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反目成仇的和解,都是为了某种现实的需要。世界上任何东西,一经破坏,便不会恢复如初,破镜重圆实在是一句很虚伪的话。
  一个单位是个圈子,圈子里围绕着核心人物又有个小圈子,里面的几个人把各种好处都包揽了。
  圈子里是要讲对等原则的。
  圈子里就是这么回事:大家都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
  在圈子里呆着,要训练有素,把形体语言、面部语言调整到得心应手,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在精神上的优势和劣势,并不是由这个人怎么样决定的,而是由他头上的那顶帽子决定的,你不得不把帽子看得比人格还重要。
  一个人把事情看成正常现象,就没有什么苦了。说来说去还是太爱自己了,太爱自己就是不爱自己,圈子里的事情就是这样。想进入又把爱憎都写在脸上,那是不行的。圈子里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爱也好恨也好,都是由这种关系决定的,谁管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因为自己重要,所以自己正确,越是大人物就认为自己越重要也越正确。一个人掌握了几顶帽子,他就可以威风了。对下面他是永远正确,永远不会有错误。除非你什么都不要,无欲则刚。但是,什么都不要也不行,最多只能做一个沉默的局外人。有些人在位置上坐久了,手下都是自己安排的人,他的想法对手下人就是圣旨。
  世界上就有两种人,一种是说的人,一种是被说的人;说的人掌握了别人的命运,被说的人命运被别人掌握。
  世界上就有两种人,一种是被别人气死的;另外一种是气死别人的人。你不做气死别人的人,就肯定是被别人气死的人。人跟人就是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看你处在什么位置上。生活中有许多相对独立的圈子,一个人在这个圈子中的地位,还有他能够得到的利益,是按照他与核心人物的关系来确定的。核心人物手中有若干顶帽子,帽子下面有一切。因为他是资源之源,他能够相当随意而又合理合法地把资源分配给自己所认可的位置上去。权就是全,其辐射面是那样的广,辐射力又是那样的强,是一切的一切,是人生的大根本。钱做不到的事情还是有的,而权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没有了。所以有那么多人为之豁出一切,甚至拿生命孤注一掷。曲线救国到底还是为了救自己,现在的人拉关系都不必掩饰了,后面的功利动机都是一清二楚的。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事情办了就是真。办了就建立了关系,就有了默契,一切都在不言中,无需多说,这也是游戏规则。
  一个人既要在圈子里求生存,又要对圈子里的人和事说三道四,那是不可能的。
  圈子里的人,天然就是一条战线的,高度默契。没有重磅炸弹不要想炸翻一个人中国的官上去不容易,下来更不容易,能上能下能官能民,那是报纸上说的。
  在圈子里,关键就是政治上站在一起,这是大问题,其他的都不是问题。谈不上永恒的朋友,也谈不上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政治上的同盟关系是最真实可靠的,也是最稳定的,除非有一天利害关系变化了。
  在圈子里有回报这是规矩,没规矩就没方圆,游戏就玩不下去。一个人的走运是需要另外一个人的倒霉为代价的。
  在圈子里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大人物的心思了如指掌,要吃透他们。凭借本能准确地把握那些无法言说却又意义重大的事情。
  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规则只能限制那些没有办法的人;对有办法的人来说,规则只是一张白纸。圈子里形式比内容更重要,更有内容。形式就是实质,进入这个圈子,你不得不全神贯注地关注礼仪,这是给人一个定位。不然为什么皇帝要搞登基仪式?
  进步是人人都梦想的事情,不能说谁是野心家,批判别人是野心家,那是很可笑的。你以前一点野心都没有,谁又会照应你?世界太现实了,圈子里尤其如此。对任何人,你只要站在他的立场上去设想他的态度,可千万不要去虚设什么公正的立场,那些原则是在打官腔敷衍老百姓的时候用的。
  圈子里的人凭什么捏到一起相互照应?老乡就是一个最重要的依据。
  圈子里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向上负责是第一条。
  在圈子里呆久了,就形成一种看人看事的眼光,这就是从利益关系去分析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这是最可靠的,而友谊、人格和道德的眼光都不太牢靠。圈子里的友谊是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具有民间友谊的自发性,一旦你不在其位,友谊也就完了。这种思维经过多次检验,几乎是百试不爽。这使你把世界看得更清楚些,而对人性的评价却更低了。
  在圈子里,不能抱幻想,对什么人、什么事情都不能抱幻想,任何时候抱有幻想都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圈子里的等级把人的界限划得清清楚楚,在每一个小地方都得把层次体现出来。
  圈子好象是个黑洞,好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安排了一切,进去了就身不由己。多少人以平民的姿态走上领导岗位,不出一两年,想法就完全变了,坦然地走在了既定的轨道上。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渗透到了圈子里面,大批操作大师进入了岗位,他们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信念,要求他们不以自己为中心设计一切,那可能吗?
  办事一定要找关系,找到关系就没关系,没有关系就大有关系,只要找到关系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要疏通关系,不怕关系压关系。
  友情只有在从小结下的朋友中才可能延续一生,成年后的结交则必有交易的成分;感情只有在爱人或者亲人中才可能延续一生,爱人靠情意相通,亲人靠血脉相连。
  其实朋友一般都是到了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的人。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牵线人的角色已经成为政治舞台的主持。跑官的人离不开牵线人,手里有官票的人也需要牵线人。
  走上了从政这条路,真才实学是一种能力,协调关系也是一种能力。要广泛结识有用的人,要尽可能地让你结识的每一个有用的人为你服务,同时你也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个有用的人服务。让结识的每一个有用的人为你服务当然不可能,但要努力争取更多更好。
  为什么大家都要拼命拉关系,就是因为不合理的东西太多了,只有通过关系才能解决问题。
  人情世故这东西,一旦包裹在提供人身上,就象枷锁,如果甩不开,年龄越大,这些东西就积蓄得愈加厚重。
  一个国有企业的退休老总,退休以后有如下感概:当工人的时候,知道——厂里有很多事情自己不知道;当科长的时候,知道——厂里有很多事情自己知道,但是自己还得装成不知道;当主任是时候,知道——厂里有很多事情自己根本就不该知道;当老总的时候,才知道——厂里有很多事情,最好只有自己知道。
  你在得势的时候,朋友多,但真的少;你在失势的时候,朋友少,但真的多。你在得势的时候离你最近的人,很可能就是你在失势的时候离你最远的人。
  为官交友,要特别警惕三种人:一是官不大,特别能办事的人;二是挣钱不多,特别能花钱的人;三是不太熟悉,但特别能套瓷的人。
  在很多时候,背景比一切身份、财富、荣誉都重要一千倍。什么是背景?这是很多中国人津津乐道而外国人却莫名其妙的东西。其实,说白了,背景就是权力。是中国人都心领神会的那种权力。它可以变成特权,可以变成无所不能的强权,变成一路畅通的霸权,变成神秘莫测的极权。这种背景崇拜,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某领导新到一地或一个单位,人们关心的不是他的真才实学,而是先打听他有什么背景。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官本位和钱本位同时并重,所以背景崇拜中即有权力崇拜,又有金钱崇拜。表面看来,中国人比以前更自尊、更尊重别人,其实不然,在很多时候,人们尊重的不是人而是背景。人们只尊重那些有背景的人,那些体面的有权有势的人。
  13。3  关于面子与关系
  中国社会与其他类似的社会所遵循的法则与西方迥然不同。这些社会十分重视“报”(报答、回报)的规范,这些规范又因人们在差序性“关系网”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彼此间“义务”的性质以及双方长期刻意操作面子及其他观念所造成的义务不同而有所改变。这些特殊的文化象征以及有权力的领导者在历史上长期垄断有价值的资源,可能有助于解释这些行为形态的产生。
  长久以来,强调社会和谐及人际关系的合理安排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社会群体里,人们经常根据三种法则来进行社会交易或分配社会资源,它们是公平法则、均等法则、需求法则。
  公平法则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依其贡献比例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
  均等法则不管每个人客观贡献的大小,要求大家一律平均分摊利润及损失。
  需求法则认为利润、成果或其他利益的分配应该满足接受者的合理需求,而不管他们个别的贡献大小。
  由于每种文化都是独特的结构情景,也各有一组特殊的文化分类体系,它们会使个体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人际关系,世界各地的人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中国的“人情”概念,虽然可视为普遍性的“均等法则”之一例,但以之与其他文化比较,“人情”的含义却更加复杂,它与相互性的“报”之观念也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它强调在差序性结构的社会关系内,维持人际和谐及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换言之,“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也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可以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
  所谓权力,是社会交往过程中,一方以社会道德的说服或群体的压力加诸另一方,使其改变态度、动机或者行为而表现出顺从的力量。也有学者认为,个人以权力影响他人的过程,基本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易”过程。
  个人之所以会用权力来影响别人,主要是这样做可以让他获得对方所能支配的某种社会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情感性的关系。这通常都是一种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可以说是对个人最重要的主要社会团体。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多重功能,能够满足个人各种不同的需要。
  工具性的关系。个人在生活中和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他所希望的某些物资目标。个人和他人维持情感关系时,维持关系本身就是最终目的;而个人和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时,不过是以这种关系作为获得其他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中国人和属于工具性人际关系的其他人交往时所遵循的法则是讲究童叟无欺的公平法则。这是一种普遍性而非个人化的法则,凡被划归为工具性关系的对象,个人都会一视同仁地以同样的原则与之交往。
  中国人常常为了维护团体内的人际和谐而压制或者禁止攻击行为;然而,他们却常常为了团体的利益,而对其他的敌对团体采取非常激烈而且过度的集体攻击行动。
  混合性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中,混合性的关系是个人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来影响他人的人际关系范畴。这类人际关系的特色是:交往双方彼此认识,而且有一定的情感关系,但其情感关系又不象主要社会团体那样,深厚到可以随意表现出真诚的行为。一般而言,这类人际关系可能包括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同乡等不同的角色关系。
  在这类角色关系中,交往双方通常都会共同认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第三者,这样彼此认识的一群人,构成了一张张复杂程度不同的关系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可能同时涉入几个不同的群体中,而置身于数张不同的关系网内;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而拥有独特的社会关系网。每个人关系网内的其他人又各有其关系网,这些关系网彼此交叉重叠,构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对于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关系网内的人彼此认识,,混合性关系的另一个特色是它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混合性的人际关系大多数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不象情感性关系那样绵延不断,长久存在。它的延续必须靠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加以维系。
  不仅如此,它和工具性的人际关系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