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慕路斯想出一个办法。有一次,他向邻近的萨宾人发出邀请,说罗马要举行盛大的节日宴会,欢迎萨宾的男人和女人都来参加。萨宾人不知是计,男女老少来了很多。罗马人备下丰盛的筵席,还举办了各种游艺。萨宾人又玩又吃,好不开心。突然,罗慕路斯发出信号,罗马的男人们立即动手,抓住他们早已看中了的萨宾姑娘,带回自己家里成亲。这样一来,罗马人和萨宾人就结下了深仇,埋下了互相残杀的祸根。
大约一年以后,在一个狭谷中间,罗马人和萨宾人摆开了阵势。仇人相见,一场残酷的厮杀眼看就要开始了。忽然,从山岗上跑下来一群被抢走的萨宾妇女。她们怀抱婴儿,哭叫着冲到两军阵前,有的把婴儿高高举起,有的跪在地上,紧紧抱住战士的腿,央求双方不要互相残杀。因为,不管哪一方得胜,她们都是受害者。那些战死的,不是她们的父兄,就是孩子的爸爸,战争对双方没有任何好处。罗马和萨宾的战士都被感动了,他们放下武器,彼此和解了。
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从传说里也可以看到某些真实历史的影子。比如,罗马城建立以前,台伯河一带是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荒野。母狼哺养两个婴孩的故事大概就反映了这种情况。又比如,早在公元前10世纪,有一支伊特拉里亚人从小亚细亚半岛渡海到了意大利,在那里一直停留到公元前5世纪,并且创立了相当高的文化。传说中建立罗马的特洛伊人,也许就是伊特拉里亚人呢!古罗马曾经经历过一个各部落合并的过程。罗马人和萨宾人的一场纠纷大概也是这种历史事实的反映吧!
从罗慕路斯相传下来到第六个国王塞维·图里乌,是罗马史上的王政时代。其实,罗马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国家,只是一种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公社,国王不过是氏族公社的首领罢了。
塞维·图里乌当政的时候,罗马已经有了阶级分化,不但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而且还有贵族和平民。平民从事工、农、商等劳动,战时要服兵役。他们人身虽然是自由的,但是不能参加氏族的全民大会,享受不到氏族权利。因此,这些平民经常和贵族发生矛盾和斗争。平民的人口占多数,他们的反抗构成对整个氏族的威胁。
塞维·图里乌针对当时阶级变动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改革。他限制氏族里贵族的势力,提高了富有平民的政治地位;同时又把一股有产平民和无产者、奴隶区别开来。平民也被允许参加氏族的全民会议,不过表决权受到了限制。这样,罗马人原来那种靠血缘关系的结合就被破坏了,罗马社会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24。保民官和铜表法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494年(中国春秋末年)。有一天,一支浩浩荡荡的武装队伍离开了罗马城,向东郊的圣山进发。人们一个个满怀激愤。有的气愤地说:一个不把自己的保卫者当作公民的城市,还值得留恋吗?有的抱怨说:我们拚命作战,却落得家破人亡,他们倒坐在家里享乐。更多的人喊起来:走!走!永不回来!我们去建立一个自己的城市。人群中不断发出恶声的叫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经过塞维·图里乌的改革,罗马由王政时代进入了共和时代。一小部分富有的平民上升为新贵族,可以和旧贵族平起平坐了。但是他们经验少,人数又不多,许多大权仍然操纵在旧贵族手里。一般有产的平民,虽然可以参加全民会议,名义上也是公民。但是,由于表决权受到限制,结果会议往往成为元老贵族所利用的工具。多数贫穷的平民,因为受到债务和贫困的压迫,还是经常有人成为债务奴隶。这样一来,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为改革而缓和下来,反而更尖锐了。罗马平民为了反抗压迫和控制,团结一致、携带武器,成群结队地离开了罗马。
罗马当时还没有多少奴隶,农业和手工业劳动主要依靠平民。一旦外族入侵,上前线作战更少不了平民。平民大量出走,势必造成生产停顿、田园荒芜。更严重的是,这时候,罗马的西北方正受到伊特拉里亚人和高卢人的侵略,形势相当危急。因此,罗马元老院和贵族听到平民向圣山进发的消息,十分惊慌,立刻派代表追到圣山,找平民商谈。平民就利用这种形势,迫使贵族作出让步。
一个大的让步是,贵族承认了平民会议选出的保民官。保民宫是平民利益的保护人。如果政府官吏对任何平民采取危害行动,保民官有权加以阻止。保民官的人身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为了便于随时接待平民的申诉,长期住在罗马,家门到晚上也是开着的。最初保民官只有两个人,后来陆续增加到10人。
保民官直接对平民会议负责,不受执政官或元老院管辖。后来,他们的权力发展到对政府的法令或者元老院的决议拥有否决权。只要保民官说一声veto(拉丁语,意思是我禁止),这些法令或决议就不能通过。现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的否决权,就是从古罗马的这种制度沿袭下来的。
虽然有了保民官,可是司法大权还把持在贵族手中。罗马过去只有习惯法,就是说,按照习惯来判决案子,没有写成文字的法律。这样,一些对平民不利的陈规陋俗就被保存下来了。而且,对习惯法的解释伸缩性很大。既然没有明文规定,贵族法官在审判案件的时候,常常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出发,武断地作出不公平的判决。平民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要求制订成文法。经过不断的斗争,到公元前449年(中国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贵族被迫制订和公布了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成文法的条文刻在十二块铜牌上,所以称为十二铜表法。
铜表法的内容仍然是保护奴隶主和富有平民的私有财产。放火犯、进行偷窃或是践踏别人田地的人,都要处死刑。不能还债的人,也得受到十分严厉的惩处。欠债的人可以要求30天宽限期。如果期满后仍然还不了债,债权人就可以给他带上木枷或锁链,卖到别的地方去当奴隶,甚至处死他。这实际上比原来的债奴制更严厉了。这部法典还带有明显的阶级歧视,如有人打伤自由人的头骨,偿付罚金300阿司,如果被打伤头骨的是奴隶,罚金就减半。法典还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不过,铜表法毕竟给平民带来了很大好处。因为法律条文都用明确的文字规定出来,贵族法官就难以随意解释,作出不合法的判处了。
罗马平民既然在法律上得到一定的保障,就进一步为争取新的权利和继续改善自己的地位而斗争。后来,他们不但否定了铜表法的禁令而可以和贵族通婚,而且能在政府中担任高级官吏,打破了这些官职一向被贵族垄断的局面。公元前367年,著名的李锡尼塞克斯都法也被通过了。这个法案不仅限制私人占有国家土地的数量,而且规定在两个最高的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由平民担任。
关于债奴制,后来经过平民的斗争,到公元前326年,也有了新的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这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债奴制。平民不再因为负债而沦为奴隶,使得罗马公民(自由人)和奴隶之间的阶级界限更加分明了。在这以后,罗马奴隶的来源大都是从对外战争中得到,被征服的许多外族人被变为奴隶。
平民经过一个多世纪持续不断的斗争,取得了一些胜利。可是,这一点也没有改变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性质。罗马奴隶主对平民的让步不免要损害一些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把这些损失都转嫁到奴隶身上。例如,他们为了争取平民更多的选票,就用国家的名义,无偿地向平民提供面包和马戏(就是说有时候,平民可以免费得到食品或者参加娱乐活动)。实际上,这些食品和举办娱乐的费用,都是靠加重剥削奴隶得来的。
25。汉尼拔的远征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进入共和时代。这时候,和罗马隔地中海相望的非洲北部,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它的地理位置在现在的突尼斯。
迦太基的土地肥沃,农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奴隶主在大农场里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积累了一套在奴隶制度下管理生产的经验。北岸沿地中海一带,商业非常繁荣。不列颠的锡,西班牙的金、银、铅,非洲的奴隶、象牙、金砂等,都在这里买卖。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它的海军拥有50支桨的兵舰几百艘,在当时西部地中海上是无敌的。
在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以前,西部地中海原是一些强大城邦争夺的地方。地中海北岸有高卢人和伊特拉里亚人,在西西里岛和南部意大利散布着许多希腊殖民城邦。它们都想称霸海上,垄断贸易,彼此展开了争夺战。为了共同对付实力雄厚的希腊城邦,迦太基和罗马曾经有一段时间结成了同盟。争斗的结果,希腊各城邦被这个同盟打败了。
战事刚刚结束,迦太基和罗马很快就由同盟变成敌国。因为双方都想得到西西里岛。这个岛屿经过希腊人的开发建设,商业和农业都很发达,有地中海上谷仓之称;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又很重要,所以迦太基和罗马都打定主意要把它夺到手。公元前264年,双方爆发了战争。因为罗马把迦太基叫作布匿,所以,这次战争称为第一次布匿战争。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23年,到公元前241年才结束。罗马重建了庞大的海军,沉重地打击了迦太基的海上势力,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根据和约,罗马得到了大宗赔款和西西里岛。
这次战争以后的20多年中,罗马人一直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科西嘉、撒丁尼亚、波河流域以及希腊半岛西部都被它征服了。战败的迦太基人不愿听凭罗马摆布,决心再和它争个高低。公元前237年,迦太基统帅哈密尔卡带着他的儿子汉尼拔,来到西班牙,在那儿的东南沿海建立了新的迦太基城。公元前221年,25岁的汉尼拔接替父亲成了迎太基的军事统帅。他们把西班牙作为反击罗马的基地,在那里加紧准备。
汉尼拔9岁那年,父亲命令他在祭坛前发誓:永远把罗马人当做仇敌,誓报战败之仇。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逐渐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物。他不仅胆略过人,而且善于用兵,深受部下的爱戴。有人曾经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常常可以看到他裹着战衣,和那些前哨战士睡在一起。无论在骑兵或者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汉尼拔即位以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遣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一边。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领大军,在西班牙攻下了和罗马结盟的萨根敦城,这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前哨战。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了。罗马人打算分别进攻迦太基占领的北非和欧洲的西班牙,企图一举消灭汉尼拔的大军。可是,汉尼拔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不和他们正面作战。他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人迹罕到的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本土,直捣在波河一带的罗马军团阵地。这样,就给罗马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完全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
汉尼拔这次远征,行程将近900公里,一路上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尤其是翻越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山高坡陡、岩多路滑;稍不注意,人和战马、战象就会掉进深谷。山民们还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但是,汉尼拔的大军以无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只用了3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段艰苦异常的征程,到达意大利北部平原。经过一番休整,汉尼拔率领部队攻入波河流域,打败了罗马军队。
第二年6月,汉尼拔采用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米诺湖畔设下埋伏,把两万多罗马军队引诱到一个三面环山、背后临湖的峡谷中,全部加以歼灭,连罗马军队的统帅弗拉米尼也被打死。这一战,震动了罗马。
为了挽救危局,罗马方面任命了新的统帅费边。费边不敢和汉尼拔正面交锋,只派出小部队去骚扰他的大军,消耗他的兵力,尽量避免决战。可是,很多罗马人对这种打法感到不满,认为这有伤罗马的尊严。有人还给费边取了个绰号,叫踌躇者。于是,罗马又派了执政官鲍路斯和瓦罗去接替费边。这两个人倚仗罗马军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决定和迦太基人进行决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