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守岁白驹-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鳎绻涤校彩谴筇崆傺有吕础N以谏虾4笱В诳湛醵拍牟莸厣洗┬小C扛鲂瞧诙耐砩希移镒懦荡咏淌一厍奘遥桓鋈舜┰揭雇砗谏姆纾惺焙蚝桶⒘猎谝黄稹U飧鍪焙蛭一崽筇崆傺葑嗟睦智俏颐茄5墓悴ソ谀浚也恢姥≌庑├智氖撬皇俏易苁窃谙耄蛘咚残硎歉鲇凶怕浼诺男θ莸暮⒆樱桓稣驹谀昵峁庖跷舶蜕系哪镣N业那奘叶悦嬗懈鋈耸茄Т筇崆俚模以谝桓霭砜吹剿亚俅勇ハ掳嵘先ァ:芏喔鲆雇砦揖褪亲诙叩奶ǖ泼媲埃次恼拢葱∷担歉鋈松那僖簟T诜橐车乃布洌易苁翘铰硖愦┗ǘ纳臁�

3。回首又见它(3)

    三月的牧童,打马而过。***惊雷。雨点一滴一滴飘下来。

    2002年我几乎没有听cd,我的cd机遗忘在四川的家里,所以我在上海过了一段宁静的日子。后来某天心血来潮,跑去买了个松下,然后又跑到宿舍门口的马路边上买盗版买打口cd,甚至花掉四十块钱买了一张国外来的“皇后”的精选集,我抱着一大堆的cd跑上楼去,然后倒头就睡,耳朵里面轰隆隆地响,跟开火车一样。但是以后我很少再听cd,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个cd机被我放在写字台的上面,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尘埃。我突然想起自己高二高三的时候,没日没夜地沉浸在近乎破裂的呐喊声里面,想起那些日子,内心就惶惶然般纷乱,下雪般地惆怅。

    2002年,似乎真是一个时光的断层,我对自己的过去开始一种决绝的割裂,如同一种背叛,我将那个忧伤的寂寞的孩子孤独地留在他的十八岁,将那个怕黑怕人多却又怕孤单的孩子留在那片黑色的大地上,然后一个人如同夸父一样朝着成长义无反顾地奔过去。曾经有位诗人说过:“既然追不上了,就撞上。”

    我已经没有什么我以前必须买的杂志了。《旅行者》和《通俗歌曲》以及《我爱摇滚乐》都没有再在书报亭里看到。我忘记了我曾经沧山泱水四季春秋,我忘记了我曾经听摇滚听到死,我忘记了颜叙忘记了齐勒铭,忘记了年轻得无法无天的日子,我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那么乖戾的孩子,尽管现在在别人眼睛里面,我依然是个乖戾的人,可是只有我自己才明白,我已经变得失去了所有的棱角,变得不再爱去计较一些什么事,不再爱去争一些什么事,以前那个倔强而任性、冲动而自负的孩子被我留在了逐渐向后奔跑的时光中,我听不见他的哭泣看不到他的脸,可是我的心为什么像刀割一样疼?

    “山顶上的微风吹,心跟着四处飞。我为什么掉眼泪?夜色那么美。一段回忆翻箱倒柜,跟着我在追,想的是谁?”2002年我最喜欢听的歌:《祝我幸福》。我记得那段时间我将这张cd放在我的cd机里,然后单曲循环单曲循环,听到耳朵都要起茧了还在听着。公车上,操场上,马路上,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地方,我带着这张cd如同带着我孤独而巨大的财富踽踽而行,满眼观花,浑身落尘。杨乃文的声音不好听,又破裂又嘶哑,可是我喜欢。因为太多的往事,在歌曲中,在每个难以入睡的夜里,雪崩般将我灭顶。

    2002年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回忆,如同一个迟暮的老人,坐在摇椅上,一遍一遍感怀自己的青春。我在上海不断地接触新的人群,融进新的圈子,彼此钩心斗角或者彼此肝胆相照。这样的生活让我说不出任何评价的话。我只记得以前,我还可以在没有人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在过怎样的生活,是孤单,是快乐,还是无聊地消磨光阴。可是现在呢,我在上海,在这个灯火通明却刀光剑影的城市,每天轰轰烈烈地忙事,然后倒头沉沉地睡去。可是怎么还是觉得空虚呢?觉得自己的身体空洞而单薄,于是大口大口地吃东西,大口大口地喝奶茶。似乎可以用物质来填满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愚蠢怎样的自欺欺人啊。2002年的冬天,如同村上春树说的,我喝掉的奶茶可以注满一个游泳池。我是个喜欢回忆的人,我总是觉得一切的纷扰一定要沉淀一段时光之后再回过头去看,那样一切才可以更加清晰。只是年轻的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可以在年轻的时候轰轰烈烈地彼此喜欢,彼此仇恨,然后彼此淡然地遗忘。以前我也不明白,我也是穿越了十九年漫长的光阴之后才渐渐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我也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如同以前的人说的,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在抬头看天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朴树嘶哑的声音,他唱:“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啊……”

    2002年我在上海,在上海大学数万平方米空旷的草地上看落日,在上海的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中看光阴的剪影。以前看书的时候看到过有人说,人总是要走陌生的路,听陌生的歌,看陌生的书,才会在某一天猛然间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原来真的就那么忘记了。我总是反复体会说这句话的人的语气,是历尽沧桑后的平静抑或是想要再次追忆时的无可奈何。可是水晶球不在我手上,我永远无法洞悉别人的思想。我只能一次一次地用自我的感觉去设想甚至去实践,而这样的过程,被所有老去的人称为青春。

4。回首又见它(4)

    我有我的现实,我生活在物质精致的上海,我也有我的梦境,我曾经生长的散着浓郁时光味道的地方。我从来没有现过自己那么想念我的故乡,以前我只是以为,我可以了无牵挂地走,独来独往。

    看到朋友以前写的话,说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坚强,孤单的日子里,我们才可以听见生命转动时咔嚓咔嚓掉屑的声音和成长时身体如同麦子样拔节的声响。寂寞难过,仰天一笑泪光寒。

    而以前的电视剧中总是唱:“滚滚红尘翻两番,天南地北随遇而安。”

    2002年的寒假,我从上海回四川,见以前的朋友,走以前的路,在我曾经念书的高中现自己的照片被很傻地贴在橱窗里面。那个时候的自己,头短短的,一脸单纯。而现在,当我穿着黑色的风衣头纠缠不清地走在曾经走过的学校里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孤单的过客。那些孩子的青春飞扬弥漫在四周,我看着他们想到我的曾经,想到我的九瓦台灯,那些昏黄的灯光,那些伤感的梦。

    2002年的年末已经过去,2003年的轮子轰轰烈烈地碾过来。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离开四川去上海的最后一天了,这个寒假匆忙地就过去了,好像我就是昨天才回到家,然后睡了一个冗长的觉,第二天就提着行李又起程。

    2002年已经过去,而我依然匍匐在时光中,等待心里一直等待的东西,尽管它从来没有出现过。也许又要到很久之后,在某一个清晨,在某一个陌生的街道,回又见它。

1。关于《生活在别处》的生活(1)

    生活在别处。***

    1968年前,兰波将这句话从嘴里或笔尖创造了出来;1968年,这句话被白色油漆刷在巴黎大学的围墙上;1968年之后,米兰·昆德拉将它弄得世人皆知。我用1968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是因为我很震惊于这句话居然可以出现在一堵围墙上。我在中国的围墙上几乎看到的都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之类的,好像中国人脑子里除了生孩子就没别的事了。所以我觉得巴黎大学的围墙是世界上最有品位的围墙。

    20世纪的时候这句话还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充其量不过是一句颇有哲理的话,于我无关痛痒。而从21世纪开始,这句话就一天一遍地在我脑中刻下痕迹,如同浓硝酸腐蚀过的铜板,痕迹斑斑,历历在目,不可磨灭。

    关于上海

    恩雅说,每个人都有一条根,它就在脚下,每离开故土一步就会异常疼痛。

    但我不会。

    我的根似乎是扎根在上海的,就像人的迷走神经一样,一迷就那么远。这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记得有人说过,喜欢上海的人都很世俗。我笑笑,当一个疯子的酒后胡。很多人喜欢西藏,说那儿是真正孕育灵感的地方,并且大多数人在声明他们喜欢西藏的同时还要影射一下我喜欢的上海。于是我问他们格桑花什么时候开央金玛是什么神转经筒向哪个方向转,他们看着我的时候一脸茫然。其实我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喜欢西藏了解西藏,但我不会为了表示自己很有品位就整天说“西藏西藏我爱你”。那很肤浅。其实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现语多么地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小蓓是我的朋友,她和我一样,根不在脚下,在北京。她说她喜欢北京的琉璃瓦反射出的暖色夕阳,很厚很重的光芒。因此我们就要在生命的前二十年里活得比别人辛苦比别人累,二十年后我们再呕尽自己的心血去换一本蓝印户口,然后开怀大笑或者失声痛哭。就在那些无聊的上海人大谈上海的俗气并且一脸不屑的时候,我却在为虚无的明日黄花作困兽之斗。

    为什么要让不爱上海的人出生在上海?上帝一定搞错了。

    我的同学曾经在复旦大学里逛了整整一天,并且拿了很多照片给我看。我望着那些爬满青藤的老房子目光变得有点模糊,我想那才是我真正的家。我不是复旦的学生但我却想成为复旦的学生,这就是我和复旦目前唯一的联系,有点像单相思。

    我妈希望我是个安于现状的人,考个实惠的大学上个实惠的专业,结个实惠的婚生个实惠的孩子,最后躺进一具实惠的棺材实惠地去死。

    但我命中注定是个漂泊的人,从一场繁华漂到另一场繁华或者苍凉。有歌唱道: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一辈子睡在一个人身旁。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命中注定。

    所以每分每秒都会有人无限憧憬地开始漂泊,也会心满意足地停止漂泊。

    喜欢上海是因为它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袭下来的文化底蕴——繁华而苍凉。

    繁华而苍凉。张爱玲如是说。

    旧上海在我的心中是一部老的胶片电影,画面上布满白色斑点,没有一句台词,华贵的妇人优雅的绅士幸福地微笑。夜总会的灯光像凡·高的色彩漫过整个城市。没有背景音乐,或者有也是淡得不着痕迹,时不时地浮出画面,如轻烟般一闪即逝,令画面无可名状地微微摇晃。

    是谁说过:整个上海燃亮的灯火,就是一艘华丽的游轮。

    而我现在的城市多少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一句话,它是一个像农村一样的城市,一个像城市一样的农村。恰恰这是最可怕的。如果它是个纯粹的农村,山明水净、青草粉蝶的话,那我会义无反顾地拥抱它,不需作任何解释。如果它是个有自己特色的城市那我也会张开我的双臂不需要任何理由。但它不是。这里有穿着高级西装脚下踩双nike的所谓的“先富起来”的人们,他们会在圣诞节的时候装模作样地在圣诞树上把小天使用上吊的方式挂起来,然后抱着胳膊在一旁傻傻地笑,傻傻地欣赏他们弄出来的在风中晃动的小小尸体。

2。关于《生活在别处》的生活(2)

    所以我固执地认定我将来的生活应该在上海。生活在别处就是我的美丽愿望。

    伟大的米兰·昆德拉。

    回顾上面的文字,我在极力宣扬一个人如果爱一个东西是不用长篇累牍地作解释的,但我却在这里喋喋不休。难道我不爱上海?嘿嘿,埃舍尔的怪圈。

    生活在别处。这是为我和上海写的。

    关于文字

    我妈说你要考经济系或者法律系免得将来挨饿受冻风吹日晒雨淋。其实她的潜台词是:你不要考中文系就好了。我妈多少懂一点文学,所以她知道文人的生活不会富裕,至少在物质生活上如此。而我妈又很爱我不愿我生活动荡不愿我离家太远,所以当我说我要考复旦的中文系的时候我们的分歧很大。最终的结果是我作出牺牲,而且很大。我放弃了我的中文系而改学理科,并且正在参加为全国化学大赛而组织的集训。家人期待着我的显山露水,而我觉得那毫无希望也毫无意义。

    我对随便哪种感觉的文字上手都很快。曾经我用一天的时间看完《第一次亲密接触》,然后第二天就写出了两万多字类似的东西,把同学吓得目瞪口呆。尽管我认为那种东西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时光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淹没得不留一丝痕迹。

    我把考试中得到满分的作文随便丢掉,却把老师说的毫无内涵的文章装订好放在抽屉里。我常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然后拿给同学看,然后他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很多时候我喜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