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通史-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耳的德国主教一钱不值。他说:在上帝眼里,一个有道德的贫苦农民,甚至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也要比一个富有而无耻的主教高大得多。
  那么,怎样对付这些披着宗教圣衣的强盗呢?胡斯主张改革教会的制度,把教会占有的全部土地都分给人民,不许教士再用传教的手法搜刮钱财。他对大家说:狗进家屋是为了抢骨头吃。我们把骨头拿走,狗就会走开了。
  当然,狗不会轻易地走开。1412年,罗马教皇派代表到捷克出卖赎罪券。教会宣传人生下来就有罪,长大了更不免触犯清规,所以人死的时候灵魂是带有各种罪过的。要使灵魂升入天堂,必须买教堂发售的赎罪券。这套胡说完全是为了骗钱。可是这一次群众不再受骗了,因为胡斯的要把骨头拿走的思想,教育了大家。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市民举行了反对赎罪券的游行。布拉格大学的进步师生都赶来参加,有两个大学生还化装表演,把教皇扮成无耻的娼妓,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德国的主教、贵族和罗马教皇都气坏了,一齐向示威群众反扑过来。捷克国王倒向教会一边,镇压了群众的游行。那两位化装表演的大学生竟被处死。
  人民群众更加愤怒了,胡斯对教会的批判也更加尖锐了。他公开斥责教皇是叛徒、魔鬼,并且和教会彻底决裂,因而被国王革除了布拉格大学校长的职务。胡斯索性来到农村,用人民熟悉的语言进行宣传。他不仅继续抨击教会,而且斥责农奴制,反对贵族欺压农民。在农民的眼里,胡斯成了真正为解救他们而斗争的勇士。
  1414年,罗马教皇勒令胡斯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宗教会议。显而易见,教皇已经伙同德国主教们布下了陷阱。胡斯的许多朋友劝他不要去出席会议。胡斯却认为,不能在敌人面前示弱,何况会场还是宣传自己正义主张的好机会呢?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一定要去,我一定要到那里公开证明真理的伟大!他昂首阔步走进了会场。果然,教皇把持的会议不让他申述,蛮不讲理地将他逮捕。在囚禁和迫害中,胡斯始终坚贞不屈。教皇无计可施,在1415年7月给胡斯栽上了异端分子的罪名,把他烧死在康斯坦茨广场的火刑柱上。
  火刑柱的余烬还没有熄灭,捷克全国已经烽火遍地。布拉格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市民集会,抗议教皇的卑鄙行径,并且开始驱逐德国教士,由没有做过教士的捷克人主持宗教仪式。在农村,愤怒的农民拒绝向教会交租纳税,提出了消灭一切封建领主的口号。1419年7月,在胡斯的旗帜下进行的农民起义──伟大的胡斯战争,终于爆发了。
  起义农民的主要根据地是捷克南部的塔波尔城。农民和城市贫民携家带口来到这里,把自己带来的一切财物都放在街道两旁的大桶里,供全体起义群众共同使用。他们经常聚在一起高声唱着:
  人人为人人,
  既没有我的,也没有你的。
  谁也不要给自己占有任何东西!他们自称塔波尔派,彼此和睦团结得像一家人。塔波尔派的农民和贫苦市民受教会压迫最深,对恶势力非常痛恨,所以作战非常勇敢,反对封建制度也最坚决。
  布拉格的市民也举行了武装起义。他们捣毁修道院、教堂和贵族住宅,占领了市政厅,夺取了政权。布拉格大学的师生成为起义军的领导核心,但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如塔波尔派坚决彻底,只要求捷克独立,没收教会财产,组织捷克人的胡斯教会。因为他们主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让俗人领圣餐的时候也用圣杯(以前只有教士才能用圣杯),因此被称为圣杯派。
  教皇想尽办法镇压起义。他们先后组织了五次十字军,对起义军进行了10多年的围攻。塔波尔派和圣杯派在约翰·杰式卡的领导下,协同作战,取得许多次胜利。杰式卡发明了著名的大车战术,用铁链把大车连结起来,车上放着轻便火炮。各车联合出击,炮火齐发,十字军骑士的铁甲长矛顿时失掉了作用。
  五次十字军全被打退了,而杰式卡也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塔波尔派由大普罗可普和小普罗可普率领,乘胜追击,打入了德国境内,直到波罗的海沿岸。可是这时候,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裂。圣杯派觉得自己的要求已经实现了不少,农民起义又使他们当中的有产者感到害怕。德国人乘机拉拢圣杯派,允许他们领圣餐时用圣杯,没收的教会财产也不再追回。这样,圣杯派倒向敌人一边,变成了起义军的敌人。
  第二年,圣杯派的部队竟和塔波尔起义军展开决战,还收买了塔波尔派的一些动摇分子搞叛变。激战中,大普罗可普和小普罗可普两位领袖都不幸阵亡,塔波尔派全军覆灭,圣杯派残杀了13000名伤兵。胡斯战争就在圣杯派这种骇人听闻的叛卖中失败了。
  48。陆上行舟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城市。它雄踞在欧亚两洲交界的搏斯普鲁斯海峡的南口,三面环水,背靠大陆,加上东罗马帝国多少年的构筑经营,城防工事非常坚固,人力财力更是雄厚。这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古城,只要守城军民坚决作战,还有谁能够征服它呢?
  但是,它却在15世纪的一次战争中,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了。这使千年的古国拜占庭最终灭亡,在中世纪的战争中可以说是最激烈最悲壮的一次。,
  交战以前,双方都做了充分准备。君士坦丁堡的军民决心死守都城,尽一切可能加强了防御:把西面的城墙加固加厚,在主墙外再建一道围墙。每隔100多步就有一座碉堡,墙外还挖了很深的护城壕。城北金角湾的入口处,有粗大的铁链横锁水面,任何船只都难以进入。城东城南面临海湾,敌人很难接近,但即使在这些地方,他们也筑起了坚固的城墙。
  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城的劲头也很足。国王穆罕默德二世除了严格训练军队,加紧筹集粮草以外,还特地用重金聘请工匠铸造攻城的重炮,建立了庞大的舰队。他召集专门人员反复研究君士坦丁堡的地形和设防,策划了各种攻城的战术。
  在这种决一死战的气氛中,1453年,战争开始了。
  最初,土耳其人想从西面强攻。穆罕默德二世派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水陆并进,大炮齐鸣。但是,在硝烟弥漫中,君士坦丁堡的高墙巍然不动,土耳其军队被阻在护城壕外。接着,土耳其人又把许多大木桶推入壕内,想借以填平深壕。不料,他们遭到了城中炮火的猛轰,不得不退了下来。后来,土耳其人打算挖地道,穿过护城壕和城墙,钻进城内,又被拜占庭人发现。他们用火药炸毁了未完工的地道,土耳其方面死伤了很多人。
  土耳其人决定使用攻城塔车,在车上筑起塔堡,外面包着三层厚厚的牛皮;车上有炮火和弓箭手,还有一架用滑轮升降的云梯。他们把这种攻城塔车推到城门边,以为可以突击致胜,结果,在城里猛烈的炮火下仍然没有成功。这样一来,从西面强攻的计划都失败了。
  穆罕默德二世不得不重新考察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虚实。他发现,北面的金角湾水面不宽,拜占庭人的防备主要依靠横江铁索。如果能绕过铁索,从水路偷袭登陆,就可能打开一个缺口。可是,怎样才能使舰队绕过铁索到达城下呢?这是个难题。穆罕默德二世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在金角湾对面,有一个加拉太镇,当时由热那亚的商人据守着。穆罕默德二世派人去买通了这些商人,在加拉太北面铺设了一条陆上船槽。这真是个从来没有人听说过的办法。船槽是用坚厚的木板铺成的由高往低的滑行面,槽底又涂上很厚的一层牛羊油脂。靠着这条船槽,土耳其人硬是把80艘战船一艘一艘地从木板上拖运了过来,集中到金角湾的侧面。陆上行舟的办法帮助土耳其人绕开了铁索,进入了金角湾。他们又搭起浮桥,来到了北城墙外。
  一天早上,80艘土耳其船一齐用炮火猛烈轰击城北的薄弱防线,拜占庭人被这突然的打击震惊了。他们急忙从西线调兵增援,虽然暂时堵住了土耳其人,西面的防守力量却被削弱了。
  将近两个月的苦战,已经使孤城中的军民疲惫不堪。土耳其人却一再增加援军,并且拿出许多新的大炮,集中火力猛轰城门,终于在炸毁一段城墙和相连的四座碉堡以后,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君士坦丁堡被攻破了。
  你一定会奇怪:千年古国的拜占庭,一向号称繁盛强大,怎么会这样轻而易举地让土耳其人把首都包围起来,又失守了呢?其实,拜占庭的衰落早就开始了。它的周围一直存在着强大的敌人。这些敌人不断地侵扰财富充足的拜占庭:阿拉伯人、东欧的斯拉夫人、西亚的土耳其人,甚至欧洲的基督教国家,都来趁火打劫,把这个庞大的帝国搞得难以应付,国土一天天缩小下去。到13世纪末东方出现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以后,拜占庭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很难抵抗强敌的入侵了。土耳其人步步进逼,拜占庭军队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孤城。
  如今,君士坦丁堡也落到了土耳其人的手里。穆罕默德二世得意地向他的士兵们说:我给你们一座宏伟而富庶的名城,古罗马的国都,世界的中心。你们快去做这座世界名城的征服者吧!土耳其军队发疯似地向城里冲去,可是城里的军民仍然严守阵地。土耳其人两次猛攻,都不能冲入城内。穆罕默德二世不得不亲自指挥军队,发动了第三次冲击。君士坦丁堡终于陷落了。昏庸无能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被打死;全城居民和入侵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没有人投降,连妇女小孩都参加了搏斗
  土耳其人破城以后,大肆掠夺3天。东罗马帝国的王宫、教堂和许多珍贵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残存的居民有6万人被降为奴隶。不过,土耳其人并不打算彻底毁灭这个城市。他们把它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思是伊斯兰之城),作为自己的国都,并且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土耳其帝国。直到今天,伊斯坦布尔还是沟通亚欧两洲的一个大城市。
  49。三只小船的司令官
  5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三只小帆船在白浪滔天的大西洋上向西航行。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船上的水手们计算着他们的旅程。两个多月过去了,谁也说不清这次航行的目的地还有多远。有些急躁的水手按捺不住,准备要求船队的司令官掉头返航。然而,他们的司令官依旧信心百倍,让航船继续前进。
  不要小看这三艘在风浪中颠簸的帆船!它们正在从事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次冒险航行;它们的指挥官是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
  哥伦布为什么要坚持这次冒险的航行呢?他心中的目的地又在哪里呢?
  原来,当时的欧洲,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各国统治者都疯狂地追求金钱,寻找市场和原料。这些东西,欧洲本地不多。人们的眼光就转向富裕的东方国家,尤其是在欧洲被认为黄金遍地的中国。可是,欧洲和中国远隔千万里,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中间还有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阻挠。欧洲人就想找几条直通中国的水路。哥伦布的使命就是要闯出这样一条新航路。
  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热那亚。大海的波澜壮阔和无穷变幻吸引着哥伦布,他从小就深深地爱上了海洋。后来,他当了水手,在多年的航海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反复读了《马可·波罗游记》,非常崇拜和向往中国的文明和财富。当他知道大地是球形的这种理论以后,就联想到:向西航行不也可以到达中国吗?这奇异的想法使他欣喜若狂,立刻写了一封信向意大利著名的地理学家托斯卡涅利请教。托斯卡涅利给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告诉他:如果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是可以到达中国和那些盛产香料、宝石的东方地区的。信中还附了一张航程的简图。其实,托斯卡涅利也和当时所有欧洲人一样,并不知道往西驶往中国的实际路程。但是,哥伦布仍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他就把发现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新航路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了。
  无钱无势的哥伦布要实现远航的宏图,只能请求国王的帮助。他给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国王和英国、法国的王室写信,呈递远航计划,请求资助,都没有结果。一转眼过去了七八年。最后,他终于得到了盼望已久的支持:西班牙王室资助他三只帆船和大部分航行费用,并让他带着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以王室的名义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为此,哥伦布得到了海军上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