等总统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开拔了。
  校场上飘扬着两种旗帜,一种是五色旗,这是国旗,另一种是红旗,上头写着“铁血共和”四个金光大字,这是国防军的军旗,但是这并不是105、106步兵师的军旗,按照段祺瑞与赵北的君子协定,国防军第105、106步兵师的军旗上写得是“共和宪政”四个字,而今天赵北即将交给吴光新的旗帜就是这种军旗。
  九点刚到,就从师部传来命令,全体官兵整理军容,并按建制列队集合,因为总统的专列已经抵达了长辛店火车站,陆军总长段祺瑞、陆军次长蔡锷也一同赶了过来,一些记者也随车赶到,将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这一时刻。
  九点二十分,段祺瑞、蔡锷先行赶到校场,五分钟后,民国大总统赵北也带着卫队赶到校场,与段祺瑞、蔡锷不同,赵北不是徒步进入校场,而是骑马赶来,一匹雪白的德国战马,这是德国驻华公使送给总统先生的礼物,而作为中德两国、两军友谊的象征,此次陪同总统检阅国防军暂编第105师的还有那么十几名身穿中国军装的德国军人,他们都是总统请来的军事顾问,此次检阅完毕之后,他们就将跟随105师开往新驻地,协助这支部队进行日常训练。
  军乐队开始奏乐,伴着军乐声,官兵们放声高唱。
  “谕尔兵,仔细听:家贫出孝子,国难见忠臣。国家抽厘借洋债,不惜重饷养精兵。一兵吃穿百多两,七品县令也不如;惜身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将相多行伍,他日衣锦还乡荣。……”
  这是以前的北洋陆军军歌,革命之后改了几个词,继续在北洋陆军里演唱,虽然说教意味很浓,但是曲调还是慷慨的。
  在军歌声中,民国大总统赵北骑着大洋马,在同样骑着战马的卫队、军事顾问的陪同下,立于检阅台一侧,检阅国防军第105师全体官兵的列队通场,并接受他们的持枪礼,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完成了对这支国防军部队的检阅。
  “全体都有!立正!”
  在军官们扯着嗓子的喊声中,官兵们重新列队于校场,并解除了肩枪礼,目光移向正前方的检阅台,看着那位民国大总统走上检阅台。
  “吴光新!”赵北低呵一声。
  “到!”吴光新快步走到总统跟前,立正、敬礼。
  “授旗!”
  “是!”
  赵北从蔡锷手中接过那面被整齐的叠起的军旗,走前两步,双手托着军旗向前一递,吴光新伸手将军旗接过去,左手托旗,右手敬礼,后退两步,转身向后,面朝校场,在几名副官的协助下将军旗展开,挂上旗杆,然后将手里旗杆高高举起。
  “共和宪政!”
  “共和宪政!”
  检阅台上的吴光新喊了一声,底下的官兵们也跟着喊了一声,军乐队随即又奏起军乐,铿锵的乐曲声中,底下的官兵们又开始高唱军歌。
  “衣衫破,饭碗空,泱泱华夏遍地穷。为何穷?贪官污吏狠,土豪劣绅凶,残酷压榨我民众!……刀枪举,战旗红,讨伐凶顽意气雄!睁眼看,国防军威壮,国民斗志昂,不灭凶顽誓不还。……”
  这首军歌是上次“讨逆战争”时南方革命军的军歌,改了几个词,现在已经由部队里的那些“文化教员”教给了105师的全体官兵,这首军歌或许更能激发基层官兵斗志,这歌声比刚才那首北洋陆军军歌更为高亢、雄壮。
  段祺瑞却皱了皱眉头,对于这首军歌,他是不怎么感兴趣的,而且,他也认为那些部队里的“文化教员”有些多余,但是既然赵北给北洋面子,那么北洋也不能得寸进尺,好歹这105、106步兵师还是北洋的队伍,这里头的军官也依然是北洋军官。
  但是站在检阅台前头的赵北却不这么想,他回头看了眼坐在长凳上的段祺瑞,总统心中的那丝嘲讽被化为嘴角的淡淡微笑。
  段祺瑞真以为军官都是北洋出身的人,这两个步兵师就姓“北洋”了?
  现在是中枢权力的移交与整合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如何,先把这“君臣名分”给定下来,之后再慢慢消化这两个步兵师,无论如何,赵北也不会允许军队里出现不同的声音和势力,便是革命军队内部,那不同的山头也是要一步一步消除的,军事强人就是要完全掌握军队。
  “将士们,现在,我宣布,国防军暂编第105步兵师正式组建!”
  吴光新走下检阅台后,总统的演说就开始了。
  “诸位都是从革命时代走过来的军人,理应明白,此次革命,若无南北携手,则共和国体之确立绝不会如此顺利,因此,从这一点来讲,无论是南方军人还是北方军人,都为共和制度之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此举足已名垂青史。
  革命之后,国家纷纷扰扰,南北之间由分歧发展为决裂,最终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南北之战实为亲者痛仇者快之事,究其根源,在于军权之不统一,也在于财权之不统一,若想南北和衷共济,若想避免同室操戈,必须先统一军权、统一财权,进而统一政令,使南北联为一体,则国强民富之中国指日可待矣!
  国强,离不开军强,军强,离不开诸位,离不开这台上台下的全体将士!何以强军?不过军令统一,上下齐心而已!蒙国民抬爱,赵某身为民国大总统,陆海军总司令,自有统率全军之宪法责任,国家元首,便是本国军队天然最高统帅,统帅之令,便是国家之令,国家之令便是国民之令,命令一下,全军将士无论军衔高低,无论资历深浅,均有服从军令之责,保国即是保家,保家必须保国,若无国,何来家?
  当今世界,强权即为公理,弱肉必为强食,中国现为弱肉,如何避免被强国吞食?唯靠诸位将士而已!赵某不才,愿与诸位将士同甘共苦,愿与诸位将士上下齐心,为中国之崛起、强盛奋斗到底!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强我中华,功成身退。”
  赵北的演讲对于士兵们来说,或许过于深奥了些,但是不必担心,那些基层连队里的“文化教员”很快就会将总司令的意思用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基层官兵,这固然是说教,但是却不可或缺,一支没有精神支柱的部队,武器再好也是行尸走肉,不堪一击。
  总统的演讲很快结束了,午饭时,总统是在基层连队用餐,吃得是与士兵一样的饭,一样的菜,而且与他的演讲一样,总统的这顿午饭也将通过报纸告诉国民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上下同欲者胜。
  第444章 洮南
  作为民国陆海军最高统帅,赵北亲自赶去长辛店为国防军暂编第105师授旗,这本身已经表明他对军事力量的重视,而作为总统关注的重中之重,东三省的局势和广东的局势都是民国中枢政府关注的重点。
  为了解决“广东事变”引起的南方动荡局面,中枢政府已经派遣海陆大军南下平叛,雷霆万钧之势,绝非区区龙济光那帮跳梁小丑可以抵挡,现在,广东的局势已在中枢决策中退居第二的位置,中枢开始将主要注意力转向北方,盯住了东三省。
  东三省,那里的复杂局面远不是广东可比的,由于日本、俄国分割了东三省的势力范围,中国中枢政府要想在那里有所作为,就必须多动些脑筋。
  实际上,此次国防军暂编第105师的新驻防地就是山海关,这里控扼关内外交通,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共和政府成立之后,北洋陆军曾在这里驻扎了大量精锐部队,犹以曹锟的北洋陆军第三师为佼佼者,但是自从南北大战爆发,山海关的北洋军几乎全部南调,而曹锟的北洋陆军第三师也在河南信阳全军覆没,如此一来,现在防守山海关的除了少数北洋部队之外,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地方部队了,而其中又以张作霖的部队为主。
  张作霖现在不仅是北洋第十六师师长,而且还是辽宁镇守使,作为一个绿林出身的江湖好汉,他能混到这一步,恐怕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个混乱的时代。
  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英雄是不会出现的,时势出现,但未必谁都可以成为英雄,有的人或许只能做一个枭雄。
  张作霖就是一个枭雄,至少他的部下是这么认为的。
  在这些将张作霖视为枭雄的人里,以王永江最具代表性。
  王永江字岷源,辽宁金县人氏,清贡生出身,才名冠居乡里,日俄战争之后,清廷在东三省试行改制,行新政,划省份,这些事务都离不开当地名士的鼎力支持,于是,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保荐下,王永江走上仕途,历任奉天民政司政史、东边道尹、辽阳巡警总局局长等职,“戊申革命”之后,徐世昌宣布东三省“保境安民”,实际上成为了东三省的土皇帝,而王永江也一步登天,做了徐世昌的高级顾问,专门负责民政事务和财政事务。
  王永江本欲做出番事业,报答徐总督提拔之恩,但是没等他做出番成绩,徐世昌就去了北京,接替袁世凯当了民国临时大总统,徐世昌本想将王永江调到身边协助,但是调令刚刚发出,国会弹劾总统案就爆发了,不久之后,徐世昌凄然下野,而当徐大总统辞职、赵大总统接任的消息传到王永江耳朵里的时候,他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南下,去北京辅佐徐世昌。
  徐世昌倒台了,王永江也失去了靠山,不仅南行之议搁浅,而且在东三省的位置也被人取代了,不过短短几天工夫,昔日的政界明星就成了坐冷板凳的失意政客,王永江心中的凄凉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了。
  冷落王永江的人是吴俊升,徐世昌去北京接任总统之后,吴俊升就暂时署理东三省总督的职务,但是不久之后,传出徐世昌有意以张作霖取代吴俊升为东三省总督的风声,结果吴俊升与徐世昌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为什么吴俊升会在徐世昌下野之后落井下石的剪除徐氏在东三省的势力了,王永江作为徐世昌一手提拔起来的“政界明星”,自然被吴俊升拉进了免官的黑名单,靠山一倒,王永江自然也就失了势,坐了冷板凳。
  徐世昌刚一下野,吴俊升就迫不及待的对其落井下石,将徐氏门人一扫而空,这种做法在王永江看来就是“鼠目寸光”,这样一个纯粹的武夫是成不了什么大事业的,即使他不赶王永江走,王永江也是会自动请辞的,既然是乱世,那么像王永江这样的文人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不能做一方诸侯,也要做个辅佐诸侯的良相能臣。
  王永江没坐多久的冷板凳,就有人来请他出山做自己的“良相能臣”了,这个人就是张作霖。
  张作霖虽然是绿林出身,但是这眼光、气魄却不是那帮绿林同行们可以相比的了,他深知“武打天下文治国”的道理,现在既然是乱世,就靠那帮绿林手下,做个土皇帝没问题,但是若想做一方诸侯,与中枢分庭抗礼,没有懂得治国平天下谋略的文人辅佐是不行的,所以,他开始搜集文臣。
  之所以先去请王永江出山,这实际上是出于徐世昌的推荐,说句实话,徐世昌虽然下野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不关心时政,对于吴俊升落井下石的行为,徐世昌也是非常恼火,不管是出于报复的心理,还是出于稳定东三省局势的考虑,徐世昌向张作霖推荐了王永江。
  张作霖和王永江过去曾在一起共过事,两人之间也曾有过摩擦,但这并不妨碍两人再次合作。
  张作霖身为辽宁镇守使,按说他的职权范围就是军事问题,但是他却对王永江这帮文人感兴趣,这本身就已证明了他的野心,所以,王永江也没推辞,这样一个礼贤下士的枭雄人物正是他愿意辅佐的对象,前途比那个吴俊升要光明得多,至少不会四面竖敌。
  王永江一出山,剩下的事情就容易许多,在王永江的帮助下,许多被吴俊升罢黜的官员纷纷聚拢到张作霖身边,为他的战略计划出谋划策,以便早日将整个辽宁纳入北洋第十六师的势力范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